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格兰中小学动态影像教育对我国“电影课”的启示

2010-02-03邹洋慧

中小学电教 2010年11期
关键词:动态受众文本

☆ 邹洋慧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英格兰中小学动态影像教育对我国“电影课”的启示

☆ 邹洋慧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一、英格兰中小学动态影像教育的特色

随着通信环境的持续变化,有关为了参与未来社会人们需要具备什么样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印刷素养毫无疑问将依然是一个关键能力,但同样确信无疑的是,其他一些能力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分享电影电视等动态影像所带来的观赏体验,分析动态影像、熟悉和利用它们所具有的创造潜力以及相关实践技巧等的能力,可以被称为是“动态影像媒介素养”(Moving Image Media Literacy)——就像印刷、数字和ICT方面的素养一样,动态影像媒介素养也将逐渐对整个中小学课程起到支撑的作用。

BFI(The British Film Institute,英国电影协会)在英格兰的教育行动区(EAZs,Education Action Zones)开展了一项名为“Story Shorts”的试验研究项目,即将电影作为教学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探究动态影像可能对当前中小学课程产生的影响,并以此拉开了英格兰动态影像教育的序幕。

1.重视影像素养教育

“Story Shorts”是附带有5个小电影(4个动画片,1个生活片) 以及一本教师使用指导手册的教学资源视频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观赏Story Shorts系列中的电影,来开展与此相关的课堂活动,包括电影术语知识的学习和讨论、故事情节的推理和预测、人物特征的分析,以及受电影启发的写作练习等等。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内置摄像头的录像,BFI发现学生们能够积极充分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他们的关注点不再是对通常意义的“发生了什么”的复述,而是将电影叙述作为一种独立的文本来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1]

学生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在动态影像教育中,电影是被当作一种独立的媒介语言来进行学习的。学生们在观看电影的同时,会学习到动态影像文本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如何制作并传递给受众的,以及动态影像文本所传达出来的有关世界的信息和它们可能带来的影响等等知识;不仅如此,课堂中还会开展一些基于动态影像的创造性活动,这些知识和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影像素养是有很大帮助的。

2.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

英格兰的动态影像教育是要将动态影像融入到中小学的各门学科课程中去,原因是:在语文课中,学生们如果能学到基于动态影像的有关文学作品的体裁、叙事结构和人物作用等的知识,则可以增加他们作为读者和作者的自信心;电影和电视是20世纪历史资料的重要记录途径,不管是对历史事件正式的记录,还是基于史实的创造性改编,都应被当作是有影响力的历史资料保存,那它们也应毫不谦虚地成为历史课的重要学习资源;比起其他科目来说,地理学科的教学需要更多的视频资料支持,但同时学生们应学会如何评价这些资源的价值;学生们要能够了解音乐家是如何用音乐来传达视觉图像意义、如何通过两者的结合形成叙事风格以及创设情境的;艺术越来越融合着包括电影、视频等在内的基于时间的艺术形式,每一个学生都应被提供观赏和创作不同种类动态影像的机会;动态影像为我们提供了接触到其他文化的机会,因而在学生们学习现代外语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生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电影和电视等媒体来了解科学,因而相对于印刷文字和图表来说,动态影像更能促进他们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因此,没有理由不将动态影像与这些学科课程相结合。

3.教学需求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一部时长90分钟的电影显然会因为太长而不能用于动态影像的课堂教学,那该由谁来创作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且时长保持在5到15分钟的非商业性质的小电影呢?另外,要想教授好动态影像相关的分析、创造性技能,教师需要具备的适当教学以及课程计划的专业能力又该从何处得到发展呢?

显然,在课堂上运用动态影像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相应的技术和财政的难题,而这些难题正在被逐步解决。英国国家在硬件、软件和网络上的大量经费投入不仅承诺将动态影像引入课堂,还将提供操纵和制造它们的方式。随着ICT市场的扩大,学校软硬件配置的花费都在削减。另外,一系列政府、商业组织也正在为学校提供帮助,以实现设备的更新和教师培训的开展。也正是英国社会在教育方面的良好宏观调控,才使得动态影像教育能够在中小学更大规模地开展。

4.可参照的基本教学技能表

BFI开发了针对动态影像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表,使得中小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使用以下教学技能(如表1):

表1 动态影像教育基本教学技能表[2]

