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仁宗广开仕路

2009-12-09

文史天地 2009年11期
关键词:仁宗寇准包拯

李 毅

北宋的仁宗赵祯(1010-1063),是北宋的第四代皇帝。有人指责他在位时间长达41年,却无所作为。这一点似乎太偏见了。他在位时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了,特别是在他的培养下,如晏殊、范仲淹、寇准、包拯、狄青、司马光、王安石等大批光照宇宙的杰出人才涌现,不能不说算他的英明。还有苏轼、张舜民、王又见、晏几道、王安国、文同、宋祁、张先、柳永等一大批诗坛领袖人物出现,那些经久不衰的诗句留在人间。不能不说宋仁宗为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宋仁宗得益于他父亲宋真宗给他找了位好老师。这老师叫张士逊,张执教的过程中用正规的儒学教育,让宋仁宗恭俭仁恕,从谏如流,博采天下奇才志士,对汉民族文化推进起了重大作用。宋仁宗接位时年仅十三岁,只不过是个娃娃,要不是有辅佐大臣的帮忙,权力会一直捏在刘太后手中。几乎从他接位时,就展开了广开仕路,夺权与反夺权的斗争,那几位光照宇宙的人物,正是伴随宋仁宗的成长而魅力四射。

寇准战“死”范仲淹上斗得刘太后归西

在宋真宗不行了,下诏立十三岁的仁宗为太子时,寇准与杨亿商量了一套办法,决定杀刘皇后,灭丁谓,让宋仁宗专权治国。谁知刘太后得到密报,要真宗把寇准贬到雷州去肖司户。天圣元年(1023年),63岁的寇准终于走完了曲折的人生。寇准的妻子宋夫人请求宋仁宗,要将寇准归葬西京洛阳,宋仁宗坚持与太后斗,最后得到了批准。

可是,当寇准的灵柩送到雷州沈溏一个渡口时,突然大雨滂沱,众人只好停棺,又怕棺材流走,便用竹枝插在地上护棺,次日雨过天晴,护棺竹竟如嫩笋。后来人们把渡口改为“寇竹渡”,又在一旁竹林中建了寇公祠。明道二年(1033年),宋仁宗恢复了寇准的“太子太傅”名誉,承认了是自己的总教师。刘太后本不许寇准葬于洛阳,见百姓拥护,也不敢出来说三道四了。

寇准没斗赢刘太后,范仲淹则上。刘太后叫刘娥,因年轻漂亮被赵恒私访看中。她以击小鼓的绝技,加上漂亮,让赵恒很喜欢。真宗迷恋上了刘娥,后来被太宗发现,才同意将刘娥娶进宫。赵恒生有5个儿子,都一一夭折了,刘娥与皇帝生活了30年,也没生出一儿半女,刘娥想出了个借腹生子的办法,让自己的侍女李氏与赵恒私会,果然不出所料,李氏生下一皇子,当时取名受益,后改名赵祯。李氏生下儿子后,刘娥就从她的怀中夺走儿子,并嘱不能走露风声,对外就说是刘娥所生,《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由此产生。刘娥以母亲身份把赵祯长期护着,从来不让他见生母。赵恒病逝,刘娥临朝,遭来大臣不满,但连寇准都被其整死了,谁还敢招惹刘娥?

刘娥借腹生子的事,天下人早已知道,就仁宗一个人不知道,还把她当成亲母亲一样对待。范仲淹以孝敬和勤政清廉升为仁宗的文学侍从。天圣七年(1029年),宋仁宗已20岁,刘娥仍不愿交权给仁宗,还要为她六十一岁过生日。到了那天,文武百官在仁宗的带领下跪着向刘娥祝寿。范仲淹一听气愤不已,只有国母才可以享受如此待遇,马上写奏章上书,指责太后独揽大权,损害皇帝尊严。见不奏效,接下来上书还权仁宗。刘娥大怒,正要下旨处罚,宋仁宗出面只给范仲淹降职处分,让其去河中府任通判。朋友们来送他时,称他被贬是极为光耀的事。

明道二年(1033年),65岁的刘娥终于归西,临死时指出是范仲淹咒死她的。宋仁宗此时才明白群臣反对刘太后的真象,忙召范仲淹回京城担任右司谏。这一年,京东和江淮一带旱灾加上蝗灾,百姓颗粒未收,不得已卖儿卖女。而宋仁宗只图游玩,根本不知此事。范仲淹一天上朝,质问仁宗:“京东一带遍地都有饿死骨,若万岁宫中停食半天,陛下该如何?”宋仁宗马上接受建议,赈济灾民。可吕夷简为讨仁宗欢喜,又择佳丽送上,还不准百官议论。范仲淹叩门求见,并准备次日早朝与吕夷简对质。吕夷简马上向仁宗建议,贬范仲淹去睦州,并令连夜起程。众官又赶来向范仲淹祝贺:此行更加光荣!

