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整抗凝剂比例降低单采血小板女性献血者枸橼酸钠中毒的效果分析

2010-02-10俞安懿张启芳

重庆医学 2010年9期
关键词:抗凝剂机采枸橼酸

俞安懿,张启芳,李 彬

(南宁市中心血站 530003)

调整抗凝剂比例降低单采血小板女性献血者枸橼酸钠中毒的效果分析

俞安懿,张启芳,李 彬△

(南宁市中心血站 530003)

目的观察调整抗凝剂比例降低女性血小板献血者发生枸橼酸钠中毒的效果。方法通过对比法观察抗凝剂与全血使用比例为1∶11以及1∶12时女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枸橼酸钠中毒的情况,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中降低女性血小板献血者发生枸橼酸钠中毒的献血反应。结果按照抗凝剂与全血1∶12比例使用抗凝剂能够大大降低女性血小板献血者发生枸橼酸钠中毒的献血反应。结论依据南方地域女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体重偏轻特点,调整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从1∶11到1∶12能够降低枸橼酸钠中毒发生概率,值得推广。

机采血小板;抗凝剂;枸橼酸钠中毒

△通讯作者,E-mail:leo_li2323@hotmail.com。

机采血小板由于纯度高,临床治疗效果好,输血传播疾病的概率低及不良反应小等特点,临床需求不断提高。但由于采集血小板所需时间较长,循环血容量大,故献血反应时有发生,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以枸橼酸钠中毒为主[1],且女性中毒反应发生率远大于男性[2]。依据南宁地区女性体重偏轻的特点,机采血小板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使用量从1∶11调整到1∶12,作者观察了抗凝剂比例调整枸橼酸钠中毒的献血反应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7月在本站参加机采血小板女性献血者,年龄18~55岁,体质量大于或等于48 kg,符合卫生部颁布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GB18467-2001),且采血前PLT≥150×109/L,红细胞比容(HCT)≥36%,献血间隔时间大于或等于1个月,1周内未服用阿司匹林类药,采集当日无脂血,血小板功能正常且分布呈单峰。献血者于机采第一循环口服10%葡萄糖酸钙10~20 mL预防枸椽酸钠中毒反应。

1.2 设备及耗材 美国MCS+血细胞分离机以及配套耗材;抗凝剂:ACD-A血液抗凝液(配方:枸橼酸8.0 g/L,枸橼酸钠22.0 g/L,葡萄糖24.5 g/L),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产品,500 mL/袋,批号:090210-21B。

1.3 分组 2009年3~5月机采血小板女性献血者按照抗凝剂与全血1∶11采集血小板,2009年6~7月调整抗凝剂1∶12采集血小板,献血者随机选择机器采集,按照各种机型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4 枸橼酸钠中毒献血反应纳入标准 (1)轻度反应:仅有口周麻木;(2)中度反应:除轻度症状外还有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3)重度反应:除上述症状外还伴有神志模糊、意识障碍、惊厥、晕厥、心音低钝、血压下降及心律不齐、脉搏细速等[3]。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用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2009年3~5月机采血小板女性献血者按照抗凝剂与全血1∶11采集血小板,共采集461份,其中出现枸橼酸钠中毒献血反应45例,比例为9.76%;2009年6~7月调整抗凝剂 1∶12采集血小板,共采集女性献血者血小板360份,出现枸橼酸钠中毒献血反应仅为13例,比例为3.61%。结果见表1。

表1 枸橼酸钠中毒献血反应人数对比[n(%)]

2.2 在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11的45例反应患者中,轻度35例,中度10例;在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12的13例反应患者中,轻度12例,中度1例,结果见表2。

表2 枸橼酸钠中毒献血反应程度对比[n(%)]

3 讨 论

一般情况下献血者捐献一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2.5×1011个血小板),其血小板大约可降低30%,采血后血小板在72 h即刻恢复到单采前水平。研究表明,符合条件的献血者捐献机采血小板对健康无害,且很少发生不良反应[4]。献血反应属机体正常保护性反应,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以枸橼酸盐中毒为主[1],女性中毒反应发生率远大于男性[2]。