基本教学技能 关键问题 学习目标整体复习 ·这是电影还是电视节目?·观看影像片头,使用前三个基本技能帮助学生识别影片的风格以及它所针对的受众,并预测影片内容以及传达的信息。·在影片的开始或是结尾查看它的生产信用,并讨论所提供的有关影视文本的来源和所有者、影视如何生产等信息。吸引观众·这是事实还是虚构的?·这是给谁看的?·这是关于什么的?·这是谁制作的?·这被谁拥有?·这为什么要被制作出来?·有哪些人参与了影片的制作过程?·片头以向观众提供影视文本主要信息的方式来进行自我推销;片头可以很明显地表明影片的风格、内容、受众以及目的,也可以并不明晰的方式来展现,以激起观众的好奇。·有关谁制作该影片、谁经济资助该影片以及谁拥有该影片的信息能帮助认识到影片所支持和代表的利益所属。·在两人或是小组之间,学生们收集有关特定文本是如何被选中而呈现给观者的信息:电视节目表、教育资源目录、网站、电影海报、广告、预告片、电视收视率、电影票房信息、评论、新闻公告等。文本互译 ·什么东西可以在印刷文字里表现出来,但却不能在动态影像里表现出来呢?·什么东西可以在动态影像里表现出来,但却不能在印刷文本里表现出来?·你认为哪种媒体最适宜传达你想要传达的故事/信息/想法?·使用了什么方法向观者进行宣传?·谁帮助宣传了,为什么?·观者的反响和制作者的预期相符吗?如果不是,为什么?·学生将动态影像文本(纪录片、电视新闻、电视或电影广告)翻译成报纸新闻、小故事或是诗歌等形式的印刷文本。·学生将印刷文本翻译成动态影像文本,首先可以是脚本或是故事板,然后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制作成视频。跨媒体比较·大多数影片都在这个激烈的商业市场环境中争夺观众。·影片可以被许多不同的媒体宣传。·市场营销以及宣传策略对大多数动态影像产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信息以不同的形式呈现时,它所代表的意义会发生改变。·每种媒体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形式以及风格。·某些内容和结构更适合用动态影像来表达,而另一些则更适合用印刷文本来表达。·比较两种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的表达/比较两类不同受众对同一事件的理解接受。·比较同一印刷文本的两种动态影像改编版中的一个关键镜头。·比较同一主题在事实和虚构的形式下不同的表达。模 仿 ·为什么选择这个年龄层的受众?·现有文本中哪些要素会在介绍给新受众的时候被保留?·要想新受众接受此文本,采用什么方法最适宜?·新版本的受众是谁?·印刷文本和动态影像文本分别是如何来处理时间、人物、场景、动机等文学要素的呢?·使用不同的文本在表达中分别有什么利与弊?·将文本介绍给不同的受众。·制作一个可替代的文本。·随着文本形式、风格以及特定受众的不同,所讨论的问题、价值以及观点也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呈现。·印刷文本可以被改编成很多不同的动态影像文本。·内容和形式会随着文本受众和目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不同的受众可能会牵涉出相关道义或是法律因素,而影响到文本具体的显示内容。·为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文本的再调整和改编。

二、对我国“电影课”的启示

“用电影开课”始于人才学家雷祯孝1980年向有关部门提出的“关于编映电影课程”的建议;1989年3月,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女士在全国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将儿童影视列入普通教育》的提案;有关实验在中国青基会、教育部中央电教馆的支持、领导下,1994年从浙江温州一所小学起步,并被列入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素质教育实验研究》的重点子课题——《为小学生开设电影课的实验研究》。[3]

此后,电影课开始以实验研究的形式,相继被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149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排进课表正式开课。不可否认,“电影课”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在以下一些方面仍然值得向英格兰的中小学动态影像教育学习。

1.强调影像素养本身的教育

“电影课”的课堂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欣赏课、活动课以及辅助教学课。其中,欣赏课是让学生进行单纯的电影欣赏;活动课是在看完电影后开展相关的班级活动,例如组织片段内容赏析、现场模拟效仿、影评主题班会活动以及电影主题歌联赛活动等;而辅助教学课则是尝试将电影引入其他学科课堂,以促进该学科的教学。

这些组织形式确实是很丰富,但总的来看,国内开展的“电影课”课题研究虽然认识到了影视资源是一种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学的宝贵资源,但还没有意识到将动态影像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素养内容来进行专门培养的必要性。例如:在“电影课”的课题实践中影视资源被引入了小学语文课堂,但仅仅是期望它们可以成为促进语文教学的辅助工具。

因此,如果能够在“让所有学生看最好的电影”的过程中,适当地加入对电影这种动态影像媒介本身的素养教育,那将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2.尝试融入到更多的学科课程

不同的知识表达形式会对知识的理解产生很大影响。在任何一门课程中都可以而且应该加入除了文字之外的另外一种文本——动态影像,来促进学生在两种不同的知识表述形式中获得对知识的学习。因此,我国的“电影课”可以尝试着融入到尽可能多的其他学科课程中。

然而不管将电影运用于哪门学科,如果仅将它们当成是图例展示或是引发动机的工具,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话就没有好好地利用电影在传播信息、观念和价值时所呈现出来的语言形式。真正在将电影运用于学科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应既让学生意识到电影在展示过程、讲述故事、呈现理论以及描述场景等方面具有独特多样的方式,又应让他们认识到电影也仅是一种知识的表达方式,也是可能给我们造成误解的。这样,学生们就不仅能更有效地理解电影,同时也能了解到动态影像在构建学科知识或是一门学科对人产生的印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总之,对电影的有效使用将使学科课程的教学更有效果。

3.开发用于教学的影视资源

电影实验课的设计者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理论论证的同时,就开始搜集、反复遴选人类迄今生产的20多万部电影中的上品。目前该课题组已建立大量分国度、年代、版本、背景地、电影厂地档案和数据库,收藏了36个系列近万部样片。

然而拥有这些数目庞大的样片是否就表明我们教学所需的电影资源已经足够充实了呢?其实不然,我们现在所做的仅是对已有资源的归纳和分类,而并没有为丰富这些资源进行再创造,也就是说我们只能根据那些已经被生产出来的影视资源来调整我们的教学需求,而不能使影视资源完全符合教学需求,这其实是一种很被动的状况。

因此,如果社会与学校加强在这方面的合作,使得有相关组织能够专门为中小学“电影课”的开展来开发所需的影视资源,那么“电影课”的前景将更为光明。

[1]Story shorts-using films to teach literacy[DB /OL].

http://www.standards.gov.uk /literacy

[2]Moving images in the classroom[DB /OL].

http://www.bfi.org.uk/education/teaching/miic/

[3]王珠珠.电影课实验在中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王 喆]

猜你喜欢

动态受众文本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国内动态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动态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