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阴经验”对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启示

2010-02-15本刊编辑部

中国科技产业 2010年8期
关键词:江阴新兴产业产学研

■ 本刊编辑部

“江阴经验”对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启示

■ 本刊编辑部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关“区域经济”的选题上,本刊已相继对许多地区策划过专题报道。如被誉为“上海学府中央区”的上海杨浦区,通过实施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三区联动”实现了“传统工业区”向“知识创新区”的成功转型;被誉为新的“科技特区”的陕西西安市,正在整合利用科教资源优势,积极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

江苏省江阴市是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和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市。作为中国县域经济的领跑者,它以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二百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二百五十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已连续八年蝉联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第一,成功走出了一条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之路,被誉为“江阴现象”。

在策划本期有关“区域经济”的专题时,编辑部同仁一致同意把江阴作为典型,从综述报道到点评文章、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从主要园区到高新企业、从产学研合作到可持续发展,予以全方位重点解读。相信本期“江阴科技创新专题报道”的推出对加快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经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江阴经验”有诸多亮点,值得认真总结、宣传和推广。

坚持把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质量与知识产权立市三大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近年来,江阴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多侧面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着力扶持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坚持人才为本、人才优先、唯才是举的理念,不断创新凝聚人才的体制机制,全面启动高层次人才引进“江阴千人计划”,全力以赴引进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千方百计留住人才、多措并举培养人才。

坚持产业与城市同步转型提升,不断壮大创新型经济。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同步推进,江阴对产业结构不断进行转型、升级,适应不同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构造支撑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他们充分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高端服务业四位一体,着力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打造创新型经济领军板块,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和企业领军人才,加快产业转型和发展步伐,推动江阴实现由传统耗能大市向新能源产能大市的转型。

坚持推动产学研用紧密合作,不断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坚持产业创新与区域创新协同互动,江阴率先成立了由全国30家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68家重点骨干企业及高新技术创业园共同参与的中国江阴区域产学研战略联盟,建立了联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开通了联盟信息服务平台和江阴科技信息资源查询系统,组建了能源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现代装备制造等7个产业技术联盟。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引导企业在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新技术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个方面舍得投入、敢于投入、善于投入,使全市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工作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坚持以人民幸福评估发展的理念,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民生保障互促互动。近年来,江阴不断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在产业与城市转型提升、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幸福江阴的建设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显著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让江阴人民在创新、创业、创造和奉献中感受幸福,“幸福江阴”建设持续推进。

当前,区域经济既趋向协同又充满竞争,着眼于未来发展,江阴的实践给我们许多启示:

一是要把握全球产业调整机遇,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可以对当前调整产业结构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更可以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都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提振本国经济的战略选择。要抓住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生态安全的绿色产品拉动内需;用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构筑区域经济结构;用低耗环保的行为构建新的生活模式。

二是要更多地关注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修订后的《科技进步法》明确规定,国家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传统产业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链,是高效创新、高端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引擎和载体,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和发展的主体力量,同时也是抵御危机,抓住经济变动时期发展机遇,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载体,要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稳定支持力度。

三是要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学研合作本质上是一种协同创新,实质是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在后危机时代,加强产学研合作,要着眼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继续深入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创新。

四是要紧密结合地区实际,积极推进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各地区要针对自身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和发展,着力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着力抓好创新型企业建设。要引导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内在机制,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国外企业和研发机构的技术、人才、品牌等资源,加强自主品牌建设。

book=0,ebook=61

猜你喜欢

江阴新兴产业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魅力江阴
《登江阴黄山要塞》
江阴特产——马蹄酥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