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鹿山坞矿山可持续发展策略

2010-02-13张长贵徐礼根

中国矿业 2010年4期
关键词:石料粉尘矿区

张长贵,徐礼根

(1.浙江湖州鹿山坞矿业有限公司,浙江 湖州313025;2.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 310058)

湖州鹿山坞矿业有限公司始建于2000年,注册资金1 600万元,是一家从事露天开采、加工、销售建筑石料民营矿山企业,年开采规模65万t,年加工能力200万t。公司所在的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鹿山坞,区内建筑石料资源丰富、矿石质量上佳,是华东地区建筑石料主要生产供应基地之一。作为绿色矿山创建试点单位,公司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创建活动,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改善矿山生态环境,达到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相和谐;实现“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闭坑矿区生态化”。公司于2007年4月被湖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湖州市首家“市级绿色矿山企业” 称号,于2007年11月被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授予浙江省首批10家“省级绿色矿山企业” 称号;于2008年3月被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授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省一级企业” 称号。

回顾4年来的“绿色矿山”创建,深有想法。

1 注重投入,和谐开采保护环境

1.1 闭坑生态化,做好复垦复绿

公司在矿业开发过程中,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早在数年前公司整体搬迁之际,就主动投入100多万元对停开的老矿区(面积近2万 m2)进行边坡复绿、宕地复垦。5年过去了,如今矿区边坡植被葱郁,与周边生态景观实现相融;宕地平整,土壤肥沃,庄稼丰收。矿山企业主动对闭坑老矿区进行生态化恢复和农业化复垦,此举被称为“浙江首家”。力争使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达到最小化,生态恢复最大化。

1.2 环境绿色化,建造花园式矿区

累计投入80万元对整个新矿区进行绿化,种植多种吸附力强的地被、草坪和树木,新增绿化面积6万 m2(其中办公区、生活区1万 m2,临时性边坡复绿33 500 m2,局部永久性边坡绿化面积17 000 m2),减少了扬尘,净化了空气,美化了环境。目前,矿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可绿化区域的98%以上。

1.3 加工车间化,有效地控制粉尘

以往露天开采矿山,都采用敞开式生产方式,周边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为改变这种状况,公司累计投资500余万元,将所有生产加工场所全部实行封闭,至今已建设了6 000 m2的封闭式加工车间,有效阻止了粉尘对外排放;投入75万元购置两台XM250、XM350扩张式脉冲联合碎石大型除尘设备,在粉尘集中区域吸收粉尘,同时配备两只容量100 t/只的储存罐,存储粉尘,有效地控制粉尘污染;在粉尘扩散区增添喷淋设备,进行湿化生产,同时建造了2 000 m2的石粉封闭式仓库,真正实现了生产工厂化、环保化。目前,在湖州全市矿产开采行业中,我公司是第一家建设封闭式厂房的企业。

公司坚持走发展循环经济之路,利用吸尘设备吸收的粉尘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石粉及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开发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水泥标准砖和多孔砖。化废为宝、变害为利,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又大大提高了建筑石料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目前,公司回收粉尘30 t/d,按20元/t计算,由此产生的仅粉尘一项,每天增收600元。全年按300d计算,每年可产生18万元的销售收入。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也获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目前,公司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已达到98%以上。

1.4 加强基础建设,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公司投入200多万元对加工车间和运输码头建设了三级沉淀池,达到水资源循环利用。又投入80多万元,在开采区旁建造蓄水池和沉淀池,其中容量达3 000多m3的蓄水池一个,200 m3左右的沉淀池6个。一方面,收集利用矿区范围内的自然水,基本保证了矿区每天200 t左右的生产用水;另一方面,灾害性天气发生时,整个矿区无洪水外泄。水资源的充分循环利用,为公司增加了收入。目前,公司每天石料冲洗用水约4 000 t,按90%的回收利用,每天节约用水达3 600 t,加上矿区每天生产用水200 t,合计为3 800 t。按取水费0.235元/t的单价计算,每天节约用水成本893元。全年按300 d计算,每年节约用水成本26.79万元。目前公司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已达到100%。

