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汽车物流业发展趋势分析

2009-12-23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30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

鲁 楠

中图分类号:F407.4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汽车物流业是集现代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产品流通及物流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是沟通原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件商、物流公司及最终用户的桥梁,更是实现商品从生产到消费各个流通环节的有机结合。本文阐述了我国汽车物流业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汽车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其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汽车物流业 物流服务商 发展对策

汽车物流业是集现代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产品流通及物流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是沟通原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件商、物流公司及最终用户的桥梁,更是实现商品从生产到消费各个流通环节的有机结合。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汽车物流运输认识的深化,汽车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汽车产业寻求突破的重要手段。根据行业专家的预测,我国到2010年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而汽车物流的需求也必将加大。

我国汽车物流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着全球竞争、价格日益走低和精益生产的竞争压力,如何控制并减少物流成本,是其保持市场优势的重要因素。同时,为了适应全球化资源配置的趋势,全球的汽车巨头正在重塑其供应商网络,并越来越多地把目光聚焦到中国,力求把中国发展成为其全球化汽车生产体系的重要供应基地。全面的融入国际汽车产业价值链体系,无疑将成为我国汽车产业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机遇和战略目标。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优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运作的水准,已经成为汽车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扩张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汽车物流业同其他国家一样,也是随着整个汽车工业的崛起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市场的汽车消费也在迅速膨胀,甚至出现爆发式增长。这种持续的高速增长同时带动了我国汽车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巨大的市场吸引着无数物流企业,无论是随着汽车行业成长起来的物流新锐,还是国内外物流业的巨头都欲在中国汽车物流市场上展开竞争。对于汽车物流的产业环境而言,汽车物流无疑是朝阳产业。

但是在我国,高速增长的汽车业刚刚触及汽车供应链管理的边缘,真正意义上的汽车物流才刚刚起步。整车物流作为汽车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是与整个供应链及产业环境同步发展的。新的观念、思维、管理给我国汽车物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随着外部竞争压力的加剧,汽车厂商对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视,物流企业自身内部对现代物流运作的渴望与迫切,这均使得目前我国汽车物流企业无论从物流运作的规模化、网络化还是服务功能和范围、综合实力上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目前,我国汽车物流企业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从传统的运输企业转变来的;二是从汽车制造企业中分离出来的;三是伴随市场崛起的民营企业;四是中外合资的物流企业。虽然企业的体制及性质相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理念的认识在加深和完善。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尤其是那些仅依靠自身的物流管理经验,通过管理物流储运企业为厂商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管理型汽车物流企业和以自身拥有的物流储运资源为厂商提供物流服务的实力型企业经过市场的磨炼,已从众多汽车物流企业中脱颖而出,占据了我国汽车物流业务的半壁江山。另外,在现代物流理念的指引下,具备物流供应链系统策划能力和物流管理能力的汽车物流企业才是汽车物流市场的真正主流。

我国国内汽车大集团的跨地区生产基地布局使得我国的汽车需求结构转换以私人消费为主,而且消费者需要产品供应准时化、及时化以及精益化,但我国国内物流企业数量多、分布散、规模小,很难形成规模效应。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范围窄,仅从我国汽车物流所能提供的服务看,只有运输、仓储等传统性业务,而且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物流一体化配送、物流信息服务等增值型的汽车物流服务有待加强。同时,由于汽车物流商的服务能力有限,不能把大量的物流业务外包出去,影响了专业化分工和效率的提升。

我国汽车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运作封闭化、市场分割严重且企业间价格竞争激烈

区域壁垒、市场分割明显、信息集成化程度低,是影响我国汽车物流业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在我国汽车物流行业中普遍存在着信息化程度较低的问题,特别是汽车生产企业,基本上是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实行“各自为政”的运作方式,形成了自营性产供销一体化,生产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之间实施壁垒及保护,汽车物流资源之间的共享缺少综合信息平台的支持。各大物流企业也各自为政,未能进行有效合作。同时,一些体制和区域的壁垒,比如各地为扶持当地汽车企业采取的一些区域保护政策,让实力较小的物流企业难以为客户提供一些跨区域服务。

长期以来,我国汽车物流业的发展都是基于汽车运输业、仓储业发展起来的,更多的关注运输成本、仓储成本,使得汽车物流服务提供商更多考虑的是价格是否最低,从而忽视了对汽车物流服务的持续改进,使得汽车物流业长期仅仅停留在价格竞争的层面。同时,由于国内物流领域有效的价格体系没有形成,企业很容易陷入恶性竞争,从而导致行业服务水平下滑,进而影响汽车厂商的正常生产和销售。

