APP下载

篮球运动员的互依性与合作绩效的关系:团队信任的中介作用

2010-03-03于少勇

中国体育科技 2010年6期
关键词:队友量表信任

于少勇,潘 峰

篮球属典型的集体球类项目,其组队目标明确,运动员具有特点各异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以及智力等竞技能力,且具有互补性,呈现出很强的团队作业特征。互依性 (Interdependence)是指团队成员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相互依赖的程度,分为作业互依性 (Task Interdependence)和产出互依性 (Outcom e Interdependence)两大类 (任婧,2007)[10]。完形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科特 ·苛夫卡 (Kurt Koffka)是最早提出社会互依性研究的学者,其有关见解形成于 20世纪初,他提出了团体是一个动态的整体,团体中成员间的互相依存是变化的。而后,科特 ·勒温 (Kurt Lew in)于 20世纪 20~30年代对苛夫卡的见解加以提炼,认为团体的核心是在共同目标下形成的成员间的互依性,团体作为动态的整体,其中任何成员或亚团体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员或亚团体的变化 (张智,2004)[18]。社会心理学研究者将作业互依性看作是一种“合作需求”,认为作业互依性是人在执行工作的时候,是其行为方式的一种特征。Johnson(1983)[29]根据作业互依性的不同来源,将它分为执行互依性与资源互依性两类,认为任务相依性是每一位成员必须做某些动作,以让其他成员能够顺利地完成他工作的一部分。产出互依性即个体依靠他人的绩效得到的显著产出程度,其涉及到目标互依性 (Goal Interdependence)、薪酬互依性 (Reward Interdependence)和反馈互依性 (Feedback Interdependence;W agemen,1995)[43]。运动员作业互依性的操作定义为:每一位运动员必须做好自己的技战术或动作,以便让队友能够顺利地完成自己的技战术,从而实现整个球队的训练和比赛目标。在篮球运动队的训练、比赛实践过程中,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均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作业互依性,如篮球联防防守战术的完成,快攻中运动员相互间的跑动、传球和投篮以及教练员借助运动员的配合来完成讲解和示范等,因此,互依性是运动团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篮球规则第 21条 (比赛因缺少队员而告负)中规定:在比赛中,如果某队在场上准备比赛的队员少于 2名,该队由于缺少比赛队员应使比赛告负。也就是说,对于像篮球这样的球类集体项目来讲,运动员之间若没有依赖则无法完成比赛。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之间必须相互依存、高度协作才能完成比赛和训练的任务,任何运动员的行动或决定都会影响到其他运动员。

关于什么是组织以及团队绩效的问题,学者们依据不同的研究取向给出了不同的界定。卢向南 (2004)[8]将现有的有关绩效的定义总结为三种,即绩效为结果、绩效为行为和绩效为能力。Bo rm an(1997)[44]将绩效划分为作业绩效 (task performance)和关系绩效 (contextual performance),其中,作业绩效是指任务的完成情况;关系绩效是指一组在社会和动机关系中完成组织工作的人际和意志行为,包括人际关系、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及帮助他人完成作业的动机。团队成员的合作行为是团队完成任务时的一种过程性指标,属于团队的关系绩效。许多学者,如潘建安 (2006)[9]、姜进章 (2009)[4]和李随成 (2009)[5]等都将合作行为作为衡量组织绩效的指标来使用。对于篮球这种集体球类项目来讲,运动员和队友之间的合作行为是指具有不同训练背景和不同竞技能力的运动员,基于共同的目标,在认识上形成共识、技能上相互补充、凝聚在一起努力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的情形。而且,运动员的合作行为贯穿于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的始终,对训练和比赛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将其作为衡量球队绩效的一项指标使用。

