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2009-12-09李星佚

文化月刊·遗产 2009年11期
关键词:陶冶互动学生

李星佚

摘要:声乐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声乐教学更以其特殊的“师生”关系,离不开师生间的互动。要实施有效教学,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互动。在声乐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对于促进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在教学互动中陶冶学生的心灵,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关键词:声乐教师 学生 互动 陶冶

引言

声乐课程作为一种人文性课程,不再将音乐视为简单的音乐欣赏或者声乐发音的模仿,而是把它视为人类感情的浓缩与再创造。声乐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对声乐学习者本人的人文素质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声乐课程重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良好沟通,以演示、模仿、感受等方式传授技巧,通过耳濡目染,让学生的音乐艺术感受性得到增强,通过生活般的课堂,陶冶艺术的素养,让艺术鉴赏能力和作为人文学科的声乐课帮助学生全面成长。声乐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统一,而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由此,声乐教学的构成要素除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外,还应包括两者间的协调。所以,教学需要师生双方努力共同实现,师生之间只有不断地配合,并保持良好的互动,才能在教学中和谐教学关系,促进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才能学有所成。

一、声乐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特点

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发表的公告指出七项教育原则,其中首项原则就是鼓励师生间的接触,报告指出影响学习动机和课堂参与度的首要因素是课堂内外学生和教师经常的接触。如果声乐教师关心、帮助或至少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并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同时学生也对教师的学习背景和造诣有一定了解的话,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业上的追求,他们将对自身的价值和未来在专业上的发展进行思考。由此可见,师生关系在成功的教学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而声乐教学之中的师生关系具有的密切性是由声乐教学课的特殊性决定的。

1.声乐技巧传授方式的客观要求

师生关系一般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手段建立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是高等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高等教育得以进行的重要因素。

声乐教学的方法和措施是根据声乐本身的特点而产生的,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自身独特的方面。具体表现在:声乐教学虽有理论知识的传授,但主要是以发声技巧的培养为主,其训练形式是一种循环反复的过程;声乐教学是一门音响艺术,它的“乐器”是在双方的身体内,其训练过程不是仅靠讲解来进行的;声乐教学的授课形式是单一性、小组性和集体性;歌唱者的自我听觉与客观听觉的途径不同,听觉效果甚至截然相反;歌唱者须有教师指导,“自学成才。”“无师自通”的现象寥寥无几。声乐教学的上述特殊性决定了声乐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更为密切。

2.声乐技巧传授方式的密切性

在数学、英语等其他科目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面对的往往是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而在声乐教学活动中,多数情况下声乐教师面对的是一名或几名学生。声乐课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更加个性化,在这种情况下,师生沟通和相处的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学生只有对教师有足够的信心,才愿意将自己融入教师的课堂,才会把课堂学习的内容当成是一种精神食粮,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科学积极的态度,并深入了解教师的长远意图和具体要求,把学习中的每一阶段的变化看成是达到最终目的的过程,而不是终点,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就会用敏捷的思维和坚强的毅力去战胜。

二、情感的陶冶需要互动的支持

1.声乐技巧的获得与人文关怀

所谓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教师科学、恰当地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探究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并在探究获取中进一步拓展思维的过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合理有效地组织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一方面,声乐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手段言传身教,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遵循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

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声乐教师就应帮他们树立并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或建立同学间协作式的学习关系。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尤其是思维达到了较高的程度,教师应该鼓励并指导帮助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探索式地声乐学习和研究;大学生的理想大都比较明确而富有社会意义,声乐教师就应该热情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的前途,当好他们的参谋。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很重视在声乐教学互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说:“教与学的关系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唱,而不代替学生唱,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唱好,千万不能让学生为你的‘学说和经验服务,这样十有八九要失败的。”教师要做到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立场去考虑他们可能存在或遇到的问题。要替学生考虑气息的稳定、声区的统一、声音的控制、作品的理解及其二度创作等等。只要遵循一个原则——以学生自己的感受为出发点,唱得舒服与否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因为始终是他们自己上台演唱。沈湘教授还极力反对在课堂上对学生强行灌输,他认为有些感觉决不能用教师自己的感觉和语言去叫学生接受,要让学生自己有所体会后,用他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歌唱艺术的时候,既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任何压抑和越俎代庖的做法都是不得当的。

2.人格的尊重与自信心的塑造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应该是主动的。这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和对学生充满期望。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成功的前提,教师需要向学生表明,对他们抱有一定的希望,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直接向学生表达这种期待,从而调动学生潜在的动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实现潜移默化。其次,学生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以他们的感情和情绪为转移的。沈湘主张:“在歌唱要素中,有心理要素,有生理要素,心理要素是处于主动、主导的首要地位,其他有关歌唱发声的生理要素,如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以及唇、齿、舌、牙、喉这些形成语音的器官,都是被动的从属地位。它们的运动都受着心理活动的支配。”使学生处于教师对其的殷切期望之中,时刻感受到师长的关怀体贴,以和蔼可亲、热情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其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愉悦与满足,唤起他们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再次,教师爱护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竭力发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其创造有利的契机。

一般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教师期望的鼓励和赞扬是能够表现出积极回应的。学生在判断教师对其音准、气息、咬字等歌唱技术方面的及时评价是否是积极的时候,乐意接受赞许或者谦虚接受教师的针对性意见,并相应做出相关改善或改正,在改正练习中,就会扬长避短,最后,教师的肯定评价必然会越来越多,学生在声乐练习中发现了自己的独特之处并提升了歌唱的自信心。声乐教学的效率得到了提高,这是和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肯定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配合密不可分的。

三、和谐的出路

传统的声乐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与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无条件地被动接受,而无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提高教学水平,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最终形成和谐、积极的课堂气氛,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有效教学的实施,必须在构建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声乐教师与学生形成了合作伙伴关系,学生的成功就是老师的成绩,是教师自身价值的体现。因此,师生之间应经常性地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的沟通,建立良好、融洽的协作关系。

其次,应建立民主的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主观臆断、高高在上地对待学生,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调动学生大胆参与的积极性,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同时使用这种手段需把握一个适当的尺度,不能老骂学生,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如果经常处于紧张的气氛下,往往会对自己的歌唱能力增加忧虑,信心不足,久而久之会因为害怕暴露短处而退缩不前,导致课堂气氛低沉压抑,这种现象在实际情况中也是有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结合起来,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方,深入研究教学艺术,掌握好教育分寸,这才是真正的关心爱护学生。

第三,教师这个职业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故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也应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歌唱是一个全身心的运动,老师们的要求都有所侧重,解决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目的却只有一个,都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明亮、圆润、通畅的声音。因此学生要充分理解老师的教学,按其教学计划与之配合好,这才能有助于歌唱技术的进步。

结论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反映在教师和学生各自对自身角色的调节和适应上。尽管如此,由于声乐教学的特殊性,成功的学习活动和教学水平乃至整个声乐教育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通过个体教师的主导、以个体学生为主体实现的。而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活的因素,是一个能改变其他因素的因素。认识到角色差异和人格平等之间的统一,把握高校学生的学习心理,摆正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共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声乐教学效率的提高。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梅伯.唱歌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3]徐行效.声乐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

[4]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5]刘朗.声乐教育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6]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陶冶互动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不再孤独:爱是我们的舞场我们的朝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学生写话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
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究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