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实施“三级”教材建设

2009-12-28臧大祥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精品教育部教材

臧大祥

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及北京市教委《关于实施北京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京教高[2008]1号)等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在进一步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积极实施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的基础上,首都师范大学教材建设工作努力培育可持续发展机制,突出重点,展现特色,扶持、开发出一批体系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新的高水平教材,使教材建设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科技创新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逐渐完成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化。

一、学校领导亲自参加教材建设工作

为加强学校教材建设工作,努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1995年5月,学校成立了第一届首都师范大学教材建设委员会,至今已有14年。多年来,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材建设工作,多位校领导参加教材建设委员会或担任主编参加教育部精品教材建设和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原校长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古代、近代、现代、当代一套)》、常务副校长宫辉力主编的《山海易绘地理信息系统实用教程》2008年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副校长周建设主编的《现代汉语教程》被列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立项项目。校领导的直接参与提高了学校教材建设档次,保证了教材建设质量。

二、完善管理机制,提高教材管理人员水平

学校教材科于1992年被定性为企业编制,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这种体制下管理与经营相互矛盾,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建设高水平的精品教材;经营的核心是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学校进行了管理机制改革,将教材供应工作划归学校出版社,教务处负责教材建设。通过改革,教材管理人员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从以高中文化程度的工人为主转变为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即教务处长、主管处长直接参与教材管理;教材管理形式有了很大变化,制定《教材工作条例》等文件后,从经验管理转变为科学管理;教材建设工作从教师自由无序的编写、选用教材的基本无管理状态,转变为立项→中期检查→出版→全方位的质量监控,形成了国家级、北京市级、校级三级教材建设机制。

三、制定政策、奖励优秀、促进提高

为不断提高学校教材建设水平,强化教材管理机制,努力构建与完善国家、北京市和学校三级教材建设体系,切实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先后制定了“十五”、“十一五”《教材建设规划和教材工作条例》、《自编讲义管理办法》、《教材供应管理办法》等教材管理文件,鼓励教师编写出版高质量的教材。几年来,学校资助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0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3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35项;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33部;校级教材建设2007年、2008年立项68项;校级优秀教材118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和服务。

四、建立高水平的教材编写队伍,保证教材建设质量

重视教材编写是学校教师一贯的优良传统,从校领导到院系领导都注重采取各种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吸引了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教材建设,形成一支比较好的教材编写队伍。教材建设的队伍中,不乏大师级的专家学者。他们亲自担任主编,严谨求实、敢于创新,编著的教材堪称精品,其中所蕴涵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深深影响了几代人。例如,欧阳中石先生主编的《新编书法教程》被评为教育部2008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齐世荣先生主编的《世界史(6卷)》被列为教育部“十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立项项目;北京市名师石生明教授主编的《近世代数初步(第二版)》被评为教育部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其前身《近世代数初步》已列入“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4年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近年来,一批学有所长的中青年专家、学者也加入到教材编写队伍中。他们继承老一辈专家学者严谨的学术传统,吸收当代科技文化发展的最新成就,重视学科发展的新观点和新方法,编写出版了一批内容新、体系新、方法新的优秀教材,形成了首都师范大学的特色教材体系。

五、发挥学科优势,编写高质量教材

学校教材建设实施精品战略,制定了有利于调动名师、学科带头人等高水平教师参与教材建设的激励措施;对编写出的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给予奖励,等同教学成果奖,可作为教师提职晋级和评定职称的依据之一。学校依托优势学科,组织高水平教师立项编写了一批高质量教材。例如:文学院陶东风教授主编的《文学理论基本问题》一书,打破了原有文学理论教科书封闭的知识观,紧密结合当前文艺发展状况,以问题为主线,从历史上变化着的各种文学理论知识出发,梳理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在积极回应新问题中修正文艺理论,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良好,2006年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由郜舒竹副教授主编的《实践取向小学教师教育教程——数学教学基础》,2008年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常务副校长宫辉力教授主编的《旅游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一书,是在科技部“863计划”空间信息领域重大项目“3S重大行业应用——旅游”基础上编写完成的,是国内第一本系统阐述3S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应用教材,经过4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体系创新、教学内容改革、实验和信息化教学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六、填补专业空白,编写特色教材

编写出一批填补专业空白的特色教材是学校“十一五”教材建设规划教材建设任务之一,广大教师积极响应该项工作。例如:化学系张钟宪副教授主编的《环境与绿色化学》是国内以该题材为主要内容的第一部教材;音乐学院周世斌教授主编的《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是音乐学科领域一部较为完整的科学方法论教材,弥补了音乐教育与音乐心理学在方法论上的一些空白和不足;数学科学学院郑崇友教授主编的《几何学引论》,把高等师范教育数学专业的几门几何类课程,即“几何基础”、“解析几何”、“微分几何”、“射影几何”和“拓扑空间”整合为一门“几何学”课程,在教育内容上注重少而精,以有效知识为主体,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几何学基础知识,并以现代几何学观点审视传统几何学,体现了教材的基础性、时代性和前沿性以及高等师范教育的特点,目前国内外尚无同类教材。该教材2002年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其修订版被列为2003年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项目,2006年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七、重视实验教材的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针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强的现实,学校教师编写了一批实验教材,对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起到了较好效果。例如,细胞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领域中居于前沿的学科,是实验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操作技术和仪器使用相对繁多和复杂。学校生命科学学院印莉萍教授主编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教程》将生物学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和先进的实验手段应用综合于一体,将质膜蛋白质分选实验编进了教材,这是典型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课题,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其他高校能开这类实验。现在该教材已成为许多学生或实验室常备的实验手册,其修订版被列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立项项目。学校化学系王少亭副教授主编的《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教材内容涉及面广,实例具有代表性,改变了过去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现象,加强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而且也为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提供了条件。■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务处)

[责任编辑:张 雯]

猜你喜欢

精品教育部教材
教材精读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教育部发布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精品画廊
釉光青精品欣赏
教育部直属高校门户网站排行榜等
视界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