现有的关于互依性的相关研究均显示,互依性与许多团队变量,尤其是结果变量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甚至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任婧 (2007)指出,互依性与团队的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者们最关注的焦点。对于团队来讲,最直接体现团队结果的变量就是团队绩效 (Team Perform ance)。目前,对于涉及到互依性与合作的相关研究多出现在非运动领域。Nowak(1976)[38]指出,资源依赖意味着双方必须依赖对方的资源才能实现各自的合作目标。Saaved ra(1993)[42]采用实验的方法对团队内目标互依、任务互依、反馈互依同团队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示,互依性可以连接和增强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合作。另外,Robert(1996)[33]对制造商与分销商关系的研究发现,双方的相互依赖关系提升了双方的研发合作绩效。Oak land (1997)[30]指出,团队工作可以使独立的个体聚合在一起,进而彼此互依来进行合作。然而,从目前掌握的文献来看,针对组织或团队内人员互依性与合作绩效关系的研究整体上仍很匮乏,涉及到运动团队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关于互依性、信任与合作的关系问题,也有学者进行了探讨。高三福 (2005)[2]在研究华人运动团队中的教练员与运动员互动问题时指出,与另一方有依赖关系指的是与另一方具有一定程度的互动与依赖,无法脱离另一方而独立行事。相互依赖是组织信任形成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当团队成员之间高度相互依赖时,他们彼此的利益就会越攸关,所面对的障碍会越一致,因此,使得每一个伙伴都会有强烈的动机想要去维持、加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Geyskensa,1996)[26]。换言之,如果一方可以独自完成工作,不需依赖另一方来达成目标,信任的关系就没有成立之必要。然而,不论是在组织或运动团队,工作的内容与目标的完成,往往需要个体或团体间共同的努力才能完成,因此,成员间依赖关系越是密切,越能显示出信任的重要性。大部分研究者对信任所做的定义中均包含信任者对交往对象的一种预期 (期望)及信念以及无法掌控对方(于少勇,2009)[14]。对于篮球项目来讲,团队信任是指运动员群体对球队教练员、队友以及球队组织能力、仁爱心和公正一致性的正面预期、判断、信赖和支持,认为被信任者在做任何行动或决策时都会将运动员自身的利益纳入考量,而不会让运动员的利益受到损害 (于少勇, 2009)[14],包括运动员对教练员的信任、对队友的信任和对球队的信任 3个层次。从运动实践经验知道,运动员间的作业互依性应该与运动员间的信任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本研究的团队信任也基于运动员对队友的信任展开。

对于团队来讲,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是其合作的基础,学者们对信任和合作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赵文红 (2008)[17]指出,不同学者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观点出发,指出信任关系是合作中实现控制目标的一种途径,也是合作组织之间持久而有效关系的基础。信任被认为是一种减少对合作者机会主义行为的顾虑的期望或者信心;在合作中所能产生的作用体现在降低交易成本、引导合作行为以及冲突的有效解决等方面。另外,在供应链合作过程中,人们普遍都强调信任的重要性,这不仅因为它们是伙伴关系形成的基础,更是相互间获取良好合作绩效的必要条件 (Cathal,2004;转引自潘文安,2006)。在运动领域,于少勇 (2009)[14]的研究认为,篮球运动员对队友的信任与运动员的合作行为存在着正向的相关关系。另外,在前人的研究中,在探讨涉及到信任的 3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信任多作为中介变量来出现,如贾良定(2006)[3]对变革型领导、员工的组织信任与组织承诺的研究以及刘晓 (2009)[7]对篮球运动员间的沟通、信任与合作的研究等。

通过文献回顾可以发现,团队成员间的互依性既可以影响到团队成员间的合作行为,也能够影响到团队成员间的信任;另外,团队成员间的信任也可以影响到合作行为的发生,这也提示,篮球运动员的团队信任在互依性和合作绩效的关系之间可能充当着一个很重要的变量。但前人的研究均局限于团队互依性、团队信任、团队合作 3个变量两两之间的关系研究,而未对此 3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由于笔者已对篮球运动员对队友的团队信任与团队合作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前期研究,因此,本文依据上述理论基础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 H1:篮球运动员的团队互依性越高,团队的合作绩效越高。

假设 H2:篮球运动员的团队互依性越高,运动员对队友的团队信任越高。

假设 H3:篮球运动员对队友的团队信任在运动员团队互依性和合作绩效间具有中介作用。

1 研究对象

篮球运动员的团队作业互依性、运动员对队友的团队信任以及团队合作绩效 3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的机理。以参加 2008年第 10届 CUBA全国分区赛东南赛区、东北赛区和西北赛区的 52支我国大学高水平篮球运动队为样本,运动员共计 631名。男队 27支,运动员311名;女队 25支,运动员 320名;平均年龄 21.5岁。

