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阻三焦,治重上焦论——《温病条辨》“气化则湿化”探讨

2010-02-12张雪亮成准模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12期
关键词:通草吴氏中焦

张雪亮,成准模

(1.中国中医科学院 培训中心,北京 100700;

2.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湿土之气,同类相招,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诚然,湿邪虽然容易侵犯脾胃,妨碍中焦运化,但湿邪弥漫开时也常常能充斥三焦。此时,治重上焦、宣发肺气便应该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吴瑭《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便最能体现其治疗特点。

暑多兼湿,《条辨·上篇》第22条暑温白虎加人参汤条下有论:“上热下湿,人居其中而暑成矣。若纯热不兼湿者,仍归前条温热例,不得混入暑也。”吴氏在治疗湿邪弥漫三焦时之所以重视立足上焦以宣发肺气,根据他自己的论述主要理由见《条辨·中焦》第41条。在谈到暑温蔓延三焦证治疗的时候,他强调治疗当“虽云三焦,以手太阴一经为要领”。其理由有三:首先,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暑湿俱化。其次,肺脏受生于阳明,肺之脏象属金色白,阳明之气运也属金色白,所以肺经之药多兼走阳明,阳明之药同时也多兼走肺。再次,肺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痹开则膀胱亦开,宣发肺气有利于湿邪从小便而去。此三条理由,除第二条有牵强之处外,其他两条分别从宣发肺气、气化则湿化和“提壶揭盖”两个方面奠定了湿邪弥漫三焦治重上焦宣发肺气重要性的理论依据。因此,在三石汤的方论中吴氏这样解释:滑石、生石膏、寒水石清热退暑,杏仁、通草为宣气分之用,且通草直达膀胱,竹茹清热兼能通络,金汁、金银花败暑中之热毒。

吴氏在讨论治疗湿热证经典方剂三仁汤时也特别强调“轻开上焦肺气,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朱评:至理。解此二语,则于湿温病思过半矣),知此,则不难理解三仁汤中以杏仁为主的用意。

如此的例子还有《条辨·中焦》第60条三加减正气散,方中“加杏仁利肺气,气化则湿热俱化”。《条辨·中焦》第72条杏仁石膏汤证,“黄疸脉沉,中痞恶心,便结溺赤,病属三焦里证,杏仁石膏汤主之”,再次强调“凡通宣三焦之方,皆扼重上焦,以上焦为病之始入,且为气化之先”。故方中杏仁、石膏开上焦,生姜、半夏开中焦,枳实由中驱下,栀子通行三焦,黄柏则直清下焦。“虽统宣三焦之方,而汤则名杏仁石膏也”。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在治疗湿邪弥漫三焦的时候,立足上焦以宣发肺气是治疗重点之一,但并不排斥其他治疗思路和方法。如《条辨·中焦》第55条三香汤条下云:“上条以下焦为邪之出路,故用重;此条以上焦为邪之出路,故用轻;以下三焦均受者,则用分消。”分消之方茯苓皮汤便是立足于淡渗利湿之剂,方用茯苓皮、生苡仁、猪苓、大腹皮、白通草、淡竹叶淡渗分消浊湿。实际上,结合宣发肺气和化湿、利湿之法当是更加全面合理的治疗思路,吴氏反复强调治重上焦、宣发肺气,其目的是为我们指出湿证的治疗着眼点不能只放在湿上,“气化则湿化”应该是医者牢记的法则之一。

注:引文以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4月第1版第6次印刷《温病条辨》为依据。

猜你喜欢

通草吴氏中焦
轮椅上的好医生,发明“吴氏膏药”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猜谜游戏谜底
通草画:穗版《清明上河图》
芳香三味饮加减治验浅析
湖湘吴氏响塘纸影戏艺术语言探析
王安石用善良赢得真爱
“海丝非遗”通草画的传承教育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吴氏温阳助减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