1.5 攻克技术难关,研发污水处理新工艺

污水处理一直是矿山企业的一大难题。传统的做法,一般是采用三级沉淀池对污水进行处理。此种方法,在湖州的矿山企业一直沿用至今。但三级沉淀有诸多的弊端:一是沉淀的时间较长;二是清出的淤泥中,含有较多的砂质成分等有用物质,白白的浪费了资源;三是清出的淤泥含水率高,须自然干化后才能处理,但干化时间太长,不仅占用大面积的土地,而且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鉴于这种情况,针对每天清洗碎石产生的约4 000 t污水,公司结合承担的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对矿山污水处理这一“行业难题”进行攻关,独创出一整套 “矿山污水处理新工艺”。

该工艺主要是对污水实行四级处理:首先采用螺旋式洗砂装置(粗砂回收)进行一级处理,提取大颗粒的固体——粗砂,经过一级处理后,使水中砂泥固体含量从5.5%降到3.2%(减少了2.3%),这样每天可提取粗砂约92 t,按25元/ t计算,每天增收了2300元;其次,采用旋流器组及高频振动装置(细砂回收)进行二级处理,提取中小颗粒的固体——细砂,二级处理后,使水中砂泥固体含量从3.2%降到1.54%(减少了1.66%),每天可提取细沙约66.4 t,按15元/ t计算,增收了996元。经过一级、二级处理后,污水中的剩余泥砂量较小,效果非常明显。接下来对二级处理后的污水采用药剂净化装置(污水快速沉淀)进行三级处理。目前,采用多种药剂对污水进行快速沉淀,经过反复试验和比较,最后确定采用高分子絮凝剂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为污水净化处理的药剂。经APAM药剂处理,达到了污水快速沉淀,水质快速变清的效果。最后是沉淀下来的污泥处理问题,我们采用压滤式装置(泥浆处理)进行四级处理。经过和设备生产厂家现场进行多次试验,选定了“XMZ220/1250-UB厢式自动拉板压滤机”,建成污泥干化处理流水线装置。沉淀的污泥经过处理后变成了泥饼(含水率≤20%),成功实现了污泥干化的目的,效果好,同时滤出来的净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与此同时,每天可提取干化后的污泥61.6 t,按3元/t计算,增收了185元。经测算,回收的粗砂、细沙、污泥及水资源利用,每天为企业增收4327元(粗砂2 300元;细沙996元;污泥185元;循环用水846元)。一年按300天计算,合计为129.8万元/a,扣除运行成本31.8万元/a(电费:800度/d×0.7元/度=560元/d、机械易损件350元/ d,药剂费:150元/d,按每年300天计算),净增收入98万元/a。这样处理污水所投入的150万元,不到2年就可以收回。目前该工艺,公司正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为水资源的充分利用、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1.6 采取有效措施,多管齐下确保储运无尘化

公司投入260余万元资金,分别建设了矿山外围的11省道绿化屏障带、对1.5 km的矿区道路进行了2次硬化处理、码头1 400 m2卸料场地也全部硬化,实现从矿区至码头全程无泥沙的路面。矿内建成运输车辆清洗站和清洗池,对装满石料的车辆驶出矿区前,要求必须在清洗站冲洗轮胎,同时加盖篷布;同时,每天有保洁员清扫道路,还配备洒水车每天定时洒水,从而达到除尘降尘的目的;另外,建设隔仓化的精品石料堆放场地,场地全部硬化,并建好混凝土挡土墙,对不同型号的精品石料分开堆放,既做到操作规范,又解决了装卸、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

