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构建亚洲人民币的思考

2009-12-08

银行家 2009年10期
关键词:外汇储备亚洲货币

曹 彤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进程中,人民币国际化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早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国内学者就曾有过人民币是否参与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争论。2008年12月以来,中国与越南、缅甸、蒙古、韩国等八个周边国家签署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的协议。2009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内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人民币在通往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但是,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如何根据明确的战略目标,建立和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和机制安排,对于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产生亚洲人民币

所谓“亚洲人民币”,借鉴“欧洲美元”的概念而提出,实质上就是指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亚洲地区各国普遍接受以人民币作为亚洲地区间经济与贸易往来的主要计价和结算货币,作为亚洲各国存款、贷款和金融市场交易的主要货币,以及作为亚洲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自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后,美元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结算和储备货币(占全球贸易结算量的70%,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0%以上),美联储成为事实上的全球中央银行,美国在世界范围内享有铸币税的收益。特别是在经历此次危机后,按照目前的国际间强势货币(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演进趋势,很有可能形成美元与欧元平分天下的格局(英镑与日元正逐渐被边缘化),而这一格局对全球来说仍是不稳定的。而如果能在亚洲形成一个货币金融制度安排,构建以美、欧、亚三足鼎立为主的“多元化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将是解决国际货币体系深层次问题的最优方案。

亚洲货币体系以什么为核心,形成什么样的货币制度安排是问题的关键。日本曾提出“亚元”,仿造欧元的模式,是一个思路。但这种模式最大的障碍是亚洲社会心理和政治互信的包容性不够。欧元产生的前提是政治和社会具备一体化的基础,换句话说,欧元未来真正稳定的前提一定是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最终实现。从“亚元”产生的背景看,亚洲社会政治环境,比欧洲要复杂得多。即使是东亚和东南亚各国,因为有日本的因素,也很难形成政治上的联盟。剩下来就是两个选择,要么以日元为主,要么以人民币为主来构建亚洲统一的货币制度,或者说建立亚洲日元或亚洲人民币市场。在日元和人民币两者选择当中,很明显人民币要优于日元。现实来看,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无论是经济、文化、外交还是军事,都处在领先地位,且没有二战的包袱。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赢得了很多亚洲国家的信任。因此,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推进“亚洲人民币”,并以此为核心构建亚洲全新的货币制度安排,是形成美、欧、亚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新格局的关键所在。

对于长期保持国际收支盈余的中国来说,在亚洲地区流通及储备的人民币必然意味着形成国际收支中的人民币赤字,形成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净流出,那么这些人民币是如何流出或者说亚洲人民币是如何产生的呢?主要将经过三个途径。

亚洲区域结算或汇兑往来

中国不断增强的大国实力(GDP和进出口总额均已列全球第三,GDP将于两年内成为第二)和与亚洲各国间迅速增长的国际贸易往来(中国进出口总额的53.3%是与亚洲国家间的往来,并占东盟全部对外贸易总额的10%以上)(见表1),因此,在亚洲加快推进贸易项下的人民币结算,并进而推进非贸易项下的人民币汇兑,大力鼓励边贸人民币现钞往来,对形成亚洲区域流通的人民币,建立亚洲人民币市场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我国在贸易项下,即向亚洲国家进口7000亿美元,约4.8万亿人民币,理论上(如果全部以人民币对外支付)相当于仅在贸易项下即可向亚洲国家输出人民币4.8万亿元。因此,加紧构建人民币跨境结算体系,对于人民币走向亚洲,产生”亚洲人民币”意义重大。

