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德尔定律”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2009-12-04周航晓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整合资源教材教学

周航晓

摘 要:新课改将教材定义为:教材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用好”教材,整合资源,“有效”教学,是每位教师的职责.新课程的浙科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与人教版的该部分在教材内容的编排和教学要求上存在着差异,通过对比分析,提出新课程教学观下本章值得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实现新课程的教育目标与教学要求.

关键词:教材 整合资源 “有效”教学 孟德尔的定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2“遗传与变异”模块的第一个主题即第一章.本章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来展示人类探索遗传规律的历程.本文将浙科版“孟德尔的定律”与人教版该部分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与人教版相比,教学内容相同之处:19世纪60年代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出亲子代之间遗传规律.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到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通过对现象的观察、统计发现F1与F2的性状表现有规律性;由此孟德尔大胆提出遗传因子决定性状和配子形成中成对的基因分离和不成对的基因之间自由组合的假说,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接着又用测交的方法验证了假说合理性;从而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教材设计让学生沿着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豌豆杂交实验(发现问题)龆苑掷牒妥杂勺楹舷窒蟮慕馐(提出假况)龇掷牒妥杂勺楹霞偕璧难橹(验证假说)龇掷攵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总结规律)进行思考学习,从实验中领悟孟德尔“假说—演绎”科学方法:体会孟德尔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但浙科版知识的编排和教学的内容与人教版有着较大不同,主要体现在:

一是增加部分:浙科版中将“性状”明确地给出了定义,这弥补了人教版中只有感性的“性状实例”陈述,缺乏理性的“性状定义”的不足.分离定律中增加“显性的相对性”内容,主要介绍了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3种形式,使学生对“显性表现”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对人群中ABO血型表现的解释,既体现科学又贴近生活.自由组合中“概率的乘法原理”的内容,使学生在一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相对性状之间的遗传上建立了数学联系,从而理解性状的自由组合是建立在性状分离的基础上,且分离与组合是相互独立的;使学生接触了遗传概率,建立了概率计算的数学模型,提高了解题能力.此外还特别编排了小资料“配子形成时发生基因分离的直观证据”、“实践中的自由组合”和课外读物“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内容不需要学生掌握,却将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带进了生产,贴近了生活,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加深了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了遗传定律的应用能力.

二是改编部分:将“孟德尔生平简介”和“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以课外读物的形式供阅读,内容较为完整,使学生对孟德尔这位“遗传学之父”有了更多的了解,而由衷敬佩,提高了学生入文素养.同时学生意识到任何一项科学成果的取得,不仅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还要有正确的研究方法,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在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将“基因”、“等位基因”、“表现型和基因型”概念添加进解释中,教材这样的编写虽违背了科学发展的事实,但体现了教材注重可行性,有利师生的教学.将人教版“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改成“模拟孟德杂交实验”活动安排在第二节中,活动由一对相对性状和两对相对性状杂交模拟实验两部分,使活动课内容充实,节奏紧凑.浙科版还对图表进行组合改版,使知识内容与图标解析更符合教学规律.

三是删除了人教版中的“假说—演绎法”、“技能训练”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削枝强干,重点突出,过程简洁流畅.

总之,浙科版教材编写不仅体现了基本的生物学知识,也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课标与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浙科版高中生物教学指导意见,本章的课标内容包括两点: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教学重点:以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运用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显性相对性.简而言之教学要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理念,使学生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综合发展,进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二、新课程教学观下,本章值得关注的问题

1.如何化解教材编排体系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矛盾

浙科版“遗传与进化”模块是以人类对遗传学的研究和发展历程为主线进行编排的,先是遗传规律,之后介绍减数分裂.但实际教学中这样的编排不一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若根据顺序“教教材”,学生对“分离和自由组合的遗传现象的解释”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遗传规律的学时较长,在学习减数分裂时学生又出现难于与有丝分裂知识的有效衔接,这就不利于有效性教学.因此可以考虑把“减数分裂”的教学内容调整到本章之前进行.这样既能在“有丝分裂”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又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孟德尔对观察到现象的解释”,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

在新课程的教学观下,教师应顺应时代要求,树立新的教材观即创造性地“用教材”——视学

生的情况、学校的客观条件和资源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对章节的教学进行调整,包括调整内容的先后顺序,适当精简或拓展知识,或者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等,既要做到知识在系统性上能够前后呼应,又适合于教学所需.

2.如何协调章节教学中整体与细节的关系

教学要体现生物课程的教育价值,要实现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解释孟德尔定律的实质,如何进行遗传学术语和概念的教学,如何体现孟德尔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的教育?教师要发挥出“主导”作用,树立整体教学观,精心设计课程的实施方案.本章可以用“假说—演绎法”贯穿“孟德尔的杂交实验过程和方法”的教学,第一课时可以先削弱相关概念的教学,围绕主线运用问题串的形式,层层深入地引发问题和讨论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框架.让学生沿着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进行思考,进而完整地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然后在整体中去优化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遗传学概念和原理等细节教学,可以将相关概念的教学安排在第2课时.科学既是过程,又是概念的体系,因此可利用科学探究过程促成生物学概念形成,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应循序渐进对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建立概念图,以便学生理解概念间的相互联系,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表1是分离定律第1课时“假说—演绎法”教学设计思路.图1是对表1备注部分构建的遗传概念图.

3.如何看待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作用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探究是生物科学基本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这一特征.本章内容有很多探究活动的有利素材.如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的动画,创设情景,设计问题,开展类似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教学,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接近真实的科学,从而建立起正确的科学观.再如开展“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探究活动,既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验孟德尔实验的结果上,在自己的实践经验上构建遗传学知识.让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和发展.

但是课堂能否进行“处处探究”呢?这个显然不行.首先,一些概念性知识难以进行探究.如相对性状,基因型与表现型,纯合子与杂合子等许多遗传学概念学生是很难通过探究进行自主构建,但采用采取接收式的学习比探究式学习显然更为有效.再者,探究学习是建立在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的.如利用数学概率分析一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联系时,学生要有数学概率知识的储备,其概率的加法原理和概率的乘法原理也不可能通过探究获得.其次探究学习还受教学时间、师生的精力、活动场所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因此,教学中需要教师“因材探究”,“因时探究”,灵活驾驭,让接受与探究两种学习方式形成有利互补,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又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汪忠.走进高中新课改——高中教师必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杨守菊,成良艳.“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J].中学生物教学,2009(1—2):7—9.

[3]李红.“遗传与进化”模块中“假说—演绎法”的教学[J].生物学通报,2007(4):36—38.

[4]张峰,李志香.走进高中生物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郑青岳.科学探究式学习100个问题[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易志毅)

猜你喜欢

整合资源教材教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以整合资源提升音乐课堂趣味性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