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最有价值的竞争力

2010-02-19冯嘉雪

中国新时代 2010年2期
关键词:哥本哈根商业模式动力

关于减排、碳交易、CDM,这些名词我们在多年前就曾有所耳闻,但这些词汇对于尚处工业化发展中期的中国而言,又总是有点遥远。经过2009年末哥本哈根会议的洗礼,“碳减排”的重任已经越来越清晰地摆在新兴经济大国——中国的面前。

尽管哥本哈根会议交出的是一份令世人不太满意的答卷,但此次会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呈现出的一种前所未有的“对抗”态势,其背后的深意值得注意。

亲历此次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一语中的:哥本哈根会议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一场争夺发展权的激烈较量。气候变化这场国际斗争包含了政治、经济、环境、技术、法律、道义等多方面的角逐,但究其根本还是一个经济发展空间的问题,即排放权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空间。而在这种情况下,谁掌握了最新的低碳技术,发展了低碳产业,谁就有可能在今后拥有更大的发展优势与发展空间。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后经济危机时代各国谋篇布局的首选,大家都在按照低碳经济来调整各自的结构,转变各自的发展方式。

毫无疑问,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在于技术创新,在本期专题中,读者会看到,每家低碳企业崛起的背后都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同时,我们也发现,那些有长远发展力的低碳企业除了掌握核心技术外,还应具备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不仅能使企业自身的血脉畅通,还具有循环减排的能力。

例如,本刊采写的北京嘉博文和内蒙古毛乌素都是以环保、生态业起家的公司,但他们后来都是在找到了能与环保、生态实现有效对接的下游产业后,才开始焕发真正的活力。也正是在打造出完整的产业链条后,他们才得以成为零碳甚至“负碳”型企业。有意思的是,在商业模式形成之后,减排也成为这些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当然,我们也看到,这些拥有创新技术的低碳企业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成长能力,但他们依然是脆弱的,原因很简单,他们走在了市场的前面,因此面对的风险也更大。此时,就需要政府意识的及时跟进和有关政策的及时调整。市场是残酷的,但我们不希望看到政策成为压倒这些低碳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方面,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低碳企业具备发展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政府这只手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支持、促进低碳企业内在动力的形成。

猜你喜欢

哥本哈根商业模式动力
商业模式画布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哥本哈根缘何争当首座碳中和城市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
触感哥本哈根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
哥本哈根现代建筑赏析
2006-2007年度最佳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