亚洲区域人民币(境外)贷款派生

流通中的货币源于贷款派生,贸易项下及非贸易项下流出的人民币是中国国内人民币贷款派生的结果。如果能在亚洲国家内部建立人民币贷款的机制,则亚洲国家就具备“自我”创造人民币的能力(与我国各银行在国内发放美元贷款,进而“自我”创造美元的原理和机制一致),会大大增加亚洲国家流通的人民币数量,尤其是对于香港、新加坡、东京等金融中心而言,每天都在借贷大量的各币种的货币,多增加一个人民币币种,在信贷机制和信贷管理方面,不需过多的额外投入。境外人民币贷款,应从贸易融资入手,首先围绕着巨额中国与亚洲国家间的国际贸易往来进行人民币融资安排,这样人民币就不再是单向在进口项下流向亚洲各国,而是进口与出口的双向流动,理论额度也将扩展到9.3万亿人民币(以2008年中国与亚洲进出口总额1.4万亿美元折计),将大大加速“亚洲人民币”的产生过程。在贸易融资项下贷款机制完善后,可向亚洲国家的人民币项目贷款、工商贷款和消费贷款扩展,推动人民币与企业、居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

资本项下的人民币输出

推动亚洲地区主要的货币和资本市场开展人民币业务也是建立“亚洲人民币”市场的重要方面。人民币成为亚洲地区货币和资本市场的发行和交易货币,意味着人民币全面进入亚洲各国的资本项目,亚洲各国对人民币的依存度和信任度大大增强。在这方面可考虑三个层面同时推进:即中国国内的货币和资本市场(如银行间市场、上交所、深交所)对亚洲地区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开放,接受这些金融机构和企业来国内的货币和资本市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票据、债券和股票;在香港资本市场直接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债券和票据,并进行人民币计价的票证的交易和清算;在新加坡、东京等亚洲主要资本市场直接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债券和票据,并进行人民币计价的票证的交易和清算。

目前看,至少前两个层面的市场需求已经出现,相关的政策和制度障碍已基本可以解决,事实上在香港地区发行人民币债券(非交易所发行)的工作已经开展,且效果良好。资本市场人民币融资工具的推出标志着人民币为亚洲各国所接受,标着着人民币不仅成为以贸易为主的结算货币,而且成为资本项下的储备货币,其影响尤其深远。

人民币的信用保证

通常来说,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须具备有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前提。一方面该国应具备良好的内外部经济条件,其中包括经济增长、物价平稳、贸易扩张、货币独立以及合理的流动性比率和国际收支结构等。另一方面该国在政治上应具备普遍公信力,严格遵循国际规则,切实履行各项国际义务。回顾国际货币形态和汇率制度的百年更替历程,一个国家的货币成为世界性货币,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本质上是世界经济主导力量转换和大国利益诉求调和的结果,不可能一蹴而就。构建以“亚洲人民币”为中心的全新货币制度,需要提前做好总体规划,积极稳妥地推动,有计划地分步实施。在整体规划方面,应按照大体三十年的跨度,区分三个递进的历史阶段。

初期阶段以美元作为亚洲人民币的信用保证,即实行美元汇兑本位制。亚洲人民币的目标是成为结算货币,人民币管理仍保持有条件兑换的现行制度。在第一个十年,人民币仍主要与美元挂钩,应以巨额且稳定增长的美元外汇储备作为支持人民币信誉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可以大力推动东盟10+3框架下货币互换协议的规模,以人民币作为与亚洲国家间清算或援助资金的币种,以美元外汇储备作为最终偿付的保障。

这一框架下,可在亚洲各国建立人民币结售汇机制,即东道国(地区)的企业或个人将人民币存入当地商业银行,可按相应汇率兑换成当地货币,当地商业银行将人民币存入当地中央银行,可按相应汇率兑换当地货币,当地中央银行将人民币存入中国人民银行或指定商业银行,可按相应汇率兑换美元。结算或汇兑往来、贷款派生、资本项下产生的“亚洲人民币”,均可无条件的通过结售汇机制,以及国家间货币互换机制进行美元兑换,此时,人民币主要突出国际结算货币的职能,储备货币仍是美元。2008年,中国对亚洲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分别是7026亿美元、6632亿美元,贸易赤字为394亿美元,不仅净轧差(贸易赤字),而且单一进口或出口甚至是进出口总额都在我国外汇储备的可承受范围内(实际应以净支付,即净轧差为准)。因此,建立人民币结售汇制度,推动与亚洲各国间以人民币计价,最终由美元作信用保证的制度性安排完全可行。在这个十年中,人民币汇率改革是否完全市场化,人民币是否完全可自由兑换等问题仍然在可控制的进程中,并不构成推行“亚洲人民币”的障碍,仍可以按照介入亚洲和全球的进程逐步进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性改革。

