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滴注头孢西丁注射剂致血尿1例

2010-02-11詹倩王玲华王永碧

中国药房 2010年14期
关键词: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菌素

詹倩,王玲华,王永碧

(四川绵阳市人民医院,绵阳市 621000)

有文献显示头孢菌素类药可引起血尿[1,2],但根据笔者的文献查阅情况,目前尚无头孢西丁引起血尿的报道。最近,我院发生静脉滴注头孢西丁注射剂引起血尿1例,现将其病程详情报道如下,并进行了初步探讨。

患者,女,54岁,1年前体检发现“胆囊结石”,未作特殊处理。2009年12月,偶有右上腹不适感,无明显疼痛,于2009年12月21日以“发现胆囊结石1年”入院治疗。入院查体温(T)36.8 ℃,脉搏(P)68次·min-1,呼吸(R)19次·min-1,血压(BP)120/65 mmHg(1 mmHg=133.322 Pa),神清语晰,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丰满、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约4次·min-1,双下肢不肿。入院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5.66×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8.3%,血红蛋白105 g·L-1;肝功能检查示: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正常,碱性磷酸酶(AKP)294 IU·L-1,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247 IU·L-1;心电图(ECG)示正常;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胸片、凝血分析未见异常;腹部B超示:胆囊结石。经完善检查并做好术前准备后,于2009年12月22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当日下午给予头孢西丁注射剂2.0 g(以生理盐水250 mL稀释)静脉滴注,1日2次;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剂1.2 g(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稀释)静脉滴注,1日1次抗感染;酚磺乙胺3.0 g静脉滴注,1日1次预防出血。

术后第2天,即24日早晨查房发现患者出现血尿,巩膜轻度黄染,T不断升高,波动于37.3~40.0℃之间,急查尿常规示:镜检红细胞(RBC)+·HP-1,蛋白++,白细胞1~5·HP-1;血常规示:血红蛋白急剧降低至85 g·L-1,WBC 14.30×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1.1%;肝功能检查示:TBIL 119.2 μmol·L-1,DBIL 36.5 μmol·L-1;肾功能正常。考虑为头孢西丁引起的血尿,马上停止使用头孢西丁,在原来其他治疗未作任何更改的前提下换成头孢噻肟静脉滴注,并给予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维生素K1肌肉注射对症治疗。25日患者尿外观有明显改善;26日尿外观基本恢复正常,尿常规仍然提示蛋白++,体温趋于正常;27日巩膜无黄染。12月30日尿常规恢复正常,患者治愈出院。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关联性评价,该患者发生血尿前后药物治疗仅更改头孢西丁,有明显的时间关系;在多个文献[1,2]中显示头孢菌素类会引起血尿的发生;在停用头孢西丁后症状得到很大改善,并且不能用合并用药、病情进展或其他影响解释血尿发生。根据这些特点,尽管出于伦理因素不可再进行激惹试验,笔者判定该患者的血尿很可能是头孢西丁注射剂(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091012)引起的。

笔者分析头孢西丁引起血尿的发生机制有以下3点:(1)对凝血功能的影响[3]。β-内酰胺类抗生素会通过抑制和杀灭肠道正常菌群,导致维生素K合成障碍,引起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功能障碍;还可能由于呈剂量依赖的对骨髓抑制而诱导血小板产生减少甚至引起血小板功能障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与患者本身的状况有关,老年人、营养不良者、伴有肝、肾功能障碍者凝血障碍发生率大为增加。β-内酰胺类抗生索引起凝血功能异常常与剂量和疗程有关。(2)对肾脏的影响。据有关资料[4]表明,头孢羟氨苄、头孢西丁、头孢美唑等头孢菌素类药主要经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进入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再进入小管液。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头孢菌素类药进入小管上皮细胞后选择性地与线粒体膜结合,引起能量代谢障碍,使线粒体呼吸窘迫以致细胞坏死。从说明书看,头孢西丁在给药6 h后约85%以原型经肾脏以尿液排泄,尿药浓度可高达3000 μg·mL-1以上,肾脏积聚高浓度的头孢西丁可产生直接细胞毒性,损害肾脏;加上本患者为老年人,肾脏生理功能减退,易受药物影响,更易导致血尿的发生。(3)本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停用头孢西丁,改用头孢噻肟未再次出现血尿,有可能与该头孢西丁制剂有密切关系。有病理研究结果表明[5]:药液中不溶性微粒较多也是引起血尿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它会对肾脏产生较强的物理损伤,加速血尿不良反应的产生。

这个病例提示我们:在临床上应用头孢西丁静脉滴注时间不宜过长,每日或每次用量不宜过大,稀释浓度不宜过高,输注速度不宜过快;有肾脏疾病者应慎用或禁用,尤其是老年患者;在用药前后及疗程中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应密切观察其肾毒性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旦出现血尿要立即停用头孢西丁,补充维生素K,换为药理分类为其它类别的抗菌药,并给予对症处理。

该病例用药有不尽如意之处,如术后选择头孢西丁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预防手术感染,违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出现血尿不良反应后停用头孢西丁,改用同为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噻肟,选药不合理。这些提示临床药师应该密切联系临床,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监督、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1]符珍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血尿33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3,9(4):219.

[2]姜 群,李荣强,潘智勇,等.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治疗期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血尿[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5):168.

[3]刘云芳,杨 舒.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23(4):118.

[4]任洪兰,张 青,崔志敏.防范头孢菌素致肾脏损害的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0):1217.

[5]王 琰,胡昌勤,金少鸿.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的药理学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09,6(2):79.

猜你喜欢

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菌素
UPLC-MS/MS同时测定鱼腥草中3个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的含量△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水产品中三种糖肽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的优化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分析的新型荧光检测物》图版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