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代中兽药的发展前景

2010-02-10吕金良高振伟

中兽医学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中兽医中草药兽药

温 伟 ,吕金良 ,高振伟 ,陶 野

(1.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2.吉林省长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吉林省白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4.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青山镇畜牧兽医站)

中兽医药是我国兽医药学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期以来,中兽医药对动物疾病的防治和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不仅在中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对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健康养殖理念的强化和动物疾病防治所面临的新形势,给中兽医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给中兽医药的应用和产业化提出了新的课题。

1 中兽药开发主方向

中兽医药学作为我国传承几千年的传统医学,它同时又是一门经验医学和实践医学,传统中兽医学理论是中兽药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应用实践证明,中兽药具有防治效果显著、对畜禽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在动物性食品中无残留或残留少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尤其在某些疾病的辨证施治上具有独到之处。这里讲的中兽药的研究开发,从理论上依赖于传统的中兽医药学理论,从方剂形式上则多为传统的复方制剂,并且必须遵从中兽医学的理、法、方、药原则。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是近年来国际上高度关注和高度敏感的一个话题,尤其畜禽肉、蛋、奶中的药物残留,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些药物残留与化学和抗生素药物在食品动物中的大量使用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近年来一些重大动物传染病或人畜共患病死灰复燃,并且在局部有加重的趋势,一些传统疾病表现出向人类传播的趋向,现有的国内外兽医药发展水平还难以满足对这些疾病的防治需要,给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威胁。从长远来看,中兽药由于对食品安全危害较小和对某些特定类型疾病的独特疗效,在某些领域将有逐步取代化学药品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潜力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为来源于中草药复方制剂、单味中草药的散剂或其提取成分,临床上主要用于畜禽疾病的预防、改善动物肠道内环境、改善动物产品风味和品质等。我国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已有很久的历史,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至今在应用上仍未有大的突破,主要原因是产品剂型简单,制备工艺落后,因而很难适应生产应用的需要,例如动物的适口性问题、使用不方便、对饲料成分改变的影响等;其次,添加成本是限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的另一个限制性因素。未来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必须在生产工艺和针对性上有大的突破,主要应以提取物为主,包括全成分提取和单一成分的提取,粉剂、颗粒剂以及溶液剂是临床使用较为实用的剂型。在应用针对性上主要为效益和附加值较高的养殖业。首先,改善畜禽肠道内环境类添加剂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此类药物的主要作用为调节动物肠道菌群,即促进益生菌的生长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从而起到预防疾病和促进生长的作用,近年来,中草药的这种替代抗生素作用在我国和欧美等国家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并有相关的研究项目在开展。其次,改善畜产品品质类添加剂的开发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例如,改善畜禽肉、蛋色泽、风味和某些特定营养成分的添加剂,改善动物皮、毛品质,促进鹿茸生长和增加动物产绒等。

3 中草药有效单体的研究

最近几十年来,人们对来源于大量的植物(包括中草药)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作用机理及作用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成功地合成了一些高效杀虫药如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等,在有效防治害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合成研究依然是异常活跃,不仅新发现的天然产物类型引起了合成化学家和临床应用的众多关注,而且一些老的天然产物分子也随着合成技术、合成思想的发展而再一次成为新的合成目标。从药物创新研究的总体趋势看,在1981-2002年间全球上市的小分子药物中,6%是直接来自天然产物,而有55%是受天然产物结构的启发而人工合成。从中草药中发现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是开发抗寄生虫、抗病毒和某些抗菌药物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我国的传统中医药和民族民间医药经验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为发掘新的抗病毒、抗寄生虫有效物质提供了临床应用的实践经验。比如,植物代谢产生的一些有毒的次生物质如生物碱、糖苷类、酚类、萜烯类等,这类药物的药效发挥通常是以有效单体的形式存在的。国内兽医市场抗寄生虫、抗菌、抗病毒中药产品开发已成为热点,近年来我国正在开发的抗寄生虫药物槟榔碱、百部碱,抗病毒药物金丝桃素等均具广阔的产业化前景。可以认为,中草药有效单体的研究是目前开展新的化学实体药物研究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我国开展新兽药创新最有希望的突破点。