中期阶段人民币逐步过渡到自由兑换阶段。这期间仍以美元作为亚洲人民币的信用保证,但随着人民币沉淀量的增加,加上中国充足的外汇储备,亚洲各国企业和个人接受、保有人民币的意愿增强,人民币开始从结算货币向储备货币转换,人民币管理逐步过渡到完全自由兑换阶段。在第二个十年,虽名义上人民币仍与美元挂钩,仍实行美元汇兑本位制,但随着亚洲各国流通中人民币的增加,尤其是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影响力的逐步提升,中国在全球国际贸易量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人民币逐渐与中国自身国力挂钩,逐渐为亚洲(乃至世界)各国所接受,人民币不仅成为亚洲国家间贸易与非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而且部分成为储备货币。

在这个阶段,要求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完全可自由兑换的改革基本完成,宏观经济和金融的调控手段比较成熟和稳定,物价、利率、汇率、就业率等中介指标能同时兼顾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需求,亚洲人民币在亚洲国家和企业中在日常结算中逐渐沉淀下来,储备货币的作用开始发挥。

远期阶段随着中国经济尤其是政治和军事地位的提升,人民币最终为亚洲各国政府、企业和个人所接受。此时,人民币以中国自身为信用保证,摆脱美元的汇兑本位制,成为亚洲国家的储备货币。在第三个十年,由于中国自身国力的增强和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人民币逐渐进入亚洲各国企业和居民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在亚洲自由流通,成为天然的结算和储备货币,并具备可以替代各国自身货币、成为亚洲统一货币(或占有相当权重)的条件。

在这个阶段,要求充分发挥中国的地区影响力,通过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其他亚洲主要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各类金融机构来推动人民币的充分使用,推动人民币进入民间贸易往来、国际贸易结算、资本市场交易等各个经济领域,并可在香港台湾等地区推行“人民币联系汇率制度”,设计并推行亚洲统一货币(亚元)制度。

“亚洲人民币”可承受的流通额度

亚洲人民币的产生,对于中国来说,无疑是输出货币,相对于亚洲,形成包括贸易、非贸易、资本项下的国际收支赤字。而初期,又是以美元作为支付保证。因此,“亚洲人民币”的流通额度无疑与中国可用于这部分兑换的美元外汇储备额度有关。

静态来看,当前我国可用于支持“亚洲人民币”的外汇储备充足

截至2008年末,我国外汇储备1.95万亿美元。一般而言,一国外汇储备的最低必要量大体相当于该国三个月的进口总额。如以此计算,我国2008年平均三个月的进口总额为2832亿美元。如果考虑到各方面因素,按最保守口径,以保有一年期进口总额的外汇储备计算,2008年应为11330亿美元。因此,以2008年数字静态来看,2008年外汇储备中,可以有8200亿美元用于其他的国家战略。考虑到国家的其他各项安排,在8200亿美元中拿出一半,即4100亿美元用于支持亚洲人民币战略是可行的。如此计算,静态来看,2009年可对亚洲国家形成2.8万亿人民币的净流出。这一数字已经远远高于我国与亚洲国家签署的货币互换5600亿人民币的总额,远超出亚洲流通的500余亿人民币(主要在香港),也远远超出2008年我国与亚洲国家贸易赤字393亿美元。因此,当前的外汇储备完全可以支持推行亚洲人民币战略走出的第一步,并支持在亚洲地区产生2.8万亿人民币的流通人民币。

