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潘基文绝食呼吁重视饥饿

2009-11-17

环球时报 2009-11-17
关键词:绝食潘基文饥饿

10亿人口挨饿创40年记录,富国态度冷漠饱受批评

●本报驻外记者联合报道● 本报记者 王跃西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绝食了”,在今年的各种首脑峰会热潮中,被西方媒体称为“饥饿峰会”的世界粮食安全峰会16日在罗马召开前,绞尽脑汁想出这么一招以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峰会发出“每6秒就有一个穷国儿童死于饥饿”的惊人警告,但西方的回应冷冰冰的,除了东道主意大利总理外,八国集团的其余7国首脑一个也没到场。潘基文秘书长被个别媒体嘲弄为“作秀”,峰会也被少数媒体批评为“浪费时间”。据联合国估算,目前全世界共有10亿多人在挨饿,而各国肥胖者加起来比10亿人还要多。世界完全有能力解决饥饿问题,现在缺的是政治意愿。幸运的是,中国成功摆脱了饥饿,但环球网16日的调查显示,78%的网友认为中国并没有永远远离这一危险。人民大学农业问题学者周立说,“中国目前粮食状况是平衡略有节余,我们仍活在悬崖边。”

联合国秘书长绝食为哪般

“这是2009年最不应该默默无闻的峰会。”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日前这样评价世界粮食安全峰会,但西方对这次峰会的热度一直很难与即将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峰会相比。尽管这场会议讨论关系到全球1/6人口的肚子甚至生命的问题,联合国组织者却不得不为争取世界特别是西方富国们的眼球而施出了“绝食”的招数。

11月13日晚,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塞内加尔人迪乌夫宣布绝食24小时,以此号召全世界行动起来,帮助贫困国家摆脱饥饿威胁。美联社称,迪乌夫是在位于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大厅正式开始绝食行动的。由于粮农组织总部办公室没有取暖设备,他只能披上大衣,戴上帽子和围巾。迪乌夫说, “我们现在拥有足够的技术条件和资源消除饥饿,眼下需要的是政治意愿,而政治意愿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15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加入绝食24小时的行动。路透社称,潘基文在绝食状态中参加粮食安全峰会。没有人记得历史上有过哪位联合国秘书长搞过绝食行动。

路透社称,潘基文和迪乌夫的行动意在声援全世界10亿面临饥饿的民众。自从1970年有饥饿人口数字的记录以来,今年这一数字首次超过10亿人。报道引述潘基文的话称,“在世界粮食过剩的情况下,还有这么多人挨饿是不可接受的。”粮农组织还预计,2050年世界人口可能达到91亿,若要满足全世界人口的温饱需求,粮食产量还需要增加70%,贫穷国家则需要每年高达440亿美元的援助。世界粮食计划署在网站上发出倡议,希望富裕国家的10亿民众每人每周捐款1欧元帮助贫穷国家的10亿民众摆脱饥饿威胁。换算成人民币,就是每周捐10块钱,1年捐大约500元。

对于潘基文等人的绝食行动,国际上许多媒体表示理解和尊重,但也有不以为然者,认为这种作秀不会让富国兑现它们此前对穷国的援助承诺。布基纳法索《国家报》称,“潘基文就算饿24小时,也为非洲穷人省不下多少粮食。作为联合国领导人,潘基文应该为解决非洲粮荒做更多工作。

饥饿问题面临遗忘危机

这次世界粮食安全峰会主要有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60多位国家首脑参加。16日峰会发表共同宣言,表示将力争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设定的消除饥饿目标,并强调发达国家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至关重要。但《爱尔兰时报》称,“人们担心粮食峰会在抗击饥饿方面将失败”。文章称,尽管粮农组织一再就粮食安全问题提出悲观警告,但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显然对此明显冷漠,八国集团中只有意大利总理一人与会。英国广播公司16日用“静默危机”来形容这次世界粮食峰会的尴尬境地。非政府组织“行动援助”的发言人萨门托16日对法新社记者说,“八国集团领导人缺席这次重要会议只能说明,他们对于解决全球饥饿人口的问题并没有真的放在心上。”

实际上,对于非洲等贫困国家的饥饿危机,西方更喜欢慈善的展示。西方发达国家最大的一次对非洲饥饿的集体慈善活动,是1985年非洲大饥荒时,当时的美国流行乐天王迈克尔·杰克逊率领45位重量级歌星演唱公益歌曲《天下一家》。6000多万美元的收益全部用于援助饥饿的非洲人民。不过,人们在非洲饥荒灾区却很少见到西方政治领导人的身影。

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16日以“政治家没有前往罗马”为题称,全球饥饿人口达到10亿,需要帮助。令人失望的是,富国政治家们没有前往。德国总理默克尔没有参加,德国发展援助部长也没有前往。文章称,显然,对于这个会议,富国首脑们的兴趣没有即将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峰会那么高。8国集团曾许下120亿美元的饥饿援助远远没有到位。