2 研究方法

2.1 量表测试

2.1.1 运动员作业互依性的测量

在杨志蓉 (2006)[13]的【团队成员作业互依性量表】的基础上,结合运动实践特征对此量表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球类集体项目运动员作业互依性量表】。该量表包括 5个项目,采用 L ikert 5级评分法。杨志蓉 (2006)报告的Cronbachα为 0.706,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 cronbachα为0.809。将杨志蓉编制的团队作业互依性量表进行修订后,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 (CFA)进行跨样本效度检验,模型采用一阶单因素模型。检验的样本为参加 2008年 CUBA联赛西北赛区的 214名篮球运动员,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拟合指标情况见表 1所示。

表 1 【球类集体项目运动员作业互依性量表】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指标一览表

表 1显示,χ2的值达到了非常显著性水平 (P< 0.01),χ2/df的值为 4.473,符合 5以内的拟合优度标准。NFI、IFI、CFI3项指标达到了拟合优度较好的标准 (> 0.90),RFI的值可以接受。另外,RM SEA的值也符合要求。因此,该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较佳。表 2显示的是【球类集体项目运动员作业互依性量表】的 5个项目在潜变量上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情况,可以看出,各项目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均较高,负荷值均超过了 0.5,且在 0.01水平上显著,说明每个观测变量对相应潜变量的解释率较大。

表 2 【球类集体项目运动员作业互依性量表】各项目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一览表

2.1.2 运动员对队友信任的测量

采用于少勇 (2009)[16]编制的【篮球运动员对队友信任量表】,此量表包括能力、公正一致性 2个属于认知信任范畴的维度,共计 8个项目,采用 L ikert 5级评分法。CFA分析后的拟合指标为:χ2=37.388(p<0.01);df=19;χ2/ df=1.968;NFI=0.960;NNFI=0.961;CFI=0.980;IFI= 0.980;RMSEA=0.065。跨样本效度检验的拟合指标为: χ2=80.401(P<0.001);df=19;χ2/df=4.231;NFI= 0.958;NNFI=0.952;CFI=0.967;IFI=0.968;RM SEA=0. 089。量表的 Cronbachα分别为能力:0.8420;公正一致性: 0.8827;整个量表为:0.9401。量表的稳定性系数为:能力:0.910(P<0.01);公正一致性:0.921(P<0.01)。

2.1.3 运动员合作行为的测量

本文采用萧佩琦 (2002)[12]编制的【团队成员合作行为量表】,将原量表中关于团队的陈述改为球队来进行测量。此量表包括 3个条目,采用 L ikert 5级评分法。萧佩琦 (2002)报道此量表的 Cronbachα为 0.7920,依据篮球运动的训练实践对团队合作行为量表进行了修订,在本研究中量表的 Cronbachα为 0.8610。将萧佩琦编制的【团队成员合作行为量表】结合运动训练实践进行修订后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 (CFA)进行跨样本效度检验,采用一阶单因素模型,样本来源同上。由于此模型所包括的观测变量为 3个,AMOS软件无法运算,故采用 L ISREL 8.8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指标情况见表 3所示。

表3 【运动员合作行为量表】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指标一览表

表 3显示,χ2的值达到了非常显著性水平 (P< 0.01),χ2/df的值为 3.692,符合 5以内的拟合优度标准。NFI、RFI、IFI、CFI 4项指标达到了拟合优度较好的标准(>0.90)。另外,RM SEA的值也符合要求。因此,该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较佳。表 4显示的【运动员合作行为量表】的 3个项目在潜变量上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情况,可以看出,各项目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均较高,负荷值均超过了0.5,且在 0.01水平上显著,说明每个观测变量对相应潜变量的解释率较大。