4 中草药多糖免疫调节剂

国内研究最多的中草药免疫调节剂主要为多糖。多糖是极性大分子化合物,一般从天然产物(植物、微生物、海藻等)中用不同温度的水、稀碱溶液提取,现在对多糖类的研究基本都集中在药理学有意义的免疫系统中生物信息受体识别与粘合,即免疫调节作用。多糖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通过激活网状内皮系统,巨噬细胞,T、B淋巴细胞和补体等几种方式进行。到目前为止,已有近百种多糖类化合物被提取出来。许多实验都证明多糖与感染、肿瘤、炎症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密切关系,多糖作为药物其最大的优点是毒副作用小,在临床使用时,任何给药途径均无不良反应。

目前兽医临床上常用的有黄芪多糖,我国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从有药理活性的中草药中提取多糖,研究较多的有人参多糖、牛膝多糖等。未来多糖药物主要单独用于对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或者对动物疫苗免疫原性的辅助调节。由于多糖制剂独特的功能和很低的毒性,在兽医临床上显示出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5 中兽医药在伴侣动物上的应用空间

传统中兽医药的应用是基于辨证施治的实践医学,对群体对象不能一概而论,集中体现了个体化特征。长期以来,中兽医药主要用于对农畜疾病的防治,随着畜牧养殖业的高度集约化,对畜禽疾病的个体治疗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伴侣动物的饲养量在急剧上升,同时象赛马等竞技动物或特种动物养殖量也在扩大,这些动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疾病的治疗上可以充分发挥中兽医药的优势。例如针灸疗法,目前在伴侣动物和竞技动物上的应用已十分普遍,近年来国外的发展趋势已经证明了这点。传统的中草药方剂在治疗伴侣动物疾病中也具有很大的市场,针对不同的动物、不同的病证可以充分发挥中草药方药的优势。预计今后我国伴侣动物的饲养量将在长时间内保持一个高速增长的势头,中兽医药的应用市场空间十分巨大。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时代,同样是中兽医药得到大发展的时代,中兽医药的应用和产业化在动物疾病防治和推动兽医事业发展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将对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6 防治疾病作用机理

尽管中兽医药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目前对其防治畜禽疾病的具体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现有药物研究表明中兽药具有以下作用机理:

6.1 抗菌、抑菌及抗毒素作用

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兽医临床中主要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目前的试验研究表明,中兽药中的许多中药和方剂具有抗菌或抑菌作用,并且具有抗菌谱广、毒副作用小、效果良好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对于一些已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中草药对其仍然有良好的效果。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在感染性疾病中可引起多种病理和组织损伤,对于一些细菌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采用抗菌素可抑制或者杀死病原微生物,但是不能消除细菌生长或者死亡后释放出的毒素对机体的损伤。采用中草药能对抗多种病原微生物毒素以及阻止毒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

6.2 调节动物机体免疫功能

动物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主要取决于机体免疫力的高低。中兽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体现了机体免疫力在动物抵抗疾病中的重要性,同时体现了疾病的发生同动物机体内因密切相关。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药不仅可以抵抗病原体,还可以通过调节动物机体免疫力来达到抵抗疾病的目的。

6.3 抗病毒作用

病毒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畜牧业安全的重要病原体,禽流感病毒,给我国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西药抗病毒药口服基本无效,采用抗病毒中兽药进行防治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中发现许多中兽药具有抗病毒作用,尤其是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将成为新药研究主要方向。如黄芪多糖,是市场上最优秀的抗病毒中药之一,具有内外双重抑杀入侵病毒功效。一方面可直接阻断病毒的核酸合成,从而杀灭病毒;另一方面促进抗体的形成,并能增强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进而杀灭病原体。作用迅速持久,适合于多种病毒病。绿原酸,是金银花的萃取液,经提取单体后复配而成,配以甘草甜素等,可以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主要适用于传支,有效防治全身性感染。金丝桃素,是连翘提取物再配以绿原酸,清热解毒,止咳平喘,对病毒引起的感冒发热、咳嗽、喘气、流鼻液、排黄白色水样稀便等有独特疗效。

