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音乐学院课堂夏日响起《哟咿嘹》

2010-01-20

广播歌选 2010年8期
关键词:中国音乐学院壮族唱歌

戴 青

2010年7月12日,中国音乐学院爵乐学系迎来了8位特殊的老师。他们除了一位是小学退休教师,其余都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平果县的农民。他们有的从事运输、养殖,有的从事修理、清洁及工程业。这次到了中国音乐学院全都“转行”,当起了老师,两人为一组来教学生们演唱壮族世世代代传唱的嘹歌。

嘹歌是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中游北岸、红水河中游南岸的平果、田东、马山、大化等县的双声部壮族民歌,根据演唱的时间分为“日歌”和“夜歌”两大部分。“日歌”由《三月歌》和《日歌》两部长歌组成;“夜歌”由《路歌》《贼歌》《房歌》三部长歌组成。这是壮族人民的“百科全书”。

7月15日,曾获广西第二届文化惠民山歌大奖赛金奖,并到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录制过节目的陆顺红,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用地地道道的壮语,一字一字地读白板上抄写《哟咿嘹》的壮文歌词。对于这些从来没有接触过壮族语言的汉族学生来说,学习壮语是很不容易的事,更别说用壮语来演唱嘹歌了。学生们有的拿着录音笔录音,有的在本子上拼音标。

《哟咿嘹》是壮族嘹歌中的一种曲调,因为在演唱的过程中会有“哟、咿、嘹”这3个字作为衬词,便以此命名为歌名。这首歌曲是《三月歌》中的一首,记录了两对青年男女结伴游玩对歌的场景。讲解完歌曲所蕴含的意义后,陆顺红和周善家为大家唱起了这首歌,带有西南壮族柔情的双声部立刻吸引了学生,跟着老师哼唱起来……

在课间休息时,几位“特殊”的老师谈起了他们的经历以及这次来教唱嘹歌的感受:

负责带队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客座教授罗汉田。罗教授是壮族人,从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退休后,到平果县做起了嘹歌搜集、整理、传承、推广的“义工”。为了做好这些工作,他已经有3年没有跟家人一起过年团聚了。这位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老人一直为嘹歌的传承努力着。

“鸟儿为了几粒米飞出去了,

人为了几碗饭走出去了,

整个山村变成了空巢,

祖先留下来的歌,

我不知道传给谁?”

这是罗教授在一次田野采风结束后,平果县一位70多岁的壮族歌师余文校送他时,紧紧攥着他的手,唱的一首歌。面对这样的感叹和提问,罗教授的心情很沉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罗教授指出一方面是由于当地的经济落后,很多年轻人必须出去打工挣钱,离开了嘹歌生存的土壤;另一方面,民歌之所以能够流传这么久,是因为它有服务生产生活、对歌求偶以及仪式性等实用功能。当我们的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发生改变的时候,这些功能便消失了,于是便没有人唱歌了。而我们都希望它能够保留下来。

嘹歌最重要的历史价值就在于它是壮族古代生活的百科全书。嘹歌同别的歌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它更多地是按照流传下来的“歌本”进行演唱,不会因为观众的好恶随意增加或删减已有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约束性。

这几年罗教授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对流传在民间的5本“嘹歌歌本”进行了壮文转写(将方块壮字转为拼音壮文)以及汉文翻译。这部整套传统的《嘹歌》歌书是广西平果县太平镇的农民谭绍明提供的,这是他祖父传下来的。2007年,谭绍明将这珍贵的5本歌书转抄了一份给罗教授后,罗教授便开始了翻译工作。翻译时,罗教授一直秉承忠实记录原文的原则,翻译为汉语后,必须还能够演唱,并且还请歌手“检验”。

正是罗教授的严谨与求实,翻译好后的汉字版嘹歌促成了嘹歌在更大程度上、更广范围内的传播,也正是他的热心与努力,促成了此次的嘹歌高校行。

黄国观:对嘹歌一直很执着

他是平果县嘹歌协会会长,曾参加《平果嘹歌》的收集整理工作,创作了《平果嘹歌唱普法》《科学发展嘹歌唱》等小册子。

“我们当地人民学习嘹歌的兴趣很高,每次的赶圩,很多人都自愿地聚在一起。我原来当小学老师,1996年调到平果县城关乡教办室,专门做搜集、整理嘹歌的工作。我常常听老人唱歌,经常去看他们,他们就教我唱歌了。有句歌词唱得特别好:‘只有这么一点地,卖地一点都不留。我的两个哥哥唱歌也不错,教了我一些歌曲,还送了我一本歌书,我就在村子里住了几个月,把这些嘹歌翻译了1000多首。后来县里把我调到了嘹歌办公室,我就继续搜集、整理嘹歌。这几年我们在很多歌圩上搜集到30多本不同的《嘹歌》手抄本,于是将这些抄本进行了转写、翻译,并且以《平果嘹歌》为名正式出版,每本都有七八斤重,共5本,几十斤呐。

我对嘹歌一直很执著,整天泡在嘹歌里面。但是对于嘹歌,我又有一种深刻的危机感,就是后继无人。村子里35岁以下学习嘹歌的人太少了,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爱唱这种原来的歌了,所以我就依据嘹歌的曲调创作了一些新的歌曲,来引导年轻人,让他们顺着新的歌曲,慢慢品味原生态,把嘹歌唱出去。

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们学得非常快,教给他们的歌,他们很快就能掌握,很有天分。”