2.2 数理统计

为确保量表测试的质量,所有问卷均在比赛前一天(西北赛区 2008年 3月 8日、东南赛区 2008年 3月 26日、东北赛区 2008年 4月 6日)适应场地练习时间在体育馆向运动员现场发放,集体作答,现场收回。3个赛区共计向运动员发放问卷 631份,回收 631份,其中 10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 621份,有效率 98.4%。所获数据主要通过 SPSS 13.0软件进行偏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通过AMOS 6.0和 L ISREL 8.8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表 4 【运动员合作行为量表】各项目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一览表

3 结果与分析

3.1 团队层面数据的整合

由于本研究中的变量是从团队层面着手进行分析,但变量的测量又是通过运动员个体的回答来获取,因此,需要将球队中每名运动员在量表中各个条款上的得分值整合为团队层面的测量值。研究水平从个体扩展到团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将个体特质表现整合为团队特征 (白新文,2006)[1]。Barrick(1998)[21]等首次系统论述了团队特征的整合方法及其依据。目前,常用的整合方法有 3种:第 1种是均值法,即用所有成员特质表现的均值作为团队特征;第 2种为方差法,将团队特征定义为所有成员特质表现的方差;第 3种是极值法,分最优表现和最差表现两种形式。这 3种整合方法的具体操作和隐含的假设各不相同。

团队作业特征是选取整合方法的主要依据,整合方法和团队作业类型一一对应 (Barrick,1998)。对于均值法,其适用于可加性作业,强调无论来自团队中任一成员的何种资源输入,都有助于对团队任务的完成。互补性作业得益于成员为团队输入的资源的丰富性,因而,方差法是恰当的。连续性作业要求每个成员都达到最低的绩效标准,因而,成员最低得分的高低制约了团队运作,应该采用最差表现法 (白新文,2006)。本文采用均值法对数据进行整合,原因如下:首先,对于篮球这种集体项目运动队来讲,在球队平时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无论是主力运动员还是非主力运动员,他 (她)们每个人的竞技能力都会对球队训练过程以及训练和比赛任务的完成产生影响;其次,从篮球运动员的团队作业方式来看,虽然运动员个体在技术、战术、心理等竞技能力具有补偿效应,但从整个球队 (团队层面)来讲,更强调整个球队的各项竞技能力能够齐头并进,防止球队在竞技能力上出现某些“软肋”,这也符合竞技能力的“木桶效应”原理。因此,基于运动实践以及结合上述理论分析,本文认为用均值法来将每名运动员在量表中各个条款上的得分值整合得到团队层面的测量值是合适的。但这样加总的前提条件是团队内部成员对于团队现象的评定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James,1985)[28]。反映团队内个体成员评分一致性程度的指标rWG越来越多地用于证明经验研究中 (Emp irical Studies)数据加总整合的合理性 (张志学,2006)[19]。Jam es(1985)指出,r值是反映团体内个体成员评分一致性程度的指标,是评价者评分方差的均值和期望方差之比,并给出了rWG的计算公式。由于运动员间的互依性、信任和合作行为均包括 2个以上的变量,因此,本文采用如下的公式来计算衡量指标rWG的值:

=A2-1/12(M ood,G rayb ill﹠ Boes,1974)

公式中,J表示测量条款数量,表 示所有团队方差的均值,σ2EU表示期望方差,A表示测量等级数量(如 5刻度法,则A为 5)。Jam es(1985)等学者认为,当rWG值在0.8以上,说明团队内具有趋同的现象,团队内个体成员评分一致程度是可以接受的,即可以将个体测量值加总得到团队层面的测量值。但其他学者则表示,依照经验法则来看,rWG>0.7以上,就可推测具有趋同的现象 (Leenders, 2004)[32]。采用上述公式计算后得知,52支球队的运动员团队互依性、运动员对队友的团队信任、运动员合作绩效3项指标的rWG值分别为 0.87、0.78和 0.84,也就是说,此3个变量的rWG值均 >0.7,表明运动员个体对变量所做的评分具有一致性,团队内具有趋同现象,可以从团队层面展开研究。

