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踏遍青山人未老 赤子情深献林城

2009-11-16

活力 2009年11期
关键词:林业局职工

赵 峰

位于小兴安岭东南坡的乌马河林业局,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陷入“两危”困境,可采森林资源锐减,职工生活困难,基础设施落后,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没有一个成型的企业,一度被人戏称为“小老穷”。但近年来,在原局长、现任林业局党委书记王显义的带领下,全局经济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城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职工生活明显改善,社会大局稳定和谐,一个环境优美、产业发达、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的现代林城屹立在伊春市区的西出口。

为了让老百姓尽快富裕起来,他把没人看好的自营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在上项目、找市场、出政策上亲历亲为,在困境中生活多年的职工终于看到了希望

王显义刚到乌马河上任时,面对的是“五多五少”这个制约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拦路虎。“五多五少”即:无林地多,有林地少;中幼龄树多,成材林少;阔叶树种多,针叶树种少;小径木多,大径木少;企业欠账多,职工收入少。企业每年只能靠“天保工程”的经费维持生计,干部职工悲观失望。“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路该如何走?”一个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在了王显义的面前。

在林区工作多年的王显义深知,企业靠单一木材生产维持生存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就必须拓宽思路,依托优势,通过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寻找替代产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于是,他把“强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构建特色经济新格局”作为林业局的首要任务,号召全局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通过走出去长见识、换脑筋,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2001年6月中旬,在省城开完“哈洽会”,王显义就领着各林场场长和经营所所长一行十八人到吉林省长春市双阳鹿场实地考察。王显义让他们挨家挨户地看,挨家挨户地谈,好好论证一下在乌马河林业局养鹿到底行不行。晚上,开了眼界的各林场、经营所的头头们坐在一起唠:“要不是亲眼见到,我是说啥也不敢哪。这回心里有底了。”“咱们乌马河的自然条件比这里好,更有优势。”“一头鹿割鹿茸一年收入5 000多元,鹿仔也能卖4 500元呢,有账算!回去就筹款,一周之内就来拉鹿。”王显义通过多户联保和局里担保的形式,从信用社贷款573万元,从长春买回了1 000多只鹿。他要以发展“鹿经济”带动其他养殖业。这一年年底,全局养鹿1 000多只,绒山羊3万只,獭兔2万只,林蛙300万只,牛1 500多头,肉鸡、肉鹅、生猪的养殖也是齐头并进,实现产值5 000多万元。

在发展特色产业上,王显义不搞“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翠岭经营所成了养鹿基地,育苗经营所成了蔬菜基地。林业局所在地理位置上占有优势,王显义就鼓励职工搞蔬菜种植。他到处协调资金,建起了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生产的蔬菜产值达100万元。于彩文是王显义包扶的贫困户,为了让他能早日脱贫,王显义建议他建蔬菜大棚,并帮他买来了地膜。几个月的工夫,于彩文家大棚的蔬菜收了一茬又一茬,当年就脱了贫。

在项目发展上,王显义要求各单位要突出解决好选项立项工作,帮助职工选准选好项目,确保发展一个、成功一个。职工发展自营经济过程中,由于资金、技术、政策、信息等制约因素,经常出现市场信息滞后、产品质量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王显义提出要在技术上搞突破,让每家每户都成为种养殖方面的专家。从那时起,林业局每年都举办几期实用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到各单位和职工家中传授技术。组织林地承包户、自营经济种植大户到林科院学习北药种植技术,到外区五味子种植基地、黑木耳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邀请食用菌大户为职工自营经济户现场指导,解决技术难题,保证每户职工都有一两门致富技能,能发展一两项致富产业。

