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分析

2010-02-11蒋文俊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0年3期
关键词:佐剂口蹄疫毒株

蒋文俊

1.疫苗质量方面的因素

1.1 制苗种毒

在口蹄疫疫苗生产中,通过病毒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AC-ELBA和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测定口蹄疫疫苗毒株和流行毒株的抗原关系,选择病毒遗传进化树中与流行毒株同源性高、免疫原性好、大规模细胞培养中比较稳定、适应性好的毒株作为疫苗毒株。制苗种毒的稳定性决定着疫苗质量的稳定性,制苗种毒继代稳定性与毒株特性有关,一株优秀的毒株往往需要经过反复筛选、驯化。好的种毒决定着好的疫苗,好的疫苗决定了好的免疫效果。

1.2 传代细胞

利用BHK-21传代细胞扩增培养口蹄疫病毒的生产工艺已经非常常见,病毒的增殖复制质量与传代细胞制备质量有关,传代细胞制备不仅是疫苗生产的源头,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抗原质量。传代细胞制备质量的均匀、稳定是抗原质量均匀、稳定的基础。

1.3 病毒灭活

灭活工艺对疫苗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在灭活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对病毒免疫蛋白的破坏,同时要确保病毒的彻底灭活,使其丧失感染性。在实际生产中,灭活剂的选择、灭活温度及灭活时间的控制都决定口蹄疫病毒灭活的效果。

1.4 浓缩工艺

灭活抗原通过截向流超滤或PEG沉淀法进行纯化和浓缩后,应进行抗原完整性的检测,这是影响疫苗效力的关键指标。因为疫苗中146S完整病毒粒子的多少决定着疫苗质量和免疫效果的好坏。一般认为,起主要免疫作用的是完整病毒粒子,疫苗免疫原性与其中的146S抗原含量有密切关系;12S病毒亚单位含有能产生抗病毒抗体的VPl,但不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75S空衣壳在疫苗免疫中所起的作用不是很清楚,一般认为75S在疫苗免疫中所起作用不大。

1.5 佐剂

采用不同佐剂对口蹄疫疫苗质量也会产生很大影响。油佐剂疫苗可以缓慢地持续释放抗原以刺激免疫系统,引发持续的免疫反应,血清中抗体效价比较高,但下降比较迅速;leo佐剂疫苗免疫后血清中抗体效价比较低,但下降比较平缓;水佐剂疫苗已基本淘汰。油佐剂国内常用白油和206佐剂,国外报道的有人工合成硫辛酰胺、WSF(分支杆菌细胞壁的水溶成分制成)和Montanide ISA25。另外,相同佐剂进口和国产质量上的差异也会影响疫苗的质量。

1.6 乳化稳定性

乳化稳定性是疫苗免疫后持久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因素,所以疫苗出厂前其物理稳定性的测定是必不可少的,稳定性差的疫苗注射后所产生的抗体滴度和接续时间必然受影响。

1.7 单价苗和多价苗

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单价苗比多价苗的免疫保护合格率普遍要高,是否是由于相同单位剂量下单价苗抗原含量高还是因为多价苗内抗体产生的相互影响。由于口蹄疫病毒O型、Asia-1型和A型之间的交叉免疫性很小,在抗体的产生和衰退过程中,几种抗体的变化是否一致,是否存在不同型的抗原间相互干扰或免疫细胞对两种抗原同时刺激的选择性,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说法。

1.8 效力测定

疫苗效力测定一般采用直接动物攻毒测定疫苗保护率,至少3/4免疫动物获得攻毒保护,则该疫苗合格。但在实践中,每一批次都进行攻毒试验必然会大幅增加疫苗的生产成本,因此,近年逐渐使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液相阻断ELISA、乳鼠保护试验等方法替代本动物攻毒试验对疫苗进行效力评估。而且研究表明,攻毒保护率与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液相阻断ELISA和乳鼠保护试验所测定的抗体水平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所以,不同疫苗评估方法将造成出厂疫苗质量的不一,从而引起免疫效果的不同。

1.9 抗原含量

在进行猪口蹄疫免疫时,疫苗选择很关键,普通苗好还是浓缩苗好,从文献资料和实际应用当中可以看出,口蹄疫疫苗中的抗原量决定着疫苗的免疫效果,浓缩灭活苗单位体积中的抗原量比普通苗高5~10倍,抗原量越高,免疫反应越快,免疫持续期越长。

