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者锁谈

2009-12-06刘会彬

雪莲 2009年1期
关键词:梁思成写文章文采

刘会彬

有一本书,书名是《凝动的音乐》。按照除了韵文和小说都是散文的分类法,应该归为散文类,是讲中国古典建筑的。书名的意思,是说中国的古典建筑,像是音调徐缓的音乐;像是“缓歌慢舞凝丝付,尽日君王看不足”(白居易《长恨歌》)的丝竹曲,是可看、可感、可触的音乐。这本书的作者是粱思成——位建筑学家,而不是文学家或者音乐家,尽管他对文学和音乐的理解并不见得低于专业的家们。

这本书收录了作者对中国大江南北、长河上下古建筑之桥、庙、寺、塔、殿、楼以及民居等等考察妁记录,解读了中国古建筑的“文法”、“词汇”。还收录了他对“北京城墙废除”案的谏文,对市镇体系秩序的构思等文章。这些文章,虽然就体例来说,是论说的性质,但在论说甚至记录申流露的文采,却非常的丰富。尤其是对考察过程的记述部分,更是文采盎然。

先生有一篇《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厦》,其中第一章名为《行程》。关于过距通州的两三里地的箭杆河桥,他记述遣:“河上有桥,那种特别国产工程,在木柱木架之上,安扎高粱秆,铺放泥土,居然有力量载渡现代机械文明的产物,倒颇值得注意。虽然丰到了桥头,乘客却要被请下车来。步行过桥,让空车开过去。过了桥是河心—沙洲,过了沙洲又有桥,如是者两次,才算过完了莆杆河。河迆东有两三段沙难,长者三四里,短者二三十丈,满载的车,到了沙上,车轮飞转,而车不进,乘客又被请下来,让轻车过去,客人却在松软的沙里,弯腰伸颈,努力跋涉,过了沙滩。”

这一段文字,我们读了,至少可以得到两个感受。一是作为非文学作家的梁思成先生,他的文学叙述能力非常强。可见如果有不同的几个人。分别做不同的几件事,如果各自都把自己的事做得有相当境界了,那么这几个人,至少在若干个点上,就会取得相同的途殊而归同的结果,例如人的修养,甚至人的性情。二是粱先生在写作时,心境是何其平静。即使是在记述那一段并不舒造的“行程”,也有着那样平和的心境心态,真是洋溢着中国传统文人所着意修炼的那一种君子之风。

古往今来,谈论甚或教授文章作法的文章,委实数量不能算少,而我们读了渠先生的书,好像就得到了启发:其实谈论来谈论去,所要说的无非一点,就是怎样看待世人世事。

梁思成对《行程》中遇到的“如是者两次”,和在沙淖上步行的“侵害消费者权益”之事之人的看法。是并不义愤填膺,而是泰然处之,没有想过采取“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措施,从行为上看,梁先生之举是先进呢还是落后呢?从行文上看,梁先生是从容不迫,像“心如止水”那样平实地把经过记述下来,将感情平实地寓于平实之中,这种文章的作法,是先进呢还是落后呢?

人们发明了写文章这样一种事。人们发明任何一种事都是因为存在着需要。耕耘是因为人们有吃饭的需要;纺织是因为人们有穿衣的需要。写文章是出于什么需要呢?大体地概括一下,是人在生活中,有记述、论说和抒情的需要,这一点恐怕是凡写文章者人人都相同。但由是也产生了一个不同。是怎样做那件事。怎样做很重要,它可以决定耕耘是不是可以多收获粮食,纺织是不是可以多得到布匹。写文章,在怎样做的问题上,有人重视内心感受,追求这种感受的平覆;有人重视感官刺激,追求这种刺激能让人亢奋。就写文章来说,怎样算是多收获或多得到呢?

猜你喜欢

梁思成写文章文采
穿铁马甲的梁思成
第二十二回 盘丝岭遇蜘蛛侠 苦学古文文采佳
林徽因与梁思成:感情与才情相得益彰
毛泽东怎样写文章标题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跟着梁思成游正定
梁思成:没有个性的人
司马相如,只为帝王写文章
军事志文采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