在英国伦敦,《环球时报》在街头随机采访了几名民众。一名叫萨什利的小学教师说,“这次粮农组织的会议的重要性一点也不比20国集团首脑峰会弱,因为它讨论的是人类基本生存问题”。他称为英国首相布朗没有参加感到羞愧,认为西方领导人现在普遍目光短浅,只知道要解决国内的金融危机,没有从长远角度考虑到整个世界的饥饿问题。

分配不均是最大粮食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农业的学者周立对《环球时报》说:“在饥饿危机中富国应当承担起道义责任,但它们当中的大部分并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其实,粮食在全球是供大于求的,总量上并不存在短缺的问题,而是在结构上出现了短缺。在这个世界上,谁的粮食多,谁的粮食少?当然是富人的粮食多,穷人的粮食少。只不过富人和富国都没有这种自觉的意识。”

据粮农组织统计,全球粮食产量原本大体可以满足当前人口的生存需要,但分配极不平均,北美人均年粮食消耗量近年来维持在1100公斤左右,而印度只有170多公斤,非洲更仅有160多公斤。俄新社称,这种粮食分配制度的缺点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暴露无遗。尽管今年粮食丰收,但因粮食价格上涨造成的大饥荒仍对31个穷国造成了严重影响。

世界关于饥饿最深的记忆是南非摄影记者卡特1993年拍摄的一张名为《饥饿的苏丹》的经典照片,赢得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该照片中的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这张照片在震撼世人的同时,也引来诸多质疑。大家怒斥卡特见死不救,认为他就是照片里的秃鹫,孩子是受难人的象征。就在普利策颁奖仪式结束3个月后,卡特自杀身亡。

在各大洲的版图上,“饥饿暴动”是一个习以为常的字眼。彭博社16日称,虽然一年来粮食价格从去年的最高点有所下降,但是全球饥饿状况仍呈恶化态势。而且没有捐赠国承诺提供更多的资金来结束世界饥饿。文章称,粮食价格上涨引发了从非洲的科特迪瓦一直到拉美的海地等数十个国家的骚乱。

肥胖人口超饥饿人群

事实上,自从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就没有经历饥饿。对于发展中国家遇到的饥饿问题,很多西方人并不理解。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技工皮德是《环球时报》记者的邻居,1米80的他体重90公斤。他整天嚷着要“少吃”、“减肥”,但收效甚微。下面是他一天的典型菜单:早餐,1杯咖啡,1个鸡蛋,4片夹香肠、乳酪的面包,1个苹果;上午咖啡时间,1杯咖啡和1个甜面包;午餐,两块猪排、1小碗米饭,蔬菜色拉和1大杯可乐;下午咖啡时间,1杯咖啡和1块蛋糕;晚餐,一个比萨,1大杯啤酒,一个冰激凌;宵夜,巧克力等。皮德的菜单,是许多德国人的缩影。

一名曾在非洲援助组织工作过的德国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西方人每天大小餐有6次,而东非一些老百姓每天才吃1到2次,而食物分量甚至只有西方人的1/4到1/10,食物营养也很低。

令人震惊的是,世界肥胖人口已经超过世界饥饿人口。美国非营利组织美国卫生信托基金会日前公布了2009年美国肥胖率调查数据显示,金融危机反而让美国人更胖,美23个州的成年人肥胖率较一年前上升,没有一个州的肥胖率下降;30个州的儿童肥胖率超过30%;全国超重和肥胖成年人比率平均超过66%!面对上述惊人数字,有美国媒体打出了“美国人史上最肥”的标题,健康专家也呼吁美国社会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应对肥胖这场“国家危机”。与此同时,西方世界对减肥的疯狂需求,使得非洲一种名为胡迪亚的减肥植物成了“濒危物种”。纳米比亚一名官员这样评论西方世界对胡迪亚的疯狂态度:“这可真有讽刺意味。这种帮助那些每天都面临饥饿威胁的人忘记饥饿的植物,竟然变成另外一些人减去他们过多脂肪的灵丹妙药! ”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6日列出了20个帮助穷国摆脱饥饿的“好点子”,其中的一个就是学习中国的土地改革措施。世界粮食政策研究所日前发表报告认为,中国粮食生产是一个“真正成功的故事”,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16日在上海发表演讲时也称赞说,中国使得亿万人民脱贫,这种成就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但在环球网16日有关粮食安全的一个调查表明,仍有高达78%的人认为中国并没有永远摆脱粮食危机的阴影,显示出中国人在粮食问题上居安思危的态度。

周立表示,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达到95%以上,这是非常好的局面。中国已经担负起养护国民的责任,不给世界增加负担,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其实,中国也就是在这十几年时间里才吃饱了饭。过去几千年,都不能大范围解决温饱问题。当然,目前还有一部分人很贫穷。从整体来说,中国目前的粮食状况是平衡略有节余,我们仍活在悬崖边。如果遇到天灾人祸、粮食波动,就会受到影响。有句话说得好——粮安天下,在粮食问题上,我们要一直保持警惕。▲

猜你喜欢

绝食潘基文饥饿
秋天的尺度
台媒盘点“绝食进化史”
饥饿奏鸣曲
马拉松式的“绝食运动”
狼与羊
美国女记者继续绝食
玻利维亚总统绝食进入第五天
饥饿的“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