3.2 团队信任作为第三变量的初步确定

通过文献以及理论定性分析,本文假设篮球项目的团队信任在运动员的团队互依性和合作绩效的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下面采用偏相关分析 (partial correlation;舒华, 2008)[11]用定量的方法进一步确定团队信任作为第三变量的效果。表 5显示的是团队互依、团队信任 (包括运动员对队友的能力信任和公正一致性信任 2个维度)、合作绩效 3个变量两两之间相关系数的情况。在控制运动员对队友能力信任的情况下,团队互依与合作绩效的相关系数r=0.267,P=0.06;在控制运动员对队友公正一致性信任的情况下,团队互依与合作绩效的相关系数r= 0.312,P=0.03;在控制运动员对队友整体性信任的情况下,团队互依与合作绩效的相关系数r=0.249,P=0.08;而在不加控制信任变量时,团队互依与合作绩效的相关系数r=0.525,P<0.01,这表明运动员对队友的团队信任对于运动员的团队互依和合作绩效的关系来讲的确是一个重要的第三变量,对团队互依与合作绩效 0.525的相关具有显著的贡献。

3.3 假设的检验

对于本文提出的 3个假设,从统计技术上来看,在验证假设 3的同时另外 2个假设也就得到了检验。对于中介作用的检验,本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按照 Baron和 Kenny (1986)[40]所提出的 4个条件进行判定:第 1步:中介变量对自变量的回归;第 2步: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回归;第 3步:因变量对中介变量的回归;第 4步:因变量同时对中介变量和因变量的回归。判断标准:在第 4步中若中介变量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且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减少。当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减少到不显著水平,说明中介变量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当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减少,但仍然达到显著性水平时,中介变量只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本研究中,将运动员间的团队互依性作为自变量,运动员对队友的团队信任作为中介变量,团队的合作绩效作为因变量。由于运动员对队友的团队信任由能力信任和公正一致性信任 2个维度构成,另外再加上整体性信任,因此,本研究提出的假设 H2就相应包括 3个分假设,即:

表 5 团队互依、团队信任、合作绩效间相关系数情况一览表 (n=52)

假设 H2a:篮球运动员的团队互依性越高,运动员对队友的能力信任越高。

假设 H2b:篮球运动员的团队互依性越高,运动员对队友的公正一致性信任越高。

假设 H2c:篮球运动员的团队互依性越高,运动员对队友的整体性信任越高。

同样 H3也相应包括 3个分假设,即:

假设 H3a:篮球运动员对队友的能力信任在运动员团队互依性和合作绩效间具有中介作用。

假设 H3b:篮球运动员对队友的公正一致性信任在运动员团队互依性和合作绩效间具有中介作用。

假设 H3c:篮球运动员对队友的整体性信任在运动员团队互依性和合作绩效间具有中介作用。

3.3.1 能力信任中介作用的检验

对假设 H3a进行检验时各步骤的回归系数和可决系数的变化情况如表 6所示。

表 6 能力信任中介作用检验各步骤回归系数和可决系数变化情况一览表

从表 6中的步骤 1,即运动员对队友的能力信任对团队互依性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团队互依性的 B系数为 0.617,P=0.000,表明篮球运动员的团队互依性对运动员对队友的能力信任具有正向的显著预测作用,即支持本文提出的假设 H2a。数据结果显示,在验证假设 H3a时所进行的不同步骤的回归分析中,F值均达到了非常显著性水平 (P<0.01)。从表 6中可以看出,在因变量对自变量和中介变量进行的同时回归中,中介变量运动员对队友能力信任的回归系数 (0.534)达到了非常显著性水平 (P< 0.01),自变量团队互依性的回归系数由 0.608减少到 0. 279后不具有显著性水平 (P>0.05),表明检验假设 H3a的结果满足 Baron和 Kenny(1986)所提出的判定完全中介作用的4个条件,说明运动员对队友的能力信任在运动员团队互依性和团队合作绩效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表 7 公正一致性信任中介作用检验各步骤回归系数和可决系数变化情况一览表

