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西方浪漫主义艺术研究探识*

2010-02-17贾峰昌罗杰鹦

关键词:浪漫主义德国文学

贾峰昌, 罗杰鹦

(1.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2.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

20世纪西方浪漫主义艺术研究探识*

贾峰昌1, 罗杰鹦2

(1.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2.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

浪漫主义艺术影响力深远,影响范围广大。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学界的西方浪漫主义艺术研究译介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学界对其深入研究。回顾西方 20世纪 60年代以来浪漫主义艺术主要研究方法及以德、英为代表的国别研究,对于中国学界了解浪漫主义研究方法的进展和缺失并从而激发新的研究兴趣和视角不无启迪意义。

浪漫主义艺术;研究;进展

国外,尤其是英美的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式就是个案研究,也称为“编年史式研究”。这种研究方式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年代顺序一个事件接着一个事件或者按照艺术家出版作品的顺序一件一件地进行研究,它主要是纵向考察,而不是横向比较。这种“浪漫主义”编年体批评研究主要由德国古斯塔夫·泡利 (Gustav Pauli,1866-1938)发起。他在 1925年出版的《艺术批评与浪漫主义》中奠定了这种研究模式。⑤尤其是书中的插图,利用价值至今仍然很高。历史上对于“浪漫主义时期”的调查有很多,一般涉及文学、音乐、视觉艺术、政治及社会史,包括法国历史学家雅克斯·德罗斯 (Jacques Droz,1909-1998)、吉恩特(L.Genet)及 P·维大兰克 (P.Vidalenc)的《复辟与革命1815-1871》(Restaurations et revolutions1815-1871),书中配有大量参考书目;霍伯斯巴姆 (Eric J.Hobsbawm)的《革命时期:1815-1848的欧洲》(The Age of Revolution: Europe1815-1848);雅克斯·德罗斯的《1815-1848年革命期间的欧洲 》(Europe Between Revolutions1815-1848);泰尔蒙 (J.L.Talmon)的《浪漫主义与反叛:1815-1848的欧洲 》(Rom anticism and Revolt:Europe1815-1848)可以看作是编年体研究的代表性批评著作。由于编年史研究历史事实细节叙述和作品描述多于理论分析,作者的观点就显得不够系统和有些暧昧,给读者从宏观上把握浪漫主义艺术思潮的整体性造成一定困难。洛伦茨·艾特纳(Lorenz Eitner,1919)两卷本的《新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Neoclassicism and Rom anticism,1750-1850)可以为研究者在介绍浪漫主义艺术家和理论家思想的同时提供系统的资料和查阅文件。⑥

作为现当代五大批评模式之一的社会批评也是学术界对“浪漫主义”时期艺术研究主要采用的撰文与批评模式。社会批评注重文学艺术对社会生活所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探索艺术反映生活、艺术对某种思想的解释等,并把艺术是否真实地反映生活和解释某种思想看作艺术作品的价值尺度。它源于 18世纪维柯对荷马史诗的研究,主要活跃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埃克特·费斯成 (Ernst Fischer,1875-1954)著有《关于艺术的必要性》(The Necessity of A rt),⑦该书于 1963年译成英文出版(Har mondsword)。书中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研究的角度对浪漫主义做出的评价,颇具新意且学术价值较高。但从思想意识形态、行为等各方面揭示浪漫主义艺术中的社会学特征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摩斯·帕克汉姆(Morse Peckham)的《浪漫主义及其行为》(Rom anticism and Behavior)和琼斯 (W.T.Jones)的《浪漫主义的综合症》(The Rom anticism Syndrom e)做出了这方面的努力尝试,帕克汉姆的《浪漫主义与意识形态》(Romanticism and Ideology)⑧是社会学研究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国外关于“浪漫主义”的第三种研究方式是主题研究。意大利艺术与文学批评家马里奥·布拉兹 (Mario Praz,1896-1982)的代表作《浪漫主义的痛苦》(The Rom antic Agony)⑨综合审视了 18世纪晚期到 19世纪欧洲作家共同关心的情色与精神抑郁的艺术主题,至此,对浪漫主义文学中的情色性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阿尔罗特·本杰因 (Albert Béguin,1901-1957)的《浪漫主义的灵魂和梦想》让这位瑞士学者兼艺术批评家一举成名。他将视点集中于德国及法国文学中的不合理因素。用德语撰写、研究 19世纪德国哲学与文学而名闻遐迩的英国批评家艾里克·哈勒 (Erich Heller,1911-1990)的《艺术家的内心旅程》(The A rtist’s Journey into the Interior)⑩是关于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和哲学的一系列评论。1966年德语版的《艺术的内心之旅与其它散文》(D ie Reise der Kunst ins Innere und andere Essays)问世,并在 1972年翻译成日语。德国著名的神学家路德维希·格罗特 (Ludwig Grote, 1825-1887)主编的《对十九世纪动机学所做的贡献》,包括就一些以隐士、僧侣、开着的窗户及轮船失事为主题的研究。雷纳特·黎本维因·克拉默 (Renate Liebenwein-Kramer)和威廉·沃恩 (W illiam Vaughan)都是以主题为线索研究浪漫主义时期艺术的当代艺术学教授,前者著有《世俗化和神圣化》,按主题探讨了浪漫主义绘画与雕塑;后者著有《浪漫主义艺术》(Rom antic A rt),从主题切入,细致阐述了浪漫主义艺术曾是牛津大学比较文学教授的西格贝特·普拉维尔 (Siegbert Prawer)编辑的《德国的浪漫主义时期》(The Rom antic Period in Ger m any,1970),以主题为切入点研究了以海涅为中心的德国浪漫主义,其研究富有启迪性。

