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牛七超临界萃取物的GC-MS分析

2010-02-23张志琪王瑞斌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金牛亚油酸超临界

王 凯, 张志琪, 王瑞斌

(1.北方民族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宁夏 银川 750021;2.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3.榆林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陕西 榆林 719000)

0 前言

金牛七为毛茛科植物太白乌头(AconitumtaipeicumHand.Mzt)的干燥子根和母根,具有祛风活血、解痉止痛和麻醉败毒的作用[1],陕西又作草乌药用.对于金牛七化学成分的研究目前尚未见到.本文应用超临界萃取技术,研究了金牛七的萃取工艺,并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了压力、温度、萃取时间3个因素对金牛七萃取率的影响.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2 500 Pa,温度40 ℃,时间120 min,CO2流量8 mL/min,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萃取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亚油酸(30.72%)、谷甾酮(17.46%)含量较高.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QP2010气-质联用仪(日本SHIMADZU公司),SFT-100XW超临界萃取仪(美国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ologies 公司),药品均为分析纯,金牛七药材(产于陕西秦岭),经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毅教授鉴定.

2 金牛七的超临界萃取

称取金牛七粉末8 g(60目)装入500 mL的萃取釜中,萃取条件为萃取釜温度40 ℃,出口温度38 ℃,萃取压力2 500 Pa,CO2流量8 mL/min,萃取时间90 min,其中静态萃取60 min,动态萃取30 min,得到有特殊气味的黄色油状物,萃取率为2.7% .

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条件

3.1 气相色谱条件

RTX-5MS 5%diphenyl-95%dimethyl polysiloxane(0.2 mm×30 m, 0.25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采用程序升温,从70 ℃开始,以10 ℃·min-1升至230 ℃, 再以5 ℃·min-1升至280 ℃, 保持4 min,载气为高纯氦气(99. 999%);柱内载气流量1.47 mL·min-1;柱前压91.6 kPa;汽化室温度为250 ℃;进样量1μL(乙醚溶液);分流比20∶1.

3.2 质谱条件

EI离子源;离子源温度200 ℃;接口温度250 ℃;电子能量70 eV;倍增器电压0.9 kV;溶剂延时3.5 min;扫描范围40~600 amu.

4 结果与讨论

4.1 萃取条件的选择

4.1.1 压力对萃取率的影响

萃取压力是超临界萃取的主要参数之一,压力改变则SCF-CO2密度也改变,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在超临界萃取状态下),随着压力增大,CO2的密度增大,其对被萃取物的溶解能力也增大.

图1 压力对萃取率的影响 图2 温度对萃取率的影响 图3 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

从实验结果图1可知,在温度40 ℃,时间120 min时,随着压力的增加,金牛七在SCF-CO2中的溶解度增大,萃取率上升,当萃取压力由2 500 Pa升至3 500 Pa时萃取率下降,可见2 500 Pa为最佳萃取压力.

4.1.2 温度对萃取率的影响

萃取温度对溶质萃取率的影响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温度升高导致溶质热运动加快,蒸汽压上升,由于超临界萃取和其他萃取过程一样也是一个传质过程,故溶质蒸汽压的升高必然会导致萃取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温度升高引起溶剂CO2的密度变小,而密度的大小决定其对溶质的溶解能力,故温度升高同时又使溶解能力下降.因此,升温有可能造成萃取率增加、不变或降低,它取决于升温所降低的CO2密度与增加的扩散系数两种竞争效应相持的结果.

由图2可知,在萃取压力为2 500 Pa,时间为120 min,温度为40 ℃时萃取率最高,可见40 ℃为最佳萃取温度.

4.1.3 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

随着萃取时间的增加萃取量会逐渐增大,在最佳萃取条件(2 500 Pa, 40 ℃)下每隔30 min取样一次,考察金牛七超临界提取物的累积提取率随萃取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见,在最初的90 min,累积提取率迅速提高,达到2.5%;之后1 h累积提取率增加缓慢,所以萃取时间以90 min为宜.