3.3.2 公正一致性信任中介作用的检验

对假设 H3b进行检验时各步骤的回归系数和可决系数的变化情况如表 7所示。

从表 7中的步骤 1运动员对队友的公正一致性信任对团队互依性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团队互依性的 B系数为 0.591,P=0.000,支持本文提出的假设 H2b,表明篮球运动员的团队互依性对运动员对队友的公正一致性信任具有正向的显著预测作用。数据结果显示,在验证假设 H3b时所进行的不同步骤的回归分析中,F值均达到了非常显著性水平 (P<0.01)。从表 7中可以看出,在因变量对自变量和中介变量进行的同时回归中,中介变量运动员对队友团队公正一致性信任的回归系数 (0.441)达到了非常显著性水平 (P<0.01),自变量团队互依性的回归系数由 0.608减少到 0.347后仍具有显著性水平 (P< 0.05),表明检验假设 H3b的结果满足 Baron和 Kenny (1986)所提出的判定部分中介作用的 4个条件,说明运动员对队友的公正一致性信任在运动员团队互依性和团队合作绩效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3.3.3 团队整体性信任中介作用的检验

对假设 H3c进行检验时各步骤的回归系数和可决系数的变化情况如表 8所示。

从表 8中的步骤 1运动员对队友的团队整体性信任对团队互依性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团队互依性的 B系数为 0.603,P=0.000,表明篮球运动员的团队互依性对运动员对队友的团队整体性信任具有正向的显著预测作用,即支持本文提出的假设 H。数据结果显示,在验证假设 H3c时所进行的不同步骤的回归分析中,F值均达到了非常显著性水平 (P<0.01)。从表 8中可以看出,在因变量对自变量和中介变量进行的同时回归中,中介变量运动员对队友团队整体性信任的回归系数 (0.574)达到了非常显著性水平 (P<0.01),自变量团队互依性的回归系数由 0.608减少到 0.262后不具有显著性水平 (P>0. 05),表明检验假设 H3c的结果满足 Baron和 Kenny(1986)所提出的判定完全中介作用的 4个条件,说明运动员对队友的团队整体性信任在运动员团队互依性和团队合作绩效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表 8 团队整体性信任中介作用检验各步骤回归系数和可决系数变化情况一览表

4 讨论

从个体水平来认识或揭示运动员个性、行为和心理的内在机制,通常会遇到大脑“黑箱”的难题。由于篮球队是典型的工作互依性团队,因此,在研究层面上由个体水平上升为团队水平,可以较好的克服这一限制。目前,在组织行为学领域针对团队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时,许多学者都赞成并采用团队水平的研究。从团队层面研究篮球运动员间的团队互依性、运动员对队友的团队信任、团队合作绩效的相互关系时所得出的结论,更符合篮球项目的团队特征。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篮球运动员的团队互依性通过运动员对队友的能力信任对团队合作绩效产生影响。本研究所使用的【篮球运动员对队友信任量表】中的能力信任主要偏重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篮球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实践中,场上的情况通常较为复杂,在完成某种技、战术配合时均需要队中多人甚至全队的相互依赖和配合,如全队在采用全场人盯人紧逼防守时,要求所有 5位运动员均要全力以赴盯住对手,如若其中一人被对手突破,则会导致整个防守战术的崩溃。因此,对运动员间的作业互依性要求非常高,而这种互依性是建立在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战术、心理和智力等竞技能力的基础之上。另外,在训练和比赛当中,多数的运动员往往都对场上技、战术运用能力强的队友给予积极的心理预期,愿意将球传给这些运动员进行合作配合,以减少发生进攻失败的风险。正如W ebber(2002)[45]指出的那样,团队成员一般都带着一种强烈而理性的假设,他们相信对方是因为能力,而不是资历或者政治手腕才被选入球队的,因而,“能够从技术角度上成功地实现角色扮演的预期”。

本研究的结果还显示,篮球运动员的团队互依性可以通过运动员对队友的公正一致性信任的部分作用对团队合作绩效产生影响。运动员对队友的公正一致性信任多涉及到训练比赛时间以外运动员之间的日常交往过程当中,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员认为队友是否具有正义感,是否诚实可靠,是否能做到言行一致、信守承诺等方面,基本反映了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和生活当中为人处世以及言谈举止的情况,均属认知信任的范畴。在球队平常的训练实践过程中,也会存在某些运动员喜欢同竞技水平一般,但人缘很好的队友进行合作练习的现象。正如 Quinetta和 Roberson(2006)[39]所指出的那样,互依性是团队成员对团队内存在问题具有公正感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为成员相互间的社会行为和具有积极地、团体性感知的形成提供便利。