比较研究在国外成为一种成熟的研究模式还不到 50年的历史。但是随着学科之间的不断的沟通融合,它越来越成为一门显学和艺术史学界的主要研究方式之一。H·G·申克 (H.G.Schenk)的《欧洲浪漫主义思想》(The M ind of European Romantics)是一部文化历史系列的论文集,由 20世纪杰出的观念哲学家兼历史学家以赛亚·伯林 (Isaiah Berlin,1909-1997)为其亲自撰写《序》,主要探讨了作家与音乐家的关系。L.R.福斯特 (L.R.Furst)的《透视浪漫主义》(Rom anticism in Perspective)是一部英国、法国和德国文学比较研究中的杰出作品1965年因《一个奇怪的新世界:美国文化》而获得普利策奖的哈弗大学英语系教授兼文学批评家霍华德·马姆弗德·琼斯(HowardMumford Jones,1892-1980)的《革命与浪漫主义》(Revolution and Rom anticism),研究的是欧洲与美洲的文化关系,特别诠释了浪漫主义时期美国与法国文化方面的互相影响维尔纳·霍夫曼 (Werner Hofmann,1928)是奥地利艺术与历史交叉学科的学者,他的代表作《人间天堂:19世纪的题材和思想》(Das Irdische Paradies:M otive und Ideen des19.Jahrhunderts)是欧洲艺术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一方面,书中他把 19世纪的浪漫主义艺术诠释为一系列的张力,诸如,人间天堂与高贵妓女 (such as the“earthly paradise”,the“holy prostitute”etc);另一方面,他通过引用文学、音乐、哲学的例子,以全新的理念阐释艺术作品,不失为一部交叉性学科的研究范本浪漫主义时期艺术史引来众多的学者从比较的纬度进行解读,就进一步证实了浪漫主义艺术史远非仅仅以“狂飙突进”、哥特复兴”而著称的艺术史阶段,而且这种比较研究也从某个侧面揭示了浪漫主义艺术的诗学特征。

