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届中国技术史论坛在南京举行

2010-02-15孙烈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0年1期
关键词:南京农业大学委员会教授

2009年 10月 31日至 11月 2日,首届中国技术史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举行。全国数十家 (所)大学、研究单位、文博单位出版和新闻机构,以及来自中国台湾、日本、美国与加拿大的学者,共 160余人参加了学术交流活动。

论坛共进行了 5场大会报告:(1)中国古船的考古发掘与复原研究 (席龙飞,武汉理工大学造船史研究中心顾问、教授,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2)失传古机构之系统化复原设计法 (颜鸿森,台湾成功大学博物馆馆长、机械系讲座教授,国际机构与机器科学史委员会主席);(3)“指南针计划”与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研究 (梅建军,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所长、教授,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副主席);(4)中国的农业遗产与农业遗产研究 (王思明,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教授,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5)工业遗产保护的认识与思考 (冯立昇,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论坛还进行了 110多项分组报告和讨论,内容涉及农史、船史、机械史、金属史、纺织史、建筑与土木工程史、水利史、陶瓷史、电信史、工业遗产与工业考古、传统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技术史、科技考古、技术与社会等多个学科或专业领域。参会代表还考察了龙江宝船厂遗址、南京云锦博物馆、南京农业大学校史馆和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

代表们认为,此次论坛反映出:中国技术史研究近年来已有较大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新观念、新方法和新研究方向;各专业领域的研究在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同时,也出现交叉或共性的问题,因此,跨学科的交流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和富有意义,此次论坛非常及时,并且获得了成功。

中国技术史论坛既是技术史研究日益繁荣、水到渠成的结果,也是学界同仁不懈努力、共同推动的学术盛事。2008年 11月初,中国科技史学会代表大会在上海东华大学举行。与会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金属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研究分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综合史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会等 8家专业学术团体,以及部分科研教学单位和博物馆的负责人,很快就共建一个技术史联合交流平台达成共识。当年 11月 2日举行技术史联席会议,商定创建系列的中国技术史论坛。论坛旨在突破学科壁垒、增进交流、推动我国技术史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并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在组织形式上,论坛借鉴欧盟机构的联络机制,由各个专业委员会、分会和学科史牵头人组成一个组织委员会,进行平等的协商,共同组织、轮流承办技术史论坛。王思明教授在上海当即表示,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文明研究院带头承办首届论坛。一年后,王思明教授和他的团队做了高质量的会议承办工作,圆满举办了首届中国技术史论坛。主办该论坛的 8家委员会、分会与南京农业大学将编辑出版会议文集。

论坛组委会决定,中国技术史论坛今后每两年举办一次。第二届论坛将于 2011年11月由广西民族大学承办。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孙烈)

猜你喜欢

南京农业大学委员会教授
主编寄语
——庆祝南京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数据库收录和获奖情况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获评“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数据库收录和获奖情况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跟踪导练(五)(2)
编辑委员会
[指导委员会]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