结合运动实践和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研究结果所显示的篮球运动员对队友的团队整体性信任在运动员团队互依性和团队合作绩效关系中所起的完全中介作用主要通过能力信任来实现。另外,对于篮球、排球、足球等互依性强的集体项目运动队的训练来讲,教练员在设计具体的训练内容和手段上,应多采用一些多人互依性强的方法进行练习。因为互依性可以为组织内人员的更好成长和各种资源的有效持续利用提供一个环境氛围 (Oak land, 1997)[30],团队成员间的互依性越强,他 (她)们之间信息和知识的分享程度越高,学习化程度也越高 (Carsten, 2007)[22]。

5 结论

篮球运动员的团队互依性对运动员对队友的能力信任和公正一致性信任具有正向的显著预测作用。篮球运动员对队友的能力信任在运动员团队互依性和合作绩效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篮球运动员对队友的公正一致性信任在运动员团队互依性和合作绩效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篮球运动员对队友的团队整体性信任在运动员团队互依性和合作绩效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篮球运动员对队友的团队整体性信任在运动员团队互依性和团队合作绩效关系中所起的完全中介作用主要通过运动员对队友的能力信任来实现。

[1]白新文,王二平,李永娟.大五人格与绩效:团队水平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1):120-125.

[2]高三福.华人运动团队:教练与运动员互动之探究[J].大学体育学刊,2005,7(3):115-126.

[3]贾良定,陈永霞,宋继文,等.变革型领导、员工的组织信任与组织承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6):59-67.

[4]姜进章,李嘉仪.新媒体沟通形态与团队合作绩效关系研究[J].现代传播,2009,(6):99-103.

[5]李随成,杨婷.知识共享与组织学习对供应链企业间研发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0):97-103.

[6]林碧华.信任、知识分享及成员互动对虚拟团队绩效的研究[D].中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6-30.

[7]刘晓,谭鹏,于少勇.篮球运动员间的沟通与合作:信任中介作用的实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6):765-768.

[8]卢向南,黄存权.有效识别项目团队绩效影响因素[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5):82-83.

[9]潘文安.供应链伙伴间的信任、承诺对合作绩效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6,29(6):1502-1506.

[10]任婧,王二平.互依性与团队协作[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 (1):146-153.

[11]舒华,张亚旭.心理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49-50.

[12]萧佩琦.团队成员间关系、主观契合度与团队效能之关系[D].铭传学管理科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2:18-29.

[13]杨志蓉.团队快速信任、互动行为与团队创造力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1-81.

[14]于少勇.篮球运动员团队信任的自陈测量及影响因素与效果[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1-79.

[15]于少勇.篮球运动员对球队的信任与训练比赛满意度、团队凝聚力的关系[J].体育科学,2010,30(6):85-91.

[16]于少勇,韩践,谢卫平.篮球项目运动员对队友信任的测量及与相关变量的关系[J].体育科学,2009,29(2):30-39.

[17]赵文红,邵建春,尉俊东.参与度、信任与合作效果的关系——基于中国非营利组织与企业合作的实证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8,11(3):51-57.

[18]张智.社会互依性理论的发展及教育意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6(5):108-112.

[19]张志学,鲍尔 S.赫裴,韩玉兰,等.高技术工作团队的交互记忆系统及其效果[J].心理学报,2006,38(2):271-280.

[20]ALPER S,TJOSVOLD D,LAW K S.Interdependence and con troversy in group decisionmaking:antecedents to effective self-managing team s[J].O rganizationalBehavior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8,74(1):33-52.

[21]BARR ICKM R,STEWART G L,NEUBERTM J,etal.Relating m em ber ability and personality towork-team p rocessesand team effectiveness[J].JApp l Psycho l,1998,83(3):377-391.

[22]CARSTEN KW DEDREU.Cooperative outcome interdependence, task reflexivity,and team effectiveness:amotivated Inform ation p rocessing perspective[J].JApp l Psychol,2007,92(3),628-638.

[23]COSTA A C.W ork team trustand effectiveness[J].PersonnelRev, 2003,32(5):605-622.

