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遒雄爽健雍正书

2009-11-30

文物天地 2009年11期
关键词:父皇书坛书风

华 宁

我们注意到,每当论及清代前期书法的方方面面时,围绕顺治、康熙、乾隆三帝的话题总是很多,诸如对当时书法美学趋向的影响、有关书法的诗文议论、书艺修养等等,内容相当丰富,却绝少提及雍正皇帝。最典型的是马宗霍先生的一段议论:

清初诸帝莫不工为汉字。世祖尝习黄庭与遗教经,万几之暇,时以奎藻颁赐部院大臣。圣祖则酷爱董其昌书……风会所趋,香光几定于一尊矣。高宗宸翰尤精……香光告退,子昂代起,赵书又大为世贵。(马宗霍《书林藻鉴》)

这段文字中勉强涉及雍正的只有区区十字“清初诸帝莫不工为汉字”。的确,和顺、康、乾,尤其是康、乾二帝相比,雍正帝胤稹对清代书坛的影响似乎十分有限,传世书迹也相对少见。究其原因,主要是雍正本人并不像康熙、乾隆那样热衷于书艺,创作活动、相关论述较少,文献史料记载也是只言片语。但随着对雍正及其时代研究的深入,业界对雍正书法也有了客观的观察和深入研究,普遍的看法,认为其书法造诣并不逊色于康、乾二帝,甚至认为超越康、乾,位居清代诸帝之首。

雍正帝自幼接受严格教育,《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一称其:“幼耽书史,博览弗倦。精究理学之源,旁彻性宗之旨。天章浚发,立就万言”。在四十余年的皇子生涯当中,习字作书为日常必修功课,无论京居还是出巡,从不间断。《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一○记载,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胤稹跟随父皇南巡,途中照常读书习字。一日与胤祺书写对联,诸臣“环立谛视,无不欢跃钦服”。王士稹曾感慨:“东宫暨诸皇子皆工书如此,盖唐宋明以来仅见之盛事也”。完善的教育与扎实的功底为雍正打下了良好的书法基础。

从现存书迹探究雍正书法渊源,首先是受时代风气和乃父康熙皇帝的影响。清初书坛主流派书家如沈荃、姜宸英、汪士鎋、陈邦彦、笪重光、方亨咸、查士标、查异等,大多取法董其昌,朝野上下习董成一时风尚。康熙本人亦偏爱董其昌书法,且颇有成就。他以帝王之尊引领了书坛时尚,学习董书成为“朝殿考试,斋廷供奉,干禄求仕”的捷途。雍正自然会受到时代风气的熏染,其师董之作,书风平淡秀逸,颇具董书韵致。故宫所藏《行书三月三日得雨诗卷》《行书诗卷》《行书花间小饮诗轴》等作品均属此类风貌。书于雍邸时期的《清人画胤稹耕织图》《清人画美人图》上的诗题,笔意流便精熟,亦未脱董字风规。不仅如此,他还下功夫研习父皇书法,悉心体会和模仿,深得康熙的肯定、喜爱和赏识,并得到当面嘉奖。吴振械《养吉斋余录》卷三记载:“圣祖最喜世宗宸翰,每命书扇,岁书进百余柄,有旨不令书名,并用闲字图章。”故宫所藏胤祺《行书七绝扇面》,书“避雨闻钟”七言诗一首,钤押三方闲章:“乐琴书”“朗吟阁”“山水趣”,不论是结字、用笔还是章法,都极似康熙皇帝,是胤稹未登极之前的墨迹,《养吉斋余录》所记进奉书扇当属此类。

在尊崇父皇学习董书同时,雍正更多的是师法古人。他曾泛学历代法帖,刻意临写,行神兼具。如《临米芾鹰赋卷》,取米字结体欹侧险劲之势;《临赵孟淆千字文卷》,笔法道媚,结体亭匀优雅,极具赵字风范;《行书苏轼赤壁怀古轴》,则表现出对苏轼书风的体悟。兼取众法,把握特点,融会贯通,不仅使雍正书法具有了古法根基,也最终影响其书风的形成与完备。

《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一评价雍正:“书法遒雄,妙兼众体”。前句指出其书法总体风格,十分贴切。雍正书风早期承迎父皇摹学董书,即位之后,其创作风格逐渐转变,形成以道雄爽健、浑厚圆润为特色的个性书风,尤其是大字条幅欲彰显俊劲之势,风格多取法米芾、赵孟淆二家,并受到当时朝野渐行的馆阁体书法的影响。可以说雍正书风的形成是清代前期书坛时风流变的一个缩影,体现了从崇董向习赵,并向馆阁体过渡的总体趋向。至于“妙兼众体”的评价也较客观。我们看到雍正在书法上颇富才气。他擅长真、行、草诸体,楷书作品如《恭进圣祖万寿七律十首并序册》,是为康熙皇帝五十万寿而作,结字严整端谨,具有晋唐小楷古风。行书作品最多,字迹大多中锋用笔,笔墨厚重,丰茂腴润。如《行书秋声赋卷》,书于雍正九年,结体欹侧,中宫紧劲,瘦劲飞动,笔法成熟老到。《行书七律轴》《行书五律诗轴》也等都是这类风格的作品。除楷、行二体,雍正亦擅草书,代表作《草书夏日泛舟诗轴》,笔墨饱满,点划雄强劲健,气韵流宕,风度俊爽,其圆熟之势可与馆阁高手相颉颃。

从文献记载中能够看出,雍正对自家书法颇为自信。雍正刚刚即位,于元年八月发上谕:“朕早蒙皇考庭训,仿学御书,常荷嘉奖。今景陵碑匾,朕亦敬谨书写,非欲自耀已长,但以大礼所在,不亲写,于心不安。尔诸臣可公同细看,不必定用朕书,须择书法极好者用之,方惬朕心。”诸臣奏曰:“御笔之妙,天矩自然,而仁孝诚敬之意,流溢于楮墨之间,正与陵寝大事相称。圣祖仁皇帝在天之灵,实为欣慰。”(《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十)。雍正还常将御笔赐予近臣,以示恩宠。尝赐张廷玉春联:“天恩春浩荡,文治日光华。”赐鄂尔泰春联:“岁岁平安节,年年如意春。”(吴振械《养吉斋余录》卷三)

雍正存世书法墨迹虽不多见,但他勤于政务,日理万机,存世有数量巨大的朱谕、朱批。每件朱谕、朱批,少则数十字,多则千余言,皆援笔立就,笔法流畅,心手相应,其书写功力和笔墨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此外,雍正还书有不少匾额、对联,如“一堂和气”“深柳读书堂”“会心处”“社稷之臣”“敦崇孝弟”“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竹影横窗知月上,花香入户党春来”等等,或题殿宇斋堂,或赐近臣,笔墨端庄饱满,雍容大气。乾隆初年内府奉旨摹刻《朗吟阁法帖》和《四宜堂法帖》,此二帖收入雍正所书训谕、诗文以及临摹各家的书迹,也是研究雍正书法的重要资料。

猜你喜欢

父皇书坛书风
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马叙伦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刺客
当代书坛二十家
齐鲁书风万陈锡山书法展
当代书坛二十家
刺客
父皇,去哪儿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