6.4 抗炎作用

在机体发生感染性炎症过程中,中草药对炎症各个环节均有良好影响。目前研究认为中药是通过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和对炎症介质的抑制来发挥中药抗炎作用。如研究表明知母总多糖对多种致炎剂引起的急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炎性渗出物增加、组织水肿都有抑制作用,而对切去了肾上腺的大鼠则没有作用;研究发现粉防己碱可抑制人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中药雷公藤多苷可减少一氧化氮的产生,它与急慢性炎症的姓密切相关。此外,中药还可以通过其他非特异性途径抑制炎症的发生。

6.5 诱导干扰素产生

随着对干扰素生物效应和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干扰素具有三大基本免疫功能:免疫监视、免疫自身稳定和免疫防御,且可用于肿瘤、免疫缺陷性疾病以及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目前研究表明,中草药作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可通过细胞因子网络、1细胞网络、免疫细胞网络来诱生干扰素,从而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如中药党参、白术、茯苓多糖、猪苓多糖以及甘草等可以促进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并可诱生α/干扰素;黄芪、人参等可促进抗体的产生,激活细胞,同时黄芪可诱生β/干扰素;黄芩、黄连、生地、金银花以及蒲公英等中药可以激活1淋巴细胞功能,可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并能诱生β/干扰素。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畜禽肿瘤疾病也不断增多,而中草药作为在防治肿瘤疾病方面也具有很好的前景。研究表明,中草药具有细胞毒类抗肿瘤作用,诱导癌细胞分化,抗癌侵袭、转移作用,抗信息传递,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性,抑制端粒酶活性,癌化学预防,作为抗癌性增效剂以及抗癌性疼痛等作用,在肿瘤疾病防治中具有非常大的潜能和前景。同时研究表明,中草药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皂苷类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以及增进机体免疫功能达到间接抗肿瘤的作用;多糖类可通过对肿瘤细胞进行直接抑制和杀灭作用;生物碱类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药复方主要按照扶正培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组方原则来治疗肿瘤。

7 其他作用

中草药除了上述作用机制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用机制如解热作用、抗球虫作用等。研究表明石膏、黄芩、大青叶、知母、野菊花、穿心莲以及柴胡等对动物试验性发热模型具有退热作用,同时组成的复方制剂也具有良好解热效果,但具体的解热机制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7.1 临床应用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医药工作者对中草药的研究的深入,人们从中草药中发现了许多新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国内,根据中药青蒿具有抗疟、退虚热、清热解暑作用,并经过临床使用和试验研究发现其中主要的抗疟成分为青蒿素,被广泛应用于疟疾的治疗中;同时根据其结构人工合成了抗疟效果更高的蒿甲醚等。新型胆碱能阻滞剂--山莨菪碱就是从中药山莨菪的茎叶中提取的,常用于治疗中毒性痢疾、重症大叶性肺炎、急性胰腺炎、糖尿病坏疽等。从中药斑蝥中提取的斑蝥素,经过合成后形成去甲斑蝥素具有提高白细胞作用,对消化道系统癌症如原发性肝癌等具有良好的作用。中草药广泛应用于畜禽疾病的预防、治疗,或作为饲料添加剂以替代抗生素。如黄芪、党参、白术、何首乌、女贞子、麦冬等组成的免疫增益汤具有促进雏鸡免疫器官发育,提高外周血1淋巴细胞9+9:阳性率和)淋巴细胞:97花环率,提高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雏鸡新城疫抗体效价和持续时间。在国外,中草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国外众多的医药企业加大了对中医中药的研究后,发现了中草药在防治人畜疾病方面的巨大潜力。如发现广豆根酮是从中药广豆根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其衍生物被用于胃溃疡的治疗;美国从短叶红豆杉中分离得到紫杉醇对体外肿瘤细胞和动物肿瘤具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对白血病、卵巢癌、黑色素瘤、肺癌等均有明显的效果。此外,中草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兽药应用领域在不断调整和改变,以迅速适应畜牧养殖业高速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在:①从大家畜(牛马)为主转向中、小畜禽(猪、羊、禽等)以及鸟兽鱼虫等特种经济动物;②从个体治疗为主转向群体治疗以及集约化防治;③从防治普通病为主转向既防治普通病又防治各种传染病和疑难杂症;④从防治疾病为主转向既要防治疾病又要提高生产性能等。随着这些转变和畜禽养殖业的日益兴旺,中兽药从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又重新得到了扩展。

