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010-02-16杜玉茹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年4期
关键词:表象多媒体教学多媒体

杜玉茹

河北省河间市榆林庄中学 河北河间 062450

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杜玉茹

河北省河间市榆林庄中学 河北河间 062450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构建了一种活泼、新颖、灵活、重方法、促思维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建了理想的教学环境,促进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开拓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创新能力,提高了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运用多媒体,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配合相应的声、图、视频或者动画等,在优化的教学环境下,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又可将抽象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变为具体化、形象化,将静态变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再配合教师的讲解,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调动声画,丰富表象,培养想象力

运用投影或动画创设课文情景,把活动的形象、逼真的音响和变化的情节展示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嗅觉表象和味觉表象等;运用多媒体还可以突破课堂的局限和学生生活范围和知识面的制约,丰富学生的表象,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并发展抽象思维。如《登泰山记》中有一句“是日,观道中石刻”,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由于表象储存中缺乏相关表象,在理解时就可能会发生偏差,将石壁上巨大的题刻误解为刻有碑文的石碑。全无泰山作为五岳之首的气魄,体现不出泰山这一自然人文景观的特色。而运用多媒体,首先给学生展示一幅泰山石刻的图像,以此表象作为材料再进行想象,学生的想象就会顺利、准确多了,想象力也就越发展。

2.把握特点,因势利导,增强创造力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形象可感性,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地讲授知识,使学生能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使至塞上》,苏轼曾评其诗“诗中有画”,在讲授这首诗时就可以抓住此特点,所涉及到的景物: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皆可入画。学生可根据诗意自由发挥,加以比较和鉴赏。这样既引导了学生的思维,又巧妙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对作品心领神会的过程中进行想象,表现出活跃的创造力;而这个过程又给人以美的享受,净化心灵,达到真正理解作品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的目的。

3.开辟立体多向深层的思维通道,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像、文字、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左右脑并用,眼、口、手、耳、脑多方位调动,全身心投入,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语言信息、音乐图像、特定情境结合,刺激控制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和控制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同时发挥作用。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进入高度的情境之中,学生情绪振奋,思维活跃,通过“生活显示、实物演示、音乐烘托、图画再现、参与体悟、语言描述、想象创造”等途径使思维发散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参与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加强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整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这一优势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情感

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真切的认识。如在叙事诗《卖炭翁》一文的教学中,将卖炭老人的悲惨遭遇以动画方式逐条向学生讲授,学生得到直观认识,兴趣浓厚,不知不觉中记住了大量以往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要点。在讲授结束后再以一些补写镜头让学生从中找出课堂上的不足,复习所学知识,得出答案,这样,学生就能很快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2.提供自主学习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自主性学习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是学习的主宰者,而是学习的指导者。在《苏州园林》一文的教学中,对于本课的重点——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可以首先通过录像片段展示苏州园林的美丽风光,让学生从中直观地感受出苏州园林的美,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课文,再设计一些问题,学生大多能很快发现问题,有的发现不了,通过讨论发言,学生们基本达成共识。这样,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分析,从而提高他们参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有利条件,提高自主探索能力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初步了解知识要点,再从教师提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获取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结合实际、探究解决问题。把学习资源作为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如何从书本理论中获取知识、理解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如何进行问题探究,并利用资源材料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4.创设问题情境,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将自己放在特定情境中,结合先前所学的知识思考问题,参与解决问题,教师加以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具有实施美育的功能,它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要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中,通过视觉和听觉去发现美、感受美。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再现情境,运用线条、形状、色彩、声音等外在形式,具体、直观地再现课文中丰富多彩的形象,使形象由语言文字的间接显现化为一定的物质材料来直接显现,增加感知强度。学生借助电教媒体,突破文字的障碍很快地进入课文情景,积存于记忆深处的表象迅速复现,与眼前的形象串联、叠加,幻化为自己心目中的新的审美形象,从而提高了审美感官的灵敏度、活跃性和统摄力。如教学《爱莲说》,在导入新课部分就可以运用一系列莲花的图片动感地出现在画面上,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场面,借助鲜艳的色彩,古筝的音乐,渲染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使学生入情入境,感情为之升华,迅速领悟形象的崇高美。在朗读鉴赏部分,辅之优美抒情的配音课文朗读,同时配以动画,营造出美的氛围,引起学生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兴奋,享受审美愉悦,身临其境,感受意境美。

2.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适时地运用电教媒体,使课文中语言文字传递的情感信息和形象直观情感信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学生的感染就更为强烈,得到“高峰体验”,感受“情感的美”。再通过细腻品味和冷静分析,感受“理性的美”。如在教学《爱莲说》时,将莲、菊、牡丹的形象相对应的在画面上出现,让学生自然地理解作者的用意是将这三种花分别象征三种人,象征着三种不同的对人生的态度,从而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

3.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中介,使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转化,为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架起桥梁。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在授课结束后,就可以出示一张木刻画《俯首甘为孺子牛》,让学生观察画上的鲁迅的表情、动作、眼神,以及在他的号召下,进步青年们的表现,从而理解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形象的崇高美。

2009-11-09

杜玉茹,本科,中教一级。

猜你喜欢

表象多媒体教学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表与里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卷 首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透过表象看公式
活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小学多媒体教学刍议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