为了让职工生产的自营经济产品有销路、有市场,王显义每年都带领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到一些发达省份进行市场调查,根据市场调整自营经济发展战略。他提出由政府牵头,组织种植、养殖技术骨干成立了木耳、平贝、林蛙等林下经济协会,帮助职工做好市场调查。利用互联网、报纸等信息媒体以及参加全国食用菌展销会、哈洽会等活动契机,广泛搜集市场供求信息,帮助职工进行市场分析和风险预测。为了解决职工发展自营经济中的资金困扰,每年政府预算的第一笔支出就是扶持职工上项目,为了让职工自营经济有一个稳固的资金保障,他要求各级各部门压缩开支,筹措500万元资金存入信用社,为发展自营经济的职工提供贷款,利息减半优惠。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几年来,全局累计建成了8个生猪饲养基地,6个规模化养鸡场,4个商品鹿养殖基地、种鹿繁育基地,40公顷的五味子改培基地,发展木耳2 000万袋,香菇50万袋,平贝330亩,养蜂12 450箱,银狐、野猪、七彩山鸡、林蛙等特种养殖业快速成长,“珍、特、笨”色多元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以鹿产品、肉鸡、食用菌和山野菜加工为主的深加工企业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职工户均增收4 000多元,昔日的自救经济真正发展成为了致富经济。

为了突破困扰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争取并使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第一槌在乌马河林业局响亮地敲响,在推进改革试点的过程中,他率先垂范、躬身实践,引领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乌马河林业局曾因体制、机制的束缚,一度受“两危”困扰,作为林业局的当家人,时任局长现任党委书记的王显义从未停止探寻企业走出困境的办法。国家做出在伊春林区推行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重大决定,让王显义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历经千辛万苦的争取,乌马河林业局最终成为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先期5个试点单位之一。

2006年的4月29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林权拍卖在乌马河林业局乌马河经营所敲响第一槌,四名职工成为参与林权制度改革的第一批林主,这标志着中国林业职工真正成为了森林的主人,与当年安徽凤阳小岗村一纸“大包干”协议引发全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一样,昔日被称为“小、老、穷”的乌马河林业局,有幸成为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第一块试验田。

改革之初,王显义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一头扎进了试点经营所。集中全部精力指挥改革的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全局第一位的任务来抓,坚持“五大原则”为统领, 成立了林权制度改革服务中心,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出台了一系列的服务、保障措施,成立了12个林权制度改革专项推进组,深入到三个试点经营所进行座谈宣传。采取包片、包人、包进度,发放调查问卷、入户走访、利用电视发布公告等多种宣传形式对职工群众进行宣传动员,使职工群众对林权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致富前景有了共识。王显义提出采取无息贷款、借款、现金付款等“三个三分之一”方式进行流转,制定出台了“四先四后”(先职工后青年、先场所后全局、先群众后党员、先“贫弱层”后“富有层”)原则,保证了林业职工都能成为林改的受益者,使还山于民、还利于民的梦想变为现实。

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循,是一种体制上的创新,改革每推进一步,背后都凝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道路上,王显义首先提出建立“四个体系”, 即领导管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市场服务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在推进中,王显义局长把破解难题作为改革的重点。改革之初,山下职工和其他非试点场所的职工都想参与购买林地,但由于试点区划面积有限和“四先四后”政策的影响,一部分职工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而试点单位由于职工人数有限,区划的面积按每户10公顷还有剩余,试点单位的职工还有一部分要求放宽限制规定,在这种情况下,王显义着手开展了调查论证,并决定打破了每户10公顷的限制规定,允许职工以联户经营、股份合作的方式参与林改。为深入探索林改工作的有效途径,王显义多次组织进入试点单位开展调研,区别情况分类指导,摸索经验。为突破深山区经营管理上的一些难点,王显义亲自进入现地调查,针对承包林地道路年久失修、无法行车,不便经营和防火的实际,王显义要求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规划,筹措了一部分资金,把年久失修的道路和没有道路的承包林地进行维修改造,并为承包户设计制作了更科学实用的永久标桩,有效避免了经营区划不清给职工经营带来的麻烦。

