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身衣》中的生存之道

2009-11-24丁国栋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隐身衣

[摘要]《隐身衣》凝聚着杨绛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和独特感悟,饱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生存方式。它启示众生,在生活中,要含蓄做事,谦逊待人,不张扬,不显摆;要承认差异,尊重个性,选择适合自己性情的;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全面体现价值;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超然的思想,排除利欲干扰,潜心做自己能做的事。这样,才能在复杂的人生旅途中轻松愉快地度过一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谦卑;适情;自知;平和

《隐身衣》是杨绛的一篇随笔性散文。她用平实的语言,超然的心态,叙述生活经验、人生感悟,启示芸芸众生,在复杂的人生旅途中选择怎样的生活位置和人生态度,才能轻松愉快地度过一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急流中选择缓流

隐身衣是古代传奇或西方科幻小说中的一种想象,作为实实在在的人,怎能隐身呢?我们在影视中看到的侠客、飞贼,脸上蒙一块黑布,穿一身黑衣,动作轻快,可谓“来无影,去无踪”,让人看不清他的面孔和模样,辨不清他是谁。其实,再隐藏、再快捷,总是逃不出人的视线,终究要露馅的。在现实世界中,要想不被人看见,除非不存在。杨降先生是借“隐身衣”的隐蔽特点,讲述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选择一种平和的生存方式,追求内心的自由、行为的无羁。怎样才能平和?杨绛说,以“卑微”为人世间的“隐身衣”,“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你的行踪将不受任何人的制约,你就是一个自由的人,干你爱干的事,干你能干的事。说到底就是含蓄做事,谦逊待人。要选择不显眼的地方,次要的位置,犄角旮旯,不被对方重视;看小自己,推崇别人,不外露、不张扬、不显摆;不与人争,不与人抢。她在小说《洗澡》中塑造的女主人公姚宓小姐,有学问,人也标致,从图书室调到外文组从事研究工作,同事为她换来一张新书桌,并让给她靠窗的好位子,但姚小姐只要了一只半新的书桌,并“把书桌挪在门口靠墙的角落里。”表现的就是故意隐藏自己,甘愿卑微的处世态度。但甘居人下这一点,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不符合常人的心理特征。人活在世上,都愿当一个高贵的人、富有的人、被人尊敬的人、出类拔萃的人。为此,都想拼一拼,搏一搏。而杨绛正是看透了众人不甘平庸的心理特点,主张卑微处世,愿居人下,这是她历尽人间磨难后的感悟。杨绛这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经历了政治颠簸、时事变迁、权利更迭,目睹了人世的倾轧,感受了世态的丑陋,更看到了作为个体人在强权暴力下的软弱与无奈。杨绛告诫众人,隐身是一种人生技巧、生存之道,穿上隐身衣就可以避免争斗,减少矛盾,减轻压力,克服不必要的麻烦,人生的路就会平坦些。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凑热闹,要走出常人的思维,走出事态,超然脱俗。要在急流中寻找缓流,大路中寻找小路,热门中选择冷门。人们常把高考、就业比作过独木桥,大家都挤着过,当然很激烈、很危险,但如换个法子,改乘木船竹筏,也可以到达彼岸。

隐身更是一种人生境界。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的人格,最高的德行像水一样,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甘愿停留在卑下的地方。具有高尚德行的人,像水那样甘愿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之争,愿意去众人不愿意去的卑下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这是多高的人生境界!饱受中西文化熏陶的杨绛,是个洞察世事、富于理性而又不愿随波逐流的人,为了坚守内心的自由,她所选择和推崇的甘愿卑微,淡泊名利,减少冲突,平和生存的人生态度,体现出一种阅透人世的明慧与通达,是对人世间茫然生存者的警醒。

二、万物中选择适合性情的

每个人的天性、爱好、才能、环境不一样,驾驭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就不一样。有人爱爬高枝,有人爱随尾后;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喜欢安静;有人喜欢庙堂,有人喜欢江湖。人各有志,不可强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出性格、爱好与官场的不相适应,与大自然的相互默契,表现出厌恶官场,追求精神自由的独特个性。因此,要承认差异、尊重个性,看重自己,了解自己,选择与自己的能力、特长、爱好相适应的,走自己的生活道路。杨绛的这种人生态度受她父亲的影响很大,在《回忆我的父亲》一文中,她写到大学分科时,曾“很严肃认真地考虑自己‘该学什么”,她父亲说,“没什么该不该的,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 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这段文字把喜性、爱好与人生相联系,体现出关注自己、重视天性的生存之道。人的天性、爱好、才能与自己选择的生活相适应,生活就愉快而易见成果;天性、爱好、才能与自己选择的生活不相适应,生活就吃力、压抑而收效甚微。有些人不看自己,只看别人,人家怎么样,自己就要怎么样,吃尽了苦头而望尘莫及。生活可以比较 ,但不能攀比,比较可以知不足、明优劣;攀比使人生虚幻、偏常规。乌龟怎能跑得过兔子? 有些平庸之辈,偏要出头,劳力费神,出乖露丑,奔波一生,只落得捶胸顿足埋怨天命。生活是现实的,是可以选择的。看待世间万物,要看到美,更要看出不美;要看到优点,更要看出缺点;要观察别人,更要了解自己,立足于劣势,才能更好地发挥优势。无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工作,都追求适合自己,发挥个性,舒心适意。

