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虫杂交棉超高产攻关的关键管护技术

2009-11-28刘文革

绿色科技 2009年9期
关键词:籽棉

刘文革

摘 要:农业部在武穴市进行优质抗虫杂交棉超高产攻关活动,力争亩产达到1000斤籽棉。论证了亩产1000斤籽棉的可行性,提出了亩产千斤籽棉的7大关键:适时早播,培育壮苗;提高密度,壮大群体;塑造株型,全程化调;统治防位治,综防病虫;精细管理,整枝抹杈;重施钾肥,防治早衰;水利灌溉,设施配套。

关键词:抗虫杂交棉;亩产千斤;籽棉;七大关键;武穴

中图分类号: S562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9-0025-02

1 引 言

今年,国家农业部在湖北省武穴市开展优质抗虫杂交棉超高产攻关活动,力争亩产1000斤籽棉。目前时间已过大半,棉花长势较好,个别田块已达到单株35个以上成桃,一般田块20~30个成桃。笔者结合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及往年经验进行分析,提出优质抗虫杂交棉亩产1000斤籽棉的可行性及必须把握的七大关键。

2 亩产1000斤籽棉的可行性

抗虫杂交棉亩产1000斤籽棉从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理论设计为每亩种植2000株,单株成桃50个,伏前桃15个左右,占总桃数的30%;伏桃、秋桃35个,占总桃数的70%。通过精选良种、中钵育苗、配方施肥、综防病虫、全程化调等系列措施达到这一目标。通常本地棉农伏前桃多在3~5个即为高水平,我们高产田攻关就是加大伏前桃比例,稳定伏桃比例,争取秋桃数量。棉花有无限生长习性,单株栽培成桃最高可达130~160个之间,生产上争取其三分之一是可行的。2008年,武穴市龙坪镇牛车村邵堂云,密度1630株/亩,品种为鄂杂棉12,单产842斤籽棉;武穴市龙坪镇朝阳村游启桃,密度1610株/亩,每亩实收827斤。以上2人的栽培都可以看到亩产千斤籽棉的影子。

3亩产1000斤籽棉的关键管护技术

3.1适时早播 培育壮苗

要做到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在实际操作中有较大难度。所谓适时,一定要在3月底~4月上旬,抓住冷尾暖头天气,抢晴抢墒播种,目的在于增加棉花有效现蕾开花期。但棉农在4月中播种的居多,而且出苗后不几天即抢着移栽,根本谈不上什么培育大壮苗,搭好丰产架子,因此,伏前桃比重较轻。这也正是阻碍武穴地区棉花夺取超高产的一大障碍。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二:一是与本地棉农种植习惯有关,这是容易克服的;二是种子的原因。这一点较难克服。现在种子经销商一般采用300g/罐的包装,去掉残破籽,再折算出苗率、成苗率2个百分之七十,每罐种子可出苗1300~1600棵,再加上其它不正常苗,一路下来所剩不多,如果按每亩2000株种植,每亩地则需要2罐种子,需种子款100元左右。如果再出现种子出苗率低,则需要更多的棉种。所以棉农为节约起见,不存在培育大壮苗,见苗都栽。因此,在田间有的植株高大,成桃很多,有的植株矮小,成桃极少,甚至只有大株的一个果枝般大小。造成大田棉花大小苗不一,生长不平衡现象突出,最终导致减产。

针对这种现象应当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大适时早播的宣传和推广力度;②通过有效措施降低种子成本,加大种子用量,增加壮苗的选择空间;③苗床适时喷药防病,适时搬钵炼苗;④大、小苗分级、分片移栽,便于管理,促进平衡生长;⑤提倡中钵育苗。

3.2 提高密度 壮大群体

目前,棉花大田移栽密度一般在1100~1500株/亩之间,似乎成了不成文的定律,极难扭转。我们今年在试验点上采取每户“一根木棒”法定密度。即通过计算,每户定制一个小木棒,然后发给农户,农户只需按照木棒长度移栽就行了。把有效密度控制在1700~2100株/亩之间。解决密度低的问题,需先解决农户的思想认识。

3.3塑造株型 全程化调

全程化调是一个比较系统的栽培措施,包括化促、化控两个方面。全程化调,尽管已提多年,且已被广大农户所接受,但实际操作中化调根本没有起到作用,究其原因存在“三个不够”,即认识深度上不够;适时应用上不够;适量掌握上不够。

“认识深度上不够”指农户虽然知道化调,但对其具体作用较为模糊,对其重要性不了解。因此,尽管也有70~80%的农户用了,但由于种种原因,只起到走过场的作用,根本没有解决问题。

“适时应用上不够”即化控时间不当,且普遍推迟使用时间。所谓前期不敢用,中期胡乱用,后期不愿用。一般都是在棉花植株高60~70cm左右时使用,致其生效时,棉花已长果枝7~10个,中下部节间明显较长,且茎杆瘦弱,根系不发达。以致根不深叶不茂。