在改革中,王显义特别注意发挥试点经营所在改革中的主体作用,要求林改办切实加强指导服务和监督,要求经营所领导到位、扶持服务到位、监督推进到位、林下经营措施到位,真正把权力、责任和工作交给经营所。在森林防火、资源保护等工作中,切实让经营所负起责任、唱好主角。为了实现“职工得利、国家得绿”的最终目的,王显义把林权制度改革与职工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提高职工当前生活水平与长远致富的关系,做到改革的思路让职工知道,改革的政策让职工掌握,改革的活动让职工参与,改革的成果让职工享有。三年来,职工累计投资1 000多万元用于发展林下经济,户均增收4 000多元,形成了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综合开发、多业并举的林业发展模式。随着职工由名义上的“大山主人”到真正“林权主”身份的转变,广大林改户不等不靠,把承包的林地当做自己的“责任田”,在植树造林、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管护上表现出空前的积极和踊跃。大部分承包林地完成了造林和抚育工作,一些林缘小开荒、林内的农田地,被承包林户全部退耕还林。在试点的三个经营所,参与林改的998户职工累计完成更新造林12 121.5亩、311.2万株,按每公顷林地植树4 400株计算,相当于增加有林地面积1万多亩。同时,职工定期扶育、联防联护,像保护自己生命一样保护林子。改革至今,乌马河林业局998户职工承包的林地内没有发生一起林政案件,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情火警,没有发生一起病虫鼠害,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的局面。

涉及民生的方方面面的事情都是他牵挂的事情,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医疗水平,优化居住条件,办好教育事业,一桩桩一件件的背后都凝聚了他的心血

在王显义的“三个代表”思想学习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不搞虚报浮夸的假政绩,不搞劳民伤财的达标升级活动,不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应当成为我们衡量一切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这是王显义给自己立下的规矩。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乌马河林业局所在地生活环境的变化有多大,这里的老老少少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很多人还清楚地记得2001的5月万人义务会战时的难忘情景。在动员大会上,王显义的那几句话等于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如果群众的工作、生活环境搞不好,就是我的失职。”

多年来,王显义始终号召全区上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坚持从有能力、办得到的实事做起,让广大群众能够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在他任局长期间,政府每年都投入1 000多万元资金实施住宅楼建设、平改坡、街区道路改造、疏通排水、供热及自来水管网改造、绿化美化等民生工程,城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有效解决脏乱差现象,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让整个城区树更绿、花更艳、天更蓝、水更清,群众精神面貌越来越好。深入实施严管工程,城镇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开展的生态林场所创建活动,使文明城区建设实现了整体推进,全区焕发出了更加崭新的容颜。

全局的医疗卫生状况一直让王显义寝食难安,职工医院条件差,基层卫生所设施简陋,老百姓有个大小病不得不到伊市区就诊,不仅花销大,而且有时就诊不及时,耽误了病情的治疗。急在心里的王显义在掌握实情的基础上,集中时间和精力用于改善全局的医疗卫生条件,要求政府在一年之内把职工医院、林场卫生所彻底改造,达到基本就医要求。2005年一年,全局投入100余万元对基层卫生所的房屋进行了改建,添置了基本设备,建设了3个标准化示范卫生所,使10个林场卫生所均达到设置标准,建设了惠民医院,设立了50万元的医疗救助基金,用于特困人群大病救助以及医疗机构在救治中发生的呆死费用补偿,以确保每一名群众都能看得上病,关键时救得了命,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王显义同志把办好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以前,乌马河林业局的学生们只能在夏漏雨、冬结冰的小教室里上课,让人看了直心疼。因为教学环境差,生活待遇低,有点儿门路的教师也纷纷离去。王显义上任后提出:要用良好的待遇留人,用舒心的环境留人,用合理的机制留人。在局里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他和班子成员积极研究筹建教学大楼的经费问题,2002年3月1日,新学期开始,教学楼正式交付使用。为了留住人才,局领导班子决定,单拨20万元设立加时加课费。看着老师们精神饱满地站在讲台上,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就连孩子们的家长都跟着开心。乌马河区的教育事业是他繁忙而有序的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几年来,他把办好教育事业作为“二次创业、富民兴区”的基础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以矢志不渝的追求和满腔的挚爱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呕心沥血进行了翔实的调查研究,遍访有识之士,亲自主持召开各种层面的教育工作会议,为改善全区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全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亲自调研,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王显义对教育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千秋大事教育为本”。正因为如此,在他到任后的三个月时间里,先后走访了镇内的五所学校,现场办公,认真查看每所学校的门窗及其他教学设施,耐心听取各校领导及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诚恳地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亲自到第二小学年久失修的黑天棚去探查,当即做出决定,拨款20多万元,翻修第二小学校舍。这一举措,较好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也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他们纷纷表示,唯有达到“春蚕吐丝”、“蜡矩成灰”的境界,才可以报答局党委、林业局对教育事业的倾力支持。在一次局长办公会上,王显义同志特别强调了“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工作方针,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条件下,拿出15万元,更换全局中小学生桌椅750套,又拿出70余万元为第一中学、第一小学、高级中学更换了校门,为第一中学平整了操场,增设了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为第二小学和高级中学增设了微机室和体育室,较好地改善了各校的办学条件,使同学们能够在窗明几净、教学设备比较完善的环境中学习,也温暖了全局父老乡亲的心。