三、有多大的能,发多大的光

杨绛说:“天生万物,有美有不美,有才有不才。”“怎能一律均等”。就是说万物都有先天的差别,不可能全部一样。世界原本就是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综合体。就人而言,有坐轿的,有抬轿的,有步行的。有人能造卫星,有人连一个纸飞机也叠不好。一把手伸开,有长有短,更何况一个个的人?杨绛告诉众人,“是什么料,充什么用”, “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 真是智者之言,既点出了生活的方式,也提出智慧的成就尊卑观。它启示众人要知道自己的才能,合理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常言道,知人不易,知己更难,人也许能洞悉别人,却极难洞悉自己。过高的估计自己,会因目标超高,使自己努力一生,而一无所获;过低的估计自己,会因目标太低,使自己才智不能施展,而深感委屈。最可悲的是“好些略具才能的人,一辈子挣扎着求在人上,虚耗了毕生精力,一事无成,真是何苦来呢。”这是杨绛对“略具才能者”发自内心的惋惜,也是对他们的忠告。因而,要善于了解自己,勇于解剖自己。以圣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吾日三省吾身”的言论为指导,自查、自省,自知、自明。明确自己的才能和特长,选准自己的位置和行业,有多大的能,就发多大的光。“假如是一个萝卜,就力求做个水多肉脆的好萝卜;假如是棵白菜,就力求做一棵糍糍实实的好白菜。”喜欢文学,自己有创作的天赋,就争取作个有良知的文学家;喜欢政治,抱负远大,有改造世界的能力,就力争作个政治家;喜欢经济,擅长经营,就争取作个实业家;喜欢探索,有丰富的想象,就力争作个科学家。天地之大,行业之多,事事都需人干,事事都能出成就,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关键在于弄清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才干,活出自我,体现价值,这就是最佳境界。

四、涵养平和的心态

平和的心态、超然的思想是隐身的关键。穿上隐身衣只是隐形,要达到隐身的境界,必须隐心,保持内心的平和、宁静。荣辱毁誉不上心,“得而不喜,失而不忧”,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坦然以对。正如欧阳修所称颂的“夫视富贵而不动,处卑困而浩然其心者,”不以个人穷达而怨恨,不以一己遭遇而诽谤世道。在困难的时候,在得意的时候,总能保持一份淡泊的情怀和快乐的心情。杨绛欣赏苏东坡的“万人如海一身藏”,也企慕庄子的“陆沉”,消失于众人之中,就是追求内心的平和、自在。平和是一种高境界的生存之道。人作为生命存在的个体,生存于天地间,必然要受到精神的困惑和物质的干扰,要修到“平和”的境界,不要一生,也需半世。大多数人,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挫折磨练,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上上下下,出出进进,几经周折,才悟到“平和”的滋味。想要平和,就得心静,心不要被外物所困。伟大的哲学家庄子凭借 “悬解”、“心斋”、“坐忘”之法,设置“虚无”的思维境界,来去掉一切物欲,去掉一切好胜心,消除倾轧,化解争斗,忘却外物,忘却自我,进而获得心灵的平静和愉悦,达到平和、安宁的精神境界。而杨绛说的更精妙:“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一个“不想”,一个“不怕”,就解开了人心灵的疙瘩,使心灵始终处于纯净的水平状态,平平常常做人,实实在在做事,这不失为抵御物质压抑和心灵诱惑的妙方。这样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天性、爱好,自在生存,腾出精力和时间,静下心来,专做自己爱做的事,做自己能做的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平.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颜翔林.论庄子怀疑论美学的方法与姿态[J].中国文学研究,2007,(4).

作者简介:丁国栋,甘肃天水麦积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隐身衣
给文字穿上隐身衣
科技打造隐身衣
邪恶的隐身衣
风儿穿着隐身衣
量子洗衣粉
地球君的隐身衣
超薄隐身衣让三维物体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