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美德不再是一种形式

2009-12-29

中华家教 2009年6期
关键词:丁丁上司爸爸妈妈

沙 心

闵乐夫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闵乐夫从事中小学教育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已有40余年,是中国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和青春期性教育专家。个人专著和主编的普及读物约100万字,代表著作有《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男孩?女孩青春期悄悄话》等。

“孔融让梨”的故事千百年来被传为佳话,也常常被家长们拿来做培养孩子尊老爱幼的典型案例。但孩子是否感悟到其中的深意呢,还是将“让梨”变成了一种形式,亦或是讨好家长、获得赞扬的一种方法?请先看下面的故事。

丁丁让苹果的故事

一个叫丁丁的孩子,从小在家里受到尊老爱幼的训练。每次买回苹果,家长都要让丁丁效仿孔融让梨的故事。丁丁可谓训练有素,他每次都要拣最大的苹果先给奶奶吃,奶奶照例笑着夸赞一番:“丁丁真孝顺,好孩子,奶奶牙不好,你吃吧。”接下来是爸爸和妈妈,他们也都有不吃大苹果的理由。最后,丁丁抱着那个最大的苹果独享去了。一个实在算不上什么的苹果,把这一家人逗得其乐融融。

有一天,爸爸的上司来家里玩,丁丁立马去果篮里找来一个大苹果,送给客人吃。奶奶和爸爸妈妈见了,个个都乐开了怀。那上司见状也说:“你们家的孩子真懂事。”虽说这位上司最不喜欢吃苹果,但出于对丁丁礼貌的尊重,他还是接过了那只大苹果。不料,他刚咬了一口就惹来了麻烦,只见愤怒的丁丁用手指着客人说:“你为什么吃这最大的苹果?你太嘴馋了!你太不要脸了!你太恶心了!”那位上司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不知所措,咬在嘴里的苹果咽也不是,吐也不是,一时间尴尬不已。

怎么会发生这种不可理喻的事呢?原来,丁丁拿这只大苹果送给客人,只是按照以前在家中训练的那样虚晃一枪,本以为这个大苹果最终还会回到自己的嘴里,可结果没想到客人会真的吃苹果,所以,他感到委屈和伤感,于是跟客人急了眼。丁丁的父母见状自然更是尴尬和惊恐,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于是赶紧向上司解释,那位上司说还有事就先走一步了,竟然是踉踉跄跄出门。

丁丁的家长用传统美德的故事教育孩子,最后却得到了一个并不“美”的结局,这个故事值得深思:尊老爱幼,被传承了几千年的美德为什么会成为一种形式?是什么让许多孩子像丁丁一样,把“让苹果”当成既可以获得夸奖又可以得到实惠的作秀?下面请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闵乐夫为大家释疑解惑吧。

独享的环境养成独享的习惯

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多子女家庭,在这个家庭里,孩子们之间有一个相互的关系,哥哥要照顾关心弟弟,弟弟要谦让尊重哥哥。孔融把大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自己只拿最小的。他这么做是发自内心的对哥哥的谦让,对弟弟的关心。但是在丁丁的家庭里,没有横向的兄弟姐妹的关系,只有纵向的和奶奶、爸爸妈妈的关系。奶奶和爸爸妈妈都对丁丁百般疼爱,形成了丁丁理所当然地只接受爱的思想,他没有意识到自己还要付出爱去关心别人。对丁丁来说,“让苹果”只是一种概念,一种形式,让苹果使自己既得到了夸奖,又得到了最大的苹果。这种行为会给丁丁一种心理暗示:我理所应当独享这个大苹果,在得到你们的表扬和肯定后,这个大苹果肯定是我的。这种暗示逐渐就会使丁丁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使他形成“独享”的习惯,在他的眼里根本无视奶奶和爸爸妈妈的需求。他得到了爱,却不懂得用爱来回报别人。

孩子一旦养成独享的习惯,走出家庭这个“皇宫”后,很难适应现实社会。这种孩子会很自私,他会习惯性地认为好东西都应该属于自己,别人都应该让着自己、关心自己,他习惯于拔尖,习惯于大家都来关注他,但是现实中人人是平等的,大家都想获得成功和关注,别人又怎么可能容忍他的自私和霸蛮?