学界浪漫主义研究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按照学科方向分类研究,它已日益成为研究的主流之一。关于浪漫主义艺术的主要出版物并不只是局限在某种艺术或某个国家。以绘画为例,法国著名的艺术史家亨利·弗斯兰 (Henri Focillon,1881-1943)的《19世纪绘画:古代浪漫主义》(La peinture au XIXe et XXe siècles,“Painting in the19th Centuries”)是浪漫主义绘画研究之首创,而且仍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罗斯金的追随者,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英国艺术史学家、批评家肯克斯·克拉克 (Kenneth Clark,1903-1983)在《浪漫主义的反叛》(The Rom antic Rebellion)一书中,对20位画家及雕塑家罗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美国艺术史家兼策展人罗伯特·罗森布拉姆 (Robert Rosenblum,1927-2006)的《现代绘画与北方浪漫主义传统》(M odern Painting and the Northern Rom antic Tradition)新颖独特,更是激发了人们的创新意识就建筑领域而言,当代美国首席建筑史家亨利·罗塞·英奇库克 (Henry-Russell Hitchcock,1903-1987)的《19与 20世纪的建筑》(A rchitecture:N 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是对欧洲及美洲建筑描述最详尽的书籍,该书迄今已由纽约、哈蒙德斯华兹 (Har monds word)等 4家出版社出版。德国史学家吉格·吉曼(Georg Germann)在《哥特式复兴》(Gothic Revival,1972)一书中对哥特式建筑的复兴进行了国际范围的全面调查而奥地利的家具设计家保罗·弗兰克尔 (Paul T.Frankl,1886-1958)与德裔英国艺术史学家、建筑史家尼古拉斯·帕福斯纳 (Nikolaus Pevsner,1902-1983)对浪漫主义的建筑观念和理论介绍都做出了显赫的贡献,前者著有《哥特史:历经八个世纪的文献资料与阐释》(The Gothic:Literary Sources and Interpretations through Eight Centuries),该书是对哥特浪漫主义观念的精细研究后者撰文《19世纪一些描写建筑的作家》(Some A rchitecturalW riters of the N ineteenth Century)论述了建筑中的一般理论值得玩味的是,有关浪漫主义音乐研究主要集中在法国,其中,开浪漫主义音乐研究之先河的是法国音乐史家安德·克洛克 (Andre Coeuroq)的《音乐与文学》(M usique et L iterature,Paria,1923)。

