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文化及其实践功用

2010-01-09张清林

湖北教育 2010年3期
关键词:领导者领导人类

□张清林

领导文化及其实践功用

□张清林

随着人类文化意识的迅速觉醒以及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凸现,文化对人类不同实践领域的意义和功用逐步成为学者们聚焦的重心。同时,社会结构、领导对象和领导环境的飞速变化对领导方式和领导者的文化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势下,探讨领导的文化本质、领导文化的概念和内涵,以及领导文化对领导实践的功用,无论是对深化领导科学的认识,还是对革新领导方式、提高领导效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领导实践的文化本质

领导实践是领导者凭借各种手段、中介,支配和影响被领导者,并通过被领导者对这些手段、中介的认同和接受而达到某种既定目标的社会活动。就其内涵来说,领导实践包括思想意念的领导、精神意志的领导、学识才能的领导和政策方法的领导等。由此可见,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实现领导目标所凭借的中介正是文化。

中国先哲很早就认识到了文化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中国最早出现“文化”概念的经典《易·贲卦·象传》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汉代的刘向在《说苑·指武》中也指出:“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功。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中国古代还有“马上得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和“半部《论语》治天下”等经典名言。在先哲们看来,文化的功用就是“文治教化”、“以文教化”、“人文化成”等,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以文化作为中介,实现领导目标。

意大利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安东尼·葛兰西在论述文化领导权时也指出,国家统治的基本方式不能等同于强制和暴力,它还必须有为民众认同的伦理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他所说的“市民社会”或“道德国家”、“文化国家”。在葛兰西看来,文化内在于人类实践,不仅表达了人类的信念和信仰,而且通过对人的思想进行控制,即行使“领导权”而存在。文化领导权既是权力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统治权得以建立和延续的一个重要条件。国家不仅是政治的,也是伦理的、文化的。

中国先哲和葛兰西对文化的认识充分表明,领导实践从根本上来说是文化领导。文化是领导实践活动的中介和“软件系统”。文化不仅影响领导者自身的素质,也深刻地影响领导效能和领导目标的实现。

二、领导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文化根源于人类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人类为了自己的有序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而创造出来的生命有机系统。文化不仅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支撑和维系社会的运行,而且还赋予人类的生存以意义和价值。人类总是根据自身的实践范围和方式来界定、认识文化的内涵,并把文化分成广义、狭义以及不同领域的文化。

作为特定的文化领域,领导文化是与领导活动紧密相关的一种文化。它的内涵由领导本质决定,它的外延围绕领导本质而展开,涉及对领导权力本身的认识、权力运行方式的确定、领导思维与领导的方法论以及领导的价值观念等,是广义文化在领导活动中的特殊反映。领导文化就是指领导者群体或个体在领导实践中形成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得到发展的,关于领导活动的本质、规律、规范、价值以及方式方法等各方面内容的综合反映形式,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者心理反映上的积累或积淀,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和从事领导行为的内驱力和精神导向。在不同的时代和民族,人们的实践方式不同,因此,就有着不同的领导文化。

尽管实践方式的不同导致领导文化的时代和民族差异,但领导文化总包含着共同的内容。从总体上来说,领导文化主要包括领导精神、领导价值观、领导思维方式、领导方式与艺术等。所谓领导精神,就是领导者在领导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特性的思想精华,即他们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社会责任、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正是由于领导精神的作用,领导者才能激发领导对象的信任感和归属感。所谓领导价值观是指领导者对于领导实践的目的、意义等方面的根本看法和总体评价,包括领导者自身的人生追求和对领导对象的价值承诺。领导价值观不仅对领导的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对领导对象也起着凝聚和激励作用。作为特定的理性认识方式,领导思维方式是领导者对于领导实践活动的认知图式,是领导者相对定型化了的、显现出来的社会理性活动的思维样式、思维结构,是领导者智力、智慧和智能水平的整体凝聚和总体体现。领导思维方式主要有创新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矛盾思维、实践思维、逆向思维和过程思维等。领导方式即领导者如何对待领导对象的行为模式。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遵循领导活动规律的基础上,为实现领导目标,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才能、经验等等而表现出来的具有浓重个人色彩的、非规范性的、具有创造性的激发他人潜能的技巧和影响。

三、领导文化对领导实践的功用

人不是抽象地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而是生存在自己创造的文化世界里的存在物。文化是人类生活和存在的一种特有方式,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文化不仅构成人类的生存方式以及认识、掌握世界的方式,而且作为给定的和自在的行为规范体系支配着个体的生存和社会的运行,同时文化还是人追求价值和意义的方式。作为特定的文化模式和领导实践活动的中介系统,领导文化不仅在领导实践中起着内化作用、规范作用、导向作用,而且对领导活动起着调适的作用。

第一,内化作用。文化不仅满足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人的品格、心理、思维模式、气质、行为方式等也起着塑造作用。在领导实践中,无论是领导行为的执行者,还是领导行为的接受者,在领导实践范畴内的所有活动都是领导文化的外在显现,而领导文化则构成了个体活动的精神动因和内在依据。这种作用,即领导文化的内化功能。对于领导者来说,领导文化首先内化为领导者的心理感受、世界观、道德律令,然后通过领导思维、领导魅力、领导气质等表现出来。

第二,规范作用。文化一旦生成,就会作为集体意识超越个人而独立存在,作为给定的和自在的行为规范体系内在于人的一切活动之中,对生活于这一文化模式之下的个体行为和社会生活具有影响、制约作用,甚至起决定作用。作为领导实践中的中介系统,领导文化是得到组织成员普遍认同和尊奉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态度信念。任何背离这种文化模式的行为都会受到排斥和谴责。正是因为领导文化对领导实践的规范作用,先进的领导文化对领导者和领导实践起着积极的规范作用,落后的领导文化则起着消极的负面作用。

第三,导向作用。文化不仅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运行起着维系和支撑作用,而且因为其自身的超越性特征对人的行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精神牵引和方向引导作用。领导文化作为领导实践中的意识范畴,无论对于领导者的行为还是领导实践的展开,都具有影响和指导作用。健康的领导文化对于领导者和领导活动起着正确的导向作用,病态的领导文化,如“潜规则”、“官本位”至上等,则对领导者和领导活动起着误导作用,甚至是严重的阻碍作用。

第四,调适作用。由于人与文化的双向建构和互动作用,社会的变革、人类实践活动以及生存方式的转向总会通过文化内涵和结构的改变表现出来。同样,文化也总是以自身特有的方式自觉或不自觉地调节人类的活动。在领导实践中,当领导者个体或组织的行为失控,或者与主流领导文化相冲突时,领导者要维持领导实践的运行,就必须按照领导文化的要求改变自己的观念、思维或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同时,领导实践也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动态过程,当领导环境、领导目标发生变化,领导者也必须调整自己原有的价值取向、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以适应新的领导文化模式。

⋆作者:张清林,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哲学博士。

周振国

猜你喜欢

领导者领导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闭目塞听,才是领导者的第一大忌
真诚是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