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场作文的语言美

2010-02-16何欢兰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品味语言表达时尚

■ 何欢兰(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

作文语言的美丑是决定一篇作文能否成功的关键。语言规范、得体、流畅、优美、充满个性与思想性是高考满分作文的一大亮点。精美的富有思想性的语言是一篇好作文的精神与灵魂。然而经常有阅卷老师感叹:“在高考评卷场上看到的作文大多是干巴如瘪三、味之如嚼蜡的语言表达。”而且2009年阅卷之后,又有另一种现象让人隐隐作痛。

2009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目是 “品味时尚”,请看一组高考作文的片段:

“有那么一种思念,千帆过尽,江水悠悠;有那么一种忧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有那么一种时尚,千年过后,余味仍在。”

“如果我是女神维纳斯,我就品味美貌;如果我是商人夏洛克,我就品味财富;如果我是诗人李白,我就品味意境;而我只是我自己,所以我品味时尚。”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有人把时尚作为品味人生的一种标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有人把时尚作为玩弄个性的手段;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有人把时尚作为和他人攀比的一种方式。”

“为了生活更满足,请追求时尚吧;为了国家更富强,请追求时尚吧;为了人民更同心,社会更和谐,请追求时尚吧。”

……

这一组考场作文中的文字,从表面上看,辞藻华丽了,句式整齐了,文采也有了,但仔细一推敲却缺少内涵。第一句从“思念”说到“忧愁”,再引出“时尚”,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第二句从“品味美貌”到“品味财富”再到“品味时尚”,牵强附会;第三句则反复陈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有人把时尚”怎么了,泛泛而谈,不着边际;第四句说得更严重,为了“生活”“国家”“人民”和“社会”,就得“追求时尚”。把这一组用了比喻和排比句式的文字放在作文的开头或结尾,足见作者的用心,他们之所以这么安排,目的就是为了吸引阅卷老师。

江苏省2009年高考考纲对作文语言上的要求是“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要求在通顺的基础上充分展示语言风采,提高语言表现力。”

作文的评分标准也强调 “语言生动,形象丰满”,尤其是突出了“以类定位”的评分方法。一类卷在63分以上,二类卷在56至62分之间,三类卷在42至55分之间,四类卷在28至41分之间,五类卷在27分以下。那么,按照什么来定类呢?正如一位专家所言,简单地说,可以按照 “意”和“言”的标准来确定,一类卷须“意深言精”,“言”对议论文来说,要“富有逻辑性”,“语言智慧、犀利”,对于记叙文来说,要 “富有意蕴”,“生动形象”。 二类卷须“意赅言明”,“言”要“准确,富有概括力”。三类卷则“意平言平”,语言“平淡,表达上没有明显特色”。四类卷是“意偏言平”,五类卷是“意乱言差”。语言的定位是很清楚的。其中,第三类作文的分数跨度很大,语言表达好的,就在50分以上,反之,则为50分以下。大部分考生的立意都能基本切题,这时候就要看语言表达能力了。可见,语言的质量决定了作文的命运。

但语言的表达如果只是一味追求形式的“优美”,生拼硬造所谓的排比句式,把毫不相干的几种现象罗列在一起,阅卷老师是不会有好感的。作文只有内容“真”了,才谈得上“美”,只有“腹有诗书”,才能“气自华”。

当然,这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反观我们的教育,整个高三一年 (有的学校可能时间更长),我们的学生都埋头于题海,不是做高考真题,就是做模拟卷,哪里还有时间去读书?哪里还有时间去感悟生活?诚如一些考生在作文中所写的那样:“我不知道时尚是什么,我没有时间去品味时尚。”

我们的高三语文老师在忙什么呢?每周都有综合练习,至少一次,有练必批,有批必讲,因此,一周10节课都不够用,学生累,老师更不轻松。难道作文不练吗?当然练,谁都知道70分的分量。那么怎么练?一周练一次或者更多。时间紧怎么练?正规考试就写完整的,其余的就写个提纲,或写个开头和结尾。怎么讲评?当然是讲技巧,你看 “巧拟题目添新意”“善用整句谱华章”“化用(引用)诗句增文采”“形象说理增文气”“自撰诗词(佳句)显个性”,或者“描摹诗情画意,叩动评卷老师的心灵”“注重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议论文分数”或者“陈述白描法”“添加色彩法”“意象并列法”“巧借俗语法”……不胜枚举。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语言能力,进行语言能力训练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途径,也是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的要求。在作文中要想妙笔生花,就必须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在这方面,我们的着眼点不应仅仅是技巧,否则,就会出现大量的“东施”。

当然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阅卷中还是能看到这样的文字:

“时尚像黄土,一层一层沉积下来便成高原,被人接受;时尚像烟,风一吹便没了,被人遗弃;时尚像百味珍珠糖,尝过后有人爱有人恨。”

“蜘蛛说:时尚就是天天在家‘上网’也能过着滋润的生活;斑马说:时尚就是在身上每个角落纹上黑白相间的文身;蜗牛说:时尚就是带着自己的房子到世界各地旅游。”

“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的色彩轻舞飞扬;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让我们的生活如此疯狂。哲人指着蓝天微笑:‘是时间。’孩童手握风筝:‘是风。’考场上的我笑了笑:‘是时尚’。”

……

虽然不落俗套,也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但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联系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将语言与思想结合起来,形象地写出了“时尚”的特点。

写作源于生活,优美的语言也源自生活。你看,在品茶和喝奶的时候,有的考生想到了“传统如茶,时尚似奶,它们独自有自己的特色,但相融也会有独特风味”;在看待“小沈阳”现象上,有考生说“在我看来,娘娘腔不可笑,小拎包不可笑,可笑的是我们接受了一种病态的幽默,一种哗众取宠的‘笑果’”;在看电视时,有的考生记住了经典的广告语并且化用为“时尚有风险,品味需谨慎”;在读历史书时,有的考生产生了相关的联想“时尚之凡是方针——凡是名牌的都要买,凡是流行的歌曲都要唱”;在整个社会都在追求年轻态时,有的考生想到了“是创新,让时尚持久青春;是模仿,让时尚红颜易老”……

亲爱的语文老师,放手吧,让我们的学生真正融入生活,不要让“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这样的告诫停留于教科书;放心吧,少一次综合练习不会减弱学生的应试能力,让他们去关注生活、品味生活。

猜你喜欢

品味语言表达时尚
品味桂峰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环保很时尚
品味四季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只为写作的慢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