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的气候”一节的“三讲”

2010-02-08江苏省南京市文枢中学210006王志宁

地理教学 2010年17期
关键词:亚热带沙尘暴气候

江苏省南京市文枢中学(210006) 王志宁

气候主要包含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因此,教材在阐述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之后,顺理成章地进入世界气候的学习。气温和降水是学习气候的前提,气候则是对前者的高度概况和加深。自然因素主要指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而气候因素又是自然因素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本节教材的内容既是整个教材的重点,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所在,是两大矛盾的焦点。从学习过程来看,气候知识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基础。学好这一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作为教师,吃透教材,正确把握教材,树立加强本节教学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一、讲方法和讲技巧

众所周知,知识是无限的,而方法是有限的,就如同点石成金的道理一样,拥有一座金山,不如有一个好方法。学习方法是我们终生学习,源源获得知识财富的法宝。如:知识点归纳法、知识点比较法等。如何学习,光有方法还不够,还得有学习技巧。学习技巧使我们多走捷径,少走弯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向学生灌输学习方法和技巧,日积月累就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目的。以本节内容为例看看是如何利用知识点归纳法和学习技巧的。本节主要分三块: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气候的地区差异是重点所在,主要包括世界各地气候类型的种类、分布极其气候特征。教材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没有介绍各气候类型的成因,对于各气候类型的特征也没有系统讲述。 但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图3.23世界气候的分布,从图例看出全球共有11种气候类型: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草原气候、④热带沙漠气候、⑤亚热带季风气候、⑥温带季风气候、⑦地中海气候、⑧温带海洋性气候、⑨温带大陆性气候、⑩寒带气候、(11)高原山地气候。(为了表述方便,以下涉及气候类型都用前面的序号表示)每种气候类型有其各自的气候特征:①全年高温多雨;②全年高温,一年明显地分为旱雨两季;③全年高温,一年明显地分为干、湿两季;④全年高温少雨、⑤四季分明,冬温夏热,降水丰沛;⑥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⑦冬温夏热,冬雨夏干;⑧全年温和,降水分配均匀;⑨冬冷夏热,降水稀少;⑩终年严寒,降水稀少;(11)气温和降水随海拔上升而发生变化。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都是进一步学习地理的基础,所以显得特别重要。是否强调学生背诵记忆呢?笔者以为当然是要背诵记忆的,不同的是看如何记忆。靠死记硬背,不但记不住,而且还用不上。教科书上的地图所提供的信息,只是解决了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确定某一点的气候类型,但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分布原因没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学生既然不知其所以然,背起来也只能是囫囵吞枣。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捷径呢?有。下面以北半球理想大陆气候模型图为例,说明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北半球理想大陆气候模型图

解析:从纬度位置看,南、北回归线及南北极圈把理想大陆划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①②③④四种气候类型位于热带,⑤⑥⑦⑧⑨位于温带,⑩位于寒带,(11)是地形因素形成的气候类型,如青藏高原所在的地方,类似于水平方向上的寒带气候。从海陆位置看,明显地分为大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块。②⑤⑥是大陆东岸的季风气候,⑦⑧是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中部则为⑨。可见,理想大陆气候模型图是学习气候类型的技巧,学生不仅能牢牢地记住气候类型的分布,而且还能知道分布的原因,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始终是轻松愉快的,他们不在恐惧学习,而是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和乐趣。

