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前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性

2009-11-19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民

王 茹

【摘 要】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相对滞后是受诸多条件和因素的制约。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力度,把党中央的政策让农民真正弄懂;西部欠发达地区更应注重发挥县一级党委、政府的主体决策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一些有利于企业入驻农村的优惠政策;加快成立和推进专业合作社组织。

【关键词】 西部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农民

十七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新决定,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各地为响应中央号召,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土地流转,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东部发达地区土地流转搞得比较早,经验比较成熟,有的地方土地流转率可达到10%-20%。但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却不容乐观,西部农村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千差万别,但是农民和基层领导干部都知道土地流转的好处,明显感觉到土地流转利大于弊。但从实际操作过程和流转的现实情况来看,各地土地流转几乎还没有动起来,流转率在2%-3%之间,土地改革仍处于滞后和缓慢发展之中。这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确实是一大瓶颈,对农民增收也是一大障碍。

首先,从认识上来看,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够成熟。50%的农民思想保守,认为土地是命根子,在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土地不能轻易流转。70%的农民对于土地流转的具体问题知之甚少,比如,当地农民都知道当地实施较多的转包、出租、互换等形式,而对于较少实施的土地股份制和土地信托等形式认识不够。98%的人认为本地区不具备较大规模土地流转的基础和条件,认为土地流转难度较大。有40%的农民知道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但是60%的农民知之甚少,也不太理解其中的含义。还有相当一部分干部的认识不明确,如他们认为:“土地流转靠自愿,推动快了惹祸端”。在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只是消极等待条件的成熟,认识不到推动工作不应只靠等待,还应靠创造,靠发动,靠宣传催生,靠使农民认识到“两个转变”的好处,充分调动他们自愿流转的积极性。有的基层干部认为土地自由流转最省事,有无合同不碍事,干部操心是多事。这说明乡村干部在推动这项工作上的认识上有很大误区,主要是责任心不强。这是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不成规模,流转不规范,缺乏正确引导和组织的主要原因。

第二,在实际操作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困难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从农民自身来看,认为土地流转赚不到钱,流转一亩地收入200-300元钱,不如自己耕种划算。农忙回家收、种,农闲打工两不误,收益更多。在渭南的白水、蒲城、大荔,农民更多的是种植果树和蔬菜,如果不受灾害影响,每年每亩地的收益至少也在2000-3000元,流转不划算。还有的农民由于各种原因想流转自己的土地,但信息不畅,少有人问津,找不到流转的对象。其次农民单个的个人承包行为负担重,无钱投资,硬件设施跟不上,导致多种地少收益不如少种地多收益。由于比较收益的问题,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的积极性高,导致出现留守农业,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低素质化,于是本来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就让位于粗放经营;同时也由于有良种、化肥和农机作业使种粮简单化,种地的基本收益还守得住,所以就导致农业的兼业化成为眼下的常态,“想多种的种不上,不想种的丢不开”,成为新障碍。

第二,从企业来看,农村或乡镇的企业少之又少,企业不愿到条件落后的地区来投资。欠发达地区农村涉农企业几乎没有,没有企业大规模的承包土地搞农业种植或养殖。目前有的企业也是打着土地流转的幌子,名义上是为了承包土地搞规模经营,实际上是为了分政府的一杯羹,赚取贷款搞其他经营。二是企业到农村经营的障碍多,政府扶持不够。如基层党组织与企业、农户合作不够,协调和协作意识不强,导致企业许多工作无法开展。如用电、用水问题,道路设施问题、人员的雇佣、土地的集中、流转价格、农民的思想工作等等,不是企业单方面能解决的,需要村委会的协调和帮助。有的地区反映,由于旱塬地区农作物收益低下,企业考虑到收益问题,不愿涉足。

第三,从政府和基层组织来看,近几年,政府也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但效果不佳。主要是调查力度欠缺,找不准适合的发展产业。即使搞了一些产业,只顾眼前利益,看不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基层党组织在土地流转方面做的工作也不多,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农民的土地流转80%以上是自发的、口头协议的承包,没有任何手续和协定,也没有规范的合同保证,导致矛盾和纠纷增多。土地的流转也是乡民或亲戚之间的转让、互换,几十亩、几百亩的土地集中经营很少见。一些村镇也没有成立农村合作组织,在农民生产、生活、农产品销售等方面没有引导和带头作用。政府和基层组织涉足过多的是城郊附近农用地或宅基地的征用,在征用过程中,克扣、挪用或贪污补偿款,损害了农民利益,导致农民上访事件不断。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欠发达地区农村不是不需要进行土地流转或农民没有土地流转的愿望,而是土地流转还处于初级的自发阶段,还没有发挥他的强大作用。目前,欠发达地区的农村,9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也带回了丰厚的利润和收益。留在家里搞土地种植的都是年龄在50岁以上老人、妇女和儿童,搞家庭联产承包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使得他们种植土地的难度增大,土地收益日渐降低,导致他们对土地的投入也不断下降。而且,在渭南地区,白水、蒲城、大荔、韩城等地具有特色种植的条件和基础,比如,白水的苹果、蒲城的酥梨、大荔的蔬菜、韩城的花椒等都是远近闻名的,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经营手段粗放,科技投入不足,销售难度大。如果进行土地流转,集中经营,更具有规模效益,更能发挥土地的利用价值,解决了销售问题,农民的收益会大大提高。如果因各种原因导致土地的种植率低下,不仅对土地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农民的增收问题也难以解决。虽然渭南市各个县、区基本都具备特色种植的条件和基础,但是2008年渭南市农民人均收入仅有2720多元钱,与全国农民人均收入4761元差距2000多元,差距相当大。如何进一步加快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如何进一步增加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收入。一方面,大力搞劳务经济,鼓励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获得工资性收益。另一方面,应尽可能的发挥土地的功能和价值,进行土地流转的试验和推广,盘活各种要素,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上台阶。