[24]DAN IEL GBACHRACH,BENJAM IN C POW ELL,BR IAN JCOLL INS,etal.Effectsof task interdepend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lp ing behaviorand group performance[J].JApp l Psychol, 2006,91(6):1396-1405.

[25]HOLM D B,K ER IKSSON,J JOHANSON.Creating value through mutual comm itment to business network relationships[J].Strategic M anagem ent J,1999,20:467-486.

[26]INGE GEYSKENSA,JAN-BENED ICT EM STEENKAMPB,A L ISA K SCHEERC,etal.The effectsof trustand interdependence on relationship comm itment:A trans-A tlantic study[J].Int JResM arketing,1996,13(4):303-317.

[27]JACQUEL INE A G ILBERT,THOMASL I-PING TANG.An exam ination of organizational trust antecedents[J].Public Personnel M anagem ent,1998,27:321-338.

[28]JAM ESL R,DEMAREE R G,WOLF.Estim atingw ithin group interrater reliabilityw ith and w ithout response bias[J].JApp l Psycho l,1985,69(1):85-98.

[29]JOHNSON DW,JOHNSON R,ANDERSON D.Social interdependence and classroom climate[J].J Psychol,1983,114(1):135-142.

[30]JOHN SOAKLAND.Interdependence and cooperation:The essentialsof total quality m anagem ent[J].Total Quality M anagem ent Business Excellence,1997,8(2):31-35.

[31]KEN JEONS.Trust in Sport[J].JPhilosophy Sporrt,2001:96-102

[32]KRATZER J,LEENDERSR TA J,VAN ENGELEN JM L.Stimulating the potential:creative performance and communication in innovation team s[J].C reativity Innovation M anagem ent,2004,13 (1):63-71.

[33]LUSCH,ROBERT F,BROWN,etal.Interdependency,contracting, and relational behavior in m arketing channels[J].JM arketing, 1996,60(4):19-38,20.

[34]MAYER R C.An integrativemodel of organizational trust:past, p resent,and future[J].Academ y ofM anagement Rev,2007,32 (2):344-354.

[35]MAYER R C,DAV IS JH.The effectof the performance app raisal system on trust formanagement:A field quasi-experiment[J].J App l Psycho l,1999,85(1):123-136.

[36]MAYER R C,DAV ISJH,SCHOORMAN FD.An integrativemodelof organizational trust[J].Academ yM anagementRev,1995,20 (3):709-735.

[37]MCALL ISTER D J.A ffect and cognition-based trust as foundations fo r in terpersonal cooperation in o rganizations[J].A cadem y M anagement J,1995,38(1):25-59.

[38]PFEEFER J,PNOWAK.Joint ventures and interorganizational interdependence[J].Adm inistrative SciQ,1976,21:398-418.

[39]QU INETTA M ROBERSON.Justice in team s:The effects of interdependence and identification on referen t choice and justice clim ate strength[J].Soc Justice Res,2006,19(3):323-344.

[40]RM BARON,DA KENNY.The Moderator-M 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 logical.Research:concep tual,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J Personality Social Psychol, 1986,51(6):1173-1182.

[41]RUTH WAGEMAN,GEORGE BAKER.Incentives and cooperation:the jointeffectsof task and reward interdependence on group perfo rm ance[J].J O 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7,18(2):139-158.

[42]SAAVEDRA R,EARLEY P C,VAN DYNE L.Comp lex interdependence in task perform ing group s[J].JApp l Psycho l,1993,78 (1):61-72.

[43]WAGEM EN R.Interdependence and group effec tiveness[J].A dm inistrative SciQ,1995,40(1):145-180.

[44]WALTER C.BORMAN,STEPHAN J.MOTOW IDLO.Task performance and contextual performance:themeaning for personnel selection research[J].Human Performance,1997,10(2):99-109.

[45]W EBBER S S.Leadership and trust facilitating c ross-func tional team success[J].JM anagementDevelopment,2002,21(3):201-215.

[46]ZHU ZHANG.Trust in leadership in spo rt:its antecedents and its consequences[D].TheOhio State University,2004:1-33.

猜你喜欢

队友量表信任
坑队友专业户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遭遇“熊队友”怎么破?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不怕神对手,就怕萌队友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