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猕猴桃黄腐病的药剂防治试验

2009-12-23姜景魁张绍升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果面花后幼果

姜景魁 张绍升

猕猴桃黄腐病是猕猴桃产区近年来发生的一种新的果实真菌性病害,由于该病是在猕猴桃近成熟至采后后熟过程和贮藏期才表现出症状,因此,隐蔽性、危害性更大。福建省建宁县猕猴桃实验站和福建农林大学植保学院合作开展了对该病害的系统研究,诊断出该病的病原为拟茎点霉(Phomopsis sp.),明确了该病害的侵染循环、发生流行规律。并开展了相应的药剂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04-2006年在建宁县高圳官福泉猕猴桃园进行,品种为8年生的米良1号,株行距4m×5m,大棚架栽培。试验处理除综合防治外均为每处理3株、单株为小区,在果实成熟时每处理随机采收200~330个果不等在常温下分别贮放,以后每星期调查1次,并统计各发病果率。病果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1-2个病斑或病斑面积占果面不足1/10;2级,3-4个病斑或病斑面积占果面1/10—1,5;3级,病斑面积占果面1,5~1/2;4级,病斑面积占果面1/2以上。

1.1药剂筛选试验

2004年试验设50%异菌脲(南京艾森精细化工有限公司)1500倍液、12.5%烯唑醇(江苏建农农药化工有限公司)2500倍液、10%世高(瑞士诺华有限公司)4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山东聊城鲁西圣力化工有限公司)1500倍液及清水对照,分别于落花后、幼果期、果实近成熟时各喷1次。

1.2不同时期药剂防治试验

2005年用50%异菌脲为供试药剂,使用浓度1500倍液。分别设4个不同防治时期处理:A、花后、幼果期各1次;B、花后1次,幼果期2次;C、花后、幼果期、近成熟时各1次;D、花后、幼果期各2次,近成熟时1次。

1.3综合防治试验

2005年在高圳官福泉果园(面积3.3hm2),2006年分别在高圳官福泉果园(面积3.3hm2)、杨林赵宝生果园(面积4.0hm2)进行。防治措施为:①冬季结合修剪,剪除病枝蔓,彻底清园并在修剪后用3~5°Be石硫合剂封园1次;②在花营期用1:0.5:200倍式波尔多液喷防1次;③谢花后交替用50%异菌脲1500倍液或10%世高4000倍液每隔10+15天1次,连喷3~4次,近成熟再喷1次;④幼果期结合喷药用0.3%CaCl2根外喷施2~3次,提高果实抗性。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药剂防治结果

从表1可看出,50%异菌脲1500倍液和10%世高40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较好。发病率只有28.6%和30.9%,防效分别为72.94%、69.92%;而12.5%烯唑醇2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的效果较差,防效分别为50.48%、35.85%。

2.2不同时期防治结果

不同时期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见表2):以花后、幼果期各喷2次、近成熟时1次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69.74%;其次为花后喷1次,幼果期喷2次的效果较好,防效67.83%;而花后、幼果期各1次和花后、幼果期、近成熟各1次效果相对较差,防效分别为39.66%、49.83%。

2.3综合防治结果

从2005、2006年的综合防治结果来看(见表3),效果非常显著,2005年未防治的发病率为51.7%,而防治区的发病率只有21.2%,防效74.62%。2006年未防治的发病率为58.4%,而防治区的高圳片果园发病率为19.0%,防效78.86%;杨林片果园发病率为23.3%,防效71.58%。

3小结

猕猴桃黄腐病系侵染性病害,该病害在猕猴桃生长季节侵染到成熟后贮藏期才表现出症状。防治时期应早治,从花蕾期消灭侵染源开始,重点抓好花后幼果期喷药,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①做好冬季清园工作,彻底清除病虫枝,减少菌源,发芽前喷1次3-5。Be石硫合剂;②重视果实生长期间的虫害防治,尤其是刺吸式口器的害虫;③选用有效药剂,适期化学防治,以50%异菌脲1500倍液和10%世高40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较好;④幼果期结合喷药进行根外喷施0.2%-0.3%的ca肥2~3次,对降低病害的发病率效果明显。

猜你喜欢

果面花后幼果
花前渍水锻炼调控花后小麦耐渍性的生理机制研究
增施磷肥对冀东平原强筋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基于花后累积地上生物量比例的冬小麦动态收获指数估算
昼夜温差大要防果实破裂
果树幼果期 注意防控这些病虫害
梨幼果春季低温霜冻调查
葡萄日灼病的发生与防治
蜗牛:造成猕猴桃采前果面污渍的“真凶”
苹果品质要提高 花后追肥很重要
2013年富士苹果果面裂纹发生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