图4 金牛七超临界-CO2萃取物的GC-MS总离子流图

由此得到超临界萃取金牛七挥发油的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2 500 Pa,温度40 ℃,时间120 min,与传统的提取方法比较,具有萃取时间短、萃取效率高、无污染、工艺简单等优点.

4.2 挥发油的GC-MS分析

按上述实验条件,对金牛七的超临界萃取物进行了GC-MS分析,得总离子流图(TIC)如图4所示,各色谱峰相应的质谱图经人工解析及NIST05.LIB谱库检索,按各色谱峰的质谱碎片图与文献核对,查对有关质谱资料[2-5],对基峰、质荷比和相对丰度等方面进行直观比较,确定其化学成分,鉴定出33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9.93%,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超临界萃取金牛七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结果显示,在金牛七的超临界萃取物中共分离出35个色谱峰,鉴定出33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9.93%,其中有机酸 9 种(52.08%),主要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烷烃15种(9.93%),主要为二十二烷、二十四烷和三十六烷等;酯 3种(1.71%),主要为邻苯二甲酸二异辛基酯、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等;还有谷甾酮(17.46%)、7-十四醛(7.17%)、2,2′-亚甲基二(6-叔丁基)对酚(10.43%)以及少量的萘、胺、烯等.

综上可知,在金牛七超临界萃取物的有机酸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总相对含量占31.83%,主要为亚油酸(30.72%)、9-十六碳烯酸(0.84%)、顺-6-十八碳烯酸(0.27%),而饱和脂肪酸主要以棕榈酸(13.1%)、硬脂酸(2.71%)、肉豆蔻酸(0.36%)为主.据报道, 肉豆蔻酸、硬脂酸具有抗氧化作用[6,7],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栓形成可能和降低血小板凝集作用,可防治动脉硬化、抗衰老、防癌抗癌[8-10].油酸、棕榈酸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作用[11].亚油酸是一种人体必须脂肪酸,为细胞膜和线粒体的组成成分,对胆固醇的代谢、输送和排泄起调节作用[12],这可能是金牛七祛风活血的药效物质基础.该结果有助于对金牛七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

[1] 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商业局.陕西中草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1:508-521.

[2] Heller S. R, Melafferty F. W, Stauffer D. B. GWA. EPA/NIH Mass Spectral Data Base[M]. Washington,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8:212-223.

[3] 丛浦珠.质谱学在天然有机化学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61-175.

[4] 中国质谱学会有机专业委员会.香料质谱图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2:12-239.

[5] Masada Y. Analysis of Essential Oils b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M]. NewYork: John wile and sons Inc, 1976: 245-258.

[6] Alvarez E, Ruiz G. V, Sobrino F. Age-related changes in membrane lipid composition, fluidity and respiratory burst in rat peritoneal neutrophils[J].Clin Exp Immunol, 2001,124(1): 95-102.

[7] Siddhuraju P, Becker K. Speves/variety differences in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nutritional value of Indian tribal leyumes of the genus canavalia[J]. Nahrung, 2001, 45(4): 224-233.

[8] 李全阳,岳永生.赤鳞鱼脂肪酸组分分析及营养价值的初步评定[J].营养学报, 1994,16(2):223-225.

[9] 李宝林,齐 浩.沙棘油脂肪酸抗癌作用的初步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 22(4):34-36.

[10] 马润娣,西村实. 亚麻酸的抗癌活性[J]. 营养学报,1993, 15(4):390-396.

[11] 孙晓飞,时素珍,杨国红.远志脂肪油成分分析[J].中药材, 2000, 23(1): 35-39.

[12] 张 科,卫吴皓,武露凌.半夏药材中脂肪酸成分的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 18(5):291-294.

猜你喜欢

金牛亚油酸超临界
缩写《三兄弟牵金牛》
超临界CO2在页岩气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金牛和他的小算盘
NH3和NaCl对共轭亚油酸囊泡化的影响
金牛计
当“双子”遇上“金牛”
冷冻丙酮法提取山核桃油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
600MW超临界机组热经济性定量分析
1200MW等级超超临界机组可行性研究
超声场中亚油酸共轭反应的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