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上好初中音乐课

2009-12-10刘世静

新课程·中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欣赏课音乐课生动

刘世静

中学音乐课现在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它的开设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教师要改变过去在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传授的教学思路,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乐理知识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

成有趣的游戏、舞蹈等,使之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和接受。

一、教师方面

教师的自身素质、知识结构、艺术修养、专业能力等这些都是成为合格教师的先决条件,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乐业的精神,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表现手段做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的是对着人的心灵谈话的艺术。”在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型中,歌唱中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基本要求是应注重的,然而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挖掘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则更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歌词内容,进入歌词意境。教师采用朗诵的形式,浸润学生的心灵,朗诵歌词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语言的韵律、色彩的明暗、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从而通过抑扬顿挫的韵律美感取悦于人,达到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面对不同的学生,音乐欣赏课也是应采取不同的教法,应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应的教材,探索适应于其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欣赏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针对其年龄特点选择适应的教材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

初中阶段,从11、12、13、岁至14、15岁,属少年期或学龄中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已不满足于小学阶段的活泼、快乐,描写小动物和描写人生活的音乐,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逐渐将兴趣转向能满足其多方面感情需要的音乐作品。

a.有生动形象、优美旋律的,结构简单的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作品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b.初中生生活范围大了,接触的事物多了,其情绪感也日益丰富,虽然这种情感还不稳定,但对了解各种情感的音乐已经有了兴趣。

c.初中阶段的孩子意志品质不断得到发展,自觉性较小学阶段有了明显的增强,他们钦佩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模仿性强,也希望自己成为意志坚强的人。

d.另外,初中生个性在不断形成,虽不稳定,但极富反叛性,喜欢标新立异,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对从未见过、听过的东西表现出极大的渴望。

2.好的欣赏音乐的方法,可以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赏音乐的关键是倾听。怎样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让学生在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倾听,是训练具有音乐耳朵的一条有效途径。下面就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a.故事导入法:孩子都爱听故事,初中生也不例外,针对这个特点,可在倾听乐曲前讲一下关于这音乐曲的奇闻佚事。

b.听音乐取名法:孩子都有表现欲,初中生也同样有。于是,我们可以用给你听到的乐曲起名字的方法来吸引他听音乐。

c.谈天说地聊天法:初中生的知识面比小学生宽了很多,对生活对社会也有了自己的认识。

d.畅所欲言讨论式:在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是每一位的,学生是音乐的主体,是有自己主观色彩的,而教师则是为这两者服务和联系而存在的。

e.增强好奇对比法:许多中学生对港台流行歌曲耳熟能详,如数家珍。对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知道的却是少之又少。

二、学生方面

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要为学生提供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空间。应打破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性,应采取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节奏乐等综合性音乐艺术手段。要让学生们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除了培养学生演唱,还要注意培养演奏能力及综合艺术表演能力,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

经常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会帮助他们慢慢地消除羞怯心理,由“不自然”自然而然的过渡到“自然”,而且随着学科的增加和学习任务的加重,对于音乐来说,中学阶段既是建立音乐兴趣的时期,也可能是转移的时期,可以说,这个时期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学策略方面

1.德育与美育。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2.生动与主动。

“生动”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形式的生动;二是教学内容设计的生动;三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生动。只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能变得生动而活泼。“生动”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对音乐的喜爱,才能产生大面积质量与效益。同时,主动性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没有主动性就不可能产生美好体验,音乐教学必须生动与主动。

3.传授与创造。

音乐教学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教师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

4.静态与动态。

传统的音乐课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大都采用一般文化课的静态形式,学生正襟危坐。音乐本身是非语义性的,体态律动学的诞生,使人们对音乐心理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动态更能唤起人的本能,更能触发人的自由联想,有助于人的创造意识和行为。静态与动态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是音乐课较为理想的一种策略。

总之,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教育则是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情操的有力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参与、合作探索的能力,使学生在真正喜欢音乐的基础上学到一定的知识、技能。这对于无论是已经从事教育事业的音乐教师还是即将步入教育事业的音乐教师来说都是应该去努力完成的使命!

参考文献:

专著类

1.贝内特·雷默,熊蕾.《音乐教育的哲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0

2.迈克尔·L·马克:管建华、乔晓冬译《当代音乐教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9。

3.崔学荣,曹理.《音乐教学设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1月版。

4.袁善琦.《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

5.阳谷,陈风.《中学音乐教育文萃》.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6.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7.王安国,吴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邵祖亮.《音乐教学》: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

9.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月版。

10.徐辉,徐仲林.《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匹川: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1.何永康.《文献资料》.《文献资料》杂志社,2007年第9期

12.蔡松琦.《星海音乐学院报》.《星海音乐学院报》杂志社,2007年第01期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学院师范分院

猜你喜欢

欣赏课音乐课生动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