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华“爱迪生”的家教:循循善诱的父亲预见心想事成的儿子

2009-12-01

女性天地 2009年10期
关键词:试纸爱迪生清华大学

薛 宁

邱虹云,1977年5月22日出生于四川威远,从小就喜欢发明创造,考上清华大学后,他连续4年参加清华大学举行的每年一届最高规格的学生科技竞赛──“挑战杯”科技大赛,均获大奖。1998年,23岁的邱虹云创办了全国首家大学生公司——视美乐,引来国内著名企业风险投资5250万元,首开在校大学生创业先河;2001年初,邱虹云的产品投入市场,并先后荣获国家专利,他被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誉为清华“爱迪生”。他的成功源于父亲的宽容。

兴趣就是一棵长满糖果的树

邱虹云的父亲邱名丹在威远县氮肥厂实验室工作,母亲龚援朝是县城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邱虹云天生好奇心强,勤于动手动脑,一岁多的时候就热衷于拆卸玩具了。到了两岁,他已经能“完美无缺”地还原拆开的玩具。这让邱名丹感到很兴奋,他决定因势利导,开发儿子的智力。

邱虹云还不会走路的时候,邱名丹就常在节假日抱着他去自己的实验室玩,那里转动的仪表、精致的天平引起了邱虹云极大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邱名丹对儿子的“十万个为什么”从来都不烦躁不敷衍,“小树为什么会在春天发芽?”“星星为什么会在夜晚出现?”他总是尽可能详尽地解释,让儿子感受到自然的魅力。每次父亲回答问题的时候,小虹云都会睁大了眼睛认真地听,听不懂就问。

邱虹云从小喜欢吃糖,因为怕他吃多了长蛀牙,邱名丹和妻子就总是“限量供应”。有一次,邱名丹带儿子去郊外,小虹云看到农民伯伯在耕地,就问爸爸伯伯在干什么。邱名丹告诉儿子,农民伯伯在种地,粮食、水果和蔬菜都是他们种出来的,只要撒下种子,浇水施肥,就能长出果实来。谁也没想到,回到家后,邱虹云找来一柄小铁铲儿,在院子里使劲挖了起来,挖出一个小坑后,他把自己的一块糖果小心翼翼地放进去,用土埋好。之后,邱虹云仰脸笑着对父亲说:“爸爸,我在种糖果树!我的糖果树,一定会结满好多好多的糖果,怎么吃也吃不完!”说完了,他还低头念叨了两遍:“小糖小糖快快长大。”要是换作别的家长,肯定就乐翻了,然后马上告诉孩子这件事根本不可能。可邱名丹没有这么做,他只是笑了笑,什么也没说。然而,在父亲心里,却种下了一棵理想的种子,那就是要激发儿子对科学的兴趣,把这个种糖果树的小发明家培养成一棵长满糖果的树。

化学元素周期表作启蒙的科学家教

几乎所有的家庭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都会在墙上贴识字卡片,邱名丹却将化学元素周期表贴到墙上,对儿子进行启蒙教育。小虹云还真就买父亲的账,花花绿绿的元素周期表让他兴奋不已。虽然还难以理解,但是他却很容易地记住了各个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以至于在后来的很多年里,小虹云看到化学元素符号都感到很亲切。而对身边物品的材质和性能,小虹云也就逐渐有了深入的认知。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虹云的求知欲望越来越强,他不满足于拆卸玩具,开始“肢解”家里所有“会动”的东西了,从收音机、钟表到风扇、自行车,他都要逐一拆开看个究竟。一次,邱名丹夫妻俩都去上班了,小虹云就将半导体收音机拆开了。等邱名丹夫妻回来,发现满地都是工具和零件,而儿子正坐在地上聚精会神地“工作”着。对于儿子的“破坏性行为”,邱名丹非但没有指责,反而在阳台上给儿子开辟了一块试验基地,让他可以不受干扰、自由自在地从事自己的探索。

邱名丹还会经常给儿子讲居里夫人、爱迪生等国内外科学家的故事。对于小虹云来说,父亲讲述的科学发现演义就是最动听的故事,他从中学会了不怕失败、用耐心和信心挑战未知的科学世界。

5岁那年的夏天,小虹云在家里忙碌了三四天,当邱名丹和妻子看见他的手里拿着“吱吱”直响的东西时,感到无比的惊讶,儿子终于做出了自己的第一件发明——一部“矿石收音机”,尽管收音机的声音不太清楚,但邱名丹还是欣喜若狂,儿子的兴趣糖果树终于结出了第一个果子。

试纸作礼物,引导儿子在科学的道路上心想事成

上小学了,别的孩子收到的礼物不是漂亮的卡通书包就是崭新的衣服,而邱虹云收到的却与众不同——是一小本PH试纸。邱名丹一边给儿子解释试纸的用法,一边做试验给儿子看。看着试纸条一会儿变成蓝紫色,一会儿变成浅红色,小虹云兴奋得大叫。邱名丹就用这么一个小礼物将儿子全部的情绪调动了起来,当晚,他还教会儿子自己制作试纸。小虹云对这个礼物格外满意,因为父亲又告诉了他一种可以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方式。

就是这样,邱名丹引导儿子在科学的道路上动手、动脑。为了配合儿子的“科学试验”,邱名丹在他的试验基地里为儿子装了一张简易试验桌,用少儿科普杂志上的“小制作”启发他。小虹云先后制成了变色闪烁灯、无线电发射器、双卡收录机等。在父亲的引导下,小虹云一步步把书本的知识和自己的创意变为实物,发明的欲望一天天增长,他要在发明的道路上心想事成。

当然,“心想事成”不可能一帆风顺,可小虹云不怕,因为爸爸说了,爱迪生、爱因斯坦都失败过很多次,怕什么,三次不行五次,五次不行十次,大不了一百次,总会成功的。小学四年级时,邱虹云就用纸筒、凸透镜造出了所谓的“望远镜”。他把它架在自家楼顶上观测天象,还把观测到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在父亲的鼓励和陪伴下,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雪雨,小虹云都从未间断过观测。最后,他就将观测结果写成《观测昴星团》一文,配图在《少年百科知识报》上发表。后来,11岁的邱虹云撰文《投影法拍摄月球》在《中学科学报》上发表,他发明的望远镜被四川省评为科技发明一等奖,国家二等奖。

就是在邱名丹的科学引导下,邱虹云一天天成长起来,考入清华大学后,被誉为“发明天才”、“清华爱迪生”。大一结束时,邱虹云便进入了材料系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相关研究,大三时,被清华大学确定毕业后直接攻读硕士学位。在大三成立公司后,他又带领二十多名博士、硕士等研究人员一起搞科学实验,进行产品开发,这在清华大学的本科生历史上尚属首次。邱虹云,终于成长为父亲预见的心想事成的发明家。

猜你喜欢

试纸爱迪生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血糖试纸保存方法及注意事项
血糖试纸不要放进冰箱
发明大王爱迪生
发明大王爱迪生
爱迪生的“135岁”
一道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思考
上帝的形象
清华大学的学生们在课余愉快地进行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