二、讲重点、难点、疑点的探讨

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总或多或少的存在重点、难点和疑点。这不仅是对教师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考验,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地位的彰显。铲除以上拦路虎,才能使教学活动、学习行为得以继续。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精心备课,破解疑难杂症,课堂上把逻辑严密的、富有哲理的观点思路展现给同学们,课后还要以谈话、测验等形式加以巩固。就本节课而言,某一地的气候图的判读和绘制就是一大难点。气候图是由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合成的。综合判读非常重要。比如,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判读,最大的区别在于气温变化曲线中,一月份的气温值前者在0℃以上,后者在0℃以下。其次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的判读。它们的最大区别在于降水的季节变化。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表现在夏季降水型,地中海气候则表现在冬季降水型。在同一半球的两种气候类型是好区别的,就怕在南、北两半球,因为南半球的冬季是北半球的夏季,这样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很容易判断错,此时如果再把气温变化曲线图加以综合考虑,就不会出错了。再如,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区别这就是一个疑点。这两种气候类型都位于大陆东岸的南北回归线附近,只有亚欧大陆东岸叫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他的都叫亚热带湿润气候,这是不是同一种气候类型呢?区别何在呢?实际上,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热力差异非常明显,因而季风气候也就最典型了。其它的因为不典型,所以叫湿润气候,事实上,它们是同一种气候类型。教材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合二为一也就顺理成章。最后高原山地气候与寒带气候的关系。高原山地气候是垂直分布的气候类型,寒带气候是水平分布的气候类型。以横断山脉为例,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因而从下到上依次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温度带;降水呢,先是从下到上降水逐渐增多,然后再往上,降水又逐渐减少。因此山麓是热带雨林、往上变为亚热带温带阔叶林,再往上变为针叶林直到雪线。可见,从气温看,在某一直线上,高原山地气候气温的变化相当于平面上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的变化,但降水情况就完全不同。所以高原山地气候与寒带气候不是一回事,只是到达某一高度后,两者的特征才相同。

三、讲知识、能力的迁移

新课程、新课标、新理念强调指出,要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转化技能、知能发生迁移。什么是知能的迁移呢?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能力解读自然、社会发生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能的迁移,迅速实现知能的转化。以温室效应、亚马孙热带雨林、沙尘暴现象为例,引导学生试着用已学过的知识,解读以上三大气候现象的成因、危害及防控措施。现象一:温室效应。什么是温室效应呢?地球每天接受来自宇宙的太阳辐射,同时,又把一部分太阳辐射以长波的形式返回宇宙空间,这两者之差就是地球接受的有效辐射。由于二氧化碳气体阻挡了返回宇宙空间的长波辐射,使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多,导致地球升温,这就是温室效应。气象观测表明,全球气候确实有变暖的趋势,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4~0.8℃.气温上升,会使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如果海平面不断上升,沿海低地地区可能被淹没。气候为什么会变暖?科学家们认为,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二氧化碳对大气有保温作用。人类一方面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结果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气温也就随之升高。现象二:亚马孙热带雨林。亚马孙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森林具有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更具有突出地位: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全球气候。现在全球气候发生异常,除自然原因外,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特别是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的砍伐。为什么森林砍伐会造成气候异常呢?因为森林涵养水源,水分蒸发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导致全球气温不会升高,同时森林每天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阻止了温室效应的加剧。亚马孙地区的开发,引起深刻的环境问题。巴西政府在1990年向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提交了《巴西环境报告》,表明了改变以往以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开伐方式的决心。现象三:沙尘暴。沙尘暴现象是一种灾害性的气候现象。它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后者问题更加严重。在干旱的西北地区,由于人口增加,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的现象屡禁不止,直接导致草原退化,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一去不在,土地荒漠化现象非常严重。荒漠面积正在扩大,大有沙逼人退的趋势。现在,沙尘暴危害的地区也越来越大,从西北向东南延伸,像南京、杭州过去从未受过影响的地区,现在沙尘暴也频频光顾。而且,沙尘暴的势力还越来越强,影响越来越严重。虽然,以上三例是本节课程标准没有要求的,但以上三个问题已成为人类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并且学生可能通过媒体经常接触到这方面问题。

猜你喜欢

亚热带沙尘暴气候
定格在时光中的沙尘暴
可怕的沙尘暴
《亚热带农业研究》2019年征稿简则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户撒刀
天外来客:火星沙尘暴
亚热带水果深加工技术获突破
两种亚热带森林土壤甲烷氧化活性的垂直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