2 追求卓越,打造精品提升矿产附加值

自2005年开始创建“绿色矿山”以来,公司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研究开发新产品,生产精品石料。公司已成功研发的新产品有:①超耐磨抗滑型高速路面辉绿岩新材料;②高速客运铁路高性能混凝土箱梁专用骨料;③高强度抗裂型天然河砂替代砂“机制砂”。生产的精品石料广泛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沪宁、乍嘉苏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上海 F1国际赛车场、上海大众试车场)中应用。新产品(精品石料)品质好、附加值高,其价格在60元/t左右,而普通石料价格只有20元/t左右,是普通石料价格的2~3倍,资源附加值大大提高。相同的矿产资源,每吨石料上交国家税收同样增加2~3倍,不仅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还为国家增加了税收,同时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

公司的精品石料已远销及应用到2000多km以外的华中地区——河北省恩施州利川县沪蓉西高速公路恩利段面层路面上。石料通过水路运输到上海,通过中转短驳到长江货轮上,再通过长江运到重庆市万州港,然后采用汽车运输100多km到沪蓉西高速公路恩利段上,其价格到工地上约260元/t。乍嘉苏高速公路路面上面层SMA粗集料全部采用我公司产品,该工程曾荣获国家建筑行业最高荣誉奖——“鲁班奖”。

3 科技引路,规范企业管理促进生产安全

3.1 科技为先导,力克矿山开采中的技术关键

2008年,公司承担了“矿山绿色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开了浙江省矿山企业主持省重大科研项目的先河。该项目主要研究内容:矿山复垦、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矿山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定向型高附加值专用石料开发与示范;矿山废弃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等五大课题。涵盖了露天建材矿山“绿色开采”的主要方面。目前,该科技项目进展顺利,完成了50%左右的研究工作量,通过了浙江省科技厅的中期验收。在项目申报书中,我们就有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和应用成果进行关键技术示范的内容,为露天建材矿山做出表率,公司的科技经费投入也逐年递增,2009年达到销售收入4.6%。

3.2 管理规范化,建立健全标准管理体系

2007年,公司建立“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三个管理体系。根据公司的实际,结合体系要求,经过梳理、制定、修正,完善了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于2008年初通过了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现矿山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

3.3 安全强基础,实现安全标准化管理等升级

公司全面实施自上而下分台阶水平开采方式。应用中深孔爆破新技术,不仅爆破量大、效果好,粉尘扩散面小,而且从技术层面上提高了开采区域的安全系数。其次,狠抓员工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培训,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切实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公司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落实各项标准化措施,2008年初,

公司被授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省一级企业》称号,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等级企业。

4 创建和谐,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树立公司良好形象

4.1 建职工之家,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公司建立了党支部、工会、团支部等组织。在办公区建立了厂务公开“公示栏”及“黑板报”;积极开展工会建家活动,建设职工之家,为职工设建了篮球场、乒乓室、职工书屋,购置了多种文体活动器具,活跃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工会还建立了维权帮扶站,真正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另外,公司还建立了公司网站,展示企业形象。公司先后获得市级“先进职工之家”称号及湖州市 “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

4.2 建和谐机制,创造和谐文明社区

几年来,公司与周边乡村建立和谐机制,每年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共商和谐村企事项。累计为乡村建设村级公路3.5 km,安装自来水,为村民解决饮用水的难题,上门慰问东山村80岁以上老年人,并赠送生活用品,出资为妙西中学教室安装空调20台,以改善学习环境。公司为公益事业尽职出力,公司已获得区级 “文明单位”称号。

5 持之以恒,不断升华

我们深知,绿色矿山是一个理念,也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需要不断创新,持续改进。公司决定把每年销售额的2%专项用于矿山整治和绿色矿山创建,立足“精” 字做文章,继续深化绿色矿山建设。

猜你喜欢

石料粉尘矿区
高压粉尘防爆电机过厚粉尘层的形成与分析
高密度电法在建筑用石料勘查区遴选中的应用
高炉出铁场粉尘高效捕集系统优化及实践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
广东省蕉岭县作壁坑矿区探明超大型铷矿
粉尘大战
石料抛填施工工艺在水利堤防施工中的应用
光散射法粉尘仪在超低排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