过了不到二年,范仲淹又因功勋卓著。提任尚书礼部员外郎,获得天章阁制头衔。范仲淹看到吕夷简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绘制了《百官图》,上奏宋仁宗,图上罗列了买官卖官,贪得无厌的吕夷简罪行。吕夷简向仁宗馋言,指出范仲淹是对仁宗不敬,贬范去饶州。朝中许多官员,都来为范仲淹饯行,称范这次被贬是“尤为光彩”的事。

不论是寇准,还是范仲淹,如果放在另外一个皇帝面前,早已杀了,而仁宗则只贬不杀,不能不说其不至十分糊涂。

直言奉谏的包公是赵祯广开言路的结果

宋仁宗赵祯有一个很好的品德,就是再当面指责他,他也能听得进耳。虽有时发怒贬官,终因想明白又把那些奇才志士请回身边,这一招胜过了历代君王。包拯是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考中进士,后改任和州县令的。因其父母双亡,请辞县令回乡守孝。包拯在其父母的坟旁搭了个草棚,一住就是三年。丧期已满,仍不肯离去,乡亲们来劝他上任他也不肯。直到景佑二年(1035年)包拯守孝期满才被朝廷重新派往天长县任县令。包拯的孝廉之名远播,又加上三年任期政绩突出,升任端州知府。庆历三年(1043年)升任监察使,成了一个专门监督朝廷官员的官,这是宋仁宗放心给权的结果,让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包拯的第一炮,是向宋仁宗的妃子张贵妃开炮。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因张妃受宠升为三司使,张妃要仁宗再升她伯父为宣慰使,次日一上朝仁宗就宣布,不料包拯力陈不可。后来包拯七次上奏张尧佐无能力不能升官,张妃怕自己出身太低,让包拯火了提出赶出皇宫,只好不再吭声了。

包拯的第二炮,是向王逵开火。包拯指责王逵“罪行昭著”。王逵自以为别人不敢动他,一时无恶不作,包拯七次上书,要求为民除害,宋仁宗不得已罢免了王逵,王逵深知不敢与包公斗,就逃之夭夭了。

包拯的第三炮,是直接向宋仁宗开火。他在皇佑二年(1050年)升任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后,因他是谏官,屡次上书宋仁宗:反对仁宗任意授予官职,要论功行赏;反对宋仁宗任意赦免犯罪之人,要求严格考核罪犯;建议仁宗查处权贵们的不法行为,要求仁宗以唐魏徵的三篇奏书作为行为准则;指责仁宗不重视百姓的信任,任意改变法令,要求仁宗采纳百官的建议献策等等,宋仁宗基本都听从。一次开封多日暴雨,城中百姓房屋受淹,起因是权贵们在河上搭棚建花园,堵塞了河道。包拯冒雨查出结果后上奏,来了个拔园泄流,不管是皇家花园,还是显贵的楼宅,一律拆除,再不准在河上修建建筑物,一夜之间水退。若仁宗是另类皇帝,包公可能早被处死多回。

广开仕路博采圣贤

宋仁宗天生恭俭仁恕,主要表现在他广开仕路,博采圣贤上。他在位的41年中,许多能人志士涌现出来,成为后世人们争相敬重的榜样,实在可贵。如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等名士。

司马光是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考中的进士。司马光因天禧三年(1019年)十月生在父亲任上的光州(治所现在的河南潢州),固取名叫司马光。他承袭世代清正廉洁的遗风,终身保持诚实的美德,嘉佑二年升任开封府推官,他历经数年,写了一部《历年图》二十五卷和《通志》八卷,后来又编撰了《资治通鉴》。在长达十多年的编撰过程中,须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该书的成功编纂,与仁宗、神宗父子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王安石是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中进士时王安石才22岁。一向志气高大的王安石,有着极大的理想抱负,立志救国救民。庆历七年出任鄞县知县,因政绩斐然升任舒州通判,皇佑四年(1059年)十月,29岁升任三司度支判官。后王安石变法,其内容无论是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还是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都对治理国家维护老百姓的正当权益有好处。后虽变法失败,但他的为人深得人心。67岁王安石因病去世,同样没有遭到迫害,这不能不说仁宗父子的政治透明,不愿加害人才。

苏轼等一大批文人,是宋仁宗坚持三年一届的科举考试,从中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苏轼嘉佑二年中进士,进而成了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官,就是后来被贬也给他一份工资。黄庭坚也出生在宋仁宗庆历四年(1045年),虽没赶上宋仁宗点为进士,可也只隔了四年便中了进士,他的青少年时代正是文风鼎盛的宋仁宗时代。秦观生于宋仁宗皇佑六年,周邦彦生于宋仁宗嘉佑元年,文同是宋仁宗皇佑元年的进士,柳永几乎与宋仁宗是同时代人,如此诸多的文人墨客,都在宋仁宗时代出现,不能不说是文化界的盛世,这与唐朝的玄宗、肃宗时代一样,由于文化环境的宽松,涌现和造就了一大批文人。若是焚书坑儒的暴君,能出这么多有才华的文人学士吗?

猜你喜欢

仁宗寇准包拯
“溜须”典故的来历
包拯的脸是怎么变黑的
宋仁宗好色
“眼中钉”的由来
包拯智擒偷锅贼
包拯:我的好名声多亏了欧阳修
宋仁宗的自守之道
好马也忠诚
背后说人“好话”的王旦
为一个错别字较真的宋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