在机采血小板的过程中,由于一定量的抗凝剂进入人体内,枸橼酸与钙离子结合,并不断使其消耗,形成难解的螯合物——枸橼酸钠钙。献血者主要表现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强,如口唇、面部麻木,手足抽搐等,严重时可对心脏造成影响,如心律不齐、室颤,甚至心脏停搏等[5]。因此,在机采血小板时就需要工作人员将单抗凝剂比例调至最佳状态,在上机前或出现症状前口服钙剂[6]。机采血小板过程中,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一般为1∶11,按照全血4 000~5 000 mL循环量计算,ACD-A抗凝剂需约350~450 mL(含枸橼酸钠7~10 g),在较短的时间内输入较多的抗凝剂,再加上离体血液(在机采管道内)可能温度降低,机体来不及代偿,血浆内枸橼酸钠可使血清结合钙上升,而游离钙下降,出现枸橼酸钠中毒症状[6-7]。正常人枸橼酸盐中毒量为15 g[8],而机采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虽然未达到中毒剂量,但是可能与个体的敏感性、耐受性以及体质量、身高、机体的代谢情况、心理状态、地区差异有很大关系;与抗凝剂进入体内的总量和速度有关;与室内温度、离体血温降低有关,使机体对枸橼酸盐代谢率降低[9]。所以,在操作中要严格控制抗凝剂流速,采血前可给予口服10%葡萄糖酸钙10 mL,采集中对口周发麻反应明显者可加服10%葡萄糖酸钙口服液10~30 mL,中毒症状可减轻或恢复正常。

引发枸橼酸盐反应的诱因有:献血者过度劳累、空腹,体内血钙水平偏低;采血不畅或献血者HCT较高[10],增加采血循环流程,引起抗凝剂使用过量。防治措施:(1)禁止空腹献血,采血前睡眠要充足,避免采集血管不充盈或HCT偏高;(2)发现口唇发麻,应立即减慢输注速度,症状常可减轻或消失;(3)调整体位,使其平卧,下肢抬高 20°~30°,有助于改善脑、心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给;(4)血小板采集到第1个循环时候口服10%萄糖酸钙溶液20 mL,必要时可从另一条静脉缓慢注射10%萄糖酸钙溶液5~10 mL[11],同时注意观察心率变化。林宏等[9]学者认为采集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输入枸橼酸钠量距中毒剂量尚有一定的空间,可以不必预防性口服葡萄糖酸钙,作者认为此提法值得商榷。观察发现,女性枸橼酸钠的耐受性比男性差,作者按照抗凝剂与全血1∶11统计分析461位女性血小板献血者枸橼酸钠的献血反应率为9.76%,高于成小玲等[2]报道的3.2%,与陈爱萍和谢利群[12]报道的 28.75%亦有所不同,这可能与女性体质量有较大关系。依据南方女性体质量较轻的特点,调整抗凝剂与全血1∶12比例后,极大改善了南宁女性血小板献血者枸橼酸钠中毒的献血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推广,特别是在南方地区推广。

[1] 陈侠英.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1):116.

[2] 成小玲,林武存,张红,等.700例机采血浆供浆者不良反应的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9,21(7):521.

[3] 陈宝葵.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原因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8,10(1):78.

[4] 王培华.血液的采集[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

[5] 林兆耆,戴自英.实用内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806.

[6] 顾瑞芳,孙霄芳.口服葡萄糖酸钙预防机采血小板致枸橼酸钠中毒的效果观察[J].中国输血杂志,2001,14(1):33.

[7] 赵国荣,谭学凤,冯志伟.110例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06,35(2):191.

[8] 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8.

[9] 林宏,江波,安江仙.对机采血小板供者口服钙剂观察[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4):269.

[10]陈爱萍,余丽华,谢利群,等.献血者不同的红细胞压积对机采血小板采集效果影响的分析[J].重庆医学,2003,32(3):384.

[11]孙妹丽,杨志复.320人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观察[J].中国输血杂志,1998,11(3):140.

[12]陈爱萍,谢利群.机采血小板中枸橼酸钠中毒的原因分析[J].重庆医学,2002,31(2):152.

R457.13

B

1671-8348(2010)09-1134-02

2009-08-22

2009-09-28)

◦经验交流◦

猜你喜欢

抗凝剂机采枸橼酸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
低枸橼酸尿症病因学的研究进展
肝硬化患者服用直接口服抗凝剂与传统抗凝剂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组合式籽棉清理机在机采棉清理工艺中的应用
新型组合式机采棉清理机简介
凝血测定中抗凝剂的应用
机采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机采棉不同种植方式产量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