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中华源头文化 建设民族精神家园

2009-12-01任学礼侯俊萍

理论导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发源地精神家园中华文化

任学礼 侯俊萍

关键词:中华文化;精神家园;陕西;发源地

中图分类号:G127.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7-0102-02

文化是由历史沿革而流传下来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风俗及道德等。中国文化即中国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文化,一般指1840以前的中国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伦理道德,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文化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陕西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最重要的发源地。这是举世公认的,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美国华人著名学者许倬云来陕西,说:“陕西是中华民族的祠堂。”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形成于陕西。”二位学者都非陕西人,他们对陕西作为中华文化之源的评价赞美,代表了历史的事实与结论。

陕西历史积淀极其丰厚,以文物而言,为全国之最,其品位之高,价值之大,中国第一,世界第一。陕西省境内现有文物点共计21020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座。1996年,经专家确认,一级文物3526件(套),其中国宝级文物123件,二者皆居全国之首。陕西出土的青铜器约有五百多件,精美绝伦,世界第一。陕西之文物遗迹、遗址、建筑、陵墓,有将近九十处为“国宝”。

陕西文化非一般之地域文化,不能认为是“陕西的文化”,或“三秦文化”,而应该是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陕西居中华民族文化孕育与主导地位的历史,将近两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绝非虚言。

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一书对文化及其基本内容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得出这样的结论:陕西是中华文化之源。

一、陕西是作为文明标志的中国文字之源

中华文化,说到底是汉字文化,没有汉字就不会有中华民族之统一、团结与凝聚力,也就没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仓颉造字,传说久远。仓颉生于白水,葬于白水。仓颉庙、墓,见于汉代之碑文,今日之仓颉庙已为国家级文物保护遗址。长安、洛南有仓颉造字台。甲骨文虽然最早发现于安阳殷墟,然陕西亦有大量发现。殷之始祖亦源于陕西,其始祖帝喾陵即在合阳黄河之岸边;商州,亦当与殷商有关,殷商之东迁,正如黄帝之东迁、炎帝之南迁,其源皆在陕西。金文是比甲骨文更完美、更成熟的文字,其源在陕西。秦之石鼓文在陕西,秦始皇统一文字在陕西。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皆定型于陕西。文字的创造源于陕西话,陕西话即周、秦、汉、唐之雅言,即今日之普通话。汉字造字理据之“所以然”,自古至今皆无人破解,盖文字训诂学家多非陕西人。当然也有时代认识、研究资料及研究方法的局限。现代陕西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任学礼教授在古往今来的汉子学术薪火承传中,以新的思维、新的角度、新的方法,将生殖崇拜、生命崇拜文化、《易》之阴阳哲学、五行学说、中医之阴阳与藏象学说、中医之性味功效与归经学说、原始岩画、历史考古以及民俗文化(尤其是山西民俗与方言)的多学科引入汉字研究,提出“汉字是生命符号”新说,认为汉字是中华民族生命繁衍的文化符号。

宝鸡北首岭遗址,是中国早期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是仰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比河南最先发现而命名的仰韶文化遗址,更加精彩,更加重要。半坡遗址文明有完整的村落,有渔猎,有耕种,有精美的彩陶,彩陶上的“人面鱼纹”富含生命哲学的寓意;彩陶上的几十种刻画符号,郭沫若、于省吾等古文字学家认为是中国文字之雏形或萌芽。所以半坡人、姜寨人是中国人“现代人”的祖先。即今日中国人之血亲矣。

二、陕西是中华人文始祖之发祥地

百万年前之陕西,森林丰茂,水土肥沃,资源丰富,最适宜人群与动物的生活与繁衍生息。所以说,生活于百万年之前的“蓝田猿人”,是中国人的猿人祖先;生活于二十万年之前的、介于直立人与早期智人之“大荔真人”,是中国人“古人”阶段的直接祖先。

蓝田有华胥氏,是中国母系氏族时代一位杰出的女首领,她孕育了伏羲、女娲。安康有伏羲山,平利有女娲山;女娲搏土以造人,又炼五色石而补苍天;伏羲画八卦,置嫁娶。陕北姬水流域有黄帝,黄帝陵墓在黄陵,今日黄帝陵成为中华民族及海外华人共同祭祖的圣地;宝鸡姜水之畔有炎帝。华胥、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皆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宝鸡北首岭遗址,是中国早期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是仰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比河南最先发现而命名的仰韶文化遗址,更加精彩,更加重要。半坡遗址文明有完整的村落,有渔猎,有耕种,有精美的彩陶,彩陶上的“人面鱼纹”乃远古之艺术精品;彩陶上的几十种刻画符号,古文字学家认为是中国文字的雏形或萌芽。所以半坡人、姜寨人是中国“现代人”的祖先,即今日中国人之血亲矣。近年发掘的高陵县杨官寨是五千年前史前文化,她以仰韶文化晚期和庙底沟文化为主,考古界以为乃中国文明形成中的重要节点。

三、陕西是中华科技之源

陕西是中国农业及其文明、文化之源。炎帝神农、周之始祖后稷,被称为中国农业之神。古代农业之种植技术以陕西为最发达。宝鸡武功有后稷教稼台。周王朝视“社”为土神,后稷之“稷”为谷神,合之为社稷,即国家。

