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信

2009-12-28

南方人物周刊 2009年51期
关键词:酋长大人物北岛

学会敬畏泡沫!

迪拜世界从一个神话到一个神话的幻灭,时间并不太长。它让世人瞠目结舌,眼花缭乱,连素有天堂之称的杭州,也不由自主地以建一个“中国的迪拜”为愿景。下意识的冲动,如今只剩下一点点愿景幻灭的痉挛。

在高房价问题进一步纳入公众视野之际,将迪拜那位帅哥作为封面,或对当下的中国有参照意义。

迪拜在貌似最为繁华鼎盛的那几年,其实已经出现难以为继、后继乏力的端倪。但人们宁愿相信迪拜的神话!请别忘记,迪拜神话也是媒体刻意堆砌的结果,酋长在媒体面前一时无两的无限风光,如今只剩下一声叹息和残存的记忆。

迪拜神话的幻灭,专家指出,是过于依赖外债、过于依赖房地产和过于依赖政府投资导致的经济“空心化”。

学会敬畏泡沫,现在还来得及!

杨锦麟(凤凰卫视)

不要迷恋迪拜,它只是个传说

就在迪拜政府宣布重组迪拜世界集团并请求延迟半年偿还近600亿美元债务消息的前一天,我在某论坛还分享了一组五光十色、美不胜收的迪拜图片——有人、有屋、有物、有景。还意犹未尽地加了条评论:“天堂!忍不住再分享一遍。”

然后,这个被年轻人奉为“今生一定要过去奢侈一番”的帝国在股市重挫下和人们的惊讶声中瞬间崩塌,就差留下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了。

房子,又是房子。在中国青年为买不起房叫苦连天的时候,迪拜的地产已经飚高到我们怀疑自己有生之年赚钱能力的程度。但这个泡沫不是说破就破了么?脆弱如斯。但这不是在看热闹,重蹈覆辙的事情天天都在上演。

王子公主们还像星星月亮般美丽,但神话就此破灭,只留下美丽传说。

下一个会是谁呢?

印青(河北石家庄)

谁的魔术世界?

封面的穆罕默德酋长眼神里,依然是对他的偏执哲学的笃定。嘴角,则是与世界所置怀疑相抗衡的不屑。

“迪拜神话”无疑对世界大潮中举步维艰的国家产生了极强的向心力,但迪拜世界600亿美元负债的停偿,则幻灭了人们的仰望,也给了媒体相当的底气去指摘这位酋长为“穿帮的魔术师”。但这究竟是这位酋长的魔术世界还是大众的魔术世界?

在《我的愿景》里,酋长有着这样的描述:“你们所看到的一切只不过是开端;你们所看到的一切只不过是通往大站的几个小站;你们所看到的一切只不过是建筑物墙基的几块砖罢了。”

神话、魔术,抑或其他,都只是大众视角下的产物,而在酋长眼里,这只是现实的一小部分。之于迪拜,亦只会是未来之曲的前奏。

刘翠翠(广州)

爱恨日本

中日之间永远存在话题。某种复杂而微妙的目光在两国之间长久地打量。

我的日语老师曾说:“中国普通民众对日本的爱与恨都比较浅薄。理解日本很困难,甚至对日本人本身也是一样。”日本动漫几乎渗透了中国所有年轻一代的童年,涉谷、新宿成了潮流文化的朝圣地,中国的大学生和白领们在日剧和杰尼斯偶像身上消磨了大把的时间和金钱……但在历史问题的大是大非上,中国的年轻人却又大多都立场坚定,咬牙切齿。

《人物周刊》的专题《日本人的中国观》搜集了一些日本政治家、企业家、记者和普通职员对中国的看法,他们或是学过中文,或是到过中国,对中国有一定的了解。饶是如此,他们的观点也不一定能得到国人的认同,更别提日本国内那些根本没接触过中国的人民心中存在着多少误解与偏差了。

中日交往这么多年来,盲信从未消失。在并不遥远的过去,那种破坏性的盲信,曾践踏了国内和周边国家人民的理智。要消除彼此观念中的暧昧与迷雾,我认为应该从两国文化的深层联系开始。因为在今天的交往氛围中,仍是太多流于表层的膜拜与憎恨,太少追溯源头的探究和互谅。

何诺书(广州)

北岛采访记

约访北岛用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第一次是2008年4月,约访的邮件像石沉大海,杳无音信。那年夏天,我在香港书展上第一次见到北岛。那时一篇小说习作刚在北岛主编的杂志上发表,于是借此机会继续约访。记得北岛当时态度和蔼,但是依然婉拒了采访,大概是对媒体不太信任吧。第三次是在去年年底《今天》3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这一次,北岛终于同意了采访,但是看到他状态疲惫,嗓子发哑,我只好主动退了回来。这一等又是将近一年,直到今年10月份,机缘总算凑上了。

采访做了3天,基本是整天跟着。他请我和摄影记者吃了两次饭,喝了两次酒,还看了一回昆曲。我发现,采访最放松的时刻往往是在非正式状态下的餐桌上。有几次我偷偷打开了录音笔,想为这些真正有劲儿的东西留下记忆。

从技术层面讲,当我越了解北岛,我就越感到这篇稿子应该是一篇叙述体的特稿。它在题材和深度上绝不亚于查建英的《国家公敌》。但问题在于,那些真正尖锐、抓人的东西,大都是不能触及却又无法回避的。如果回避这些,就无法对人物有真正意义的认识。我感到了深深的遗憾。

其实遗憾也是我对这篇稿子最大的感想。

本刊记者 刘子超

真不容易

前一阵子去采访某企业界大佬,具体名字就不说了,反正是国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且受人膜拜的那种。

采访时间不长,这颇让人遗憾,但秘书已经提前打好招呼了:中午有安排。于是先采访,再拍照。

对于一本杂志而言,拍照的技术含量很高,而且很考验现场感觉,我们把大人物拉到公司外面一通猛拍。大人物也挺配合,在摄影师的指挥下还屡有发挥。

就在宾主双方都热切沟通时,秘书小姐出马了:“11点45有XX局的会,您不能再拖了。”

我们眼睁睁看着大人物略带一丝不舍地走了,真的是有点不舍。不禁以小人之心揣测:“快中午12点了,什么会这么重要?非得这时候开,还得让大人物亲自飞奔而至?”

过几日,去某大型企业采访,具体名字也不说了,反正今年非常赚钱,非常非常赚。

公司厂区非常之宏大,一进入总部大门,抬头电子屏打出血红大字:“热烈欢迎国X总局XX处长莅临指导。”

完了,我又在小人之心加官本位双重恶劣思想指导下胡想了——不就是一处级干部么,值得这么大阵仗么?你们公司级别不低啊,又这么赚钱。

真不容易。

本刊记者 张欢

猜你喜欢

酋长大人物北岛
山的最高处
睡吧,山谷
混乱的方向
读北岛:一只轮子,寻找另一只轮子
大人物也曾是猫奴
如何搞定大人物
有限景点 无限景致 回味新西兰北岛的自然美
北岛:摇诗橹漂泊异域,荡文舟回归故土
酋长猜谜
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