具体做法:

1、加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力度,把党中央的政策让农民真正吃透、弄懂。通过宣传培训,使农民群众认识到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视,激发他们抢抓机遇、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动力。渭南市去年搞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进驻各乡镇进行宣讲,很受农民欢迎,效果也很好。但是宣传的时限和地点应再扩大,集中力量不仅应在当地农民、农村宣传,也应在农民工出入地宣传,让农民从思想、意识深处领会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基层领导也应加强培训工作,转变懒、散、怕作风。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农民惜土情节严重是应该理解的,但是村镇干部应走在时代的前列,真正为民着想、为民办事,让农民富裕起来。人们说的好,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村官挑大梁。所以乡镇领导干部、村级领导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很重要。

2、全国经验都说明,当前政府扶持是推动土地流转的重要动力,所以各基层政府要提高认识,尽快采取措施,出台扶持政策,加大引导力度。各村委应结合实地,因地制宜,利用村集体土地进行投资、规模化经营,如果取得成功典范,会带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民会自发的加入其行列。现在在农村工作难搞的主要问题还是农民在经营土地方面没有经验,怕担风险。如果有成功的例子,农民就会纷纷效仿。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有很多,齐齐哈尔市就出现了联合经营、大户经营、家庭农场经营、股份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场县共建经营七种模式。选择哪种经营模式,一定要征得农民同意,通过合理引导、典型带动、效益吸引、算账对比、政策扶持等途径,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再次,西部欠发达地区更应注重发挥县一级党委、政府的主体决策作用。解决?“三农”问题,应该说县一级最了解情况,最知道钱应花到哪里。而现实状况是,了解农村需求的一方没有掌握项目资金的决策使用权,而拥有决策使用权的上级部门不一定了解县情,并受到各种各样政策因素的制约,造成县级领导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跑项目、跑资金上,再加上目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存在着不少弊端和掣肘之处,非常不利于城乡的总体规划与统筹发展。因此,一定要给予基层领导干部更多的信任与支持,财权要更多地留给地方,做到责权一致,鼓励大胆探索、放手工作,激励基层政权开展创新实践,发挥主体决策作用。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一些有利于企业入驻农村的优惠政策。在资金、硬件设施、技术、人力、投资的方向等给予协调和帮扶,鼓励有实力、有前景、有愿望的企业前来投资。企业融资难是入驻农村的最大障碍,龙头企业从事农副产品的收购、加工和销售,资金需求季节性强,时间急,需求量大,在收购旺季资金供需矛盾较为突出,政府应在解决企业资金方面多想办法。二是由于农业保险发展缓慢,农头企业经营风险难以规避也是企业入驻难的原因。三是企业承包土地手续繁琐,有的地方故意设置障碍,使得企业退缩。土地的流转只靠村集体或者农民自己的力量是比较薄弱和单一的,应鼓励企业进驻农村,搞土地股份制,解决企业用地、用人、生产资料、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化解企业经营风险,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农民多种方式的收入。借鉴发达地区成熟经验,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新型利益联结机制。

4、加快成立和推进专业合作社组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不断提高,农民与市场的关系更加紧密,农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大市场,只有走互助合作、联合的道路,才能增强抗风险能力,维护共同利益,有效地解决政府“统”不了、单家独户“干”不了的难题,才能实现增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发展。尤其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农民信息封闭、思想意识落后、农业机械化利用率低、先进技术的推广利用更是少之又少、尤其在农产品销售方面受到的约束比较多,经常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农民抗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差,加之我市各个县都具有特色种植的优势和特色,只有成立专业合作社,才能从方方面面解决农民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王茹(1976-)女,陕西省白水县人,单位:陕西省渭南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职务:教师,主攻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

猜你喜欢

土地流转农民
耕牛和农民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农民
取消农业户口,农民还是“农民”吗
探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