从动态来看,未来十年外汇储备仍然处于上升势头

从外汇储备的形成结构分析,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FDI)构成了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这些因素又可归结为国际间经济结构关系失衡、中国出口产业的比较优势、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对全球资金的吸引等因素结合作用的必然结果。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驱动因素很难在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出现根本性的变化。2009年以来,随着国家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的相继出台,将会有力地推动钢铁、石化、造船、轻工、纺织和电子信息等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进一步增强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10多年来,我国出口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已初步形成全球市场布局。因此,即便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企稳后,美国储蓄率保持增加,减少相应的进口需求,我国未来十年总体上仍会保持贸易项下的净盈余。而从资本项目来看,中国巨大的自身市场需求,以及人民币升值的潜在诱惑都会导致相当长时间的资本净流入。此外,外汇储备本身也是有收益的,正常年份都会形成400亿到800亿美元的自生增长(2%~4%收益率计)。综合以上因素分析,未来10年中国可用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外汇储备额度还会进一步增加,且每年应保持在3000亿~5000亿美元的增量,假设拿出一半用于支持人民币的国际化,相当于每年可支持人民币净流出1万亿到1.5万亿人民币。

此额度本身具有一定弹性,每年新增额度可依据1~3年外汇储备形势相应调整。

考虑到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不确定性,外需不振和出口恶化也可能会造成外汇储备减少的压力,我国完全可以采用控制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额,控制境外中资银行人民币贷款额,控制资本市场的人民币票证的发行数量等方式控制“亚洲人民币流出”(及派生)的节奏。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可用于支持亚洲人民币的外汇储备保证在4100亿美元以上,可支持2.8万亿亚洲流通人民币。以后十年逐年可用于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的信用保证量是1500亿~2500亿美元,预计10年后,理论上亚洲区域以美元作信用保证的可流通的人民币大体介于13万亿~18万亿人民币之间。

亚洲人民币的相应金融制度安排

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树立人民币币值稳定、流通便利、保值增值的国际形象,跻身国际货币“三大家族”,与美元、欧元共同构成多元化的货币金融制度体系,并长期发挥国际货币的作用,这是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国家战略。

扩大与亚洲各贸易国之间的货币互换规模

尽管从当前及未来10年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有能力拿出相当部分外汇储备用于支持人民币国际化,但是这些额度仍是非常宝贵的,需要审慎使用。因此,从未来一段时间看,我国应重点选择亚洲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中与我国贸易往来额较大,有地区政治、经济影响力的国家来建立货币互换机制,从国别选择,货币互换协议的适用范围,额度的设定等方面来构建亚洲人民币货币互换及结售汇制度的基础。

从国别和地区角度来看。应遵循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国家—东盟10+3中的发达国家—东盟10+3中的不发达国家—中东国家—中亚国家—南亚国家的顺序,扩大货币互换的覆盖范围。

从适用范围来看。应有计划地将货币互换协议的适用范围从支持亚洲国家货币危机过渡到支持在亚洲国家建立一套亚洲人民币结售汇体系。

从各国额度的设定来看。应在可供运用的总额度内,依据各国的贸易往来及趋势情况、中资银行及代理行网络覆盖情况、亚洲主要资本市场对其覆盖情况、以及当地华人或边贸往来对人民币的接受情况等来具体设定,并与国别选择顺序相衔接。同时,额度设定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人民币在当地的流通规模来适时调整。

在亚洲区域建立中资银行及人民币业务代理行网络

亚洲人民币产生的三个主要渠道中,结算与汇兑和人民币贷款对银行网络的依赖度较高。目前,中资银行在东盟10国中仅6个国家建立了网点,而且除新加坡外,基本上在一个国家只有一二个中资银行的机构,且网点数量和功能都很少。中资银行网点在亚洲人民币推行的初期,起到推动和示范作用,需要纳入国家计划,有意识地增设分行或收购当地银行机构。

同时,代理行网络的建立也非常重要,需要建立一批能受理人民币业务的当地银行代理行网络(与美元业务在我国国内有大量的代理行网络一样),中资银行分支机构与代理行网络的建立至少应跟上货币互换协议签署的进度,能在有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提供与货币互换额度相匹配的人民币服务。

