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远征军战败真相

2009-12-24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杜聿明师团远征军

阿 福

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以1943年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作战的历史史实为背景,再现了中缅边境上我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顽强抵抗日寇的壮烈事迹。

揭开历史尘封的岁月,发生在60多年前的那段惨烈往事,重新引起世人关注。

首战告捷

1940年,日本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东南亚,不仅威胁着我国西南要道——滇缅公路,还把矛头指向了缅甸、马来西亚等英属殖民地。在这种危急情况下,中英两国出于共同防御的目的,决定立即组成军事同盟,共同对付日本。

日军偷袭珍珠港后,将美国也拖进了太平洋战场。很快中、美、英等国建立了军事同盟。美国派史迪威负责中国战区工作,中国方面则组建了中国远征军。

1942年2月,中国十万远征军浩浩荡荡地来到滇缅边境集结,开始向腊戌方向挺进。腊戌是缅甸北部重镇,滇缅公路从中穿过。

当时情况十分严峻,猖狂嚣张的日军,一举攻占了仰光,保卫仰光的英军一触即溃,落荒逃窜。中国远征军接到上级指挥部的命令,立即赶赴同古对日作战。同古位于缅甸中部,是交通要冲、军事重镇,也是日军北上的必经之地。

国民党精锐200师奉命南下奔袭,师长是一代名将戴安澜。当时情况不容乐观,中国远征军主力尚在路上,无法联络上,再加上毫无战斗力的英军兵败如山,200师官兵可谓孤军深入,胜败难料。

戴安澜了解敌情后,判断出日军3月19日上午可能会经过同古皮尤河大桥,便严密部署袭击日军的计划。翌日,当日军进入包围圈时,只听一声巨响,大桥顷刻间被炸飞。此役,日军受到重创,死伤无数。中国远征军旗开得胜,首战告捷,异国扬威。

第5军军长杜聿明以为当时局势下,要对付的只是一个日军师团,于是他决定在同古放手一搏。但出乎意料的是,日军第56、第18师团,在我军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悄然加入同古方向作战。杜聿明第5军的三个师实际上已经稀里糊涂地同日军三个师团在交战,却错把三个日军师团当一个师团来打。敌众我寡,军长杜聿明的错误判断导致戴安澜的第200师差点被围歼。在拼命坚守12天后,中国远征军只得黯然撤离同古。

与此同时,在远征军参谋长史迪威的严令下,原定用于补救东线危机的新编第38师和第96师以及200师主力之一的一部紧急西调,这一调动正好与战况相反。西调扑空后,疲于奔命的中国远征军再掉头东进,来回折腾了500公里,耽搁了三天时间。第200师奉命全力东进,通过夜战一举拿下东枝,准备向和邦前进,以解除中国远征军后路被断之危。

5月18日,战事急转直下,远征军第200师突遭日军伏击,英勇善战的戴安澜壮烈殉国,时年38岁。

这时,史迪威连续下令,攻下东枝后,第5军直属部队和正在向东集结准备跟进的新编第22师和第96师立即转向,进行根本不可能的“曼德勒会战”。这一调动,因为与战场形势的实际要求南辕北辙,铸成大错。

更致命的错误还在于,由于远征军高层在战略上失算,漏掉对加强的日军第56师团的防御部署。恰恰是这个师团出其不意地突破了远征军侧翼,并席卷整个后方,拦腰切断了远征军的退路。

兵败野人山

胡康河谷,缅语为“魔鬼居住的地方”,位于中缅印接壤地带,崇山峻岭,与世隔绝,一切都保持着混沌未开的原始状态。

中国远征军不断遭到日军截击,为加快行军速度,只得毁弃丢掉一些重武器装备,分路遁入人迹罕至的“死亡之谷”。那里苍茫浩瀚,森林蔽天。在原始森林中,远征军与外面断绝了一切联系,很快迷失了方向,只能攀藤附葛,踩着野兽走过的山径,在阴暗潮湿的大森林里盲目跋涉。热带丛林里危机重重:瘴疠肆虐,毒蛇猛兽横行,蚂蝗蚊虫漫天,一旦被咬伤,缺医少药的战士的身体很快会感染溃烂。一个尚未咽气的伤兵,短短几个小时,身上血液就被吸血虫吸光,被蚂蚁啃成一堆白骨。

军中后勤给养极度匮乏,粮食告罄,药品用光,饥饿、疾病开始威胁这支三万多人的队伍。虽然有情报称野人山有小路可通往印度,但固执的杜聿明宁肯坐以待毙,也不愿前往。

官兵们实在饿急了,就就地煮皮带、啃树皮、吃野果、嚼草根来填充肚皮,有人饥不择食,吃到有毒的东西,很快就一命呜呼。6月,雨季到来,天天暴雨倾盆,更加考验着深陷绝境的官兵的意志。饥饿、疟疾、暴雨纷纷袭来,每天倒毙的士兵随处可见,就连军长杜聿明也身患回归热,昏迷两天后,竟奇迹般生还。

滂沱大雨引发山洪暴发,道路被冲毁,鸟兽绝迹,无路可寻的官兵们只好天天蜷缩在山洞里,饥病交迫。由于缺医少药,疫情迅速蔓延,每天都有大量官兵死亡,尸骨遍野,惨不忍睹。