“适量掌握上不够”即化控使用量上不当。7月份以前由于使用较迟,作用较小,但自7月底至8月初以后,量上又过轻,只流于形式,形成走过场,逢连阴雨更是没有丝毫效果。

3.4统防统治 综防病虫

现在农户在病虫防治上基本上是每周1次药,或每10天1次药,其结果是出现“一高一低”,即用药投资高,防病虫效果低。造成药打了、钱用了、虫吃了的“三了”局面。笔者根据近几年来观察总结,病虫综合防治关可以概括为“两适一早”,即适时重点防治二病一虫,适期兼治5种虫害,提早预防棉铃烂桃。

“适时重点防治二病一虫”,即在适当时间重点防治棉花枯、黄萎病和盲蝽象。在武穴地区应当在5月初结合天气状况,用好力克等药剂对枯、黄萎病株进行灌根治疗。盲蝽象的防治也是重在5月,根据田间的调查情况和病虫预报,抓住时机,在5月上旬用农药锐劲特加百事达进行普遍防治1次,提倡机防联治。这是棉花生产上最重要也是最难把握的一关,稍不留意,就被盲蝽象危害,造成无头苗增多,有的甚至整田无头的现象,不但增大管理难度,还造成重大减产。延后15~20天再用同样方法重点防治1次,即可基本堵住盲蝽象的危害,既省时、省力、省投资又可同时提高防治效果。

“适期兼治五种虫害”,即根据植保部门和当地农技部门的虫情预报,适时防治棉铃虫、棉红铃虫、棉斜纹夜蛾、棉烟粉虱、棉红蜘蛛等5种虫害,从武穴地区近几年的棉花虫情发展来看,这些害虫目前对棉花基本没有形成大的危害,只要防治及时,基本可以控制住。

“提早预防棉铃烂桃”即是在伏前桃已基本形成之后,于7月中、下旬根据天气预报,适时在大雨到来之前和之后,及时施用甲基托布津等杀菌药剂以预防烂桃,避免到手的产量流失。

3.5精细管理 整枝抹杈

此关尤为重要,可以说是仅次于盲蝽象防治大关后的田间管理上的第一关。它决定植株的果枝层数、总果节数和棉桃大小,直接关系产量。棉株在现蕾后,于6月上旬植株由营养生长逐步转为生殖生长,此时如不及时整枝,则造成营养生长旺,生殖生长弱,造成养分的大量浪费。目前,生产上首次整枝存在大量的“光脚杆”现象,这是不科学的,它较大程度上削弱了有效叶片功能,降低养分积累。至6月底,棉株开花后,有许多群众田间氮肥过量,促使发生大量的赘芽,此时应及时抹杈,以避免养分不必要流失。另外,还有2次小型抹杈,一是在8月上中旬,由于花铃肥的大量施用,促发赘芽,可结合打顶进行;二是在9月上中旬,由于植株生殖生长旺盛时期已过,容易诱发赘芽,为保留和多发秋后桃,仍要及时抹掉赘芽。棉花是一个需要精细管理的农作物,你投入了多少汗水就得到了多少收获。

3.6重施钾肥 防治早衰

8月上中旬以后,棉株生殖生长急剧旺盛,管理跟不上就会出现早衰,有的早发田在8月初就出现早衰迹象。群众通常喜欢较多施用复合肥、尿素等,硼肥也应用较普遍,但对钾肥不够重视,植株缺钾普遍。此关的核心在于“重施钾肥”,不但在地下或地上施用,同时在叶面上要结合其它微肥多次喷施,诸如富万钾、磷酸二氢钾、速乐硼、尿素等。至9月上中旬,根据植株状况仍可继续适量追施氮肥和钾肥,促发蕾、花、幼铃,在11月份仍可收获大量絮桃,从而全面提高棉花单产。

3.7水利灌溉设施配套

当前农田水利设施多数老化,不适应棉花超高产栽培的排灌要求,是严重制约武穴地区棉花夺取高产的一大因素。应加大农田基础建设投入,棉田四沟畅通,做到旱能灌,雨能排,旱涝保收。

4结 语

棉花具有无限生长、可塑性大的特点。棉花的生长发育,只要温度、光照和肥水等条件适宜,就能继续不断地纵横向生长。在栽培条件下,若给棉花提供充分的肥水,充足的空间,且不打顶,不打叶枝,单株果枝数和果节数会更多。在生产上,应充分利用棉花的有效现蕾、开花及结铃的有效季节,发挥其无限生长的习性,采取科学配套的栽培管理措施,把好7大关键,使棉花在有效季节内多现蕾、多开花、多结铃,再加上天时,夺取千斤籽棉应有可能。

猜你喜欢

籽棉
新棉价格上涨
棉花种植成本增加,或将推高籽棉开秤价
不同陆地棉品种展示试验
微波法测试籽棉回潮率研究及应用
对新疆兵团机采棉加工的探讨
籽棉调湿工艺中热损失的仿真与试验验证
基于SaaS模式的新疆兵团籽棉收购管理信息系统探究
浅谈机采棉异性纤维的产生和控制
籽棉存放时间与公检颜色级结果关系探讨
浅析提高棉花轧工质量的方法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