王显义同志重教善于抓重点。他常说,重教的基础是教师,如果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更不可能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重教就等于空谈。“做点实在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对于地处偏僻、条件艰苦的地区来说更是如此。王显义为提高教师素质,能够站在时代高度,洞悉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当新一轮课改在全国兴起,乌马河被列为省级课改实验区后,他拨出专门资金5万元,全力支持骨干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走出家门,到哈尔滨、大庆、宁安等地参观学习,接受新思想,为教师在较短时间内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原有教学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此,全局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得到了市里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改的工作热情,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应用也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区委、区政府就是这样,不管财力如何紧张,从未吝啬于教育。为加强教育队伍建设,组织中小学校校长赴江苏洋思学校学习考察,使校长队伍教学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通过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基本功、基本技能竞赛活动,教师队伍的专业文化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在区委、区政府正确的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下,乌马河已经树立起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模范和典型,今年有14名教师被推荐为省级优秀教育人才,真正造就了一批具有过硬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近年来,中小学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市教育局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王显义同志重视教育、关心教育的结果。

王显义同志不仅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他更关心那些由于生活困难导致上不起学和即将辍学的学生,2002年考入哈理工大学的苑清玉同学,因家境困难面临着难以步入高等学府的窘境,王显义同志知道这一情况后,慷慨解囊,亲自拿出5 000元资助他上学,并多次到学校看望,鼓励他安心读书,好好学习。解决了他的实际困难。他号召区级四大班子成员和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号召在全区开展“一帮一”助学活动,还带头包扶了23名高中生和大学生,每年都为他们提供生活费,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教育教学方面,他主张正面激励,在全区调动各方面力量,建立了教师奖励基金,每年教师节,都重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尊师重教的先进单位及个人,走访慰问为我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离退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全区掀起了尊师重教光荣,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光荣的热潮。王显义同志正是用他恪尽职守、尊师重教,甘于奉献的亲身写照,谱写着新时期人民公仆的华美乐章。

随着木材产量的大幅调减,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现实地摆在了他的面前,减轻对资源的压力和职工就业带来的压力,毅然决然地走出国门,利用外埠资源壮大自己,在发展涉外经济的道路上开辟出了一块新的天地

“摆脱对资源的依赖,走出去发展!”王显义暗下决心。很早就听说与俄进行劳务输出方面的合作既能为企业换取收入,又可解决职工的安置问题,王显义果敢地把目光投向了俄罗斯远东地区,但这一想法一提出,就遭遇了来自方方面面的质疑。为了证明对俄劳务输出的可行性,他亲自参与调查研究,实地考察俄资源、社会、经济政策等,认真分析其他林业局的失败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2004年初,王显义赴俄开始寻求合作的机遇,把目光投向涉及森林资源开发项目的大企业,几经周折,与马来西亚常青国际集团进行了接触,在肯定其实力和资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详细考察,找到曾经与其合作失败的企业进行了解,最终选定了这一合作伙伴。

为得到省及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王显义先后到中国驻哈巴使馆、省发改委、省商务厅、国家发改委汇报项目,争得他们的理解和帮助。项目得到了省森工总局的高度重视,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坚强的支持。

为真正使项目的运行更加严密,有效规避风险,王显义亲自到常青集团在俄的采伐施业区,考察林木蓄积、林种树种、道路、运距、生产环境,把不确定因素进行通盘考虑。在谈判的日子里,每一次与合作方的接触王显义都要亲自参加。开始,合作方代表并不看好乌马河林业局,由于企业规模小,很难拿出更多的钱投入合作,几次谈判都没有取得明显效果。一次不成,就谈两次,两次不成,就谈三次……就这样,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王显义7次往返于俄罗斯与内地,这份真诚终于打动了对方。事后常青集团代表很认真地说:“我们与很多个国家及国内企业合作过,但没有一家企业像你们这样有诚意、有韧劲、有决心,你们领导的这种精神让人感动。”