就国别艺术史而言,笔者选取德国与英国为论述中心。前者代表着这一艺术思潮的开端,后者是浪漫主义艺术发展的高潮。现收藏在底特律艺术学院和费城艺术博物馆的《英国浪漫主义艺术》展览目录 (1968),其中弗里德里希·卡明斯 (Frederick Cummings)、罗伯特·罗森布拉姆 (Robert Rosenblum)和艾伦·斯坦利 (Allen Staley)为此撰写了论文,以及巴黎小皇宫美术馆的《英国浪漫主义绘画》(la Peinture rom antique anglaise,1972)为研究英国浪漫艺术发展拉开了帷幕。英国艺术学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式是编年体,其中最具代表的有:博厄斯 (T.S.R. Boase,1898)所著的《英国艺术 1800-1870》(English A rt, 1800-1870)是牛津英国艺术历史中的第 10卷,它简要描述了 19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画家、雕像家和建筑师。威廉·T·怀特里(W illiam T.Whitley,1858-1942)的《英国艺术 1800-1820》(A rt in England,1800-1820,1928)和《英国的艺术 1821-1837》(A rt in England,1821-1837,1930)提供了艺术发展的完整的编年史。彼得 (PeterQuennell)的《浪漫主义英国:写作与绘画 1717-1851》一书中编辑了很好的插图,但主要涉及文学。莱斯利·帕里斯 (Leslie Parris)和卡尔·科洛贝尔 (Karl Krober, 1926)是英国浪漫主义艺术风景画研究成果集大成者,前者的《英国风景画 1750-1850》(1973)以展览目录的形式出版,现收藏在伦敦泰特艺术馆;而后者的《浪漫主义风景画:康斯坦博和华兹华斯》(Romantic Landscape V ision: Constable and W ordsworth)是对该时期风景画的主题研究哥伦比亚大学英语教授彼得·康拉德 (Peter Conrad)则从比较研究视角,对艺术和文学进行精辟讨论。他的代表作是《维多利亚的珍藏馆》(The V ictorian Treasure-House)其《生态文学批评:浪漫想象与人类生态》(Ecological literary criticism:rom antic i m agining and the biology of m ind)可代表浪漫主义艺术研究与批评向生态学视野拓展的新态势诺阿内斯·多巴 (Johannes Dobai)在《英国1790-1840古典主义艺术文学与浪漫主义的古典主义艺术文学》(D ie Kunstliteratur des Klassizism us und des der Romantik in England1790-1840)(1977)中详细讨论了浪漫主义艺术理论,是艺术史研究者充分利用的资源。对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来说,在《牛津英语文学历史》上有两本书籍,一本是伦维克 (W.L.Renwick)的《英语文学》(1789 -1815)以及伊恩·杰克 (Ian Jack)的《英语文学》(1815 -1832)。有关比较类的著作我国学者研究得最多的是前面提到的艾布拉姆斯和雷纳·韦勒克的著作,国内已经有中文译著,而关于浪漫主义艺术史学中文版译著至今还是空白,这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德国视觉艺术方面,以邦斯 (R.Benz)和冯·斯奈德(A.von Schneider)的《德国浪漫主义艺术》(D ie Kunst der deutschen Romantik,1939)中的评论最为全面具体。艺术家舍夫勒 (K.Scheffler)的《19世纪的德国画家和插图画家》(Deutsche M aler und Zeichner i m Neunzehnten Jahrhundert,1911)开创了艺术研究的先河,对艺术的研究颇具启迪作用。现藏于柏林国家博物馆艺术画廊的格特弗里德·迪曼 (Gottfried Diemann)的《德国浪漫主义》(1965)对展览作了有价值的说明。集文学与绘画于一体的埃卡德·克勒斯曼(Eckart Klessmann)的《浪漫主义世界》(D ie W elt derRom antik,1969)一书中配有精美的插图。赫尔穆特·博世-素潘 (Helmut Borsch-Supan)的《德国浪漫主义者》(Deutsche Rom antiker,1972)阐释了对油画和素描的有趣选择。罗杰·卡迪纳尔 (Roger Cardinal)《德国浪漫主义者背景》(Ger man Rom antics in Context,1975)对一些主要作家与画家作了简要的介绍。一份有用的记录《德国19世纪绘画作品》的展览会目录 (耶鲁大学美术馆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和芝加哥的艺术学会,1970-1971),与由杰森 (H.W.Jason)、罗伯特·罗森布鲁姆(Robert Rosenblum)著作的论文以及其它发表在耶鲁美术馆公报(1972)上的文章为研究德国浪漫主义艺术提供了研讨的机会。德国视觉艺术研究方面颇具特色的是拿撒勒派,当代视觉艺术家凯斯·安德鲁斯 (Keith Andrews)的《拿撒勒人》(The Nazarenes,1964)和藏于法兰克福国家美术学院的展览会目录《拿撒勒》(D ie Nazarener,1977)被视为代表。沃尔夫冈·贝克(WolfgangBecker)在《巴黎和德国绘画 1750-1840》(1971)一书中对德国画家与法国画家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梳理。

德国哲学家、历史学家胡赫 (Ricarda Hunch)的《浪漫主义》(1971),尽管他的书中没有注释和索引,却仍是为数众多的有关德国浪漫主义文学著作中最出色的一本。而柏林大学教授奥斯卡·瓦尔策尔 (OskarWalzel)的《德国浪漫》是最合乎标准的研究浪漫主义文学的书籍。德国希根 (Siegen)大学教授赫尔穆特·尚策 (Helmut Schanze)所著的两本书为启蒙运动的活动以及令人压抑的自由主义方面提供了更为现代的诠释:《浪漫主义和启蒙运动》和一本附有注解的选集《其它罗曼史:纪实小说》(1967)。一些附有注解的英文版的德国重要文章被收集在《德国的浪漫主义传统 》(The Rom antic Tradition in Ger m any, 1970)中。德国浪漫主义美学研究集大成者是伊斯拉埃尔·克诺克斯 (Israel Knox)著的《康德美学理论》(The Aesthetic Theories of Kant)和《黑格尔与叔本华》(Hegel& Schopenhauer),其著作集中从建筑、诗歌、雕塑、绘画与音乐方面论述了他们各自的美学思想、影响与关系。

