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父遗风 唱响“三绝”

2009-12-01刘维维

记者观察 2009年18期
关键词:羊肉汤牌坊雕刻

刘维维

单县,古称单父,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苏鲁豫皖四省八县的交界处。据《路史》载:“单父为舜师单卷所居……故称单父。” 夏商时为单父邑,秦时置单父县,至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定名为单县,沿用至今。单县是座古城,距今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勤劳、善良的人们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有13处龙山文化遗址和天台、琴台、晒仙台等地方名胜。单县也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湖西区党政军机关活动中心,解放后曾是原中共湖西地委、湖西专署驻地。

单县的悠久历史成就了她灿烂的文化,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单县“三绝”——羊肉汤、百狮坊、百寿坊。单县羊肉汤以汤质优美、营养丰富而深得人们喜爱,“百狮坊”、“百寿坊”则以其雄厚的气势、精美的透雕石刻举世闻名。

羊肉汤

据说,单县羊肉汤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原始社会末期,舜的老师单卷及其部落过着半耕半渔半牧的生活,青山羊是他们当时饲养的主要家畜。关于羊的吃法,逐渐由原始的烧烤演变为以吃肉喝汤为主。经过几千年的改进,单县羊肉汤的制作工艺越来越完善。1908年,单县人徐桂立、曹西胜、朱克勋三人在县城开设“三义和羊汤馆”,正式挂牌经营羊肉汤。1939年,三人分开各自经营。由于徐桂立制作精细,不断改进熬汤技术,从而在竞争中逐渐占据上风,后来被公认为单县羊肉汤的正宗。

正宗的单县羊肉汤呈白色乳状,鲜美爽口、不腥不膻、不粘不腻,独具特色。单县羊肉汤名目繁多,品种各异:天花汤键脑明目,适宜老年人和神经衰弱者食用;口条汤壮身补血,最适合病愈大补;肚丝汤可细嚼慢饮,眼窝汤肉烂如泥,奶渣汤沙苏带甜,另外还有马蜂窝汤、三孔桥汤、腰花汤、肺叶汤、肥瘦汤等十几多种。

单县羊肉汤的熬制程序非常精细,特别在选料和烧制工艺上十分讲究。上乘的羊肉汤当选用三年龄的青山羊为主要原料,尤以单县黄河故道和大沙河两岸的羊为佳。就烧制过程来说,先将大约50斤水添入锅内,烧开后加入羊的全身骨架垫底,再放入约25至30斤鲜羊肉和羊杂(羊杂下锅之前分别用开水氽),然后再继续用大火烧。水开后,用竹编勺撇去上层的血沫,再加冷水10斤,开锅后用3斤羊油覆盖在羊肉上面,然后再将白芷、桂皮、草果、良姜、陈皮、杏仁等佐料下锅,等熬制40至60分钟后,纯正的单县羊肉汤才算最终烧制而成。其实,羊肉汤的吃法也有些讲究。有的人不喜欢羊的膻味,就常常加点香菜,味道自然变得清新爽口了。对于不喜欢香菜的人来说,在羊肉汤里放上些许桔子皮也会起到去除腥味的效果。

听专业师傅讲,单县羊肉汤的烧制有三条关键:一是选用平原地区农家饲养的羊。这样的羊长得膘肥体壮,熬出的汤也比较鲜美;二是选用作料,作料的选用一定要适量,多则料味出头,少则腥膻不除;三是用火,火候一定要足,使汤锅始终处于沸腾状态,从而可以使羊油快速融化,与水相互撞击,达到水油交融,形成乳状。因此,熬制羊肉汤的人必须要有耐心,性急的人是很难熬制出口味纯正的单县羊肉汤的。

单县羊肉汤以其独特的口味赢得了人们的喜爱。1936年,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来单县品尝了羊肉汤,临走时还特意装了七坛子(每坛50斤),带回去赏军。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乔石、杨得志等相继来到单县,都品尝了单县羊肉汤,而且均赞不绝口。1999年12月2日至3日,胡锦涛同志视察单县,单县人民以鲜美可口的羊肉汤热诚招待。现在,单县羊肉汤已经投放市场,出现了固体羊肉汤和罐装羊肉汤等多种成品,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和欢迎。

百狮坊与百寿坊

牌坊,又名牌楼,是一种门洞式纪念性建筑,旧时主要用以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公德等。在单县,牌坊也是一大特色。据记载,从宋朝至清代,单县的牌坊达百余座,因此单县也被称为“牌坊县”。清末明初,单县尚存“节孝坊”三十余座,遗憾的是,这些精美的石刻在十年浩劫中几乎被毁坏殆尽。但庆幸的是,在有识之士和单县人民的保护下,尊居群坊之冠的百狮坊和百寿坊才幸免于难。

