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三区”建设 推动转型升级

2010-02-16郑荐平吕婷婷

浙江经济 2010年22期
关键词:三区台州海洋

文/郑荐平 吕婷婷

(第一作者为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十二五”是台州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经济、社会、政府“三大转型”,突出循环经济示范区、新型城市化先行区、海洋综合开发体制改革试验区建设

图/金川

今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之年,如何科学谋划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台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笔者认为应该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推进“三大”转型

台州市委书记陈铁雄在今年全市上半年经济分析会上强调,台州的发展要从过去的“求快”转到“求变”中来。要以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具有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目标,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创新转型”这一主线,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切实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见实效,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十二五”是台州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经济、社会、政府“三大转型”。

经济转型。经济转型包括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等三方面的转型。一是在空间布局上,应突出主攻沿海。结合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加快基础配套建设。在抓好大滩涂围垦的基础上,拓展发展空间,深化空间布局研究,开发大港口、建设大交通、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重点抓好大石化、台金铁路、沿海高速、新机场、新能源等事关台州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以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十二五”期间各县(市、区)提出抓好一批事关全局、带动力强的产业集聚区式的大平台,发展一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项目、临港大工业建设项目等。二是在产业发展上,应突出调整提升。做大三产、做强二产、做优一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应及早提出创建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意见,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做好服务业重大项目实施,抓紧研究破解服务业发展体制政策障碍的建议意见。三是在需求结构上,应突出优化升级。进一步增强以民间投资为主的内生增长动力,优化投资结构;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加快外贸结构调整,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从国际分工的低端向中高端转变。

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应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事业繁荣。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息息相关,要把发展社会事业作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力争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生态建设等方面再上一个台阶。二是社会结构和谐。把社会结构调整作为社会转型的重点来抓,着力在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就业结构调整以及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成方面有所作为。三是社会管理有序。要把提高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水平,作为“十二五”期间社会转型的着力点。除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平安台州”建设、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外,要重点抓好社区建设,努力把社区建成依法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政府转型。“十二五”是深化改革的攻坚期,要建立有利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科学体制。进一步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发挥政府在收入分配体制中的基本责任和基本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做到“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积极推进政府从全能政府、管制型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转变。

规划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与上级规划、重大专项规划和各横向规划等三个层面的规划进行有机衔接,才能确保台州市“十二五”规划能“上天入地”,成为指导台州“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突出“三区”建设

今年9月初,省委书记赵洪祝专程到台州考察,提出台州要力争建设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的“循环经济的示范区、新型城市化的先行区和海洋综合开发体制改革的试验区”。“十五”末至今,台州市委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立足台州特色和优势,超前谋划,先后提出打造“三张名片”、建设“三个台州”和实施“四大战略”的发展战略。“三张名片”分别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体制机制角度,提出台州发展在全省、沿海乃至全国的目标定位;“三个台州”从区域角度、全局范围,侧重经济发展,既是阶段性经济发展目标,也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措施;“四大战略”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怎么发展台州、发展怎样的台州。应该说台州市委的战略目标是一脉相承、不断创新发展的。赵书记从立足全省、放眼全国的高度,提出“三区”建设要求,这既是对台州的高度肯定,更是对台州寄予厚望;既是鞭策,更是鼓励。台州要以此作为今后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抓紧谋划、研究。

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充分发挥台州循环经济的产业特色,以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为大平台,构建“三大循环体系”(即企业“内部循环”、区域“产业循环”和社会“资源循环”)、把握“四个环节”(即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再利用等四个环节)、做强做大“五条主导产业链”(即大装备、大医化、大静脉、大石化和大农业),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循环经济示范区,构建世界级石化医化基地、国家级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能源基地、国家级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

建设新型城市化先行区。新型城市化,即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功能完备、生态优美、城乡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台州建设新型城市化先行区,必须进一步强化大台州理念,提高市区首位度,加快构建台州城市群。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培育发展中心镇为战略节点,以城市生态化、农村城市化为特色,实现空间布局层级化、产业分工合理化、基础设施网络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管理一体化。“十二五”期间,以台州中心城市为龙头,副中心城市、县域城市为依托,积极发展14个省级中心和11个市级中心镇,按小城市定位加以培育扶持、小城市的标准进行建设,提高其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突出集聚要素和扩权强镇两大内涵,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在土地调整、产业发展、人口集聚、综合配套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全面提高中心镇的统筹协调、自主决策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建设海洋综合开发体制改革试验区。台州是海洋资源大市,岸线漫长、港湾众多、潮滩丰富、岛屿棋布,未来发展的空间在海洋、优势在海洋、希望也在海洋。抓住浙江省列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的机会,大力推进海洋新兴产业、临港型先进制造业、海洋服务业和现代海洋渔业,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注重陆海联动,海洋经济和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相配套,“港、涂、岛、渔、能、景”六大优势相协调,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合理开发与严格保护相促进,使台州的海洋综合开发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注重“三层”衔接

规划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与上级规划、重大专项规划和各横向规划等三个层面的规划进行有机衔接,才能确保台州“十二五”规划能“上天入地”,成为指导台州“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主动对接上级相关规划。首先,要与长三角区域规划相对接。今年5月份出台的长三角规划,明确对包括台州在内16个市构成的核心区作了详细谋划,提出了两个时点的总体目标,即到2015年力争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所以,台州市在“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设置上要与之接轨。其次,要与国家、省“十二五”规划相对接。及时跟踪了解上级规划的编制进度和内容,使台州“十二五”规划能够与之对接。

挤入国家、省重大专项规划。“十二五”将是台州大投资、大建设和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关键是要抓关系台州全局、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项目。为此,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密切配合、向上对接,善于统筹谋划和整合包装,争取把台州的重大战略、重点项目、改革试点和政策要求挤入国家和省级重大专项规划。

注重横向无缝对接。总体规划要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等规划对接,与全市50多个重点专项规划相衔接。既要体现出总体规划对项目的指导和引领,同时也要做到项目对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的支撑,使拟实施的项目一定要“落地”,不能成为“空中楼阁”。同时,要注重前后衔接,在延续“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思路、目标和举措的基础上,结合“十二五”发展的新阶段、新特点,提出新任务、新措施,做好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猜你喜欢

三区台州海洋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高淳区人大常委会调研侨务“进三区”工作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伞兵三区海上起义的前前后后
爱的海洋
台州远洲墅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汽车智能三区空调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乞丐王”——记感动台州十大人物之一王曰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