以上是国外关于浪漫主义时期艺术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研究成果。浪漫主义艺术研究的最新进展是在上个世纪 90年代以后,西方学者开始从社会学的角度进一步深化研究的视角,探讨浪漫主义艺术对社会的形象以及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摩斯·帕克汉姆有关浪漫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只是拉开了社会学研究的序幕,我们期待着国外研究的新进展以及国内译介的新推广,在此仅仅总体介绍欧洲主要国家关于浪漫主义的研究趋势和理论动态。本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国别介绍也只选择了英国、德国。其他国家,诸如法国、意大利、丹麦、美国等国的浪漫主义研究成果可以从英国浪漫主义艺术史家修·昂纳所著《浪漫主义艺术史》一书中再度领略。

注释:

①参见M.H.Abrams著的 Natural Supernaturalism:Tradition and Revolution in Romantic Literature一书,New York:W.W.Norton &Co.;London:Oxford University,1971年出版。

②参见 Hans Eichner著的“Romantic”and its Cognates:The European History of a Word一书,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72年出版。

③参见ReneWellek著的Romanticism Reconsidered一书,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1963年出版。

④参见 Anthony Thorlby著的 The RomanticM ovement一书,London:Longmans,Green and Company,1966年出版。

⑤参见 Gustav Pauli著的 Die Kunst des Klassizismus und der Romantik一书,1925年出版。

⑥参见 Lorenz Eitner著的 Neoclassicism and Romanticism,1750-1850一书,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70年出版。

⑦参见 Ernst Fischer著的 Von der Notwendigkeit der Kunst一书, Dresden:Verlag der Kunst,1959年出版。

⑧参见 Morse Peckham著的 Romanticism and Ideology一书,New England:University Press,1995年出版。

⑨参见Mario Praz著的 The Romantic Agony一书,Angus Davidson,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3年出版。

⑩参见 Erich Heller著的 The Artist’s Journey into the Interior一书, London:Random House,1965年出版。

[1]Hugh Honour.Romanticis m[M].New York:Harper&Row, 1979.

(责任编辑 周芷汀)

Studies of Romantic Art in the West in 20th Century:A Review

J I A Feng-chang, LUO Jie-ying

(1.Chinese-Ger man School,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Hangzhou310023,China; 2.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310023,China)

W ith all its far-reaching and profound influences across the world in the 20th century,Romantic art has rarely been introduced to China via translation.This has,to some extent,affected the in-depth study of it by Chinese researchers.The present paper is a review of the chiefmethodology for Romantic art in theWest since the 1960s,particularly of the achievements made in such countries as Britain and Germany. Thiswill,the author believes,enable the academic circles in China to understand the gains and losses of Western methodology for Romantic art,to develop new academic interest therein and to explore new perspectives thereof.

Romantic art;research;achievements

J0-03

A

1001-5035(2010)05-0083-05

浪漫主义影响力之深远,影响范围之广大是不能用语言来涵盖的。就像法国大革命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 1789年后的欧洲历史一样,浪漫主义在某种意义上成就了西方艺术。浪漫主义诸如创造力、原创性、个性、真实性和整体性的思想、艺术作品的意义和目的之观念,以及艺术家们的作品继续统治着美学思维。这些思想观念已牢牢地嵌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思维方式和态度之中。它们很少被注意到,但又会意想不到地出现,如“前卫”一词就是浪漫主义的产物。[1]319在浪漫主义革命结束后的短期内,所谓的现实主义对此反应却很忸怩:他们高喊 il faut etze de son teznps的战斗口号,却不知道口号本身就属于浪漫主义思想。这种现象时而发生。[1]319如艺术家希望“有自己的时间”的要求,这似乎是从施莱格尔和夏多布里昂所归纳的古代和当代艺术的区别得来的 (就像是异教徒和天主教徒的诠释),而这些与海德格尔在《时代精神》中的观点也有联系。18世纪后期,象征主义承认了浪漫主义是自己的先锋。[1]320但事实是:现实主义拒绝了“为艺术而艺术”(l’art pour l’art),象征主义正是由“为艺术而艺术”思想中的那部分浪漫主义演化而来。“为艺术而艺术”这一概念来自于康德的美学理论。1804年,本杰明·贡斯当(Benjamin Constant,1845-1902)第一次记录此词的使用,而阿尔伯特·卡萨尼则对这一想法作了最好的历史性总结,约翰·威尔考克斯在《美学与批判艺术》杂志中也撰写了《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起源》一文。普列汉诺夫 (Plekhanov,GeorgiValentinovich,1856-1918)认为:当艺术家们感到“他们的目标与他们所属社会的目标之间存在无法解决的矛盾,‘为艺术而艺术’这一观点就得以发展。艺术家一定仇视他们的社会,但又看到根本没有希望去改变它”。[1]320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对峙仅仅是把沉积在许多艺术家,如藉里柯 (Théodore Géricault,1791-1824)和卡斯帕·大卫·弗里德利希 (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艺术性格中的斗争公开化罢了。前者为现实主义所膜拜,后者因象征主义而再生。然而,浪漫主义曾尽力去探索理智与想象、感知与思想、所见与所感之间的关系,但它的继承者却倾向于注意视觉上的外在表现或内部的洞察力。

