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段发明法:悬想—苦索—顿悟

2009-11-30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09年9期
关键词:谐振冻疮蓦然回首

王 哲

我国学者王国维在其传世佳作《人间词话》中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其三种境界依次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上述第—种境界,意为“悬想”;第二种境界,对应“苦索”;第三种乃“顿悟”境界之意。其实,这种描述也是王国维本人创作过程中的忘我体验。尽管他说的是诗词创作中的“三种境界”,但是对发明创造活动的开展也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即沿着“悬想——苦索——顿悟”的思维境界一步步推进,是发明创造的一种方法模式。

通过发明创造实例,我们能更直接理解这种分段推进法的内涵。

20世纪70年代初,周林在上海求学。每年冬天,他和许多同学一样手脚长满了冻疮,瘁痛难忍,四处求医用药,都治标不治本。冻疮的痛苦折磨着他,也引发他的思考:“难道世上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对付冻疮吗?”带着这个问题,周林四处打听和查阅资料,结果都令人失望。在这种情况下,周林产生了求解冻疮治疗难题的“悬想”。“彻底治愈冻疮的新办法在哪里呢?”周林进入“苦索”境界。他利用各种机会,收集民间偏方,分析打针、吃药、针灸方法,也无进展。在反复琢磨中,他逐渐感到再现前人的研究是没有出路的,只有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才有新的希望。但是,这条新路又在何方?毕业后,他在工作岗位上仍念念不忘治疗冻疮的课题,苦苦寻找新的治疗方案。终于有一天,周林步入“顿悟”境界,找到了攻克难关的新思路。那天,他在一台大型砂轮旁打磨铸件,沉重的铸件在砂轮的磨削下产生巨大的冲击振动。瞬间,一股强大的振荡冲击波从双手传遍全身,周林感到热血沸腾,此时,一个灿烂的创造火花在脑海突闪:“谐振?谐振?发热?治冻疮?”这一顿悟,使周林中断了的思维变得通畅,他想到了用电谐振刺激人体血液循环的治冻疮原理。

从此以后,周林便潜心于从生物医学工程和现代频谱技术的结合方面进行研究,终于发明创造出一种治疗冻疮的仪器。这种仪器的核心部件是电热频谱管,它能产生特殊的谐振波,将长有冻疮的手脚放在管下,即可开始治疗。实践证明,效果明显。1985年10月,周林以其发明荣获首届世界青年发明家科技成果展览会金奖。

发明创造,各人有各人的经历,不可能是沿着同一条“思维运河”前进的。但从大量的发明创造案例分析当中,我们又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发明创造只是一种过程,它不可能一步登天。因此,将发明创造全过程划分出若干阶段,认识各阶段的特点和应采取的对策,对渴望加入发明创造俱乐部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入门技法。

如果将发明创造划分为上述的“三种境界”,则称为“三段发明法”。

所谓“悬想”阶段,也就是提出创意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要“独上高楼”,提出匠心独具的发明创造课题。由于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和社会需要,我们开始可能产生较多的创意或设想,只有通过选择,才能形成进入“苦索”阶段的课题。

“苦索”,实际上是分析问题和寻找解答问题的过程。由于发明创造追求的是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方案,仅仅依靠过去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逻辑推理是难以如愿的。这个阶段被称作“苦索”。“苦索”意味着常常会出现冥思苦想仍无所获的痛苦阶段,这如古人说的“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但是,有作为的发明创造者,这时应树立信心,学会灵感思维、发散思维、想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把各种思维方法综合运用、任意组合,就会在思考中促使思维突变,迎来“顿悟”时刻。

进入到“顿悟”阶段,也就是找到了问题求解的突破点。这种“蓦然回首”不仅接通中断了的逻辑思维,而且将创造过程转入具体的技术设计阶段。这时,发明创造者就可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用新的技术方案去固化自己由顿悟引发的创造性思维成果。

猜你喜欢

谐振冻疮蓦然回首
庆幸
妙用冬瓜治冻疮
无需设置箝位开关的箝位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
写信
感悟
分析电路中谐振的原理与应用
关于RLC串联谐振电路Q值的测量お
冬天,请小心冻疮
谐振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茄子根+辣椒 治疗冻疮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