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假如国外职教期刊进入中国

2010-02-16

职教通讯 2010年2期
关键词:网络媒体职教研究者

臧 否

假如国外职教期刊进入中国

臧 否

刚过阳历新年,谷歌突然宣布可能会退出中国市场,立刻有人用数据证明谷歌在中国市场很不成功,并指出不仅谷歌,国外的网络媒体巨头如yahoo等几乎都输给了相应的中国本土的对手。看来,中国人在网络世界里如鱼得水,竞争力远超在其他领域里苦苦奋斗的同胞。

西方网络媒体之所以在中国市场走麦城,我想,与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与相对封闭是分不开的。据说,中国网民数已是全球第一,其中绝大多数人因为语言的关系而只在国内网络中进行交流。如此巨大的市场按照自己的逻辑运行着、进化着,自然会产生一整套不同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运行规则。可以说,西方网络媒体的麻烦主要的是卷进了一个由巨大市场和独特规则构成的场中。他们对这个独特的场并不一定缺乏了解,所缺的是足够的尊敬与习惯,因为长久以来西方都是其他地区学习的目标,让一群习惯了使别人习惯自己的人为别人而改变习惯当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不太相干的问题:既然外国的网络媒体均败下阵来,如果有一家外国的职教类学术媒介进入中国会怎样呢?进入中国的国外职教期刊当然会高傲与自以为是依旧,那么它是否也会面临与谷歌们相类似的困境,换句话说,在中国是否存在一个不同于西方世界的学术场从而使它难以适应?

翻过几本美国的职教学术期刊,发现国内期刊有许多与美国同行不同的偏好,篇幅关系,只列三条。

●国内职教期刊偏爱中等长度的文章

美国期刊的论文大多会有12 000字以上(按照一般的规律,翻译成中文后更会长很多),而国内期刊所刊登的论文大都在6 000-8 000字。德布鲁曾玩笑说论文应该象女人的裙子一样,短要短到令人刺激,长要长到让人感到里面有些实质内容。这两个任务对中等长度的文章来说都是勉为其难。

●国内职教期刊偏爱三段式论文

美国期刊所发表的论文中75%为描述性论文,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概念框架-研究目的-研究假设-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这个框架的目的显然是要呈现问题或现象本身。而国内期刊中七成左右的论文属于规范性论文,讨论的是职业教育应该是什么以及应该怎么样,大多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路。对问题的分析总是服务于如何解决它,所以这些分析总是不可避免地被赋予某种非问题本身的意义。从这点来说,美国期刊中的论文更接近科学,而国内期刊中的论文更接近哲学。

●国内职教期刊偏爱二手论述

国内期刊看多了,会发现三种现象:一是“褒义词”不断增加,像“高技能人才”、“行动导向”等一些描述性概念因为众口一词的肯定而使人误以为有价值判断的功能;二是专家永远是对的,大家都喜欢引用专家的观点来为自己证明;三是国外的总是好的,国内期刊中的论文总喜欢把国外的情况作为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所以国外职教总是作为正面形象出现的。这些对别人的论述或材料随随便便的肯定看似在论证什么,其实只是在玩一场阐释原始论述的游戏。

诚然,此处用“偏爱”两个字对期刊来说是不公平的,颇有倒果为因之嫌,确切的说法应是由职教研究者和职教学术期刊共同组成的学术社区有这些偏爱(或可称为写作与发表的规则):最早的职教研究者们发展出了最早的职教论文的结构和论述,职教期刊发表了这些成果,后来的研究者认为期刊里大量出现的结构和论述是期刊的偏爱,大家就都开始按照雷同的模式写作论文,于是期刊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发表相同模式的论文。可以说,国内职教期刊之所以产生不同于西方期刊的发表规则,是国内的职教研究社区自我选择、自我强化、自我封闭的结果。仅凭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断言,如果西方的职教期刊进入中国,前景不会很妙。

问题是,我们真地渴望这种胜利吗?中国可以有独特的网络世界,是因为我们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职教界根本无法做到拥有独特的学术标准,因为到目前为止,西方的学术标准仍然是最接近科学精神的,而科学又是没有国别之分的。中国特色的职教研究只能体现在内容上,而不是学术标准上。

让中国的职教学术界摆脱这个自我规则、自我强化的场,投入到世界学术圈肯定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大工程。我的建议是大家先从小事做起。职教界很难看到西方的译著或完整的研究论文,这在中国的学术界算是一个怪现象,职教研究机构、职教研究者和职教学术期刊应着手出版、发表高质量的国外职教研究的专著或论文。如果这也有困难,不妨先从同是华语圈的其他地区或国家引进高质量的专著或论文,这也是打开窗口的一个办法。

希望若干年后,我们讨论的将是中国职教期刊进入西方会怎么样的问题。

猜你喜欢

网络媒体职教研究者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商业新闻
国内职教动态信息若干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