同时,汽车物流提供商之间相互压价的现象,削弱了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无力开拓更多具有增值潜力的服务项目,进而形成我国汽车物流服务同质化、竞争手段单一的问题。

(二)国内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我国在港口、机场、高速公路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但国内的物流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整体承载量不大,水陆空的配套也不够,各种运输方式的装卸、换装、联结设施以及物流运作设施的连接还不通畅,物流信息基础设施运作的水平不高,还没有在物流活动中充分发挥神经中枢的作用。同时却又存在资源重复投入的现象,汽车厂商在建自己的仓库,物流企业也在建自己的仓库,经销商还在建自己的仓库,这样形成了仓储能力的闲置;且各自有自己的运输网络,互相竞争、杀价,缺乏国内统一物流产业的指导,行业性协会在这方面作用不强。

将我国汽车物流业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与之相配套的、强有力的支持措施。整车厂商将大部分的物流需求由专业物流公司完成,企业与物流公司之间是战略伙伴关系;物流的发展方式将倾向于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整车物流公司的服务将向着系统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三)国内竞争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快

当前,在我国汽车制造业国内竞争的国际化态势初步形成的同时,我国汽车物流业国内竞争的国际化初步显现:首先是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主要的汽车物流企业与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结盟或组建合资企业。自国内首家汽车物流合资企业—安吉天地汽车物流公司2002年6月成立以来,至今已成立了几十家类似的合资企业或企业联盟。其次是业务运作国际化。合资企业借助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以及成本控制经验,在战略上,有将整车物流、零部件物流、售后物流一体化运作和整合国内物流配送中心的战略要求;在实际操作上,将汽车物流业获利能力较高的业务全由合资企业承担,不仅有利于汽车大集团提高汽车物流服务效率,也将成为其抢占汽车服务贸易市场的重要一步。

在我国汽车物流业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应该清晰地看到我国物流业基础薄弱、市场分割明显、产业标准缺失、竞争手段单一、规模不经济及有效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我国汽车物流业的发展,影响了物流业效率的提升,不利于我国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目前我国各种品牌的汽车集团相互之间竞争激烈,很多汽车企业都没有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采购物流服务,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如在我国汽车物流业务上,作为上汽集团下属的国有企业,安吉汽车物流承运范围还是以上汽集团的产品为主。据了解,安吉汽车物流运输能力包括:2列轿车运输专列,438节车皮;1300部专业驳运车辆;3条江轮,5条海轮。汽车仓储资源包括全国25个仓库,仓储总面积超过72万平方米,这样使得其他企业在上汽的业务量很少。

(五)零部件物流要求高

根据咨询机构Merge Global的预计,2012年之前,从亚洲到欧洲的汽车零部件出口物流业务将以年均10.5%的速度增长,而亚洲到美洲的汽车零部件出口物流的年均增长率10.6%。目前在我国汽车物流领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物流公司可以从事零部件物流服务。从事零部件物流运作的第三方供应商,需要具备供应链的整体策划和规划能力,高效的物流网络、高素质的物流人才等多方面因素。

目前我国多数物流企业都将业务的重点放在物流网络的培育上,例如营建仓储设施,整合运输资源,只有简单的单据操作。真正能够介入企业的全面供应链管理,尤其是生产物流管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我国还是凤毛麟角。

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在整车生产厂和零配件生产商之间建立起一个信息通道,使零配件生产厂可以及时了解整车生产厂的生产需求和发展规划,避免由于信息滞后而造成零配件产品积压和盲目生产。

我国汽车物流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一)破除地方保护壁垒以实现资源共享

虽然国家制定的“十一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物流业的要求,但是地方保护极大限制了民营物流业的发展。比如,因各大汽车集团相互之间的激烈竞争和随之而来的区域保护政策而引发的市场竞争公开度不强,很多汽车企业都没有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

目前,各汽车生产企业内部基本上实行了信息化管理,但企业间的沟通基本上还是处于较相对封闭状态,以至于有的地方汽车产销量大,但物流能力不足,而有些地方汽车产销量小,物流资源过剩。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汽车物流市场乃至汽车市场的发展。

(二)推进标准化工作进程

从国内汽车物流整个行业来看,汽车物流标准化工作远远滞后于现代汽车物流业的发展。国内汽车物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订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很多汽车物流企业根据实际运作情况总结出了符合自身需要的各类标准,但均未进行统一筛选和必要的整合,难以在广阔的领域中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因而造成了国家、企业资源的浪费和效率低的现象,使得汽车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这也成为国内现代汽车物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快汽车物流标准化工作进程,切合实际解决我国汽车物流标准化严重滞后的问题。