7.2 中兽药研究及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虽然目前中草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中兽药制剂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不清楚、剂型比较单一、药物质量和疗效不稳定,以及缺乏相关的药理和安全评价研究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中草药的大规模开发和临床应用。此外,中草药市场混乱、市场监督管理不力、管理体制不协调、技术规范不健全等给中草药的发展和兽医临床应用带来了巨大的问题。因此,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强中兽药的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积极利用现代技术对现代中兽药进行研究开发在中兽医理论的指导下,加强对中药单方的组成成分的药理学、毒理学研究,同时对中药复方进行合理的药效学研究;同时积极使用中药生产中常用的关键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机械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高速离心分离技术、超声提取技术、酶工程技术、超细粉碎技术、薄膜包衣技术、冷冻高燥、高速逆流色谱技术以及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等进行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建立快速有效简捷的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进行中兽药的多种剂型的药剂学研究,积极推进中兽药的研究开发和现代化发展。大力开发中草药原料药及其复方制剂。开发中草药原料药时,注重利用现代技术分离提取有效成分,弄清其结构和理化性质,最后达到人工合成的目的。目前,还应注意发掘临床处方,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行之有效的方剂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索各组分在复方所起的作用并进行优选配比,创造出作用更全面、副作用更小的新型中药。

8 关于中兽药前景的看法

8.1 加强中兽药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要实现中兽药的现代化和突破,就需要对中草药的原料药物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从原料药物生产点开始,执行234规范,对中草药的栽培、采收、炮制加工、贮藏以及运输等进行质量控制和监督,这样才能保证中草药饮片以及制剂质量。

8.2 建立中兽药的相关技术质量系统规范

现代中兽药的发展只有在实现标准化、现代化以及国际化的前提下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建立中兽药相关的一系列技术规范,积极实现中兽药科研和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然后才会有中兽药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以及现代化。

[1]杨希国,张秀英.中草药对畜禽免疫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03(9).

[2]杨小林,陈关平.兽用抗菌抗病毒中草药的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2006.(6).

[3]陈国良,张玉泉.一例狼犬剖腹产报告[J].福建畜牧兽医,2006.(06).

[4]王志强,陈杖榴.兽用中草药与抗菌西药联合应用研究进展[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0,(3).

[5]张孝清,曹文斌,孙子龙,任鸿春,温伟业.中草药添加剂的抗菌及促生长效果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06,(9).

[6]张克家.20世纪兽医中药学及方剂学回顾[J].中兽医学杂志,1999.(4).

[7]许琳,王天益.清热药抗畜禽病毒感染的机理研究进展[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3,(5).

[8]梁剑平,张应禄,李滋睿.兽用中草药研究开发展望[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5,(4).

[9]赵卉,倪健.当前中药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J].中药材,2001,(4).

[10]张存龙,王润芳.甘肃中药材产业现状及未来开发的思路[J].中药材,2001,(6).

[11]吴忠,元四辉,钱 卫,论中药产业的发展方向[J].中药材,2001,(4).

[12]姚新生,胡 柯.中药复方的现代化研究[J].化学进展,1999,(11).

[13]陈耀祖.中药复方的现代化研究[J].化学进展,1999,(11).

[14]梁剑平.合理利用中药资源与实现中药现代化[J].中草药,2002,增刊.

[15]梁剑平.中药资源合理利用与中兽药现代化[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2,(2).

[16]梁剑平.六茜素及衍生物的QSAR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2,(1)

猜你喜欢

中兽医中草药兽药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动物疫病诊断中兽医病理诊断技术探讨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月令体农书中兽医知识书写特点探析
发展中兽医需要认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按新规执行
脑筋急转弯
结缘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