黄月辉:嘹歌就是我们的生活

他是一位手表修理工,生活中离不了嘹歌,还自己创作了《苦乐年华》《农家恋》《人生路》等歌曲。他说:“在我们生活的平果县里,干活有干活的歌,放牛有放牛的歌,养鸡有养鸡的歌,甚至连谈恋爱也是用歌来唱的。到了该谈恋爱的年纪,男孩子会琢磨怎样用歌声来打动他的心上人,因为只有用对歌这种方式,女孩子才会理睬他。该怎么唱呢?于是他就上前搭讪‘前面两个妹,好像两朵花,越看越漂亮,想找她对歌。

记得年轻的时候,在晚上,我们很多人会聚在一起,从这个村子赶到对面的那个村子去唱歌。我就是经常昕着这些歌,自然而然地学会唱的。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北京,来到中国音乐学院,真的很高兴。我自己唱嘹歌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教过这么多人唱歌。这次我们能到北京来教嘹歌,对村民们的鼓励很大。”

廖美艳:原来嘹歌这么有意思

她现在从事汽车货运工作,曾参加广西第二届文化惠民山歌大奖赛,获金奖。她说:“这次来北京,来这里教他们唱歌很高兴,村子里的人很羡慕我们。因为嘹歌,我们才能来到这里,这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的事。

我學习嘹歌是从2006年开始的,当时还有个小插曲。那次在烈士公园参观,黄国观老师对我说:‘你来给大家唱一句,不唱的话,就不能回去了。那时我就赶紧学了一句,从那以后开始学歌,学着学着就开窍了,觉得嘹歌原来是这么有意思。2006年8月,我就正式开始跟黄国观老师学唱嘹歌了。在春节的一次比赛中,我得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奖,而在以后的各项比赛中,也都会得奖,让我很有成就感。”

余丽英:不愿意成为嘹歌协会中最小的成员

她曾参加第13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广西赛区选拔赛,获通俗唱法金奖,并且到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录制节目。“从小我就听着爷爷奶奶唱的嘹歌长大,一直很喜欢它。2007年12月20日,加入了嘹歌协会,成为协会中最小的成员。但是我不愿意成为嘹歌协会中最小的成员,因为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嘹歌,能够加入进来,一起唱嘹歌。对于嘹歌今后的进一步传承,我觉得自己肩上的任务很重,也很珍惜这次在中国音乐学院当老师的机会,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能认真地学好嘹歌。每个人通过这次学习,可以真正领会嘹歌的魅力。”廖海燕:为了嘹歌,舍弃生意

她现在从事工程装修工作,具有较强的活动、组织能力,多次组织村屯群众性“嘹歌”演唱活动,并在县内多次“嘹歌”比赛活动中获奖。她说:“9岁的时候,我就开始一点一点地学唱嘹歌了,真正系统的学习是从2006年开始。虽然我平时做装修工作,但是真正喜爱的是唱嘹歌。不管多忙,只要跟嘹歌有关的事情,我都会义无反顾地去做。为了参加嘹歌比赛,我还放弃了一次签合同的机会。我擅长演唱长嘹和哈嘹。在我们村子里,正月初七的山心歌圩、二月初二的新圩歌圩、二月十九的太平歌圩、三月初四的模圩歌圩以及三月十五的叶赶歌圩都会吸引一大批的人来赶圩、唱歌。”

刘勇(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嘹歌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

负责组织“嘹歌教唱”活动的刘勇教授认为,中国音乐学院举办‘嘹歌教唱活态教学,最为重要的意义是强化学生头脑中的传统文化意识与本位文化意识。嘹歌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这种意识很重要。现在的孩子对很多艺术形态都没有见过,更谈不上了解。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让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鲜明的感性认识,并且在理性上进行强化和巩固。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大一学生刘鲜荷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学习嘹歌,我感受最深的是方言特征非常明显。因为嘹歌中每段的音调都有一些是相似的,所以觉得并不是很难学。通过学校组织的这次活动,我们对嘹歌有了直观的感受和認识,也有兴趣了解更多的原生态民歌。”

2010年7月21日下午,在中国音乐学院桑海波副教授的主持下,学习了9天嘹歌的音乐学系的学生们,带着他们自己的“歌书”走上了舞台,向大家展示他们这几天学习的成果。当音乐学系研究生二年级学生表演的《塘莲长嘹》一开口唱的时候,坐在台下的罗汉田教授和黄国观老师不住地点头称赞。看来老师们对学生的表现很满意。8位“老师”也身着节日的盛装,两男两女为一组,分别来到舞台上,向大家演唱这几天一直在教的《那海嘹》《底格嘹》《哈嘹》等,伴着《只有山歌敬亲人》,这8位“特殊”的老师跟所有学嘹歌的同学开始了嘹歌“大合唱”

沉浸在甜美歌声中的学生们,眼前浮现的是这9天来一点一滴学习嘹歌的经历,从最初的“不知所云”到现在的“歌不离口”。8位“老师”,在学生们演唱的嘹歌中欣慰着,然而,离别的日子也到了。在后台,余丽英感叹地对一位学生说:“明天就看不到你们了,不能再教你们唱嘹歌了,舍不得你们呐

9天嘹歌教唱的实践课程结束了,然而学生们对嘹歌产生的兴趣才刚刚开始。

猜你喜欢

中国音乐学院壮族唱歌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等音乐学府
中国音乐学院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思考与规划
唱歌和本人一样不靠谱
《Cat’s book》
“The Opera Among the Operas”: A Review on Mozart’s Masterpiece Don Giovanni
壮族迎客歌
唱歌猪
壮族山歌
不会唱歌的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