2004年1月20日,乌马河林业局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州与马来西亚常青国际有限公司(俄罗斯注册)就其在俄购买的林地进行采伐、加工达成了协议。合同签定之后,王显义亲自组织有关人员投入准备工作,迅速筹集资金400多万元,在哈巴设立了办事处,先期购置12台拖拉机、6台欧曼汽车和相关的机械设备,于2004年3月9日过境开始生产。从协议签署到实质运作仅用了47天,常青集团为乌马河的办事高效感到满意,互信合作有了良好的开端。

在组织职工外出挣钱的过程中,许多人心有顾忌,担心干活出力拿不到钱。为得到职工的理解和支持,王显义亲自为他们作动员报告,给职工讲区情、讲形势、讲压力、讲困难,苦口婆心,最终有198人报名出国。乌马河林业局第一支赴俄劳务输出队伍出行的那一天,林业局大院内鞭炮齐鸣、鼓乐宣天,送行的干部群众把林业局大院挤满了,建局50多年第一次走出国门挣洋钱,这是稀罕事儿。前来送行的人更多的是带着一份期待,从他们的眼神中,王显义看到了此次带队出征的非同寻常。上车前,他微笑着向人群招手,眉宇间透着一股坚毅,似乎在告诉人们: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在俄罗斯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生活中和生产上存在诸多困难,同时,还要适应俄当地风俗习惯,妥善处理少数公民敌视态度。俄罗斯人对中国员工并不友好,主要是由于在俄开放之初,国内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商贩将一些假冒伪劣商品销往俄罗斯,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损害了中国人的形象。合作之初,采伐作业区所在林场的居民并不欢迎中国人,认为中国人在掠夺俄罗斯资源,由于中国员工的大量进入使当地副食供应更加紧张,导致了价格上涨,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另外,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也与中国人不同,交流沟通不方便,相处存在困难。木材生产准备作业阶段,中国员工在山场为职工建设的宿舍,头一天刚刚把房架子搭好,第二天一早就被当地居民全部推倒。当地个别醉酒居民经常到我们职工宿舍要酒要钱。在出现副食供应紧张的时候,俄对中方采购实行限售。当地警察经常无缘无故对中方运材司机和生产工人进行检查,刁难。为了避免发生摩擦,局长王显义亲自对工人进行培训,让职工了解俄罗斯资源地理、风土人情、习俗习惯、政策法律、安全生产等知识,学习在俄罗斯生活注意事项,应该遵守的纪律和文明礼仪,制定了严明的纪律守则,每次过境都统一着装,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几年来,往返国外2 000余人次,没有发生一起与俄方人员外交事件。

生产的过程是一个不间断投入的过程。为保证生产所需设备,王显义组织技术人员,把过去林业局采伐时用过现在闲置下来的运输车辆、机械设备一一进行检修,筛选出性能好、可以投入生产的都投入到俄采伐作业区,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资金。

只要有机会带着工人过境,王局长就与工人一道扛行李、背机械配件,从没有把自己看做是一个林业局的局长。由于俄宾馆费用非常高,为了节省开支,每次到俄罗斯,王显义从不住宾馆旅店,每次都在管理人员的宿舍里“将就”,吃饭就到街上买菜回来自己做。每次过境都需要一天的时间,哈巴距山场很远,到达山场要赶夜路,虽然道路险峻崎岖,每次都要冒生命危险,但王显义从不在走路上浪费时间,走夜路是经常的事。

