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4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0-01-12周昌盛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制剂抗菌报告

周昌盛

(如皋市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14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周昌盛

(如皋市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目的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产生原因, 促进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方法 对2008年度146份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以抗感染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涉及的药物共113个品种,占报告的77%,静脉给药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所累及的器官以皮肤病变最为常见。结论 提示临床医生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促进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物不良反应;统计;分析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对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药品质量,保障用药安全、有效,临床药师要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现就2008年度所收集的146例报告进行汇总分析,以了解和分析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发生因素。

1 材料与方法

以如皋市人民医院2008年度自发呈报的14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为资料,分别对患者的基本概况, 致不良反应的药物分布及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性别、年龄:146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中男64例,女82例,男女比例1:1.28。年龄8个月-86岁,其中14岁以下儿童36例,占24.7%;14-30岁者26例,占17.8%;30-60岁者67例,占45.9%;60-86岁者17例,占11.6%。

给药途径:口服13例,占8.9%;静脉给药131例,占89.7%;外用2例,占1.4%。单一用药物者123例,占84.2%;合并用药者23例,占15.8%。

2.2 不良反应涉及的药物种类

146例药物不良反应涉及13类药物,其中抗感染药最多(113例),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用药,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及病例数见表1。

表1 引起ADR的药物种类

2.3 ADR临床表现及分类

ADR所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病变最常见(57例次),其次为消化系统(30例次),涉及的器官系统分类见表2。

表2 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

3 讨论

(1)由146例不良反应报告统计显示,ADR可发生在不同的药物种类、药物剂型以及不同的人群及年龄。年龄在14岁以下儿童,其ADR发生与生理特征有关,儿童的肝、肾功能不全,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而老年人的肝、肾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药物代谢速度减慢,易发生药物蓄积;且老年人往往身患一种以上的疾病,多种药物并用在老年患者中常见,药物相互作用也是引起老年人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1]。提示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些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选用不良反应较少,相对安全的药物,适当降低用药剂量,尽量避免长期用药和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2)由表1统计可知,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共113例,占总例次的77%,居首位,与以往文献报道一致[2],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抗菌药物临床的应用,为人类防治细菌感染性疾病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同时存在的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引发严重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等一系列问题,却是目前医学工作者面临的共同课题。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使得在引起ADR的抗生素药物中名列前茅。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一些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引发血液造血功能障碍。严重疾病应用广谱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治疗过程中,可能导致人体菌群失调,甚至引发二重感染。一些耐药菌群在体内的迅速繁殖,成为导致许多重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因此,应高度重视对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严格掌握各类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临床适应症,根据感染部位和感染性质选用有效抗菌药物,加强监督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3)从统计结果看,皮肤系统受损特别是皮疹占35.6%,ADR临床具体表现占前两位的为皮肤黏膜和消化道,其中以皮肤黏膜损害占居首位,与文献报道一致[3],这可能与该系统的损害较表浅且常伴有瘙痒等明显症状,容易被观察到有关。以皮疹为主,一般较轻,各种药疹主要为变态反应所致,主要原因有:用药剂量问题、皮试问题、用药前有无询问过敏史、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只要合理应用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ADR。

(4)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应引起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在制作工艺、药物纯度、质量控制、制剂中所用的赋形剂、药效等方面均存在不少问题,中草药注射液多为复方制剂,有效成分自身或混入制剂中的杂质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病理性免疫反应,从而引起过敏反应。也可能是由于中药制剂中有效成分复杂,分子量大,多数为复方制剂,某些含蛋白质或生物大分子物质,易成为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4], 也可能与个人体质有关。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毒性、疗效等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中药制剂安全,但随着近年来中草药制剂广泛使用,由其引起的ADR逐渐被人们注意,因此有必要对中草药制剂的ADR加强宣传,高度重视,预防ADR的发生。因此, 应重视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

(5)药物不良反应有些是很难避免的,有些是可以避免的,不应只针对某个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而是应将药物安全性问题从根本抓起,避免并预防药物安全性问题的发生。首先应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或药物不良反应史,这对有过敏倾向和特异质的患者十分重要;老年人病多,用药品种也较多,医师应提醒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于儿童,尤其新生儿,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于成人,其剂量应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用药期间应加强观察;孕妇用药应特别慎重,尤其是妊娠头三个月应避免用任何药物,若用药不当有可能导致胎儿畸型;由于一些药物可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而引起不良反应,故对哺乳妇女用药应慎重选择;肝病和肾病患者,除选用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的药物外,还应适当减少剂量;用药品种应并合理,应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还应了解患者自用药品的情况,以免发生药物不良相互作用;使用新药时,必须掌握有关资料,慎重用药并严密观察;应用对器官功能有损害的药物时,须按规定检查器官功能,如应用利福平、异烟肼时检查肝功能,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应检查听力、肾功能,应用氯霉素时应检查血象。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停药和处理,防止进一步发展。注意药物的迟发反应(delayed effect),这种反应常发生于用药数月或数年后,如药物的致癌、致畸作用[4]。人们监测不良反应是为了研究不良反应,而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 从而保护用药者的身体健康。尽量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用药风险降至最低,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1] 杨玉芳,龙英,淑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9):546.

[2] 马建丽.163例临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2):83.

[3] 陈锦珊.1998-2002年药物不良反应报道综合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03,12(12):1046.

[4] 王春胜,王树兵,张金梅.71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浅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5(4):266.

Review of 146 Samp les Reported w ith Adverse Drug Reactions

ZHOU Chang-sheng
(Rugao People’s Hospital,Rugao Jiangsu 226000,China)

Aim Analyzing the reasons for ADR (adverse drug reaction), promoting clinical doctors choose reasonable safe and effective drug. Methods 146 cases of ADRs collected from 2008 in our hospital were classi f ed, analysis and evaluated. Results Anti-infection drugs frequently cause ADR, that is 77%. The intravenous medication was the main route of medication resulting in ADRs. Many organs are in involved in ADR, skin diseases are the most common. Conclusions Prompts clinical doctors keep strictly w ith indication, promote rational drug use and reduce ADR.

adverse drug reaction; statistics; analysis

R917

A

1671-0142(2010)01-0022-03

周昌盛(1978-),男,江苏如皋人,药师.

(责任编辑 施 翔)

猜你喜欢

制剂抗菌报告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元胡止痛系列制剂4种工艺比较
报告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报告
报告
固体制剂常用设备清洁验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