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大农民培训力度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2009-12-29

农民科技培训 2009年11期
关键词:农民收入劳动力素质

刘 丹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核心就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培育新型农民”。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劳动素质不仅关系到自身的致富能力、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更决定着中国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强化培训效果,提高广大农民的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对于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农民受教育水平及接受培训现状

我国是拥有近8亿农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目前,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慢,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和有关调查显示,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其科技文化素质呈明显的正相关,农民素质问题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民受教育水平低,接受培训机会少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城市与农村在受教育、就业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广大农民受教育机会少,缺少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和发达地区。据统计,我国农村青年同龄人中仅有5%左右能够进入普通高、中等院校学习,每年农村有1200万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没有进入上一级学校学习的机会。根据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2006年的调查数据,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仅为7.8年,其中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占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9.4%,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5.8%,高中占16.8%,大专以上占1.1%。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3.5%,接受过综合培训的占13.8%,未接受任何培训的占9.2%。1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培训状况,直接影响着生产技能的提高,制约了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阻碍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极大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农民就业结构单一,大量农村富余人力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加上农村自然资源有限,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将不断增加,更多农民将走出农村进入城市。据统计,目前我国约7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有约1.5亿富余劳动力,截至2008年底,本乡镇以外就业的外出农民数量约1.4亿人。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升极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社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转移出的农民受文化水平及劳动技能制约,再加上就业信息不通畅,基本上属于自由流动,自谋出路,缺乏管理和组织,缺乏引导和培训,呈无序、盲目流动状态。在城里就业的农民,由于缺乏转岗就业技能,就业领域有限,面临着就业市场的不平等竞争,大多数都被挤入低端劳动力市场,除少数人依靠一技之长获得较高收入,绝大部分只能从事粗活、重活,且收入水平低,缺乏竞争力,就业不稳定,极易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的冲击。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的金融危机造成约两千万农民工返乡。

(三)基本健全的农民培训体系弥补了农民所受基础教育的缺失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培训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已经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政府部门除制定培训政策、规范培训内容,还提供财政支出保障以及税收优惠,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农民培训体系。比如,2003年农业部等六部门联合颁布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农业部还于2006年启动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为农村培养100万名具有中专学历的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生产活动的人才,以及农村经营管理能人、能工巧匠、乡村科技人员等实用人才;通过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基地,对村“两委”成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村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和龙头企业负责人等进行培训。农业部还先后组织开展了系列培训工程,如 “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媒体资源开展远程教育培训,等等。其他政府部门如科技部、教育部等也都有针对农民开展的培训项目和经费支持。

多年来,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农民开展培训,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转岗就业技能得到了提高,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强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后劲,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繁荣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农民培训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是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随着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养,已经成为新时期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快建设新农村进程的必然选择。

(一)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

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必须通过培训,促进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加快农业知识的传播和有效利用,使农村潜在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战略决策。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变沉重的农村人口包袱为人力资源财富的有效途径,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和长期战略任务,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举全社会之力,长抓不懈,大力推进,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学习培训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农民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使其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二)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中国的社会问题说到底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要通过培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人力资源队伍,以适应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转移农村过剩劳动力、缓解农村就业压力,提高农民收入,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

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现阶段我国农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如农产品市场化率低、生产成本过高而缺乏国际竞争力;农产品质量及污染问题严重;科研推广教育体系亟待解决;农村合作组织还有待加强管理;土地经营制度面临着诸多社会矛盾;农业科技转化慢、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是靠农业的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必须使广大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通过生产诸环节的转化,将科技的力量转化到产品中,体现在效益上。

(四)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进行人才储备及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猜你喜欢

农民收入劳动力素质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