俄食品供应不足,品种单一,价格昂贵(如黄瓜折合人民币70元/公斤),为了让工人吃好,他要求采伐队实现副食品的自给自足,在哈巴州周边地区种植了各种蔬菜,饲养了猪、鸡等,有时他还亲自为他们采购食品。为了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在职工生活区建设上王显义要求高标准,为职工安装了电视卫星接收设备,选派了技术过硬、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住宿及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每逢中国传统节日,王显义都亲自带领慰问组和文艺演出小分队深入采伐一线慰问工人,为他们带去慰问品以及家属信件、录像,和他们一起过节。为了让职工安心工作,对赴俄人员家属给予每月预支不低于500元的生活费用。在工人休整回国的时候,林业局领导都会到口岸迎接他们,增强了出国人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把党的组织建到境外赴俄采伐队伍中,这是一个创举。2006年年末任林业局党委书记之后,王显义作出的第一决策就是在赴俄采伐队中建立党支部,把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境外开展起来。2007年年初,他委派组织部门的同志到俄罗斯考察党员、成立党支部。从赴俄采伐队中选任懂业务、会管理、有能力和有经验的党员科级干部为支部委员、党小组长,按照党员不同岗位,确定不同的目标任务,按照不同的生产作业方式,划块分片开展组织活动,按照不同的生产季节,采取相应的活动方式。如今,在组织生产、稳定职工、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等方面,都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凝聚了力量,增强了队伍的战斗力。

受俄罗斯在原木出口方面税收政策及美元贬值的影响,导致企业的收益下降,王显义与合作方进行多次协商洽谈,合理提高生产费用。这些问题的出现使王显义清醒地认识到,单纯靠劳务输出,企业不仅收益低,而且还要随时受当地多变的政策制约,只有得到森林资源的经营权和延伸合作,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2006年,王显义又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华鑫公司和省龙江商联进行了接触,并实现了在俄罗斯比罗比詹暖湖镇、俄哈巴乌利刚镇开展为期3年和5年的采伐生产的合作,其中与华鑫公司的合作实现了对其在俄森林的经营权。这两项合同每年可以新增劳务输出人员400人,年生产木材15万立方米。第一年与华鑫公司的合作中,生产原木1.5万立方米全部运到了国内销售,解决了国内木材加工企业原料不足的问题,实现销售收入1 350万元,实现利润90万元。

为有效利用俄当地木材资源和木材精深加工方面的优惠政策,王显义积极与常青集团、华鑫公司、龙江商联协商,在发展木材精深加工业上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目的是使乌马河林业局在俄罗斯形成自己的产业基地。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林业局在距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州较近的同江口岸购买了占地4万平方米的木材加工小区,新建了加工、干燥、刨光车间,把在俄罗斯生产的木材直接运到同江加工,生产锯材和出口的刨光材,每米木材可增值200多元人民币,年可创利1 000多万元人民币。同时,针对俄罗斯蔬菜、副食品匮乏的实际,林业局还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州边地区发展了种、养、加基地,主要发展了猪、牛、鸡等养殖业,种植了各种蔬菜,发展一些小作坊式的加工业,开辟了新的收益渠道。

四年的发展历程,乌马河对俄劳务输出这支队伍逐渐壮大了起来,林业局经济社会由此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乌马河林业局在俄远东地区已经实现了“两个超千”(人员超千、收入超千万)。职工的腰包鼓了,生活富裕了,消费水平提高了,林场的饭店多了,过年放鞭炮的多了,文化生活丰富了,职工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

谈到对俄劳务输出,王显义颇有感触,“经过前期艰辛的调查、研究、谈判、决策,才促成了这样的合作。合作的成功与国家、省、市政府的支持分不开,特别是当时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亲自参与、关心和介入是成功的关键,项目从谈判到实施市政府主要领导付出了大量心血,没有他们,这个项目不可能取得成功。作为地方政府,我们深切感受到,对外开放带给地方经济发展的益处。用不了几年,乌马河一定能够成为全国对俄劳务输出中的品牌。”

如今,在涉外经济上,王显义并没有满足于实施对俄劳务输出,他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极具发展潜力的非洲市场。早在2007年,他就曾与尼日利亚董氏集团多次接触,并达成合作建家具厂的意向协议。目前,林业局已经组建专门工作组,开展人员培训及设备选型,建厂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展开,并派出考察组赴刚果(金)就森林采伐项目进行前期考察论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乌马河林业局在非洲这块新的战场一定会再传捷报。□(编辑/穆杨)

猜你喜欢

林业局职工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发挥政工优势,提升林业局思政工作的策略
基于林业局成本管理及控制探讨
职工摄影(2)
试论新常态下林业局党建工作的创新思路
新形势下林业党建工作的策略
煤炭企业安置职工可以随意进行吗
试述大杨树林业局森林资源经营管护
富民县总工会:“职工技协”谱新篇等
兰州铁路局职工摄影作品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