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2007年至2009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106例分析

2010-01-24黄海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3期
关键词:过敏史头孢菌素喹诺酮

黄海强

某院2007年至2009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106例分析

黄海强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对2007年至2009年上报的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使用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有上升趋势的表现,药物存在有如下不良反应,引起全身多个系统器官的损害。结论喹诺酮类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居首,不良反应最常见为皮疹和黏膜损伤。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监测;分析

抗菌药物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随着新品种、新剂型、新规格药物的不断应用于临床,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ADR)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造成了医药资源的浪费。因此,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有助于医务人员加强对药物的认识,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为此,笔者对2007年至2009年江苏沛县大屯煤电公司职工中心医院收集的106例抗菌药物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江苏沛县大屯煤电公司职工中心医院共收集抗菌药物ADR报告106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年龄与发生ADR药品的关系、用药的途径、药品种类、患者发病时的临床症状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男性43例,女性63例,男女比例为1∶1.4,女性患者高于男性。年龄8个月~79岁,平均(47.30±3.38)岁。其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为数分钟至数月不等。其中有明确过敏史患者13例,家族过敏史患者3例。

1.2 判定标准

按照我国卫生部推荐的评分法(1994版)进行关联性评价[1],按肯定、很可能、可能的评价标准进行统计、评价。106例患者中,肯定9例(8.49%),很可能82例(77.36%),可能15例(14.15%)。所有病例一经评价为ADR,则立即停用该药物。

1.3 临床表现

患者发病时,多表现为过敏反应、药疹、静脉炎,同时还会出现其他多个系统的反应,如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等。因此,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用药、治疗。本组患者中,57例患者未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严重的过敏症状患者14例,给予氯雷他定或氯苯那敏的同时肌内注射苯海拉明;8例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补充水和电解质;过敏性休克患者5例,先应用肾上腺素0.5~1mg,iv,必要时加用地塞米松5~10mg,iv。2例肝功能异常患者采取保肝治疗;1例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透析治疗。

2 结 果

2.1 治疗及转归

本组收集的106例患者ADR治疗后,治愈93例(87.73%),好转13例(12.26%),无1例患者死亡。

2.2 ADR的分类和涉及药品

2.2.1 致ADR药物种类及例数

导致ADR发生的药物剂型主要为注射剂,可疑药物共涉及11大类49个厂家的28个品种。其中,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比例最大,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药物,详见表1。

2.2.2 累积及及系统

本组患者发生ADR时,临床表现为多种脏器及系统受累,最常见的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见表2。

2.2.3 总体趋势分析

经过对2007年至2009年各年度抗菌药物所致ADR种类、数量以及引起ADR的抗菌药物品种数及例数进行综合分析发现,2007年29例,2008年34例,2009年43例,抗菌ADR上报例数呈上升趋势。

表1 致ADR药物种类分布

表2 药物致ADR累及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例)

3 讨 论

3.1 抗菌药物致ADR相关性分析

上报的9例ADR均为患者用药未表现出来严重的全身性反应,仅表现为比较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及休克;上报82例最通常的ADR是皮疹及黏膜损害、胃肠道表现,实验室检查有血液及肝脏毒性表现;余15例ADR患者,其基础疾病与相关药物所引起的ADR有症状覆盖部分。

3.2 ADR累及器官和系统

ADR临床症状主要是皮疹和黏膜损害,与文献[2]报道相符,大部分表现为各类皮诊、瘙痒、红斑及黏膜损害,考虑为变态反应,经抗过敏治疗有效。其次为胃肠道表现,多数病例需停药,对症处理后好转。有11例次患者出现静脉炎及关节反应的ADR,居于第3位。有些ADR出现在静脉滴注过程中表现为关节疼痛,但一般在停药后将自动消失,一般不需对症治疗。还有5例患者表现为神经系统反应、过敏性休克等。

3.3 重视喹诺酮类药物的ADR

近年来,新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其ADR的发生呈上升趋势,ADR的发生与品种集中和用药量密切相关。目前排在前4位的药物分别是加替沙星、氟罗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其中应用加替沙星发生ADR的患者为19例。由于加替沙星对大多数菌株具有抗菌活性,抗菌谱广,口服吸收好,体内代谢极低等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65岁)老年男女均可应用,但是由于肾功能随年龄增加而减退,因此,临床老年患者应用本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用量。同时,避免特异体质的患者应用。

3.4 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的

本组资料中,应用头孢菌素及青霉素类药物出现ADR的患者分别为20例和14例。同时,相关数据证明,有过敏史者比无过敏史者的发生率高14倍[4]。因此,临床用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病史。同时,应当注意的是,10%~30%青霉素过敏患者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交叉过敏,故应用以上两类抗菌药物前,应该做皮试[5-7]。

综上所述,使用抗菌药物引起ADR与患者的年龄、药物本身特点、患者基础疾病类型,用药时间、药物的剂量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所以,临床用药时应按照抗生素治疗指南,严格掌握相关的用药指征,加强医务人员的认识,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减少或者避免ADR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8-10]。

[1]刘莹,王玉,曾昭全.53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反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7(1):61-63.

[2]曾莹,韩绍敏,张红兰.2001~2003年我院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报告分布[J].中国药师,2004,7(11):888-889.

[3]李馨,冷金华.150例喹诺酮类ADR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4):221-223.

[4]张玲,张芳,曹敬花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ADR与过敏史相关性的临床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55.

[5]王德才,张继国.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文献调查[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6(6):383-386.

[6]王裕珍,陆莹,樊俭等.头孢素类药物过敏实验方法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81.

[7]王爱丽,宿松光.头孢菌素过敏试验液的配制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5):315.

[8]徐国华,李庆,葛红星.我院16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8):122-123.

[9]车瑞琴.罗红霉素、克拉霉素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75-77.

[10]吴予清.抗菌药物超量超适应证使用应慎行[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3):79-80.

R978.1

B

1671-8194(2010)33-0052-02

江苏沛县大屯煤电公司职工中心医院药剂科(221611)

猜你喜欢

过敏史头孢菌素喹诺酮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沉默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英语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