找到原因后,家长应该怎么做呢?一起看看吧。

让尊重和关爱成为一种习惯

家长应该强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都是家庭中普通的一员,大家是平等的,应该相互尊重、爱护,每一个人既有被爱的权力,也有施爱的责任。当孩子“让梨”的时候,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要很好地配合,淡化对孩子的赞美,给孩子创造一个“真实”的环境,接受孝顺并婉转地告诉孩子“我”是长辈,小孩儿要尊敬长辈,不要让孩子的谦让成为一种作秀。哪怕家里只剩一个苹果,可以分成几瓣,让孩子一一送到长辈的手里,大家一起分享这个苹果。这样给孩子创造一种物质上可以分享的真实的环境,孩子习惯于分享,进入社会后就会具有乐群性,很容易融入到集体中。

家长不仅要让孩子学会分享,还要让孩子懂得关爱别人。比如:爸爸回来了,奶奶就应该暗示:“快去把拖鞋拿给爸爸。”妈妈坐在床边上,爸爸就可以提醒:“妈妈一天上班多辛苦,给妈妈倒杯水吧。”奶奶在厨房里蹲着拣菜,妈妈就应该告诉孩子:“奶奶蹲着多累,快给奶奶搬个小板凳。”孩子较小时,家长可以用身教的方法做示范,用自己对家人的爱去感染孩子,等孩子逐渐长大时,可以教他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当奶奶接受孙子的苹果时,妈妈接受孩子的热茶时,不单是分享孩子回报的爱,而是在培养孩子成人,使他具有现代人的品质。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孤立的,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在工作岗位上,都必须学会尊重、善待别人。当孩子离开房间的时候,要教育孩子回头看看东西是否收拾整齐,床上是否收拾干净,从小就培养孩子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的习惯,孩子长大后到工作岗位上,才能很自然地、勤快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更好地适应社会。

闵乐夫支招:培养美德的三种方法

方法1:

利用好生活中的每一个情景

家庭教育具有情景性和灵活性,家长应该利用好生活中的每一个情景来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传统美德。例如当妈妈善待别人的时候,当爸爸晚上十一点钟还在学习的时候,这样的情景会让孩子看到妈妈的善良、爸爸的上进;当电视上播放地震灾区的镜头时,家长可以利用这样的情景教育孩子献爱心,向灾区的孩子学习勤奋刻苦的精神,让孩子学会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等。

方法2:把握好成长中的每个第一次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无数的第一次,家长应该把握好每个第一次,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孩子第一次接电话时,拿起电话:“喂,谁啊?”这时家长应该及时地纠正,告诉孩子接电话时要有礼貌,要向对方问好,可能下次孩子接电话的时候就会非常礼貌地说:“您好……好的,您稍等。”当孩子第一次隐瞒了事实时,家长要及时纠正;当孩子第一次从家里偷偷拿钱时,家长要恰当地批评;当孩子第一次逃课时,家长要适时地沟通……

方法3:学会用亲情和爱感染你的孩子

每个人的成长都和亲情紧密联系在一起,家长应善于用亲情、用爱来净化孩子的心灵,让他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学会用心地去爱别人。例如,爸爸妈妈平时关心爷爷奶奶的健康,照顾老人的生活,表达自己对老人的爱,教育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让爷爷奶奶开心。这样,孩子会在家庭温情的感染下学会孝敬老人、关心别人。再比如,家长给孩子一个充满鼓励、信任和欣赏的眼神,孩子就能从中感受到父母深沉的爱,会更加积极上进,会做得更好。※

(责编张银萍)

猜你喜欢

丁丁上司爸爸妈妈
如果上司不如你
动物“叫”各不同
一起去踏春
巧妙的奉承
谈天气
神奇的三角形
我的爸爸妈妈
出海捕鱼啦
我眼中的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