就在远征军陷入绝望之际,一架执行任务的美军侦察机,偶然在丛林里发现一团烟火袅袅上升,那是一群远征军正在放火熏马蜂。于是天黑前,这架美军飞机投下许多食物、药品、雨衣、帐篷和一架电台,受尽磨难的官兵终于绝处逢生。

接到消息的蒋介石命令杜聿明立即突围,前往印度。

一阵苍凉的军号声,将一群群衣衫褴褛的幸存者,从四面八方的山洞和树林里召唤了出来。他们早已形销骨立,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然而掉队意味着死亡,所以他们不得不拄着棍子,顶风冒雨踏上通往印度的苦难历程。

根据战后盟军公布的档案材料,中国远征军入缅兵力原为十万人,等千辛万苦爬出“绿色魔窟”后,已死亡过半,因此,野人山被后人称为“白骨山”。

杜聿明在后来的回忆录中披露:本来计划雨季前可达缅北片马附近,可沿途多为日军封锁,因此部队不得不曲折迂回前进,费时旷日,弹尽粮绝,死亡惨重,血染山河的官兵们书写了二战史上最惨烈的一页。

由此可见,杜聿明已意识到下令绕道回国,是他一生犯的最大错误。那时,日军只有一个轻装师团迂回后方偷袭,如果迎头痛击,很可能打通回国之路,即便打不通,至少也能使日军遭到重创,总比丢弃武器装备,让官兵葬身“死亡之谷”要强得多。

决战滇西

中国远征军失利后,一部分返回滇西,据守怒江天险以阻敌;另一部分退入印度蓝伽,组成中国新军。随后,由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了主动权,中国远征军在英、美军协同下,于1943年10月发起对缅北日军的反攻。

5月10日,腾冲战役打响,由于情报泄露,日军洞悉了中国军队战略部署,暗中将其精锐部队第56师团主力,全部集中在腾冲高黎贡山一线,利用险要地形频频反扑,致使中国军队屡屡受挫,伤亡惨重。与此同时,远征军增援部队在深山沟里进退维谷,炮火无法施展,飞机亦无法进行有效轰炸,而日军却占据山头,居高临下地用远程火力大量杀伤中国军队。

6月中旬,雨季来临,山洪暴发后道路泥泞,民夫骡马已无法通过山间小路,飞机亦无法空投。前线大军顿时失去了供给保障,那些在战壕泥浆中日夜听凭大雨浇泼的士兵们,饥肠雷鸣,苦不堪言。更惨的是伤兵,缺医少药,又无法运往后方,只能任其自生自灭。

好在苍天有眼,雨季第一场暴雨只下了一周,便出现了几日晴天。大批美军机群迅速飞临前线阵地空投,前线4个师几乎崩溃的局面得到了缓解。

对于中国军队来说,能否取胜的关键就是守住松山。松山已成为怒江战场夺取胜利的关键,是中日军队拼死争夺的焦点。

腊孟以上的大垭口等处的山势更为陡峭,大雨中泥泞的山坡犹如被泼了油一般,数以万计的中国士兵手脚并用地朝山头攀登,同时还要躲避上面日军从地堡中射出的交叉火力,这场血战对于中国军队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

轰炸后再进攻,进攻后再轰炸,但松山日军的阵地依然坚如磐石。

此时,远征军伤亡已经数千。放眼望去,从松山山顶至山腰,铺满了中国士兵的尸体。怒江一带天气变化无常,日夜温差大,晚上下雨后冷得人发抖,白天太阳一出,又烤得人流油,阵亡的士兵遗体两三天后就开始发臭腐烂。士兵们天天泡在尸水里打仗,在死人堆里摸爬滚打,几个月下来,活人都变了形状,手臂、脚踝、身上的皮肤都被尸水浸成黑色,死人的臭气好久都洗不干净……惨烈无比的松山攻坚战,陷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

根据战场情况,中国军方及时调整了战术,命令士兵从外围着手,向山头地堡群的中心逐步推进。为了配合中国军队,美军把一种当时最新式的武器——火焰喷射器,交给中国军队使用。中国士兵顿时感受到了复仇的快意,于是火焰喷射器成为我军战士的杀手锏。

9月2日,血战120天的松山战役结束,中国军人伤亡逾万。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血战南天门”,就是取材于松山战役。而该剧的一些内容,也基本上再现了当时的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和东枝争夺战的惨烈场景。

应该说,中国军队首次赴缅作战失败,主要是因为盟军同床异梦,各吹各的调,缺乏协调一致的指挥和行动。特别是英军畏敌如虎,强制执行错误的“弃缅保印”战略,才将中国远征军的胜利化为乌有。

〔责任编辑 方 宁〕

〔推荐人 余 娟〕

猜你喜欢

杜聿明师团远征军
欧洲远征军联合部队峰会
离奇消失的波斯远征军
杜聿明瞻前顾后成俘虏
制造南京大屠杀日军部队的下场和历史结局
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参加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各部队最终下场如何
准噶尔远征军进藏线路考
侵华日军关内师团的编制与分类
我所认为的贵族
我所认为的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