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2009-12-25魏欣婕

教师·下 2009年11期
关键词:一节课公开课细节

魏欣婕

在我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一直相信着这样两句话:“教学无止境,且行且思”,“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因为它们给我的感触颇深,引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使我明白了只要踏上教师这个岗位,也就等于踏上了一条学无止境的征程,而要想真正的做到“一辈子学”,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语文组组长邹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那就是,“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那你就赢了。”这里说的公开课是指经过精心准备的课程,这里的赢则是指对自己的超越。把每一节课都上成公开课是每一位教师都向往的境界,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对待每一次教学,是每位老师所必须的。

二、学无止境,不断反思

有人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需要有一桶水。”但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感觉,课堂对教师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如此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给学生一桶“活”水。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还要学会活学活用。有位学者曾经这样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训,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课堂教学永远不可能十全十美,每一节课后,教师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满意,为了能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总结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只有经历过一个“求知-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我们教师才能看到自己身上更加丰富和新奇的变化。

三、提高自身素养,用一辈子去备一节课

备课所花的时间是课前的一天还是两天呢?苏霍姆林斯基的“用一辈子备一节课。”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在我们去听课和分析课时应当记住,今天的一节课,并不仅仅是该老师短时间内进行准备的结果,而是该教师多年积累的知识底蕴及精神风貌的体现。同样,我们执教的每一节课,不管是否是公开课,都不应局限于教材和教参,而应反映出我们平时的知识积累和精神魅力,不仅要教给学生某些知识,还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寻求知识和今后人生理想的道路。如果教师对某个问题想得更透彻一些、知识底蕴更丰厚一些、阅读视野更开阔一些,那么这个教师的课堂就会呈现出另一种面貌,他的课就会更加符合学生的智力、情感特点,课堂风格也会更大气、更从容。

四、注重自己的行为细节

做了半年的班主任,使我对班主任的工作颇有体会,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中所说:“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的重复。”班主任的工作也是如此,琐碎而繁杂,但是这些琐碎的细节,有时往往会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与败。所以为人师表,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穿着、谈吐及行为举止等细节,把握好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尺度,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认真的点头、一个严格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是教师对学生充满爱意的表现,教师能在这些行为细节中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学生同样会明白老师所做的一切并且从中受到感染,从而不断地向善向美。

五、保持对学生的爱与期待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积极的人生期待,那么他对学习就不会有太多的乐趣,他有可能就会因为某种挫折而放弃学习。同样,如果一个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那么教师这个职业对于他来说就会很辛苦。因为有爱才有激情,教师需要恒久地燃烧自己的激情,只有激情才能感染一个人并使其持之以恒。

爱学生也就意味着对学生要有更多的理解、支持和扶持。毕淑敏在《谁是你的重要他人》谈到了她的一个故事:小学时,因为在一次唱歌时走调,音乐老师责罚她在合唱中只能张嘴而不能出声,在此之后她再也没有开口唱过歌,在她报考北京外国语学院面试的时候,有一试题就是让她唱歌,但她坚决地回绝了。在书的结尾处她这样写到:我已经无法抹去她在我心中留下的惨痛记忆。烙红的伤痕直到数十年后依然冒着焦糊的青烟。我想我们都是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对学生一定要有爱和期待,要有理解及支持。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一句话包含的内容纵使千言万语也难尽其详,我们曾经教过的课、看过的书,事后反思,总会有新的、不同的理解。时代在发展变化,学生也在变化,教师要善于研究新情况,面对变化的学生,要用心去倾听,不断地改变自己、改变教学、改变学生,共同成长,不断实现自身的超越。

(作者单位:珠海市北师大附属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一节课公开课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托马斯的一节课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细节取胜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