百狮坊,位于单城内城隍庙前街,因其坊体夹柱上精雕上百个石狮而得名。百狮坊原名“节孝坊”,清代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为赠文林郎张蒲之妻朱氏而建,因此又称“张家牌坊”。百狮坊,高约14米,宽约9米,通体石构雕刻(透雕和浮雕兼俱),前后坊心所镌“节孝坊”三个楷体大字颇为引人注目。全坊结构四柱三间五楼式,正间单檐,檐下六朵斗拱,次间重檐,檐下各三朵斗拱。全坊上下间架有致,严谨匀称,搭配均衡,坊上百狮、云龙、牡丹、象尊等,个个玲珑剔透、惟妙惟肖。尤其是坊上的百狮,不仅雕刻精致,而且神态协调,行无同者。大石狮卷毛突目,阔口利齿,矫捷威猛。大石狮身上又攀伏着诸多小石狮,有的挠痒自娱,有的舔咂抚铃,有的蹦跳翻滚,有的争戏绣球,可谓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坊间正檐下有一匾额,刻有“圣旨”二字,匾额四周镂空透雕双龙戏珠,四周镂空透雕双龙戏珠,雕龙悬目奋爪,摇头摆尾,在祥云中如腾似飞。除石狮、云龙之外,坊间还有镂空透雕的三层串枝牡丹,其形其神,足可以假乱真,给人以五彩缤纷、香沁肺腑之感。整座牌坊可谓雕刻精细,宏伟壮观,烦而不乱,主次分明,实乃全国罕见的典型清代石雕建筑。

在单县“三绝”中,百寿坊与百狮坊同属于牌坊,均以其精细的雕刻艺术称绝于世。百寿坊原名“敕褒节孝坊”,位于百狮坊西南约百米处,因其正间前后坊心环雕一百个变形篆体“寿”字而被人们成为“百寿坊”。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年),为纪念翰林院孔目朱叔琪之妻孔氏而立此坊,因此又名朱家牌坊。传说朱家曾是单县最大的富户,朱叔琪凭其祖荫财富,于乾隆年间入翰林院,担任孔目一职。其妻孔氏,原为曲阜孔家姑娘,由于指间有皮相连而难攀高门,这才下嫁给位卑官小的朱叔琪。孔氏嫁后不到十年,朱叔琪便去世了,孔氏遂请求单县知县“点主”(“点主”是官宾事中的一项仪式)。知县嫌朱叔琪位卑品低,家产虽多,但毕竟是“土鳖子”地主,不予答应。后孔氏求其侄子衍圣公帮忙,衍圣公对她说,“只要姑母矢志守节,抚孤成立,当奏明圣上,建坊旌表。”孔氏乃谨尊妇道,一心抚养幼子成人。孔氏死后,朱孔两家并奏朝廷,乾隆帝降旨旌表,皇四子履郡王亦赋诗相赞。

百寿坊高13米宽8米,四柱三间三层楼阁式建筑,结构与百兽坊几乎相同,其建筑宏伟与雕刻精致亦可与百狮坊相媲美。在百寿坊中,也有娇健神俊的雄狮,绕柱回舞的蛟龙,以及饰满额枋的牡丹……这些暂且不说,单是那正间上额枋透雕的祥云飞鹤和次间上额枋浮雕的对翔鸾凤,就足以使人留连忘返,遐思不已。除此之外,百寿坊中的雕刻内容还有梅花、松石、竹兰、宝象花等。而且这些雕饰大多都与“福”、“寿”两字相关。衬托出“福寿万年”的寓意。另外,牡丹舞蝶寓意“富贵无敌”,牡丹芙蓉寓意“富贵荣华”,梅花喜鹊寓意“喜上眉梢”,梅竹录带寓意“齐眉祝寿”。总的来看,这些雕饰都深刻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和炉火纯青的雕刻工艺。

百狮坊和百寿坊不仅都是单县的“一绝”,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堪称清代雕刻艺术和建筑艺术的典型之作。百狮坊规模宏大,建筑雄伟,以透雕取胜;百寿坊虽规模略小,但各种纹样、图案配置却严谨无暇、雕刻精细。二坊各有千秋,被誉为中国建筑史上和雕刻史上的一对孪生姐妹,为后代所瞻仰。

单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作为单县灿烂文化代表的“三绝”已经享誉海内外,特别是美味可口的单县羊肉汤更是受到外国友人的赞美和推崇,有的中国留学生甚至还专门带着固体羊肉汤远赴他乡。与整个华夏民族的悠久文化相比,单县“三绝”可谓是海中一滴。不过,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单县“三绝”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各地友人的到来。

猜你喜欢

羊肉汤牌坊雕刻
高皇羊肉汤
一碗羊肉汤
中国现存牌坊文化遗迹的地域分异及成因
“天下第一碗”——羊肉汤
安徽桐城六尺巷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雕刻时光
断剑坊
羊肉汤色太白当心羊肉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