推动在上海和香港交易所发行人民币债券、股票等金融产品

资本市场在推动亚洲人民币过程中,可以发挥独到的甚至标志性作用,而且由于其依赖银行国际网络,且发行额度可控性高,因此具有事半而功倍的作用。当前应抓紧推动在上海和香港针对亚洲国家(至少是签订了人民币互换协议,具备人民币结售汇条件的国家)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和股票等金融产品进程。从香港联交所来看,发行机制应已具备,所欠缺的是香港地区流通的人民币较少,限制了发行规模。对此应允许国内成立更多的QDII基金甚至专项基金,以专业管理机构的形式进入香港市场;同时,也可以在CEPA(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机制下,适当扩大内地居民汇往香港地区的人民币额度,逐步增加香港地区的人民币流通量。从上海交易所情况看,人民币数量不成问题,而发行机制尚需建立,可以考虑一方面对香港的红筹公司,亚洲地区的大中型金融机构先行放开,另一方面与亚洲主要股票市场建立相互承认监管机制,认可这些股票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并允许在其市场上已上市的企业在上海交易所挂牌,通过此种两地挂牌、两地上市的机制推动上交所人民币计价票证的发行。

改革现行人民币出入境管理办法

目前边贸中流通的人民币现钞已具备一定的规模,随着人民币跨境结算机制的推出,人民币现汇额也将迅速增长,因此,出台新的人民币出入境管理办法非常迫切。我国现行的人民币出入境管理规定是基于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办法》和2004年颁布的《香港清算调运人民币现钞进出境通关业务管理办法》,该等办法主要规范的是现钞的小额出入境额度和管理问题,已不适用。在现钞管理方面,建议支持海外商业银行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设立海外人民币业务库,以办理人民币现钞的境外投放、跨境调拨、清分等。当人民币现钞境外流通量逐渐增大时,建议借鉴美联储、欧洲央行管理境外现钞库的经验,设立海外人民币发行代理库。中国人民银行可在境内建立统一的人民币现钞全球流通管理中心,管理境外人民币现钞的投放、回笼,并进行人民币现钞跨境流动的监测、统计、反假。在现汇管理方面,建议明确人民币汇出、汇入的额度限定和相关的管理规定,明确境外代理人民币结售汇银行与中国国内商业银行(或人民银行)之间的相关往来规定,建议人民币境外结算管理制度,与人民币跨境结算体系建设,人民币海外结算(清算)体系建设同步推进,并与现钞管理制度和海外发行体系相互支持、相互依托。

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香港回归10多年来,金融市场发展日臻成熟。特别是在2003年允许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2004年实施《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之后,粤港澳三地人员往来及经贸洽谈活动愈加频繁。应充分发挥香港政治、文化、经济与大陆关联度高,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强,资本市场辐射亚洲地区,港币联系汇率制度对亚洲中小国家有示范作用等优势,在香港大力开展人民币金融业务,加紧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的推出,鼓励香港银行发放人民币贷款,引导企业在联交所发行人民币计价股票和债券,使香港迅速成为人民币通向周边国家的流通枢纽和集散中心。香港既要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机遇中巩固自身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又应在这一浪潮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更好更快地发展。

总之,加快推出“亚洲人民币”,构建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新格局,既是应对当前经济金融危机的需要,更是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保持国际金融体系长期稳定的必然选择。而货币是用出来的,需要在国家间、金融市场间、金融机构间等多个层面形成一系列金融制度安排,并引导和鼓励企业和个人去使用人民币,持有人民币。只有这样主动、持续地推动,“亚洲人民币”的地位才会最终确立。

(作者系中信银行副行长)

猜你喜欢

外汇储备亚洲货币
2017年末我国外汇储备31399亿美元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亚洲足球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日全食令亚洲很兴奋
第二期《漏洞在哪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