陕西是中国医药之源。传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遂创医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为中国医学宝典,源于陕西。《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书中除总括药物总论的序例外,共收载药物三百六十五种,并提出“君臣佐使”、“阴阳配合”、“四气五味”等中医理论,介绍了药物的别名、生长环境及主治功能等,是古代药物学的经典著作。唐代药王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今陕西耀县人,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三十卷。在医学上,首列妇女、幼儿疾病,对创见医妇、儿两科做出重大贡献。在疾病分类、征候记述、治疗方法、药物方剂等方面都有创新。其详论艺德,身体力行,开医学史上医家重德之风,对后世影响尤为重大。唐代王焘有《外台秘要》,皆为中国方剂之宝典;唐时京兆府三原县尉陈藏器撰《本草拾遗》,明之李时珍称“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

四、陕西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之源、史学之源

《诗经》是周王朝采集朝廷、士人及民间诗歌的结晶,是中国古代诗歌之源。《史记》是史学又是文学,是传记文学之源。书法如钟鼎文,乃中国最早之精美书法艺术,先秦之大篆,秦之石鼓文及小篆,汉之隶书,西晋之行书,唐之楷书,如颜、柳、褚、欧四大家,及张旭、怀素之草书,还有许多的汉、唐、魏之石刻碑文,如东汉之《石门颂》,都是中国书法艺术之精品瑰宝,为后世书法家奉为楷模。最早之秦腔应是中国戏曲之源,是由朝廷之歌舞发展而形成于民间。音乐、绘画,亦莫不如是。凡此需要发掘、研究。

《六经》皆史,《六经》为周王朝的礼乐文化典籍。司马迁著《史记》,为中国第一部通史,其所创“纪传体”,为其后二十三史及《清史稿》之圭臬。《史记》被鲁迅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被誉为中国史圣。班固的《汉书》,为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史记》、《汉书》,为中国古史的双子星座。

陕西为中国民俗文化之源。陕西乃天府之国、帝王之州,周、秦、汉、唐等十三朝首都之所在。所以,为了民族的凝聚、合群,遂创生、推广、延续了中国的民俗文化,其资源极其丰富,民俗礼仪、节日风俗、婚事丧葬、民间艺术、饮食服饰、民居建筑、民俗谣谚等,在全国居于重要地位。如节日之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等皆源于陕西。民间剪纸亦源于陕西,中央美院靳之林,曾辞去美院教授,在延安文化馆待了八年,广泛收集、研究陕西及其周边地区之剪纸、刺绣等原创资料,撰为《抓鬓娃娃一中华民族的保护神与繁衍之神》大著,以生命符号破译了陕西民间艺术的哲学意蕴。

五、陕西是中国儒、道、佛三教及其学术文化之源

儒家之创始人是孔子。但鲁国奉周公为其文明之祖,是儒家之元圣。孔子一生的任务就是阐释周公之道,以“从周”、“继周”为己任,孔子学说皆是《易》、《 礼》、《诗》、《书》、《乐》经典之继承与阐释。周文王发明了《易经》,而孔子奉为圣典,竟至读《易》而“韦编三绝”。所以儒家学说之源在文王与周公。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说自己常梦见周公。没有周文王、周公,就成就不了孔子。文王、周公,周礼及其文化典籍是儒家学说之源,孔子是文王、周公的杰出弟子。

道教之祖老子虽生于楚国,然曾为“周守藏室之史”官,晚年西入秦,在周至楼观台著《道德经》五千言。陕西人极敬重老子,古时大概有孔、老学术地位之争。陕西人说:老子天下第一。老子法自然,尚无为。陕西人亦如此。所以陕西是老子文化之源。老子思想绝非空穴来风,当多受陕西人尚自然、尚无为之影响。

佛教传自汉代,于唐为盛。玄奘印度取经,从陕西始发,回国后于长安加以翻译,译出佛经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中国佛教祖庭十大派,除天台宗、禅宗外,另外八大派皆源于陕西,至今保存的名刹古寺就有二十多个。

所以陕西是中国三教之源,三教学术文化之源,儒言刚,道言柔,佛言慈,陕西人正具有此三种品性,常言陕西人 “豆腐心肠,刀子嘴”,嘴所以言也,言则为刚正之气,合于礼,合于仁,合于义。而心则若豆腐之纯,之美,之柔,纯洁柔美,则心慈矣。刚柔兼美,慈善为怀,此之谓大丈夫。

六、陕西为中国古代哲学之源

《周易》即中国哲学之原典,中国哲学是阴阳相生的生命哲学,“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为易”;中国哲学亦是“天人合一”之生态哲学,《易》即是“天人合一”的哲学之源。中国哲学亦源於《老子》及佛释,凡此皆离不开陕西。横渠的张载是北宋的大哲学家,他提出了哲学之最高命题,即“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周至的李二曲是清初的大哲学家,合称关学。

陕西为周、秦、汉、唐等十三朝文化之中心地、发源地。尤其周、秦、汉、唐文化乃中国文明、文化之精华与样版。周、秦、汉、唐文化,浩瀚如海,雄风远播。如周之仁义、秦之统一、汉之雄浑,唐之盛大,奠定了中国历史之主旋律,至今周公之礼仪,秦之郡县与统一,汉唐雄风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周、秦、汉、唐亦形成了陕西丝绸之路之发祥地,使中国文明、文化远播世界。

陕西文化,如此大气,如此精美,如此绝伦,如此丰厚,如此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历史文化地位,中国独一无二,世界绝无仅有;陕西不惟是陕西人民之陕西,亦乃中国人民之陕西,世界人民之陕西。弘扬陕西中华文化之源,建设中国现代文化,乃时代赋予我们艰巨的大任。

(责任编辑:陈合营)

猜你喜欢

发源地精神家园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夏威夷 探寻冲浪发源地
敦煌是中国硬笔书法的发源地
发源地
强化“四个意识” 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秘鲁——印加文明的发源地
经营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坚守精神家园 争创文明城市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