国际视野下的“浪漫主义艺术”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文化现象。关于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其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如:美国学者白璧德 (Irving Babbit)1919年出版的《卢梭与浪漫主义》(Rousseau and Romanticism),丹麦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勃兰兑斯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潮》,捷克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雷纳·韦勒克 (Rene Wellek,1903-1995)的《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概念》、哈罗德·布鲁姆的《浪漫主义和意识》(Rom anticism and Consciousness)、阿丹·里德的《浪漫主义和语言》(Romanticism and Language)等。他们在著作中将浪漫主义作为一个国际性的现象来解释是件十分有趣的事情,但这些著作只是附带(有时根本就没有)提到视觉艺术。M·H·阿布拉姆(M. H.Abrams,1921-)的《镜与灯》十分突出,他的另一本著作《自然的超自然主义: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传统与革命》(Natural Supernaturalism:Tradition and Revolution in Romantic Literature)也非常有趣。①它对于学界了解艺术与文学的关系功不可没。文学理论中不能不提到韦勒克的《现代批评史:浪漫主义时期》(A History of M odern Criticism, 1750-1950)。前者以其《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概念》等论著获得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美国比较文学协会等学术组织的主席殊荣。《批评的诸种概念》是韦勒克教授在 1963年编辑出版的一组写于 20世纪 20-40年代的散论,14篇文章集结的纽带则是作者所称的“理论问题的澄清 (特别强调在哲学的,即概念的层次上)”。《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概念》就是其中的一篇,主要阐明浪漫主义概念的生成史、发展史,指出其歧义与复杂性以及这个概念的功能性意义;通过对“浪漫主义”这一术语的语义学历史的考察,梳理了其在德国诞生,随后传入英、法等国,最终形成一种全欧性艺术思潮的演变历程。判断浪漫主义的“三种尺度”——“诗歌观的想象性、世界观的自然主义、诗歌风格的象征和神话的使用”,是韦勒克在该书中对于浪漫主义进行论证的立论支点。汉斯·英西能 (Hans Eichner)主编的《“浪漫主义”一词及其同源词:一个词的欧洲史》(“Romantic”and its Cognates:The European History of aW ord)②对理论及词源学都有很高的关注,而且在最后一章还对浪漫主义做了现代性阐释。韦勒克也研究了诺什诺普·弗莱 (Northrop Frye)主编的《浪漫主义的再思考》③一书中提出的最新理论。弗莱还另著有 3本浪漫主义著作:《英国浪漫主义研究》、《布莱克:诗歌批评集》、《布莱克诗选》。弗莱因而被《纽约书评》誉为“无疑是当今用英语写作的最伟大的文学理论家。20世纪学界诠释浪漫主义的样本可在安东尼·桑白 (Anthony Thorlby)的《浪漫主义运动》(The Rom anticM ovem ent)④一书中找到,而且在解释后还附有评论。但是,对于欧洲和美洲视觉艺术的概述,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多。在此本文将对“浪漫主义”在欧洲国家的整体研究做一综述,特别是英国艺术史学方面的研究。

2010-01-04

贾峰昌(1965-),男,浙江杭州人,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学院讲师;罗杰鹦(1965-),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研究”(07CG WY014YBX)

猜你喜欢

浪漫主义德国文学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我们需要文学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
德国弃煤的烦恼
“梦梦”“娇庆”德国行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