2.非疫苗质量方面的因素

2.1 免疫程序

合理的免疫程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疫苗的性能,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除弱毒疫苗只需一次免疫外,现在的灭活疫苗一次免疫效果始终不理想。一般情况下一次免疫后,血清抗体效价较低且持续时间短,不足以抵抗口蹄疫病毒的攻击;二次免疫后,抗体水平大大提高,免疫持续期也较长,免疫保护期可达6个月以上。从免疫学角度看,动物机体首次接触外来抗原后,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IgM抗体有5个抗原结合位点,可以在短期内中和大量抗原,但是它与抗原的结合力较弱,在体内维持的时间不长,且不稳定;二次接触相同抗原后,记忆细胞迅速激活,诱导机体产生高水平的IgG抗体。摸清疫苗在动物体的抗体动态变化规律、疫苗在免疫抗体水平高低和持续期长短上的差异以及掌握动物机体健康状态,根据不同动物、不同年龄、不同猪场、不同疫苗来确定最适免疫程序。

2.2 母源抗体

猪、牛、羊出生后都能从注射过口蹄疫疫苗的母体获得不同程度的母源抗体水平,但如果没有及时进行疫苗免疫,一段时间(如:新生仔猪30日龄左右,新生犊牛80日龄左右,新生羔羊30日龄左右)之后抗体水平就无法抵抗强毒的攻击。如果参考断乳日期并综合分析后确定首免时间,应会有更好的免疫效果,因为一旦断乳,新生动物母源抗体滴度随即下降。

2.3年龄差异

不同年龄动物免疫口蹄疫疫苗后抗体消长情况不同,青年动物在免疫后抗体维持时间较长,而成年动物和幼年动物相对较短。这可能是由于青年动物的体质和免疫应答比成年动物和幼年动物好。免疫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免疫程序,不能为了省事就大小动物一起免疫,因为这样不仅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还会影响免疫效果。

2.4 不同动物

猪、牛、羊由于种类、品种不同,注射疫苗后产生抗体的情况也不同。山羊产生抗体的比例较高,牛次之,猪最差。

2.5 注射剂量

实际注射剂量的准确性直接会影响疫苗免疫后的效果,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中的剂量注射,确保注射到动物体内的疫苗剂量达到要求。注射前摇动疫苗瓶,以免吸取疫苗时疫苗不均匀,注射时注射器和针头(或塑料软管)等会残留一些疫苗,因此抽吸疫苗时在准确剂量的基础上多吸10%左右,保证实际注射量。

2.6 多种疫苗同时注射

生产中,由于需要免疫的疫病种类很多,有时会将口蹄疫疫苗与其他疫苗同时分点注射(切不可混合后注射),以节省人力和物力。但多种疫苗同时注射,是否会相互干扰各种疫苗抗体的产生,是否存在着顺序竞争、分子间竞争;灭活疫苗与弱毒苗同时注射,灭活苗是否被抑制。如果以上问题没有确切的答案,在生产中必须同时注射多种疫苗时一定要注意,因为这可能对抗体的产生造成不利影响,容易造成免疫效果不好或免疫失败。

2.7 接种途径

在口蹄疫的免疫中,多数厂家推荐的均为肌肉注射,只有弱毒疫苗采用喷雾免疫。肌肉注射时不同的动物注射部位不同,牛选择颈部三角区的中央,羊选择颈部中1/3处,猪在耳后三指处。近年来,中兽医学者提出穴位(多为后海穴)注射免疫,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的认可,他们认为穴位注射免疫比肌肉注射更容易激发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起到免疫放大作用,产生更强的免疫保护力,而且安全性高于肌肉注射。但穴位注射效果的确实性和可操作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2.8 无菌操作

由于注射器械、针头消毒不彻底或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接种时没有一畜一针(头),致使动物接种后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细菌感染和疾病传播,影响免疫效果。

2.9 疫苗保存

完善的疫苗冷链体系是有效免疫的重要保证,运输、存放时温度达不到疫苗保存要求而勉强保存或突然停电使保存温度快速上升,造成疫苗破乳或抗原失活,这些都会影响疫苗免疫效果。

2.10 防疫意识普及

要做好群众的口蹄疫免疫预防宣传工作,由于口蹄疫疫苗容易引起免疫反应甚至导致个别死亡,部分地区因免疫反应死亡牲畜的补偿工作不到位,使群众对防疫工作产生抵触情绪拒绝免疫,甚至与防疫员达成某种默契,不打针就登记免疫。因此,要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宜传力度,让广大养殖户充分认识口蹄疫防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因为工作中的一点失误,影响整个防疫大局。

2.11 其他

疫苗接种前后7d内使用抗病毒药物及其他药物或发生疾病等都可能影响机体免疫球蛋白的产生。

猜你喜欢

佐剂口蹄疫毒株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DC-Chol阳离子脂质体佐剂对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克痹宁凝胶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缓解作用
复方鹿角霜浸膏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作用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类NADC30毒株流行现状
五味温通除痹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自噬蛋白Beclin-1、LC3-Ⅱ表达的影响
口蹄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