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家电下乡看农村物流建设的策略

2009-12-30王素华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农村物流策略

王素华

[摘 要] 本文从家电下乡的意义及农村物流的现状等方面入手,探讨农村物流建设的策略。1、加强农村现代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2、积极引进第三方物流;3、加强物流人才培养和知识普及;4、推进农村物流的信息化建设;5、在农村市场实施“集拼”物流模式;6、厂商增加下乡服务车。

[关键词] 家电下乡;农村物流;策略

伴随着家电下乡的全面升级,农村市场引发了全社会的重点关注,构建农村现代物流体系相应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采取必要的应对策略以促进农村物流的发展,推进家电下乡的进程。

一、家电下乡的概况及意义

2007年底,在四川、河南和山东三省开始的“家电下乡”财政补贴试点,是财政政策在消费领域的创新和突破。试点规定,当地农民只要购买带有“家电下乡”标识的家电产品,均可领取国家财政以直补方式给予销售价13%的补贴。此后在2008年l1月30口,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宣布,从12月1日起将“家电下乡”实施范围扩大到14个省区市,并从2009年2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推广,各地实施时间统一暂定为四年。继彩电、冰箱(冰柜)、手机、洗衣机之后,摩托车、电脑、热水器和空调等产品也被列入“家电下乡”政策补贴范围,按产品价格的l3%给予财政资金补贴。

世界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了挑战,家电行业面临严峻的形势。在一二级市场基本饱和的背景下,农村市场的重要性对于家电企业不言而喻。据测算,连续4年在全国农村对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四类农民需求量大的产品实施“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可实现家电下乡产品销售近8亿台,累计可拉动消费9200亿元。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家电在农村市场的销售,激活农村消费、有效拉动内需,缓解家电行业困境、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且家电下乡还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活,让农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体现党对农民、农村的关怀、关注和政策倾斜。

二、农村物流的现状

长期以来,农村物流体系与我国二元化的经济结构类似,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即重城市物流、轻农村物流。有限的物流体系束缚着农村购买力的增长。主要表现在:

1、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装备落后,物流运作成本较高。运费高,运时长,信息平台不畅,容易造成市场供需的时滞。我国农村以公路为主体的公路网总规模与我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相比,仍相当落后。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道路、运输工具、通讯水平、商品储存保管水平上。有些边远山区还未做到村村通公路。在落后的通讯、交通条件的情况下,让准备开拓农村市场的大型商企犹豫不决,使城市的产品和服务长期将农村地区拒之门外。

2、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低

物流主体规模小而分散,组织形态少而落后,物流功能不完善。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而村镇销售网点严重不足,商品质次价高,售后服务不完善、不配套等,均抑制了农民的消费热情。农村物流主要以私营个体户为主,难以组织起较为完整的流通体系,也就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物流水平低、管理落后、成本高,资源得不到有效地利用。

3、农村物流技术水平低,专业人才缺乏

在农村物流中,由于各环节如服务规范、技术和装备标准等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水平较低,致使设备浪费,导致产品成本增加。与此同时,懂管理又有丰富经验的物流人才严重匮乏,根据《中国物流统计年鉴(2005)》的数据,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只有10万人左右,而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高达600万,与城镇相比,熟悉我国农村物流的专业人才则更为缺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又一因素。

三、农村物流现状对家电下乡的影响

1、配送成本高

大部分“家电下乡”的厂商和流通企业,在一、二级市场有比较完善的物流设施、物流配送中心、完善的配送体系。而家电下乡对家电供应商要求将家电下乡产品配送到村、镇一级,要将产品销售到农村市场。农村地区未形成完善的配送网络,一二级市场的物流配送中心由于受配送半径的限制,无法完成配送任务。如果直接“门到门”配送到农户家中,一台家电的平均配送成本高达数十元。

2、库存成本高

家电下乡是一项综合工程,要做好家电下乡的销售,首先要有畅通的物流服务任务支撑,为了保证农民能到店买到家电下乡的产品,厂商和经销商需准备充足的货源,提前备货是家电企业应对农村市场的普遍做法。这将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和库存成本。

3、物流中间环节多

我国现有的农村市场大都处在流通渠道中的三四级市场。特别是中西部的乡镇市场,远离中心城市,市场之间又很分散,供应链两端距离长,家电产品从厂家到达农民手中,可能要经过八次甚至是十次的装卸:从厂家出来到地区的仓库,从地区仓库出来再到省总代理商的仓库,从总代理商的仓库再到经销商的仓库,从经销商的仓库再到零售商的仓库。在这个过程中,装卸可能都要付出二三十元甚至更高的费用,这还不包括转拔、运输等多出来的成本。

4、第三方物流企业介入少

农村市场的配送比较分散,同一个地区不同的品牌不能统一配送,造成配送成本增加。各个厂家以各自的需求搞配送,不能多客户集成,送货地集成,造成物流配送成本的大幅度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受困于配送数量有限和网络布局的不完善,涉足家电下乡的欲望并不强烈。

四、发展农村物流的应对策略

就现实而言,我国农村物流还存在诸多问题,采取必要的应对策略以促进农村物流的发展,推进家电下乡的进程,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1、加强农村现代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物流水平的提高,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农村道路建设,要从乡乡通公路到村村通公路;二是加强农产品及家电产品等运输工具的开发生产,如保温车、防震车等特种车辆的研发;三是加快“万村千乡”农家店、配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家电下乡”,推广“农超对接”,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四是加强政府对农产品市场的信息维护、技术支持、行业管理等职能,优化资源,降低成本。

2、积极引进第三方物流

一方面,通过政府政策鼓励、扶持物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物流配送网络、节点物流工程的完善吸引来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加盟;另外,第三方物流企业扎根于农村,还依存于农村市场的繁荣。

3、加强物流人才培养和知识普及

发展农村物流,现代物流知识的普及是基础,现代物流观念的树立是根本,物流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可以采取通过聘请农业物流专业人士面向农村、广大农民群众传授现代物流知识,结合网络远程教学与自学,达到物流知识普及的目的。人才培养方面可以通过高等院校设置农村物流专业、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以尽快提高从事农村物流及相关业务活动的人员素质。

4、推进农村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发展农村物流的重要保障。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信息资源匮乏是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信息化建设,可增加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强农民的购买能力。在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在原有农村经济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加强通讯网络硬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生产者、销售者之间的计算机联网,共享资源、共用信息,以实现对物流各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5、在农村市场实施“集拼”物流模式

主要通过不同家电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充分利用,以降低物流成本。每个家电品牌的订单都只有几台,单独配送显然过于“浪费”,而几家厂商拼起来刚好可以组成一车,物流成本就实现了降低。

6、厂商增加下乡服务车

将中标家电产品利用农村集市搭台成为流动服务网点,将家电销售与维修、宣传等业务融为一体,这样既方便了顾客的购买,同时也降低了建立网点的固定成本和费用。

[参考文献]

[1] 陈德良.发展农村物流的思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2] 罗文丽.农村物流受惠.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3.

[3] 金廷芳.发展农村物流探讨.现代物流,2008.4.

[4] 戴建平.我国农村物流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现代物流,2008.8.

猜你喜欢

农村物流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贵州省农村物流发展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物流行业的发展浅析
我国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理论研究综述
南京市农村物流“客货邮商”同网经营发展策略浅析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