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全教学监控评价体系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析

2009-12-27戴发山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1期
关键词:实践发展

段 华 戴发山 李 瑨

摘 要: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随着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自我教育和学校自我约束机制——一个制度化、规范化、高效率的教学监控评价体系,是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高的根本保障。根据三峡大学长期的实践,对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强化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监控;实践;发展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177-02お

实行学分制以来,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不断增强,对学业的进程、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自主选择权。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大学应当是自制机构,高校对自己的教学质量负责,需要从强烈的自律意识转变成较为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有效的监控评价机制,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把握住教学质量这个高等学校的生命线。三峡大学2003年实行学分制,2005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构做了大量工作,运行良好,并不断完善,一个高效的监控评价机制与体系已形成并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组织保障

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工作,长期以来,各高校由教学督导组织完成。教学督导组织由校、院级两级督导组构成。校级督导由学校聘任,负责全校的教学质量督导。院级督导员由学院聘请,负责所在学院的教学督导,由学院管理,对学院主管院长负责。督导员一般由丰富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责任心强,有一定指导权威的教师担任。

校级督导组主要是为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教学管理人员研究教学、进行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当好参谋,提供教学决策咨询。教学督导组接受学校教学委员会的领导,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院级督导组主要是为学院领导研究教学、进行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当好参谋,为学院提供教学决策咨询。

2 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制度体系

在组织机构建立以后,有效构建内部评价与监控体系必须以制度建设为根本。随着学分制工作的不断深入,学校制定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评估办法》、《课堂教学基本规范》等指标体系,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力求更细、更全、更科学,极大增加了督导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除此之外,学校不断完善了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的有关规定,使之更加结合本科教学工作实际。在教学督导工作中更加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帮扶。

实行学分制以后,为了进一步将督导工作以制度形式确定下来,学校先后发布了视导组工作条例,制定以巩固评估成果,健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长效机制等一系列文件。将督导组的工作每年、每学期的工作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制度化,将每年的毕业设计(论文)各期检查、试卷调阅等工作列为常规督导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监控的评价和实践

随着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不断完善,教学督导组的作用日益明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不断提升。但从实践的结果来看,督导组工作仍停留在较为原始的督教状态,很少触及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的学习状态的督导,以及育人环境的教学管理的监督指导。目前而言,仍存在以下较为明显的不足。

(1)定位不准,影响应有作用的发挥。督导组应对学校(院)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监督、指导、检查、评价。及时与相关部门交流信息,为学校(院)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使各项教学工作得到不断改进,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由于校视导团为校级非行政权威监督机构,多挂靠在学校的教务处,不仅视导组工作的力度、权威性受到影响,还不利于对教学管理部门的监督。视导团应有的参谋、顾问的作用发挥得非常有限。

(2)重督轻导。督导工作只有以督促导,以导为主,才能体现其存在的更高价值,才是督导的最佳效果。目前校(院)级督导能实现对教学活动的监督,建立了完善的监督体制,甚至硬性规定,但对监督结果的利用却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未进行充分的分析与运用。对教学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后的的意见与建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未能进行有效的指导。

(3)督导形式过于单一。听课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基本方法,以此了解教学的基本情况。目前,督导工作以听课为主,校级多采用划院听课,院级采用定向跟踪固定的听课对象为主,这种方式虽然对被跟踪的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形式过于单一,对全校、整体的教学情况无法掌握。对课堂教学以外的其它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掌握不够。

4 强化教学质量监控管理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建立健全督导体制和科学运行机制。督导的根本任务是实现教学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督导组应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一个指导性、咨询性组织,应该是相对独立的教学督导机构。督导组挂靠于教务处或其它处级行政机构虽然利于信息的及时沟通与传递,但极大地影响了督导组的权威性,且不利于对教学管理部门的督导。目前,部分高校实行的由分管校长直接领导,将督导机构列为学校教学委员会的下属机构,极大地提高了督导组的权威性和工作的有效性。督导机构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与校长或相应部门直接沟通,及时处理,及时改进。这种做法是值得许多高校借鉴的。

(2)完善督导内容,督学、督教、督管。“教”、“学”、“管”体现着教学全过程的各个方面,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督教”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着,但督学、督管却是督导工作的长期以来的空白。督学,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的督导,指导其在学分制条件下应该学、怎样学、如何学得更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效性、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形成良好学风。督管,是对学分制条件下育人环境的管理进行监督与评价,促进教学管理的有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效率化。只有督教、督学、督管三管齐下,方能实现教风、学风、管理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发挥教学监控评价机构的最大作用,极大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行学分制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校内本科教学工作监控评价,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作为本科教学的长久之策,重内涵,重成效,有力促进了本科教学工作。通过督导组各项工作的不断开展与改进,一个制度化、规范化和高效率的教学监控评价机制和体系已经形成并有效运行。广大师生对本科教学工作的监控评价工作的态度也由不理解变为积极配合,由一种心理负担变为自我激励。

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只有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本科教学工作监控评价体系中,今后如何进行学生的自我教育的监督评价,值得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廖春华.关于高等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2]@刘超.校内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建构和有效运行[J].中国高等教育,2008.

猜你喜欢

实践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