目前,我国国内物流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客户对货物运输的时间、路线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物流企业对运输车辆的服务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但是物流汽车生产厂家在这方面做得还很欠缺。随着物流市场的迅速增长,物流汽车生产领域的竞争也会不断加剧,更多的汽车制造企业会进入物流市场。因此,物流行业标准化对于物流市场的规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三)规范行业内部竞争行为且发展绿色物流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都各自为战,不能进行有效合作,而社会闲置资源通常以低价来获取业务,对原有的价格体系形成很大冲击,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行业的内部竞争,造成了汽车发包方运输价格相差较大的现象。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有效的价格体系,规范行业内部竞争,加强物流企业的有效合作。

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企业的必然选择。发展绿色物流,汽车业大有可为。节油、高安全性、高性能的绿色环保节能的物流车将成为需求的热点,大力发展绿色物流,乃大势所趋。

(四)培养汽车产品开发能力且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产品的开发能力是汽车工业技术的核心。加强汽车产品开发能力的培养,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是我国汽车产业实现自主发展的关键。产品的开发能力一直是制约我国汽车品牌发展的瓶颈,我国除少数公司具有一定规模的技术研发中心外,绝大部分的轿车企业基本无自主研发能力。

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将是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创建中的关键,我国不仅要引进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先进的制造技术,更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研发技术,逐步提高自主开发能力。

2004年6月我国新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已正式出台,新政策明确表示要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并且提出了“2010年要形成若干驰名的汽车、摩托车和零部件产品品牌”的目标。但仅有政策还不够,我国政府必须设法提高国内汽车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使企业具有积极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内在动力。因此,我国政府应在不违背WTO有关规则的同时,制定可操作性较强的激励措施。如对本土品牌的产品开发经费给予必要的财政扶持,对原创性的自主开发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另外,还应严格限制政府部门采购进口汽车,并鼓励政府公务用车使用自主品牌汽车。政府对自主品牌的扶持,必将影响我国广大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行为,并将帮助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占领市场,积累技术发展资金,加快品牌自主化进程。

面对强大的跨国汽车巨头,我国必须以自主品牌的发展为目标,以资本为纽带对汽车企业进行战略重组。在整合过程中,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协调规划作用,切实解决好各地方、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企业的兼并联合是加强集团化建设的过程,关键是强调效率和效益,最终要形成几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集团,这有利于消除内耗,增强凝聚力,促进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建立。

(五)大力发展小型和低成本车辆且鼓励零部件产业发展

从我国国情和国民消费水平来看,排量在1L-1.3L、价格在10万元左右的经济型轿车是我国当前汽车消费市场热销的产品。随着我国工薪阶层购车热潮的兴起,价格适中、经久耐用、中等技术含量的经济型轿车必将是汽车消费的热点。从发达国家汽车发展的经验来看,其也是由发展经济型小排量汽车开始,继而带动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生产的低档轿车,性价比较高,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由于我国最大的潜在汽车消费市场是在农村和乡镇,因此我国汽车企业应重视农村市场,充分挖掘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

随着汽车产业保护的逐渐放开,零部件产业将首先受到猛烈的冲击。随着零部件进口数量的增加,国内零部件价格将持续下降,国内该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国内零部件制造企业利润降低或亏损、部分生产能力闲置加剧不可避免。然而,凭借我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只要加强技术上的研究和开发,零部件产业既可为我国汽车组装企业服务,还可为跨国公司供应提供全球市场的零部件,同时必将促进我国汽车业自主品牌的形成与发展。

(六)加强汽车产业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建设

人才对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极为重要,拥有自己的高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将是企业乃至整个国家产业能否自主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汽车进入家庭,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汽车企业深感人才匮乏和研究力量较为薄弱,一是由于国家在对汽车产业所需各类人才的培育上缺少规划;二是地域发展不平衡并且科技资源缺乏整合。

因此,国家应当考虑在科技计划中为汽车技术设立专项,支持企业自身研究基地建设及与大学、研究院所等机构合建产学研基地,努力实现人才本土化。

参考文献:

1.姚佐平.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物流模式的比较与选择[J].科技创业月刊,2006

2.宋丽霞.我国汽车物流现状与发展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季阳.汽车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07(19)

4.高峻峻,史秀苹,周一秀.一类汽车需求链的分析与快速响应系统设计[J].物流技术,2007(9)

5.李彦萍.中国乘用车出厂物流市场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市场,2007

6.徐克林,李筱峰.国内外汽车物流业发展研究[J].机电设备,2005(4)

7.阮略成,李杰.第三方汽车逆向物流模式浅析[J].汽车工业研究, 2006(12)

8.李正锋.基于SWOT矩阵评析我国汽车企业逆向物流[J].华东经济管理, 2007(1)

作者简介:

鲁楠,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老师,天津财经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
河南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