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人至深的背影 妙笔生花的华章

2009-11-16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09年8期
关键词:朱自清橘子背影

贾 霄

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就读大学期间,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持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候。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到共产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中,成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拒绝在领取“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名,当年12月病逝于北平。毛泽东同志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5年lO月,当时作者正在清华大学任教。作者写《背影》是在追忆8年前的事情,即1917年冬,祖母去世,父亲也被解职,作者得知祖母去世的消息后,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老家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读书,父子在浦口惜别。

作者凭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看透了时代和社会的沉疴,将哀伤和愤懑凝聚于笔端,淋漓尽致地勾勒出父亲的背影,描绘出自家光景惨淡的画面。画面中展示了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在中外反动派的残酷压榨下朝不保夕的困苦状况,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处在社会下层的小私有者日趋破产的真实生活。种种家事,恰如文章所写一般,父子同行,浦口车站惜别,也是实情的再现。

写作特点

一、结构安排精巧

作者善于捕捉瞬息间的生活感受,以“背影”为线索,选取的材料均归汇于“背影”这一焦点上。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浓缩了父子之间难以言喻的感情,是慈父爱子的象征。

作者不惜笔墨,对父亲的背影做具体细致的刻画,表现的角度新颖独特。父亲的背影是儿子经常见到的,但作者选取的却不是平常的背影,而是在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典卖借钱、家境衰败的情况下,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自己买橘子的那个背影。这个背影,是在一个特殊环境下活动着的背影,它既是父亲形象的素描,又是他精神的写照,还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聚点。父亲肥胖而吃力的“形”,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老年的颓唐、心情的忧伤,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儿子对父亲的理解、怜惜、怀念,全都凝聚在这个背影里了。

文中4写“背影”:开头设疑——点出背影,造成悬念,使浓重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中间叙事——望父买橘,刻画背影,令人备受感动,热泪潸然;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离情别绪,催人泪下;结尾思念——读父来信,浮现背影,照应开头。这样就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并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同时反复照应了标题,使文章贯穿一气,浑然一体。

二、人物描写立体

作者虽然截取了生活的一个片段,但在描写时却是多方位的:

外貌描写别开生面

《背影》不同于一般作品着力于神情、音容的描绘等去描写人物肖像,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做细致的刻画:那肥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背影”,可以看做是父亲的一种特殊“面貌”。由于生活的暗示,作者有独特发现,选择了这个最佳的表现角度。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爱子情的真切,都通过贯穿全篇的“背影”表现出来。“背影”是父子惜别时最后留给儿子的印象,它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给予读者自由想像的广阔天地。

动作描写细针密缕

《背影》叙述父亲去买橘子,从走过去到回到车上来,动作很繁复。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到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在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上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组动作的描写,细腻而简练,给人一个动态的过程,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丰富这种形象。“探”字显出毫不利索;“攀”字显示了高度并写出了吃力的模样;“缩”字摹出了怎样的爬法;“倾”字点出爬得很艰难。这些动词运用得都很适当,排列又有条理,特别富有感染力,使我们宛如亲眼目睹了父亲的这些动作,于心不忍,为之难过。

语言描写具体入微

《背影》里记载父亲的话只有几处,都非常简单。分别那天的4句话,更见父亲深情的流露,所以作者特地描写下来。在作者再三劝父亲不必亲自送去的时候,父亲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在到了车上,作者请父亲回去的时候,父亲说:“我买几个柄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在买来橘子将要下车的时候,父亲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在走了几步回过头来的时候,父亲说:“进去吧,里边没人。”这些朴实的话语里头,饱含了何等的关怀、体贴、挚爱、担心和不舍。平淡的话语里面有不平静的心情,它比千言万语更真挚、更感人。

心理描写点到为止

《背影》虽然没有大量直接揭示心理活动,但有几处描写还是充分反映出了人物的复杂心理。一是父亲在“我”悲伤至极、簌簌落泪之时,以“天无绝人之路”的话来安慰“我”,也用来聊以自慰。正因为怀有“侥幸心理”,他才“要到南京谋事”。二是父亲考虑再三,觉得非亲自送儿子不可,应该是“郑重心理”使然。三是“说定”不送,后来终于还是送了,实际上说而不定,很好地表现了父亲当时的矛盾心理。四是父亲几番辛苦买来了橘子,连一个也不尝,全部留给儿子,并因此感到“心里很轻松似的”,适当地表现了父亲至情至善的愉快心理。这些心理状态文中并未明确强调,往往夹杂在其他描写间一笔带过,却又是使人物形象丰满不可或缺的一笔。

焦点互动

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留下的背影最感人,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个背影的呢?

生甲:首先写父亲的身材肥胖、穿着臃肿,为刻画背影的感人至深作铺垫。如,“父亲是一个胖子”、“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生乙:主要用动作刻画父亲翻越月台时的背影。先写父亲走路的姿态“蹒跚”、“慢慢”,再写父亲的动作“探”、“攀”、“缩”、“微倾”。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的令人揪心啊!“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重量全集中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紧张啊!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生丙:的确,亲爬上月台买橘子的背影最为感人,它是全文的最强音。它是一记情感的重锤,重重地敲击在人的心灵共鸣点上。文章多处用“我”的感情、心理活动衬托父亲的背影。如“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等,通过“我”的自责、内疚和无声的语言,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挚爱,这种挚爱正是由于父亲的一腔爱子深情激发出来的。“我”被父亲的爱子深情所感动。

师:除了上面大家总结之外,我们也不能忽视开头对家庭环境的描写。这里的环境捕写体现了父亲正处于人生最艰难的时期,有许多棘手的难题等着他解决,但他依然放弃自己谋职等重大生计问题,亲自为年轻的“我”送行,亲自去替“我”买橘子。月台上父亲的背影凝聚着深沉炽热的爱,是父爱的化身。在这里,背影的一瞬化作了永恒,一个背影胜过万语千言的倾诉。背影,恰似一道情感的闪电,划过千千万万颗赤子之心。

相关链接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按题材可分为3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三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为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责编:张戎

猜你喜欢

朱自清橘子背影
主题:背影里的爱
橘皮猜想
背影
摘橘子
朱自清的较真
沉下去,浮起来
背影
朱自清的蝉声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
背影