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对接,果树成林

2010-01-16

华东科技 2010年7期
关键词:果林农科院崇明

科技对接,果树成林

崇明岛曾经因为交通的限制,原有的果树栽培存在着品种单一的问题:柑橘果林的数量占据土地面积达十万亩之多,而梨、葡萄等落叶果树只有零星种植,且栽培技术落后于人。就广泛种植的柑橘情况而言,其品质和销路也不容乐观。又逢全国柑橘产量激增,产品供过于求现象严重,其效益大幅下滑,亩产仅2000多元,果农种植柑橘的积极性也因此受到重挫。在此情况下,果农有了果树品种结构调整的强烈愿望,希望能够引进新的品种进行种植.

科技支撑产业升级

针对崇明果树的现状,上海市农科院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协助果农增加优良果种,大力推广种植技术。针对崇明的果树产业现状,农科院专家在技术上给予果农极大的支持,并提出多项建议,推动了产业的升级:

在绿化、庙镇等10多个乡镇,建立了30多个果树新品种和新技术示范基地,进行果树高效生态栽培技术的推广。农科院技术人员还提供了果树发展理念、高效生态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当地果农从中获益良多。

上海市农科院的果树专家还指导三星、星海等区域完成了30多个果园的规划和建园工作,使他们了解各种果树的特性,少走了许多弯路,尽早地实现了增产增收。

为了保证规模化生产的果品品质,质量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当地果农在专家的指点下树立了品质和品牌意识,积极响应区域内果品品质的评比活动,主动接受绿色产品质量和有机论证,对产品加大宣传以提高知名度。

科技兴农终成正果

经过了三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崇明岛内新增葡萄、梨树、桃树等果林近1.5万亩,促进了果树品种的结构调优。这一切都归功于果树专家的孜孜不倦,三年间奔走于崇明各果园,无论是现场操作还是课堂授课,都让果农们尝到了知识的力量,体会到了科技兴农的诸多好处。

在农科院科技知识的引领下,岛内涌现出以上海欣苑葡萄种植合作社为典型的葡萄种植大户:欣苑合作社在崇明新河、港西两镇拥有设施栽培葡萄900亩。2005年开始建园之初,因为种植品种过多,主栽品种不明确;过度追求产量,市场定位不明确等问题一度陷入低迷状态。而后,在农科院专家的帮助下筛选适栽品种,淘汰较差品种,逐步转变观念,将栽培目标由产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样一来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能种植出高档的优质果品。该合作社不仅是种植葡萄的大户,其葡萄园也成了葡萄栽培的教学示范基地。

林下育菌增果林副产

农科院专家针对崇明县绿华镇以柑橘种植为主的特点,利用橘树空地栽培食用菌,以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科技人员指导农民根据不同树龄和林下郁闭度搭建环棚,覆盖遮阴材料,选择适合林地栽培的品种。在阳光明媚的5月,走进橘园,闻着淡雅的橘花香,新奇地发现“菇中之王”——香菇、白色秀气的鸡腿菇、褐色细长的长根菇和形似喇叭的猪肚菇,仿佛进入了原始森林,使我们流连忘返。据当地农户介绍,食用菌在橘园第一次栽培就取得了成功,产量也很高,栽培后剩下的培养料还可作为橘树的有机肥料,真正地做到了一举两得。

作为上海市科委扶贫对接村的华星村,在上海市高新技术转化服务中心的技术指导下,开展农舍育菌等手段,利用荒废的农舍培育食用菌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猜你喜欢

果林农科院崇明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果林修剪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以平谷区刘家店镇“生态桥”治理工程为例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退耕还林经果林种植后的经营管护浅论
榕果林的米粒之奇妙的自己
闵行区经济果林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初探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华东科技的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